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31783234发布日期:2022-10-12 11:3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1.本发明涉及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粮食作物是对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的总称。在营养上,谷类作物主要提供淀粉、植物蛋白、维生素等,豆类作物主要提供蛋白质、脂肪等,薯类作物主要提供淀粉、维生素等。这类作物同时也是牲畜的精饲料,需用量极大,栽培面积和比重也较大;
3.而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等。因品种和环境条件不同,营养成分的差别较大。从蛋白质的含量看,生长在大陆性干旱气候区的麦粒质硬而透明,含蛋白质较高,达14-20%,面筋强而有弹性;生于潮湿条件下的麦粒含蛋白质8-10%,而玉米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优良的粮食作物。作为中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蜀黍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等的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4.但由于种植地区的不同,比如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丘陵地区的丘陵坡度一般较低缓、切割破碎、无一定方向,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而平原地区是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的一个较大区域,并且丘陵地区的和平原地区所处于的位置不同,并具有土层薄、土壤粗骨性的特点,继而会限制植物的扎根,同时,土壤贮藏水肥的容量也降低了,进一步平原地区的种植模式已经不能套用在丘陵地区,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该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具有适应性高的优点,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步骤一、初试验准备
8.确定待种植地区,针对待种植地区内,选取多个不同位置区域作为试验区域,并针对不同试验区域规划出对应试验种植用地,同时,采用数字编号方式进行标记记录,之后对划分试验种植用地进行调查,确认该试验种植用地类型,再将类型一致的试验种植用地进行归纳,将其为一组;
9.步骤二、播种试验
10.对步骤一规划的试验种植用地进行小麦播种前,根据确定的试验种植用地类型,确定小麦播种的间距,其中,对于土壤肥力较差的,小麦播种需要稀疏一点,而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小麦播种需密集一点,之后再进行播种,在种植期间,试验种植用地采用正常管
理,当小麦收获后,再复种玉米,等待玉米收获后再种小麦,以此为一个试验流程;
11.步骤三、作物终种植
12.经过至少两轮试验流程,根据记录的数据以及收获的产量,分析出其中最优的结果,并确定该结果对应的试验种植用地,根据确定试验种植用地的类型和位置,确定当前地区所适合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区域,进一步进行非试验种植。
13.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试验种植用地类型包括旱薄地、阴坡地、麦地和阳坡地。
14.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对于不同分组的试验区域,采用同种小麦进行种植,而对于同组的不同试验种植用地来说,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同种小麦进行种植。
15.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为正常收获播种,第二种为在播种小麦前,先收集玉米秸秆,然后将收集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作业,之后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覆盖于试验种植地,再翻压还田。
1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对于小麦的播种,根据试验种植用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对应的播种方式,其中,播种方式分为三种,分别为等行距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
1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根据当前播种的季节,判断所需要播种小麦的品种,小麦的品种分为冬性、弱冬性和春性。
1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基本苗确定之后,根据品种籽粒大小、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来计算每亩的播种量,其中计算公式如下:
19.每亩播量(千克)=每亩计划基本描述*千粒重/1000*1000*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20.进一步改进在于: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施肥,确定施肥量主要是根据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肥料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而定,并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21.满足某元素需要用量=土壤当季供应量+农肥当季供应量+化肥当季供应量。
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通过采用预试验的方式,在进行正规的小麦复种玉米之前,先对待种植区域进行试验种植用地的划分,继而由多组试验种植用地参与种植试验,来产生多组试验数据,再由多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产生其最优结果,再根据最优结果来确定种植地区所适合种植的区域,再开展小麦复种玉米的农作物种植作业,从而在应对不同的种植地区,提高适应性,可以更好的开展农业种植作业,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投入精力,同时,试验过程中,可以获得多组试验数据,继而能够提升数据的覆盖性,利于提升后续结果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发明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加深对本发明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25.根据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粮食作物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步骤一、初试验准备
27.确定待种植地区,针对待种植地区内,选取多个不同位置区域作为试验区域,并针对不同试验区域规划出对应试验种植用地,同时,采用数字编号(1,2,3
……
,n)的方式进行标记记录,之后对划分试验种植用地进行调查,确认该试验种植用地类型,在确定的类型后,再次进行记录,即一个数字编号后对应的是其土地类型,同时,将类型一致的试验种植用地进行归纳,将其为一组,继而会产生多组不同类型的分组,即将多个试验区域进行分组,对于不同分组的试验区域,采用同种小麦进行种植,继而可以产生多组数据,依据产生的多组数据进行相互的对比和分析,从而确定最优的种植区域以及种植模式,而对于同组的不同试验种植用地来说,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同种小麦进行种植,因同种类型的试验种植用地,其产生的种植效果大致相同,继而采用不用的种植方式来进行种植,使得其产生差异,继而其产生的试验数据是具有一定的对比性的,试验种植用地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旱薄地、阴坡地、麦地和阳坡地;
28.步骤二、播种试验
29.对步骤一规划的试验种植用地进行小麦播种前,根据确定的试验种植用地类型,确定小麦播种的间距,其中,对于土壤肥力较差的,小麦播种需要稀疏一点,而对于土壤肥力较高的,小麦播种需密集一点,之后再进行播种,在种植期间,试验种植用地采用正常管理,当小麦收获后,再复种玉米,其中玉米的播种行距以及播种量是小于小麦,等待玉米收获后再种小麦,以此为一个试验流程,该试验流程为小麦先播种,待小麦收获后再播种玉米,最后为玉米收获;
30.在基本苗确定之后,根据品种籽粒大小、发芽率及田间出苗率来计算每亩的播种量,其中计算公式如下:
31.每亩播量(千克)=每亩计划基本描述*千粒重/1000*1000*发芽率*田间出苗率,以此确定小麦合适的播种量,使其能够充分的利用光能和地力,来避免播种量过大或者是过小导致的资源浪费,对于小麦的播种,根据试验种植用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对应的播种方式,其中,播种方式分为三种,分别为等行距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
32.等行距条播的方式,一般采用的是一定距离等行距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行距较窄,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
33.宽窄行条播的方式,也叫大小垄,优点是既保证了密度,试验种植用地通风透光较好,且便于试验种植用地管理,对于宽窄行条播的种植方式,较为适用于丘陵地区,比如采用宽行1.1m左右,窄行0.5m左右的“宽窄行交替”的方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并且保障玉米采光、通透性以及降低田间湿度;
34.宽幅条播的方式,其优点是减少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单株营养条件和通风透光;
35.同时,根据当前播种的季节,判断所需要播种小麦的品种,小麦的品种分为冬性、弱冬性和春性,其中,冬性品种小麦播种适期的平均气温约为16~18℃,弱冬性约为14~16℃。
36.步骤三、作物终种植
37.经过至少两轮试验流程,以完善数据的精准性,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对施肥等操作进行数据记录,最终试验完成后,根据记录的数据以及收获的产量等数据,分析出其中最优
的结果,并确定该结果对应的试验种植用地,根据确定试验种植用地的类型和位置,确定当前地区所适合小麦复种玉米的种植区域,进一步进行非试验种植,采用多组试验的方式,实地的确认当前区域的种植情况,以确定合适的种植区域,来开展种植生产作业,避免了因种植地不符合导致产量降低及成本投入过高。
38.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为正常收获播种,即小麦收获之后,将收获产生的小麦秸秆第二种为在播种小麦前,先收集玉米秸秆,然后将收集的玉米秸秆进行粉碎作业,之后将粉碎后的玉米秸秆覆盖于试验种植地,再翻压还田,继而在播种玉米前,收集小麦秸秆,将收集的小麦秸秆粉碎后,再覆盖还田。
39.步骤二中,对于小麦的播种,根据试验种植用地的实际情况,采用对应的播种方式,其中,播种方式分为三种,分别为等行距条播、宽窄行条播和宽幅条播。
40.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施肥,施肥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高产、稳产和低成本的目的,确定施肥量主要是根据产量水平、土壤供肥、肥料养分含量及其利用率而定,并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41.满足某元素需要用量=土壤当季供应量+农肥当季供应量+化肥当季供应量;
42.其中,土壤当季供应量=土壤中某元素的速效养分含量(ppm)
×
0.15(表层20厘米土,层重约为15万千克);
43.农肥当季供应量=农肥施用量
×
农肥含某元素百分率
×
当季利用率;
44.化肥当季供应量=化肥施用量
×
化肥含某元素百分率
×
当季利用率,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施肥,有利于达到既增产又增收的目的。
4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