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

文档序号:26587215发布日期:2021-09-10 19:4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

1.本发明涉及恢复生态学及林学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


背景技术:

2.植苗造林是加速植被恢复进程的有效手段,它是一种最为传统和被普遍采用的施工方法。优良的苗木个体是营建健康的可持续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但苗木从苗圃地移栽或运输到造林地时,根系常易遭受损伤或缺失,造成根系发育和功能不健全,降低苗木质量,限制了苗木造林后的存活和生长,阻碍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尤其对于面积广泛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培育优良根系系统是生产健壮苗木的关键,也是影响造林后苗木能否健康生长,克服移栽对苗木带来压力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对苗木质量研究的成果,但主要集中于容器类型、苗龄、营养元素和基质类型等因子对林木生长状况的影响方面,而很少关注造林所用苗木的根系质量,尤其是育苗方式对苗木质量的影响。为此,在我国林业生态建中,迫切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技术绿化体系。为实现恢复形成一个强健植物群落的目标,植苗造林时有必要采用“两段式育苗”的技术措施,尤其在困难造林地区(山地阳坡、石质山地、贫瘠山地和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进行植苗造林时,很有必要对苗木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改良,使用具有健壮根系的苗木,并结合具体的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有效节约资源,加速产生生态效益。
3.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4.(1)造林造价成本较高。培育大龄苗木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时间,成本高。
5.(2)苗木根系发育不健全,苗木质量差,造林后成活率极低。造林地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恶劣,苗木根系发育不良,不能深扎,吸收水分、养分效率低,造成苗木质量差,移栽造林后适应性差,成活率低。
6.(3)造林施工过程困难。首先,困难造林地地形复杂,山高破陡,而大型苗木体积大、较重,一般需要运输设备才能将其运输至造林地,大大增加了造林工作的难度。其次,造林地土层薄、岩石多而坚硬,挖穴困难、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提高山毛桃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采用“两段式育苗”,实现大批量培育高质量造林苗木的目的,并进一步结合具体的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8.1.一种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分为苗圃地育苗阶段、空气断根精细化育苗阶段和雨季造林技术实施与管理阶段,其中苗圃地育苗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用优良种子进行预处理,(2)苗圃地整地,(3)苗圃地播种,(4)苗期管理,(5)春季起苗;所
述空气断根精细化育苗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8)精细化管理苗木;所述雨季造林技术实施与管理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步骤:(9)微地形整地,(10)草甸铺设,(11)栽植苗木管护。
9.2.一种快速高效提高侧柏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0.(1)选择优良侧柏种子预处理:侧柏种子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15~18d后露白;
11.(2)苗圃地整地,对生态试验站的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12.(3)苗圃地播种侧柏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白的侧柏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5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13.(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10.86
±
2.14cm;
14.(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侧柏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侧柏苗木;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侧柏苗木的地上部分;
15.(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侧柏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侧柏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侧柏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侧柏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侧柏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侧柏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16.(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侧柏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17.(8)精细化管理侧柏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侧柏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18.(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9.(10)草甸铺设,于6月将根系带土的侧柏苗木分别移栽到的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
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树穴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侧柏苗木吸收利用;
20.(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侧柏栽植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
21.3.一种快速高效提高山毛桃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22.(1)选择优良山毛桃种子预处理,山毛桃种子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约30~45d后露白;
23.(2)苗圃地整地,对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24.(3)苗圃地播种山毛桃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白的山毛桃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25.(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38.91
±
3.30cm;
26.(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山毛桃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山毛桃苗木;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山毛桃苗木的地上部分;
27.(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山毛桃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山毛桃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山毛桃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山毛桃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28.(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山毛桃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29.(8)精细化管理山毛桃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山毛桃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30.(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采用机械挖穴,尽量
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31.(10)草甸铺设,于6月将根系带土的山毛桃苗木分别移栽到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山毛桃苗木吸收利用;
32.(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山毛桃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
33.4.一种快速高效提高白榆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34.(1)选择优良白榆种子预处理,白榆种子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约8~12d后露芽;
35.(2)苗圃地整地,对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36.(3)苗圃地播种白榆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芽的白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3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37.(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39.80
±
4.11cm;
38.(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白榆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白榆苗木;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白榆苗木的地上部分;
39.(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白榆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白榆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白榆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白榆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40.(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白榆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41.(8)精细化管理白榆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白榆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
增加;
42.(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43.(10)草甸铺设,于6月将根系带土的白榆苗木移栽到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白榆苗木吸收利用;
44.(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白榆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
45.5.一种快速高效提高刺槐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46.(1)选择优良刺槐种子预处理,刺槐种子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通风条件下,约7~10d后露芽;
47.(2)苗圃地整地,对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48.(3)苗圃地播种刺槐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芽的刺槐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49.(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40.39
±
5.27cm;
50.(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刺槐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刺槐苗木;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刺槐苗木的地上部分;
51.(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刺槐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刺槐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刺槐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刺槐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52.(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刺槐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
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53.(8)精细化管理刺槐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刺槐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54.(9)微地形整地,栽植刺槐苗木前,于4月初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55.(10)草甸铺设,于6月将根系带土的刺槐苗木移栽到困难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50cm
×
50cm秸秆草垫,厚度约为4cm,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刺槐苗木吸收利用;
56.(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刺槐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
5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栽植苗木小,有效避免或减少起苗和运输过程造成的根系伤害,并且方便搬运和运输到造林地;(2)空气断根改善根系发育状况,苗木根系健壮发达,侧根多且活力高,苗势整齐、健壮,有效提高苗木造林后的抗逆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植被恢复的成功率,有效节约资源,快速产生生态效益;(3)造林成本低廉,育苗程序快速高效,便于造林地施工,带土移栽有效改善造林地的微环境,为移栽苗木初期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养分;(4)雨季造林,造林地土壤湿度相对较大,墒情好,使移栽苗木免遭干旱等自然灾害,有效节约了劳动力成本;(5)草甸铺设后可防止栽植苗木周边杂草滋生,又起到保水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有利于水分渗入树穴内的深层土壤,供栽植苗木吸收利用,降解后,又增加土壤养分,便于根系吸收利用,苗木造林成活率超90%。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山高坡陡、土层薄和岩石风化等困难地植苗造林,给造林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58.图1是本发明一种快速高效提高山毛桃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第一阶段示意图。
59.图2是本发明一种快速高效提高山毛桃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第二阶段示意图。
60.其中,苗圃地育苗1,地面2,高床3,起苗4,用于空气断根容器培育的幼苗5,遮雨通风透光良好的温室6,空气断根容器7,精细化管理育苗8,获得健壮苗木9。
61.图3是空气断根苗木和不断根侧柏苗木的根系形态特征对比图。
62.其中,*号代表空气断根苗和不断根侧柏苗木的根长(a)、根尖数(b)、根表面积(c)和根体积(d)在0.05水平存在差异性显著。图中左边柱子代表空气断根苗木,右边柱子代表不断根苗木。
63.图4是空气断根苗木和不断根容器侧柏苗木的根系活力对比图。
64.其中,*号代表空气断根苗和不断根侧柏苗的根系活力在0.05水平存在差异性显著。图中左边柱子代表空气断根苗木,右边柱子代表不断根苗木。
65.图5是空气断根苗木和不断根侧柏苗木的生长状况的对比图。
66.其中,*号代表空气断根苗和不断根侧柏苗的株高(a)和地径(b)在0.05水平存在差异性显著。图中左边柱子代表空气断根苗木,右边柱子代表不断根苗木。
67.图6是空气断根苗木和不断根山毛桃苗木的生长状况的对比图。
68.其中,*号代表空气断根苗和不断根山毛桃苗的株高(a)和地径(b)在0.05水平存在差异性显著。图中左边柱子代表空气断根苗木,右边柱子代表不断根苗木。
69.图7是空气断根苗木和不断根白榆苗木的生长状况的对比图。
70.其中,*号代表空气断根苗和不断根白榆苗的株高(a)和地径(b)在0.05水平存在差异性显著。图中左边柱子代表空气断根苗木,右边柱子代表不断根苗木。
71.图8是空气断根苗木和不断根刺槐苗木的生长状况的对比图。
72.其中,*号代表空气断根苗和不断根刺槐苗的株高(a)和地径(b)在0.05水平存在差异性显著。图中左边柱子代表空气断根苗木,右边柱子代表不断根苗木。
73.图9是经苗圃地和空气断根精细化阶段培育的健壮苗木栽植到造林地的示意图。
74.具体实施方法
75.本发明专利下述实施例中使用方法和装置,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和装置;所用器材、试剂均为试剂公司购买的常规器材和试剂。为使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具体实施例中进行了例示。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在实施例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专利的方案密切相关的技术方案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76.实施例1
77.本实施例提供苗圃地育苗、空气断根精细化育苗和雨季造林技术实施与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78.1.苗圃地育苗阶段:包括步骤1
‑579.(1)选用优良种子进行预处理。将采集的优良种子放置于冰箱(4℃)保存备用,播种前测定并记录种子的发芽率和千粒重。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8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白天/晚上,24℃/18℃)通风条件下,沙藏,具体的沙藏时间根据树种而定;
80.(2)苗圃地整地。平整土地表层,去除杂草。如图1所示,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长
×
宽=1m
×
1m)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81.(3)苗圃地播种。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白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5cm,浇透水。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82.(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6个月;
83.(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苗床的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苗木,见图1。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植物的地上部分;
84.2.空气断根精细化育苗阶段包括步骤6
‑885.(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图2),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86.(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育苗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87.(8)精细化管理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植物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88.3.雨季造林技术与管理措施包括步骤9

11
89.(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4月),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90.(10)铺设草甸。于6月(雨季)将根系带土的侧柏苗木移栽到造林地。将培育的苗木套入秸秆草垫(50cm
×
50cm,厚度约为4cm)后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苗木吸收利用;
91.(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3年内),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明显提高。
92.实施例2
93.本实施例提供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在侧柏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94.(1)选择优良侧柏种子预处理。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种子来源于河南省济源市林业局,种子的发芽率为92%,千粒重为25g。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白天/晚上,24℃/18℃)通风条件下,约15~18d后露白;
95.(2)苗圃地整地。对河南农业大学生态试验站(34
°
43'n,113
°
42'e)的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如图1所示,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长
×
宽=1m
×
1m)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96.(3)苗圃地播种侧柏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白的侧柏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5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
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97.(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10.86
±
2.14)cm;
98.(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侧柏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侧柏苗木,见图1。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侧柏苗木的地上部分;
99.(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侧柏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图2),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侧柏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侧柏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侧柏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侧柏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侧柏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100.(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侧柏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101.(8)精细化管理侧柏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侧柏苗木根系侧根增多(图3),根系活力增大(图4),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图5),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102.(9)微地形整地。栽植侧柏苗木前,于4月初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03.(10)铺设草甸。于6月(雨季)将根系带土的侧柏苗木分别移栽到河南省济源市的困难地造林地(34
°
57'n,112
°
20'e)和洛阳市宜阳县的困难造林地(34
°
16'

34
°
42'n,111
°
26'

111
°
45'e)。将培育的苗木套入秸秆草垫(50cm
×
50cm,厚度约为4cm)后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图9)。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如图9所示,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侧柏苗木吸收利用;
104.(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3年内),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侧柏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分别高达94%和95%。
105.实施例3
106.本实施例提供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在山毛桃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07.(1)选择优良山毛桃种子预处理。山毛桃(prunus davidiana)种子来源于河南省济源市林业局,种子的发芽率为90%,千粒重为185g。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
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白天/晚上,24℃/18℃)通风条件下,约30~45d后露白;
108.(2)苗圃地整地。对河南农业大学生态试验站(34
°
43'n,113
°
42'e)的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如图1所示,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长
×
宽=1m
×
1m)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109.(3)苗圃地播种山毛桃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白的山毛桃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110.(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38.91
±
3.30)cm;
111.(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山毛桃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山毛桃苗木,见图1。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山毛桃苗木的地上部分;
112.(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山毛桃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图2),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山毛桃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山毛桃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山毛桃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113.(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山毛桃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114.(8)精细化管理山毛桃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山毛桃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图6),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115.(9)微地形整地。栽植山毛桃苗木前,于4月初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16.(10)铺设草甸。于6月(雨季)将根系带土的山毛桃苗木分别移栽到河南省济源市的困难地造林地(34
°
57'n,112
°
20'e)和洛阳市汝阳县的困难造林地(33
°
49'

34
°
21'n,112
°
8'

112
°
38'e)。将培育的苗木套入秸秆草垫(50cm
×
50cm,厚度约为4cm)后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图9)。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如图9所示,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
土壤,保存,供山毛桃苗木吸收利用;
117.(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3年内),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山毛桃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分别高达90%和92%。
118.实施例4
119.本实施例提供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在白榆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0.(1)选择优良白榆种子预处理。白榆(ulmuspumila)种子来源于河南省济源市林业局,种子的发芽率为87%,千粒重为9g。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白天/晚上,24℃/18℃)通风条件下,约8~12d后露芽;
121.(2)苗圃地整地。对河南农业大学生态试验站(34
°
43'n,113
°
42'e)的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如图1所示,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长
×
宽=1m
×
1m)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122.(3)苗圃地播种白榆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芽的白榆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123.(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39.80
±
4.11)cm;
124.(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白榆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白榆苗木,见图1。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白榆苗木的地上部分;
125.(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白榆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图2),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白榆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白榆苗木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白榆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126.(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白榆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127.(8)精细化管理白榆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白榆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图7),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128.(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于4月初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29.(10)铺设草甸。于6月(雨季)将根系带土的白榆苗木移栽到河南省济源市的困难地造林地(34
°
57'n,112
°
20'e)。将培育的苗木套入秸秆草垫(50cm
×
50cm,厚度约为4cm)后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图9)。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如图9所示,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白榆苗木吸收利用;
130.(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3年内),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白榆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分别高达91%。
131.实施例5
132.本实施例提供快速高效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方法在刺槐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33.(1)选择优良刺槐种子预处理。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种子来源于河南省济源市林业局,种子的发芽率为85%,千粒重为127g。于8月下旬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5次,静置,去除漂浮在水面上层的碎片和空粒等杂物。然后,无菌水中浸没72h,每隔24h换一次水。再用3%h2o2消毒30min,之后流动的自来水清洗数次,种子放入40℃蒸馏水中浸没48h,每隔24h换一次水。将水倒掉,种子与灭菌的、不含杂质的湿润细沙拌匀,放置于室温(白天/晚上,24℃/18℃)通风条件下,约30~45d后露芽;
134.(2)苗圃地整地。对河南农业大学生态试验站(34
°
43'n,113
°
42'e)的苗圃地表层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如图1所示,将苗圃地划分为面积大小一致(长
×
宽=1m
×
1m)的高床,床面比步道高15~20cm,步道宽度为50cm;
135.(3)苗圃地播种刺槐种子。9月下旬,将预处理后的均一饱满的露芽的刺槐种子均匀撒播于苗圃地的苗床上,行间距为25cm,迅速覆土,厚度约4cm。浇水采用喷灌的方法,避免对种子的冲击,保持土壤湿润;
136.(4)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检查苗床的出苗情况,适时间苗和补苗,浇水。日常除草、防虫,主要靠人工进行。在苗圃地培育约6个月,苗高为(40.39
±
5.27)cm;
137.(5)春季起苗。起苗前1周对苗圃地的苗床的刺槐幼苗进行灌溉,保证土壤湿润,使起苗过程中根系和土壤容易分开,根系减少损伤,获得根系近似完整的刺槐苗木,见图1。于次年的3月下旬,选择在无风的阴天中的下午5点之后进行,起苗过程中避免损伤刺槐苗木的地上部分;
138.(6)空气断根容器培育苗木。于4月上旬将起苗后的刺槐苗木迅速栽植到适宜大小的空气断根容器内(图2),每个容器内1株。空气断根容器育苗使用的栽培基质为耕地土壤和草炭(体积比1:1)的混合物。同时,在基质中按照比例分别添加保水剂(1500g/m3)、水溶性缓释肥(5g/l,n:p:k=6:18:14)、土壤活性改良剂(0.06mg/cm3)和防土壤侵蚀剂(0.03mg/cm3),搅拌均匀,既能达到保水效果,又使刺槐根系和基质与空气断根容器分离后,维持成团,不破碎散落。该步骤中的育苗容器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原理,通过使刺槐苗木
根系直接暴露在容器边缘的相对干燥的空气中,限制根系伸长生长,从而促进苗木侧根数量增多和生长,根系活力增大,增加移栽后苗木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能力,实现改善刺槐苗木生长状况和提高苗木质量的目的;
139.(7)生长环境条件控制。对空气断根容器培育刺槐苗木阶段的生长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控制在22~33℃,空气相对湿度50~65%,日照时长为12~14h;
140.(8)精细化管理刺槐苗木。每隔3d交一次水,日常除草、防虫。空气断根容器培育2个月,刺槐苗木根系侧根增多,根系活力增大,苗木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图8),苗势和活力恢复或增加;
141.(9)微地形整地。栽植苗木前,于4月初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去除树穴周围的杂草和灌木等。采用人工挖穴,利用杨镐和电锤使穴内土壤松散;坡缓的地方也可采用机械挖穴。尽量减少对原有植被的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树穴宽50~60cm,穴深35~40cm;
142.(10)铺设草甸。于6月(雨季)将根系带土的刺槐苗木分别移栽到河南省济源市的困难地造林地(34
°
57'n,112
°
20'e)和洛阳市汝阳县的困难造林地(33
°
49'

34
°
21'n,112
°
8'

112
°
38'e)。将培育的苗木套入秸秆草垫(50cm
×
50cm,厚度约为4cm)后放入树穴内,保持苗木立直,根系伸展充分。秸秆主要是水稻,草甸的开口大小方向一致(图9)。将土回填,踩实,在铺设的草垫上均匀覆盖3cm土壤。如图9所示,每个树穴内栽植1株幼苗,栽植间距约为1.5m。利用草甸既增加保水能力,又降低水分蒸发,有利于穴内的水分渗入到深层土壤,保存,供刺槐苗木吸收利用;
143.(11)栽植苗木管护。苗木栽植后初期(3年内),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对苗木定期浇水,松土,并及时清除周边的杂草等,至少进行6次,保证栽植刺槐苗木的生长优势,苗木造林成活率分别高达92%和90%。
144.苗圃地育苗可获得大量苗木,应用于大批量生产,有效节约造林成本。苗圃地育苗前期,优先选用优良品质的苗木种子,这是培育健壮苗木的前提;对均一饱满的苗木种子进行预处理,待其露白后再进行播种,可节约种子,减少播种量,提高发芽率,使出苗整齐、均匀;平整苗圃地,采用苗床育苗,方便灌溉和除草等育苗管理,有效节省土地和人力;起苗前对苗圃地进行灌溉,即能省力省时,又有利于苗木根系和土容易分离,获得较完整根系的苗木,提高移植苗木质量。此外,限制在苗圃地培育苗木的时间(苗龄),使苗木根系尺寸小,既能减少或避免起苗过程苗木根系损伤,又便于搬运和运输,有利于利用空气断根容器继续培育;利用空气断根技术容器培育幼苗,通过使苗木根系暴露在相对干燥的空气中,来限制根系的伸长生长,显著增加侧根数量和生理活性,促进苗木根系生长发育,改良根系结构,并控制生长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等,结合精细化苗木管理措施,可缩短缓苗时间,苗木生长健壮,增加苗木长势和活力,增强造林后苗木的抗逆能力和竞争力;对造林地进行微地形整地,并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和降水情况,选择雨季,将经苗圃培育和空气断根精细培育的健壮幼苗带土移栽到困难造林地,并进一步结合苗木管护措施,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节约造林成本,促进林业生态建设。
145.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