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19974发布日期:2022-05-18 20:11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农林妨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2.昆虫诱捕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等蝇虫妨害以及蚊虫防疫科研领域,其能够通过设置诱捕剂将蝇虫收集捕获在特定的装置内,捕虫效率高,妨害效果明显。
3.现有的诱捕器产品,在监测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食用引诱剂在野外挥发速度太快,需要每天或者隔一两天就需要人工添加(1-3天)引诱剂,这样,在野外如果大量应用,或者是离用户住的比较远的时候,在野外监测捕集非常不方便,频繁去添加诱捕剂,增加了用户的劳动量,耗费人力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诱捕剂不足需要定期添加而导致的增加人力成本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包括具有入口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诱导罩,所述诱导罩上通过通管连接集虫器,所述支撑座内位于入口的上方设置具有通路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置若干的进虫孔,所述诱导罩的底部设置缓释盘底座,所述缓释盘底座上设有缓释盘,所述缓释盘内倒置设有缓释瓶安装座,所述缓释瓶安装座的周侧设有孔隙,所述缓释瓶安装座上设置诱剂瓶,所述诱剂瓶的瓶口对接在所述缓释瓶安装座的内部设置的补液管上,所述缓释盘内设有脱脂棉。
7.进一步地,所述缓释瓶安装座为底面开口的圆台状,所述孔隙设置在靠近底面的侧壁上。
8.进一步地,所述补液管超出缓释瓶安装座的顶面,其位于缓释瓶安装座内部的长度小于缓释瓶安装座的高度。
9.进一步地,所述通管为位于集虫器内部的端口为渐缩口形成的单通道管路,其另一端与诱导罩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诱导罩与通管连接端为圆台状,其顶部设有稳定接口,所述集虫器的开口抵接在稳定接口的外部。
11.进一步地,所述通管上位于集虫器内部的端口侧面设有计数器,计数器为太阳能电子计数器件。
12.进一步地,所述进虫孔为漏斗状结构,其广口端连接在所述隔离板的通路上,其窄口端朝向缓释盘底座一侧形成单向入口。
13.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座上设置的入口为其侧壁上开设的开口,所述隔离板位于入
口上方。
14.进一步地,所述诱导罩内设有套装在诱剂瓶上的诱剂瓶固定板,所述诱剂瓶固定板上设有若干多个通口。
15.进一步地,所述诱导罩的外壁上设有提手,所述提手设置在诱导罩的侧壁的顶部。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该诱捕器具有如下优点:其包括具有入口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置诱导罩,诱导罩上通过通管连接集虫器,支撑座内位于入口的上方设置具有通路的隔离板,隔离板上设置若干的进虫孔,诱导罩的底部设置缓释盘底座,缓释盘底座上设有缓释盘,缓释盘内倒置设有缓释瓶安装座,缓释瓶安装座的周侧设有孔隙,缓释瓶安装座上设置诱剂瓶,诱剂瓶的瓶口对接在缓释瓶安装座的内部设置的补液管上,缓释盘内设有脱脂棉,其通过设置的诱剂瓶,能够在诱捕剂减少的情况下自动补充诱捕剂,能够延长诱捕器在野外长时间的工作,而不需要短时间人工到现场补充诱捕剂,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量,提高诱捕器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中缓释瓶安装座的立体图。
22.图中:1、支撑座;2、入口;3、诱导罩;4、通管;5、集虫器;6、隔离板;7、进虫孔;8、缓释盘底座;9、缓释盘;10、缓释瓶安装座;11、孔隙;12、诱剂瓶;13、补液管;14、脱脂棉;15、稳定接口;16、计数器;17、诱剂瓶固定板;18、通口;19、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25.如图1、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动补给诱剂的实蝇类成虫监测装置,包括具有入口2的支撑座1,支撑座1上设置诱导罩3,诱导罩3上通过通管4连接集虫器5,支撑座1内位于入口2的上方设置具有通路的隔离板6,隔离板6上设置若干的进虫孔7,诱导罩 3的底部设置缓释盘底座8,缓释盘底座8上设有缓释盘9,缓释盘9内倒置设有缓释瓶安装座10,缓释安装座可以是十字结构或者其他具有开口的结构板,缓释瓶安装座10的周侧设有孔隙11,缓释瓶安装座10上设置诱剂瓶12,诱剂瓶12的瓶口对接在缓释瓶安装座10的内部设置的补液管13上,缓释盘9内设有脱脂棉14。
26.该监测装置中,通过设置倒置的诱剂瓶12,利用脱脂棉14根据诱捕剂挥发过程,诱捕剂在重力的作用下补充至缓释盘9内,其缓慢不断地补充过程,能够延长诱捕器在野外长时间的工作,而不需要短时间人工到现场补充诱捕剂,降低人工成本和劳动量,提高诱捕器的使用效率。
27.如图3所示,缓释瓶安装座10为底面开口的圆台状,孔隙11设置在靠近底面的侧壁上,使用的过程中,诱剂瓶12内的诱捕剂补充至缓释瓶安装座10内部,缓释盘9内设置的脱脂棉14通过孔隙11吸附诱捕剂形成诱捕剂缓慢释放的结构。
28.其中,补液管13超出缓释瓶安装座10的顶面,补液管13位于缓释瓶安装座10内部的长度小于缓释瓶安装座10的高度,补液管13位于缓释瓶安装座10的顶面外露的结构有利于诱剂瓶12的瓶口直接套装在上面并形成密封状态。
29.本实施例在使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诱剂瓶12的瓶口处设置容易刺破的材料,如密封塑纸等,使用时直接将瓶口下压到补液管13上,补液管13突出部分将密封素质顶破,使得诱捕剂通过补液管13流入缓释瓶安装座10所限制的缓释盘9内的区域上。
30.补液管13位于缓释瓶安装座10内部的长度小于缓释瓶安装座10的高度,即补液管13位于缓释瓶安装座10内部的端口与缓释盘9之间存在间隙,其目的是避免直接接触缓释盘9而影响诱捕剂的外排而降低装置的使用效果,补液管13位于缓释瓶安装座10内部的端口与缓释盘9 之间的高度与脱脂棉14高度相同。
31.本事实例中具体的结构形式,通管4为位于集虫器5内部的端口为渐缩口形成的单通道管路,其另一端与诱导罩3连接,集虫器5的开口可以是具有弹性的橡胶口,其能够更紧密的设置在通管4上。
32.其中,诱导罩3与通管4连接端为圆台状,其顶部设有稳定接口15,集虫器5的开口抵接在稳定接口15的外部,提高集虫器5的稳定性。
33.另一个实施例中,通管4上位于集虫器5内部的端口侧面设有计数器16,计数器16为太阳能电子计数器16件,能够标记单位时间内捕获的实蝇的数量期设置在通管4的端口上,安装时扩张集虫器5的开口后深入集虫器5内部后使集虫器5开口恢复原状并稳定住。
34.再次参见图1所示,进虫孔7为漏斗状结构,其广口端连接在隔离板6的通路上,其窄口端朝向缓释盘底座8一侧形成单向入口2。
35.其中,支撑座1上设置的入口2为其侧壁上开设的开口,隔离板6 位于入口2上方,即支撑座1的底部周侧对称延伸出支撑件,支撑件的底部固定有稳定架,形成稳定支撑。
36.本事实例中,诱导罩3内设有套装在诱剂瓶12上的诱剂瓶固定板17,诱剂瓶固定板17上设有若干多个通口18,能够保障诱剂瓶12的稳定性,并且确保蝇虫能够进入到集虫器5
内。
37.诱导罩3的外壁上设有提手19,提手19设置在诱导罩3的侧壁的顶部,用于安装时将诱导罩3打开防止诱剂瓶12。
38.本事实例中的监测装置在使用时,缓释盘9的液面低于诱剂瓶12的下口时,诱剂瓶12内的诱剂会因重力作用自动流入缓释盘9,通过缓释盘9中间凸起部分缓释瓶安装座10上的孔隙11,被缓释材料吸并稳定释放。当缓释盘9的液面高于诱剂瓶12的下口时,瓶内的诱剂因气压平衡而不再流出,可以一次性的把引诱剂放在一个引诱剂瓶12里,实现较长时间不用补充诱剂的作用,降低人工成本。
39.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