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3494发布日期:2022-01-08 00: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子培育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2.蔬菜种子是用于生产蔬菜的种子,分为常规种和杂交种子,蔬菜常规种就是蔬菜本身通过自然规律生长出来的种子,蔬菜杂交种子就是通过用不同特性的植物(父本加母本)为其授粉,使其改变品种特性。
3.现有蔬菜种子发育培育均是采用一些传统方法,将浸种处理后种子用布袋和塑料膜包裹放在电灯下、太阳下等热源处发芽,通常将不同实验改良的蔬菜种子放置于同一平台上,然后分格进行发芽培育,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达到正常的种子培育,但是盛放种子的器皿安装拆卸不易,且不利于观察,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插轴;
6.所述插轴的顶部卡接有实验皿,所述实验皿靠近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端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连接板的底端的一侧卡接有底板。
7.优选的,所述竖杆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所述竖杆分别位于安装板顶部的四角处,两根所述竖杆为一组,两组所述竖杆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杆。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杆将每组的竖杆进行连接,使其变为一个整体,便于后期插轴和通孔的对接。
9.优选的,所述竖杆为矩形杆,所述通孔为圆形孔,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通孔线性阵列于竖杆的内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杆的内部可以放置多层实验皿,最大限度的进行空间利用,且便于观察每一层实验皿内部种子情况,提高观察效率。
11.优选的,所述插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两个所述插轴为一组,两个插轴分别位于拉板一侧的左右两端,所述插轴远离拉板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限位孔线性阵列于插轴一端的顶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组拉板一侧的插轴插入通孔的内部,再将实验皿放置在四根插轴的顶部,两个拉板将四个插轴变为两个整体,时插轴的安装更加便捷。
13.优选的,所述实验皿为矩形,所述实验皿的宽度与两根竖杆的间距相适配,所述实验皿的长度大于两根竖杆的间距。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验皿体型稍大于竖杆的间距是为了便于安装拆卸。
15.优选的,所述实验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凹槽分别位于实验皿底部的四角处,所述凹槽为半圆形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数量为三个,所述插轴卡接于凹槽的内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验皿放置在四根插轴的顶部,插轴顶部的一半卡入凹槽的内部,限位柱插入限位孔的内部,从而可以将实验皿进行位置固定。
17.优选的,所述底板的断面为正三角形,所述底板顶部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卡接于卡槽的内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实验皿底部破损或者漏水时,底板顶部的两个斜面可以将顶部实验皿滴落的水引至两侧,避免不同培养液低落至其他实验皿的内部。
19.优选的,所述拉板两个为一组,两个所述拉板分别位于实验皿靠近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拉板的长度小于两个竖杆的间距,所述插轴的长度大于通孔的深度。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板的长度小于两个竖杆的间距,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连接件的空间占用面积。
21.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两斜边的倾斜角度为十五度,所述底板位于实验皿底部的中心处,所述底板的宽度与实验皿的宽度相同,所述底板的长度大于实验皿的长度。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板的长度大于实验皿的长度,是为了避免引导出去的水掉落至下层实验皿中的情况发生。
2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24.1、该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通过设置竖杆,安装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的内部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部插接有插轴,使用时,可以先将两组拉板一侧的插轴插入通孔的内部,再将实验皿放置在四根插轴的顶部,插轴顶部的一半卡入凹槽的内部,限位柱插入限位孔的内部,从而可以将实验皿进行位置固定,竖杆的内部可以放置多层实验皿,最大限度的进行空间利用,且便于观察每一层实验皿内部种子情况,提高观察效率;
25.2、该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通过设置底板,连接板端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连接板的底端的一侧卡接有底板,安装完实验皿后,将连接板底端一侧的卡块卡入底板四角处的凹槽内,底板位置被固定,当实验皿底部破损或者漏水时,底板顶部的两个斜面可以将顶部实验皿滴落的水引至两侧,避免不同培养液低落至其他实验皿的内部,达到保护种子发芽培育实验的目的。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验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安装板,2-竖杆,3-通孔,4-插轴,5-实验皿,6-连接板,7-卡块,8-底板,9-顶杆,10-拉板,11-限位孔,12-凹槽,13-限位柱,14-挡板,15-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32.如图1-4所示,一种农业改良蔬菜种子发芽培育装置,它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2,竖杆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通孔3的内部插接有插轴4;
33.插轴4的顶部卡接有实验皿5,实验皿5靠近底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端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7,连接板6的底端的一侧卡接有底板8。
3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竖杆2的数量为四根,四根竖杆2分别位于安装板1顶部的四角处,两根竖杆2为一组,两组竖杆2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顶杆9,顶杆9将每组的竖杆2进行连接,使其变为一个整体,便于后期插轴4和通孔3的对接。
3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竖杆2为矩形杆,通孔3为圆形孔,通孔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通孔3线性阵列于竖杆2的内部,竖杆2的内部可以放置多层实验皿5,最大限度的进行空间利用,且便于观察每一层实验皿5内部种子情况,提高观察效率。
36.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插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板10,两个插轴4为一组,两个插轴4分别位于拉板10一侧的左右两端,插轴4远离拉板10的一端开设有限位孔11,限位孔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限位孔11线性阵列于插轴4一端的顶部,将两组拉板10一侧的插轴4插入通孔3的内部,再将实验皿5放置在四根插轴4的顶部,两个拉板10将四个插轴4变为两个整体,时插轴4的安装更加便捷。
3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实验皿5为矩形,实验皿5的宽度与两根竖杆2的间距相适配,实验皿5的长度大于两根竖杆2的间距,实验皿5体型稍大于竖杆2的间距是为了便于安装拆卸。
3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实验皿5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2,凹槽1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凹槽12分别位于实验皿5底部的四角处,凹槽12为半圆形槽,凹槽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柱13,限位柱13的数量为三个,插轴4卡接于凹槽12的内部,实验皿5放置在四根插轴4的顶部,插轴4顶部的一半卡入凹槽12的内部,限位柱13插入限位孔11的内部,从而可以将实验皿5进行位置固定。
3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板8的断面为正三角形,底板8顶部的左右两边均固定连接有挡板14,底板8的四角处均开设有卡槽15,卡块7卡接于卡槽15的内部,当实验皿5底部破损或者漏水时,底板8顶部的两个斜面可以将顶部实验皿5滴落的水引至两侧,避免不同培养液低落至其他实验皿5的内部。
4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拉板10两个为一组,两个拉板10分别位于实验皿5靠近底部的左右两侧,拉板10的长度小于两个竖杆2的间距,插轴4的长度大于通孔3的深度,拉板10的长度小于两个竖杆2的间距,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连接件的空间占用面积。
4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底板8顶部两斜边的倾斜角度为十五度,底板8位于实验皿5底部的中心处,底板8的宽度与实验皿5的宽度相同,底板8的长度大于实验皿5的长度,底板8的长度大于实验皿5的长度,是为了避免引导出去的水掉落至下层实验皿5中的情况发生。
4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43.s1、先将两组拉板10一侧的插轴4插入通孔3的内部,再将实验皿5放置在四根插轴4的顶部,插轴4顶部的一半卡入凹槽12的内部,限位柱13插入限位孔11的内部,从而可以将实验皿5进行位置固定;
44.s2、安装完实验皿5后,将连接板6底端一侧的卡块7卡入底板8四角处的凹槽12内,底板8位置被固定。
45.综上所述,通过设置竖杆2,安装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杆2,竖杆2的内部开设有通孔3,通孔3的内部插接有插轴4,使用时,可以先将两组拉板10一侧的插轴4插入通孔3的内部,再将实验皿5放置在四根插轴4的顶部,插轴4顶部的一半卡入凹槽12的内部,限位柱13插入限位孔11的内部,从而可以将实验皿5进行位置固定,竖杆2的内部可以放置多层实验皿5,最大限度的进行空间利用,且便于观察每一层实验皿5内部种子情况,提高观察效率;通过设置底板8,连接板6端部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7,连接板6的底端的一侧卡接有底板8,安装完实验皿5后,将连接板6底端一侧的卡块7卡入底板8四角处的凹槽12内,底板8位置被固定,当实验皿5底部破损或者漏水时,底板8顶部的两个斜面可以将顶部实验皿5滴落的水引至两侧,避免不同培养液低落至其他实验皿5的内部,达到保护种子发芽培育实验的目的。
4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