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

文档序号:26587215发布日期:2021-09-10 19: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分为苗圃地育苗阶段、空气断根精细化育苗阶段和雨季造林技术实施与管理阶段,其中苗圃地育苗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用优良种子进行预处理,(2)苗圃地整地,(3)苗圃地播种,(4)苗期管理,(5)春季起苗;所述空气断根精细化育苗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8)精细化管理苗木;所述雨季造林技术实施与管理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9)微地形整地,(10)草甸铺设,(11)栽植苗木管护。2.一种快速高效提高侧柏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良侧柏种子预处理:侧柏种子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15~18d后露白;(2)苗圃地整地,对生态试验站的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3)苗圃地播种侧柏种子,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白的侧柏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5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10.86
±
2.14cm;(5)春季起苗,起苗前对苗圃地的苗床的侧柏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侧柏苗木;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侧柏苗木的地上部分;(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将起苗后的侧柏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侧柏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侧柏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侧柏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侧柏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侧柏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侧柏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8)精细化管理侧柏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侧柏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10)草甸铺设,将根系带土的侧柏苗木移栽到的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
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树穴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侧柏苗木吸收利用;(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侧柏栽植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3.一种快速高效提高山毛桃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良山毛桃种子预处理,山毛桃种子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约30~45d后露白;(2)苗圃地整地,对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3)苗圃地播种山毛桃种子,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白的山毛桃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38.91
±
3.30cm;(5)春季起苗,起苗前对苗圃地的苗床的山毛桃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山毛桃苗木;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山毛桃苗木的地上部分;(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将起苗后的山毛桃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山毛桃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山毛桃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山毛桃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山毛桃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8)精细化管理山毛桃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山毛桃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0)草甸铺设,将根系带土的山毛桃苗木分别移栽到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山毛桃苗木吸收利用;(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山毛桃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4.一种快速高效提高白榆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良白榆种子预处理,白榆种子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约8~12d后露芽;(2)苗圃地整地,对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3)苗圃地播种白榆种子,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芽的白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3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39.80
±
4.11cm;(5)春季起苗,起苗前对苗圃地的苗床的白榆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白榆苗木;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白榆苗木的地上部分;(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将起苗后的白榆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白榆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白榆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白榆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白榆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8)精细化管理白榆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白榆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0)草甸铺设,将根系带土的白榆苗木移栽到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白榆苗木吸收利用;(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白榆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5.一种快速高效提高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良刺槐种子预处理,刺槐种子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约7~10d后露芽;(2)苗圃地整地,对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3)苗圃地播种刺槐种子,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芽的刺槐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40.39
±
5.27cm;(5)春季起苗,起苗前对苗圃地的苗床的刺槐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刺槐苗木;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刺槐苗木的地上部分;(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将起苗后的刺槐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刺槐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刺槐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刺槐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刺槐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8)精细化管理刺槐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刺槐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9)微地形整地,栽植刺槐苗木前,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0)草甸铺设,将根系带土的刺槐苗木移栽到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刺槐苗木吸收利用;(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刺槐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涉及恢复生态学及林学领域,其包含苗圃地育苗、空气断根育苗和雨季造林技术实施与管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苗圃地育苗,包括种子预处理、整地、播种和苗期管理步骤;第二阶段:空气断根容器培育第一阶段获得的幼苗,精细化管理,促进侧根生长,苗势恢复后造林。第三阶段:雨季造林技术实施与管理,包括微地形整地、草甸铺设和苗木管护措施。此阶段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选择雨季,将经前两个阶段培育的健壮幼苗带土移栽到造林地,结合苗木管护措施,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造林苗木的成活率。造林苗木的成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培 李喜梅 杨喜田 孔玉华 郭二辉 赖勇 赵佳宝 邵新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1/9/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