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抛秧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87118发布日期:2023-01-03 19:2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抛秧设备及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自动抛秧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插秧领域普遍使用抛秧机进行抛秧,无需在去手动插秧,大大方便了务农人员,但是现在的抛秧机只能实现自动抛秧,依然需要人工手动将秧盘送至抛秧机的输入口,即在抛秧时依然需要人工站在抛秧机的车上向抛秧机内投料,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抛秧设备,包括:
4.车体及位于车体上的抛秧机,所述车体上固定安装有预存架,所述预存架包括上料层和若干预存层,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若干所述预存层同步运行;
5.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可水平移动的托杆;
6.送料机构以及可水平移动的平移机构,所述送料机构与抛秧机的输入口对应,所述平移机构位于送料机构下方且与升降机构的移动路径有重合。
7.优选的,所述上料层和预存层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至少为两个的轴杆、滚轮和皮带,两个所述轴杆可转动但位置固定的分别插接在预存架的两侧,两个所述轴杆上分别固定的套接有若干个滚轮,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个所述滚轮为一对,同一对的两个所述滚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秧盘放置于所述皮带上。
8.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若干个第一齿轮、第一链条和一个第一电机,每个所述预存层的轴杆上分别固定的套接有两个第一齿轮,上下相邻两个所述轴杆通过一个第一链条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实现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轴杆传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位置固定的第三电机、两个转杆、连接架、竖直导轨、横向导轨、第四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一个转杆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横向导轨与第一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位置固定,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机构,所述连接架与第二传动机构传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竖直导轨和若干竖向轮,两个所述竖直导轨位置固定且均与第一传动机构平行,若干所述竖向轮与连接架固定连接且前后夹住竖直导轨。
11.优选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固定架、活动架、承重杆和第二齿轮,所述活动架与固定架活动连接,所述活动架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承重杆,所述承重杆低于所述托杆可以到达的最高高度,所述活动架的内顶壁开设有齿条槽,所述固定架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二齿轮固定的套接于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齿轮与齿条槽啮合。
12.优选的,所述送料机构位于平移机构上方,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安装架、定向导轨、推板、定向滑轮和第三传动机构,所述推板与安装架活动连接,所述安装架上固定安装有第
六电机,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与第六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机构与推板传动连接。
13.优选的,还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钩子,所述预存架侧面固定安装有与钩子相对应的扣环。
14.优选的,还包括位于抛秧机下料口下方的收料机构,所述收料机构包括顶板、限位凸起、底板、第七电机和第四传动机构,所述顶板顶部开设有条形槽,所述底板与顶板活动连接,所述底板顶部固定安装有穿过条形槽并凸出于顶板顶面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七电机位置固定,所述第四传动机构与第七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机构与底板传动连接,所述顶板位于上料层侧面。
15.还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抛秧方法,包括上述的一种全自动抛秧设备;
16.秧盘预存:升降机构将上料层上的秧盘移动至预存层上,每个预存层上进行一次摆放动作,完成后所有预存层同步转动带动其上秧盘向远离升降机构一侧移动一格,重复进行直至预存层上装满秧盘;
17.秧盘运送:升降机构将其中一个预存层上的秧盘移动至高于平移机构,承重杆移动至秧盘下方,升降机构下降将秧盘放置于承重杆上,承重杆将秧盘移动至送料机构下方,送料机构将秧盘推出滑落至抛秧机的输入口,直至上料层上最外侧一列运送完成,完成后所有预存层同步转动带动其上秧盘向靠近升降机构一侧移动一格,依次重复;
18.一格的距离不小于秧盘的长度。
19.本发明具如下有益效果:
20.可以将秧盘预存,并且代替人工自动将秧盘从预存处运送至抛秧机内的输入口内,在进行抛秧时无需人工再站在抛秧机的车上随抛秧机移动,实现全自动抛秧,使用更加的方便,节约人力。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预存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图2中的a处放大图。
24.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图2中的b处放大图。
25.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图5中的a处放大图。
27.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本发明所提供的送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9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30.图10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收料机构的仰视图。
32.附图1-11中,各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列表如下:
33.1、车体;2、预存架;21、预存层;22、上料层;201、轴杆;202、滚轮;203、皮带;23、第一驱动机构;231、第一齿轮;232、第一链条;233、第一电机;24、第二电机;3、升降机构;31、托杆;32、第三电机;33、转杆;34、第一传动机构;35、连接架;36、竖直导轨;37、竖向轮;38、
横向导轨;39、横向轮;311、第四电机;312、第二传动机构;4、平移机构;41、固定架;42、限位轮;43、活动架;44、承重杆;45、齿条槽;46、第二齿轮;5、送料机构;51、安装架;52、定向导轨;53、推板;54、定向滑轮;55、第六电机;56、斜板;57、第三传动机构;6、抛秧机;7、传送带;71、扣环;72、钩子;8、收料机构;81、顶板;82、条形槽;83、限位凸起;84、直线导轨;85、底板;86、直线滑轮;87、第七电机;88、第四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35.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零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连接”、“位于”、“装配”在另一个零件或组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零件和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件和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6.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11所示,一种全自动抛秧设备,包括:
37.车体1及位于车体1上的抛秧机6,所述车体1上固定安装有预存架2,所述预存架2包括上料层22和若干预存层21,第一驱动机构23驱动若干所述预存层21同步运行;
38.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可水平移动的托杆31;
39.送料机构5以及可水平移动的平移机构4,所述送料机构5与抛秧机6的输入口对应,所述平移机构4位于送料机构5下方且与升降机构3的移动路径有重合。
40.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层22和预存层21的结构相同,分别包括至少为两个的轴杆201、滚轮202和皮带203,两个所述轴杆201可转动但位置固定的分别插接在预存架2的两侧,两个所述轴杆201上分别固定的套接有若干个滚轮202,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个所述滚轮202为一对,同一对的两个所述滚轮202通过皮带203传动连接,秧盘放置于所述皮带203上。
41.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3包括若干个第一齿轮231、第一链条232和一个第一电机233,同一侧的每个所述预存层21的轴杆201上分别固定的套接有两个第一齿轮231,上下相邻两个所述轴杆201通过一个第一链条232与两个第一齿轮231啮合实现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233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轴杆201传动连接,使第一电机233驱动一个轴杆201转动的同时通过第一链条232和第一齿轮231带动其他轴杆201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多层预存层21的同步运动。
42.所述第二电机24与上料层21中的其中一根轴杆201传动连接,第二电机24启东时驱动上料层21中的皮带203转动。
43.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位置固定的第三电机32、两个转杆33、连接架35、竖直导轨36、横向导轨38、第四电机311,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与一个转杆33传动连接,两个所述转杆33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且位于预存架2的一侧,两个所述转杆33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机构3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4由两个齿轮和一个链条组成,两个齿轮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个转杆33上,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实现传动。所述横向导轨38与第一传动机构34传动连接,即第三电机32启动时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4运行带动横向导轨38升降,所述连接架35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可在横向导轨38内移动的横向轮39,所述横向轮39与横向导轨38相适配从而将连接架35托起且姿态固定,所述连接架35上固定安装
有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托杆31,若干个所述托杆31位于同一平面用于托起秧盘,所述第四电机311位置固定的安装在连接架35上,所述第四电机31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机构312,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12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4的结构相同,所述连接架35与第二传动机构312传动连接,即第四电机311启动时所述第二传动机构312驱动连接架35平移从而使托杆31水平移动至预存架2内。所述升降机构3还包括两个竖直导轨36和若干竖向轮37,两个所述竖直导轨36位置固定且均与第一传动机构34平行,若干所述竖向轮37与连接架35固定连接且前后夹住竖直导轨36,使连接架35在升降时的轨迹稳定保持竖直导轨36的长度方向不会晃动。
44.如图1、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平移机构4与升降机构3相对设置,所述平移机构4包括固定架41、限位轮42、活动架43、承重杆44和第二齿轮46,所述固定架41位置固定,所述限位轮42为多个且固定安装于固定架41侧面的上下两侧,所述活动架43位于上下两侧的限位轮42之间并通过限位轮42与固定架41活动连接,具体为,所述限位轮42外侧呈凹形,所述活动架43上下两侧为与凹形相匹配的凸形,使活动架43可以横向移动。所述活动架43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承重杆44,所述承重杆44低于所述托杆31可以到达的最高高度。所述活动架43的内顶壁开设有齿条槽45,所述固定架41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第二齿轮46固定的套接于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齿轮46与齿条槽45啮合,使电机转动时驱动所述活动架43移动。
45.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送料机构5位于平移机构4上方,所述送料机构5包括安装架51、定向导轨52、推板53、定向滑轮54、第六电机55、斜板56和第三传动机构57,所述安装架51位置固定,所述安装架51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定向导轨52,所述推板53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与定向导轨52相适配的定向滑轮54,即所述推板53挂在定向导轨52上且可活动。所述安装架51上固定安装有第六电机55,所述第三传动机构57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传动机构57的一个齿轮与第六电机5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机构57的链条与推板53固定连接,即在所述第六电机55启动时所述第三传动机构57驱动推板53在定向导轨5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斜板56的位置固定,且所述斜板56底部位于抛秧机6的输入口处、顶部位于平移机构4侧面且低于承重杆44。所述推板53、斜板56和抛秧机6的输入口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推板53底部距承重杆44顶部的间距大于零小于秧盘的高度,以确保所述推板53可以将秧盘从承重杆44上推出至斜板56上。
46.如图1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钩子72,所述预存架2侧面固定安装有与钩子72相对应的扣环71,在上料时将所述传送带7通过钩子72挂在扣环71上,所述传送带7与所述上料层22相对应,使在上料时,只需将秧盘放置于传送带7上,启动传送带7即可将秧盘运送至上料层22上,且在上料完成后可以很方便的将传送带7从预存架2上拆下。
47.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位于抛秧机6下料口下方且安装在车体1上的收料机构8,所述收料机构8包括顶板81、限位凸起83、直线导轨84、底板85、直线滑轮86、第七电机87和第四传动机构88,所述顶板81顶部开设有条形槽82,所述顶板81底部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直线导轨84,所述底板85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与直线导轨84相对应的直线滑轮86,所述底板85位于顶板81底部,所述底板85顶部固定安装有穿过条形槽82的限位凸起83,所述限位凸起83凸出于顶板81顶面。所述第七电机87位置固定,所述第四传动
机构88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3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四传动机构88的一个齿轮与第七电机87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另一个齿轮位置也固定,所述第四传动机构88的链条与底板85固定连接,即所述第七电机87启动时通过第四传动机构88驱动底板85左右移动。所述顶板81位于上料层22侧面,所述抛秧机6将秧盘的秧苗抛完后,空盘落至顶板81上,所述限位凸起83移动时推动空盘移动至凸出于条形槽82外侧的底板85上,底板85回缩后空盘被顶板81侧面抵持使空盘再次下落至上料层22上。
48.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收集容器,收集容器通过扣环71可拆卸的固定在预存架2侧面,即传送带7的安装位置,在进行抛秧时,可使上料层22反转,将上料层22上的空盘移动收集至收集容器内,再上料时将收集容器拆下,将传送带7安装上去,互不影响使用。
49.进一步的,所述预存架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抛秧机6的两侧,所述升降机构3与预存架2的数量相对应也为两个,使能预存的秧盘更多。每个所述预存架2的宽度大于两个秧盘的宽度之和,使每一层可以并排摆放两个秧盘,每个所述升降机构3上托杆31的数量至少为四个且每两个对应一个秧盘。所述承重杆44的数量至少为八个,左侧一半承重杆44对应左侧的升降机构3,右侧一半的承重杆44对应右侧的升降机构3,当一侧的承重杆44移动至送料机构5下方的下料处进行下料时,另一侧的承重杆44移动至相对应的接料位置,依次交叉往复,一侧承重杆44下料,则另一侧承重杆44接料。使抛秧机6可以一直保持不间断的抛秧,提升抛秧效率。所述承重杆44与托杆31错位安装,即承重杆44移动至升降机构3的路径上时所述托杆31可以从承重杆44之间的缝隙穿过。
50.一种全自动抛秧方法: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抛秧设备;
51.秧盘预存:升降机构3将上料层22上的秧盘移动至预存层21上,每个预存层21上进行一次摆放动作,完成后所有预存层21同步转动带动其上秧盘向远离升降机构3一侧移动一格,重复进行直至预存层21上装满秧盘;
52.秧盘运送:升降机构3将其中一个预存层21上的秧盘移动至高于平移机构4,承重杆44移动至秧盘下方,升降机构3下降将秧盘放置于承重杆44上,承重杆44将秧盘移动至送料机构5下方,送料机构5将秧盘推出滑落至抛秧机6的输入口,直至上料层22上最外侧一列运送完成,完成后所有预存层21同步转动带动其上秧盘向靠近升降机构3一侧移动一格,依次重复;
53.一格的距离不小于秧盘的长度。
54.在秧盘预存阶段中:将秧盘摆放于上料层22上,启动第二电机24将秧盘移动至靠近升降机构3一侧,启动第三电机32使托杆31下降与上料层22同高,然后启动第四电机311使托杆31移动至秧盘下方,使第三电机32反向转动带动托杆31升高将秧盘抬起,然后反向转动第四电机311使托杆31复位,托杆31继续升高至与一个预存层21对应,即托杆31略高(秧盘底部凸起的高度范围内)于其中一个预存层21,托杆31移动后下降使秧盘放置于预存层21上,托杆31复位。依次重复将所有预存层21装满一列,即在一个循环中,每个预存层21只装填一次。循环完成后,启动第一电机233带动所有预存层21同步同方向运行将一列秧盘整体向远离升降机构3一侧的方向移动一格,给下一个循环腾出秧盘摆放位置,依次往复直至将预存层21全部装满。
55.在秧盘运送阶段中:启动第三电机32将托杆31移动至与其中一个预存层21平齐,然后使托杆31移动至秧盘下方,使托杆31上升将秧盘抬起,托杆31复位,然后使托杆31上升
至高于承重杆44,启动电机使承重杆44移动至托杆31的下方,控制托杆31下降从承重杆44之间穿过,使秧盘移动到承重杆44上,控制承重杆44移动至送料机构5下方,启动第六电机55带动推板53移动将秧盘推至斜板56上,最后移动到抛秧机6的输入口内。依次重复直至将预存层21上最靠近升降机构3的一列秧盘取完,即在一个循环中,每个预存层21只取料一次,取完后启动第一电机233反向转动,使预存层21上的秧盘整体向靠近升降机构3的一侧移动一格距离,使取料位置再次补充秧盘,再次开始一个循环。
56.进一步的,若预存架2的数量为两个,则所述承重杆44有两组,在秧盘运送阶段,交替运送两个预存架2内的秧盘,即右侧承重杆44移动至送料机构5下方进行下料时,左侧承重杆44位于托杆31下方进行装料,同时右侧托杆31从预存层21上进行取料,下料完成后,右侧承重杆44移动至右侧托杆31下方,左侧承重杆44移动至送料机构5下方进行卸料,依次交替重复。
57.更进一步的,若每层预存层21并排预存两个秧盘,则在秧盘运送阶段每次运送两个秧盘,在下料时依次进行下料。
58.更进一步的,抛秧机6将秧盘抛完后,空盘落在顶板81上,启动第七电机87,使限位凸起83移动将空盘推动至上料层22上,上料层22反向转动将空盘移动至收集容器内进行收集,方便回收整理。
59.综上所述:可以将秧盘预存,并且代替人工自动将秧盘从预存处运送至抛秧机6内的输入口内,在进行抛秧时无需人工再站在抛秧机6的车上随抛秧机6移动,实现全自动抛秧,使用更加的方便,节约人力。
60.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