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12269发布日期:2022-01-22 12:3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石斛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2.铁皮石斛人工栽培方法主要有大棚集约化栽培、活树附生栽培、岩壁附生栽培等。其中岩壁附生栽培,以垂直崖壁为载体,依靠崖壁上岩石经风化形成的多种矿物质、常年积累的腐殖物及自然的雨露而生长,历经夏季的酷暑和冬季的冰雪冷冻,完全还原了野生石斛的生长环境,是最接近铁皮石斛野生状态的一种栽培方式。
3.有研究表明,相比大棚集约化栽培和活树附生栽培,岩壁附生铁皮石斛多糖和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最高,品质最佳。
4.但是原生态的岩壁栽培存在以下缺陷:1、适合栽种石斛的天然岩壁地点不易寻觅;2、天然岩壁栽种石斛需要进行凿孔栽种,不仅成本高,而且危险系数也高;3、不利于管理,幼苗成活率低,进而产量也低。
5.故此亟需开发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能够模拟岩壁生存环境,提高石斛的品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且利于管理养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选地:在林地或山地中选择每天光照不低于4小时,通风且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0%的地段; 二:设置栽培墙:在选地上设置若干栽培墙,采用崖壁的岩石作为栽培墙的墙体,并通过混凝土支柱设置在地面上,其中栽培墙的墙体上设置栽培槽; 三:育苗:采用高芽育苗的方式进行幼芽培育,然后待高位芽基部的幼根长到2公分以上后将幼芽移植到大棚内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土培; 四:移植:将土培后的幼芽移植到栽培槽内栽种; 五:抚育:移植后的两个月内每隔5-7天进行一次雾化喷淋式浇水,并测量空气相对湿度,当空气相对湿度处于80%即可停止浇水;如遇种植点位缺漏或幼苗死伤可适当进行补栽; 六:养护:在栽培墙旁设置防护措施。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混凝土支柱上设有若干段用于栽培的墙体,所述墙体上的栽培槽中设有若干用于栽培幼苗的种植点位,同一栽培墙的若干墙体上的种植点位呈错位布置。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高位芽移植大棚之前需进行5-9天的炼苗处理。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土培是以木糠、松树皮、泥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与茶麸以及少量活性炭均匀搅拌作为基质。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五中浇水的水源中可适量添加消毒液或淘米水或营养液。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六中的防护措施以防护栏或防护网为主。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方法培育的成年石斛采摘以后,可继续按照步骤一至步骤六中某一步骤或多步骤进行循环培育。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高芽育苗培育幼苗,并先于大棚中土培,可以有效提高幼苗的成活率,之后再移植林地的栽培墙中自然生长,令其在野生状态下生长能够有效保证幼苗生长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且利于管理养护。
15.本发明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栽培墙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7.图中各附图标记为:栽培墙1,墙体11,混凝土支柱12,栽培槽101,种植点位102。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9.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选地:在林地或山地中选择每天光照不低于4小时,通风且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0%的地段; 二:设置栽培墙:在选地上设置若干栽培墙,采用崖壁的岩石作为栽培墙1的墙体11,并通过混凝土支柱12设置在地面上,其中栽培墙1的墙体11上设置栽培槽101; 三:育苗:采用高芽育苗的方式进行幼芽培育,然后待高位芽基部的幼根长到2公分以上后将幼芽移植到大棚内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土培; 四:移植:将土培后的幼芽移植到栽培槽101内栽种; 五:抚育:移植后的两个月内每隔5-7天进行一次雾化喷淋式浇水,并测量空气相对湿度,当空气相对湿度处于80%即可停止浇水;如遇种植点位102缺漏或幼苗死伤可适当进行补栽; 六:养护:在栽培墙旁设置防护措施。
20.在本实施例中,步骤一中林地是以稀疏的低枝干树林为主,或以多树种共同生长的林地为主的林地。
21.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步骤二中混凝土支柱12上设有若干段用于栽培的墙体11,所述墙体11上的栽培槽101中设有若干用于栽培幼苗的种植点位102,同一栽培墙1的若干墙体11上的种植点位102呈错位布置。
22.在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高位芽移植大棚之前需进行5-9天的炼苗处理。在本实施例中,建议进行9天的炼苗处理,炼苗时间稍微长点,能够有利于幼苗更早的适应拟岩壁的自然环境。
23.在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土培是以木糠、松树皮、泥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与茶麸以及少量活性炭均匀搅拌作为基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木糠、松树皮、泥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基质,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而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拌在基质中能够增加基质中的孔缝,进一步提高透气性,有利于石斛根部生长并容易吸收养分,在基质中增加的茶麸对真菌、虫卵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的侵扰。
24.在本实施例中,步骤五中浇水的水源中可适量添加消毒液或淘米水或营养液。本实施例中消毒水能够用于降低石斛的病虫害,淘米水能够保证土壤的酸碱度,营养液能够有利于石斛汲取营养用于生长。
25.在本实施例中,步骤六中的防护措施以防护栏或防护网为主。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培育的成年石斛采摘以后,可继续按照步骤一至步骤六中某一步骤或多步骤进行循环培育。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能够模拟岩壁生存环境,提高石斛的品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且利于管理养护,可靠性高。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选地:在林地或山地中选择每天光照不低于4小时,通风且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0%的地段; 二:设置栽培墙:在选地上设置若干栽培墙,采用崖壁的岩石作为栽培墙的墙体,并通过混凝土支柱设置在地面上,其中栽培墙的墙体上设置栽培槽; 三:育苗:采用高芽育苗的方式进行幼芽培育,然后待高位芽基部的幼根长到2公分以上后将幼芽移植到大棚内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土培; 四:移植:将土培后的幼芽移植到栽培槽内栽种; 五:抚育:移植后的两个月内每隔5-7天进行一次雾化喷淋式浇水,并测量空气相对湿度,当空气相对湿度处于80%即可停止浇水;如遇种植点位缺漏或幼苗死伤可适当进行补栽; 六:养护:在栽培墙旁设置防护措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混凝土支柱上设有若干段用于栽培的墙体,所述墙体上的栽培槽中设有若干用于栽培幼苗的种植点位,同一栽培墙的若干墙体上的种植点位呈错位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高位芽移植大棚之前需进行5-9天的炼苗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土培是以木糠、松树皮、泥炭中的一种或多种与茶麸以及少量活性炭均匀搅拌作为基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浇水的水源中可适量添加消毒液或淘米水或营养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的防护措施以防护栏或防护网为主。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培育的成年石斛采摘以后,可继续按照步骤一至步骤六中某一步骤或多步骤进行循环培育。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石斛的拟岩壁栽培方法。属于石斛种植技术领域,该方法能够模拟岩壁生存环境,提高石斛的品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且利于管理养护。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一:选地;二:设置栽培墙:在选地上设置若干栽培墙,采用崖壁的岩石作为栽培墙的墙体,并通过混凝土支柱设置在地面上,其中栽培墙的墙体上设置栽培槽;三:育苗;四:移植;五:抚育;六:养护。养护。养护。


技术研发人员:曹彦 叶为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森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0
技术公布日:2022/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