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

文档序号:31692709发布日期:2022-10-01 00:0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收割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


背景技术:

2.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普通栽培稻,又称亚洲栽培稻(oryza.sativa l),是由原生于广西境内珠江流域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经过千百年的自然进化和人工改良演变而来的。栽培稻的祖先都是多年生的,其地上部枯死后,根系仍然保持活力,下一季遇到合适的条件,再长出新的植株,即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强烈的人工干预,使野生稻的农艺性状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以水稻矮化育种(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标志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和以杂交稻培育成功(上世纪七十年代)为起点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其核心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经济系数和稻谷产量,改良后的水稻品种,植株变矮、茎秆变粗、穗子变大,大部分品种的再生能力被大大弱化。二十一世纪以来,水稻生产出现了由单纯追求产量到兼顾产量、品质和效益的转变,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将是今后水稻生产的强烈需求。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挖掘水稻的再生基因,培育出再生能力较强的水稻新品种,并研究出一系列的再生稻栽培技术。采取人工收割和精细管理的方法,再生稻的产量最多可达到亩产500公斤以上。
3.在再生稻收割时,为了使再生稻的根系葆有活力,需要在贴近根部的地面上留有一截20-30公分左右的稻桩,并且稻杆部分需要留在田间,使其还田。现有的水稻收割机大都采用单层割刀,进入到脱粒装置内的稻杆长度过长,不仅影响脱粒效率,而且还容易造成堵塞,同时,在留桩高度不容易控制,不利于再生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4.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技术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从而克服现有的收割机在收割头季稻时,进入到脱粒装置内的稻杆长度过长影响脱粒效率和留桩高度难以控制的缺陷。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设有割禾装置,所述机架的另一端设有中转谷仓,所述割禾装置包括带有斗口的割禾斗,所述割禾斗内设有螺旋滚筒,所述斗口处设有第一割禾刀组和第二割禾刀组,所述第一割禾刀组位于所述第二割禾刀组的下方,所述第二割禾刀组的上方设有拨禾轮;脱粒装置,其设于所述割禾装置与所述中转谷仓之间,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割禾斗之间设有第一输送装置,所述脱粒装置与所述中转谷仓之间设有第二输送装置,所述第二输送装置上设有风选装置;提升装置,其包括提升入口和提升出口,所述提升入口与所述中
转谷仓内相连通,在所述提升入口和所述提升出口之间设有提升螺旋叶片。
7.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斗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分行铲,所述分行铲的头部向所述斗口的外部的斜下方延伸。
8.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割禾斗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斗口相对的稻穗入口,所述螺旋滚筒的外周设有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分别位于所述稻穗入口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9.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螺旋滚筒的外周还设有若干片相互间隔的分隔叶片,所述分隔叶片位于所述第一螺旋叶片和所述第二螺旋叶片之间。
10.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割禾刀组到所述螺旋滚筒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割禾刀组到所述螺旋滚筒的水平方向的距离。
11.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割禾刀组包括第一固定刀齿和第一活动刀齿,所述第一固定刀齿与所述割禾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动刀齿与所述第一固定刀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割禾刀组包括第二固定刀齿和第二活动刀齿,所述第二固定刀齿与所述割禾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动刀齿与所述第二固定刀齿滑动连接。
12.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刀组驱动部,其包括:驱动轮,其与所述割禾斗转动连接;驱动杆,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端,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通过第一曲柄与所述驱动轮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第二曲柄与所述所述第一活动刀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端通过第三曲柄与所述第二活动刀齿连接;当所述驱动轮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驱动杆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固定刀齿和所述第一活动刀齿之间以及所述第二活动刀齿和所述第二固定刀齿往复运动。
13.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两个拨稻杆组件,两个所述拨稻杆组件对称设于所述第一割禾刀组与所述螺旋滚筒之间,所述拨稻杆组件包括若干个链轮,所述链轮外套设有链条,在所述链条上间隔设有若干个拨杆,其中一个所述链轮与拨杆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14.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脱粒装置的一端设有稻穗出口,所述脱粒装置的另一端设有谷粒出口和稻杆出口,在所述稻穗出口和所述谷粒出口之间设有脱粒笼,所述第一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稻穗入口和所述稻穗出口之间,所述第二输送装置连接在所述谷粒出口与所述中转谷仓之间。
15.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选装置包括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输送装置的内部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在所述脱粒装置上并朝向所述稻杆出口,所述第二出风口朝向所述风选装置的外部。
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 本实用新型中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通过设置有割禾装置、脱粒装置、中转谷仓和提升装置,能够实现对水稻的割禾、脱粒、存储和输送等作业,第二割禾刀组割取上部稻穗,稻穗被输入脱粒装置脱粒,减少了进入脱粒装置中的稻杆量,从而提升脱粒效率;第一割禾刀组割取稻杆,并预留合适的稻桩高度,利于稻蔸生长,从而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18.2. 本实用新型中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还在第一割禾刀组的后方安
装有拨稻杆组件,其能够将水稻掐头去尾后的中间部位的稻杆向收割机的两侧拨动,使该部分的稻杆被拨入到田间,从而能够沤肥还田,并且还能够避免收割机在前进的过程中发生堵塞。
19.3. 本实用新型中的斗口的前方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个分行铲,其能够在收割的过程中将前方的水稻向两侧拨动,从而使稻杆更容易地向斗口的方向进行收集。
20.4. 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滚筒上焊接有旋向相反的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当螺旋滚筒进行转动的过程中,能够将切割后的带有稻穗的稻杆向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之间的区域进行挤压和收集,并且能够更容易地进入到稻穗入口中,由第一输送装置输送到脱粒装置中,因此能够起到了一个导向的作用,并且在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皮之间还设置有多片分隔叶片,其能够起到防止堵塞的作用。
21.5.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割禾刀组到螺旋滚筒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小于第二割禾刀组到螺旋滚筒的水平方向的距离,从而能够先割掉稻进行切割再对稻桩进行切割,其能够保证在切割稻穗的时候是水稻始终处于竖直的状态,使刀具更好地发力,并且还能够避免拨稻杆装置对稻穗收割时的干扰。
22.6. 本实用新型中的刀组驱动部通过一根驱动杆就能够带动第一活动刀齿和第二活动刀齿同步运动,从而使第一割禾刀组和第二割禾刀组同步工作,其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且结构质量轻。
23.7.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选装置中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两个出风口,其不仅能够将第二输送装置中的杂质去除,而且还能够向稻杆出口处吹风,从而使稻杆更容易地被排出,防止脱粒后的稻杆在该处堵塞。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的结构图。
25.图2是割禾装置的结构图。
26.图3是第一割禾刀组、第二割禾刀组和刀组驱动部的结构图。
27.图4是脱粒装置和提升装置的结构图。
28.图5是脱粒装置和提升装置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图。
29.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0.1-机架;
31.2-割禾装置,21-割禾斗,22-斗口,23-第一割禾刀组,231-第一固定刀齿,232-第一活动刀齿,233-第一卡槽,24-第二割禾刀组,241-第二固定刀齿,242-第二活动刀齿,243-第二卡槽,25-螺旋滚筒,251-第一螺旋叶片,252-第二螺旋叶片,253-分隔叶片,26-拨禾轮,27-稻穗入口,28-分行铲;
32.3-中转谷仓;
33.4-脱粒装置,41-稻穗出口,42-谷粒出口,43-稻杆出口,44-脱粒笼;
34.5-第一输送装置;
35.6-第二输送装置;
36.7-风选装置,71-进风口,72-第一出风口,73-第二出风口;
37.8-提升装置,81-提升入口,82-提升出口;
38.9-刀组驱动部,91-驱动轮,92-驱动杆,921-第一连接端,922-第二连接端,923-第三连接端,924-第一曲柄,925-第二曲柄,926-第三曲柄;
39.10-拨稻杆组件,101-链轮,102-链条,103-拨杆,104-拨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顶部”、“底部”、“顶面”、“底面”、“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只是用于描述目的以及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44.如图1到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包括:机架1,割禾装置2,割禾斗21,斗口22,第一割禾刀组23,第一固定刀齿231,第一活动刀齿232,第二割禾刀组24,第二固定刀齿241,第二活动刀齿242,螺旋滚筒25,第一螺旋叶片251,第二螺旋叶片252,分隔叶片253,拨禾轮26,稻穗入口27,分行铲28,中转谷仓3,脱粒装置4,稻穗出口41,谷粒出口42,稻杆出口43,脱粒笼44,第一输送装置5,第二输送装置6,风选装置7,进风口71,第一出风口72,第二出风口73,提升装置8,提升入口81,提升出口82,刀组驱动部9,驱动轮91,驱动杆92,第一连接端921,第二连接端922,第三连接端923,第一曲柄924,第二曲柄925,第三曲柄926,拨稻杆组件10,链轮101,链条102,拨杆103,拨杆电机104。
45.机架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割禾装置2,其另一端固定安装有中转谷仓3,机架1的底部设置有可放置在地面上的撑脚,割禾装置2包括割禾斗21,割禾斗21的一端开设有斗口22,在割禾斗21内安装有可转动的螺旋滚筒25,该螺旋滚筒25的轴线为水平方向设置,斗口22处安装有第一割禾刀组23和第二割禾刀组24,第一割禾刀组23位于第二割禾刀组24的下方,第二割禾刀组24的上方安装有可转动的拨禾轮26;斗口2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个分行铲28,分行铲28的头部向斗口22的外部的斜下方延伸,并且该分行铲28的头部设有尖角结
构;在割禾斗21的内壁开设有与斗口22相对的稻穗入口27;螺旋滚筒25的外周焊接有第一螺旋叶片251和第二螺旋叶片252,第一螺旋叶片251和第二螺旋叶片252的轴线相互重合并且分别位于稻穗入口27的两侧,第一螺旋叶片251和第二螺旋叶片252的旋向相反;在螺旋滚筒25的外周还焊接有两片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分隔叶片253,该分隔叶片253的叶片形状为三角形,分隔叶片253位于第一螺旋叶片251和第二螺旋叶片252之间;第一割禾刀组23到螺旋滚筒25的水平方向的距离小于第二割禾刀组24到螺旋滚筒25的水平方向的距离;脱粒装置4安装在割禾装置2与中转谷仓3之间,脱粒装置4与割禾斗21之间安装有第一输送装置5,脱粒装置4与中转谷仓3之间安装有第二输送装置6,第二输送装置6的侧面固定安装有风选装置7;提升装置8固定设置在中转谷仓3内,其包括提升入口81和提升出口82,提升入口81与中转谷仓3内相连通,在提升入口81和提升出口82之间安装有可转动的提升螺旋叶片;两个拨稻杆组件10对称安装在第一割禾刀组23与螺旋滚筒25之间,拨稻杆组件10包括两个链轮101,链轮101的外部套装有链条102,在链条102上间隔安装有多个拨杆103,拨杆103具有一定的柔韧性,每组拨稻杆组件10中的其中一个链轮101与拨杆电机104的输出端连接。
46.具体地,第一割禾刀组23包括第一固定刀齿231和第一活动刀齿232,第一固定刀齿231与割禾斗21固定连接,第一活动刀齿232与第一固定刀齿231滑动连接以能够使第一活动刀齿232沿第一固定刀齿231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割禾刀组24包括第二固定刀齿241和第二活动刀齿242,第二固定刀齿241与割禾斗21固定连接,第二活动刀齿242与第二固定刀齿241滑动连接以能够使第二活动刀齿242沿第二固定刀齿241的长度方向滑动,各刀齿的朝向均朝向斗口22的外部;刀组驱动部9同时与第一割禾刀组23和第二割禾刀组24连接,刀组驱动部9包括驱动轮91和驱动杆92;驱动轮91与割禾斗21的后端转动连接;驱动杆92的杆体为“y”字形,其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端921,驱动杆9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端922和第三连接端923,第一连接端921通过第一曲柄924与驱动轮91连接,第一曲柄924的一端与驱动轮91的轴心固定连接,第一曲柄924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端921转动连接,且该转轴的轴线与驱动轮9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平行;第二连接端922通过第二曲柄925与第一活动刀齿232连接,第一活动刀齿23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卡槽233,该第一卡槽23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活动刀齿23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二曲柄925为“l”形结构,其中部与第一固定刀齿231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二曲柄925的一端安装有滑动销,滑动销能够在第一卡槽233内滑动,第二曲柄925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端921之间球面铰接;第三连接端923通过第三曲柄926与第二活动刀齿242连接,第二活动刀齿24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卡槽243,该第二卡槽243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活动刀齿24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三曲柄926为“l”形结构,其中部与第二固定刀齿241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三曲柄926的一端安装有滑动销,滑动销能够在第二卡槽243内滑动,第三曲柄926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端923之间球面铰接;当驱动轮91转动时,能够通过驱动杆92同时驱动第一固定刀齿231和第一活动刀齿232之间以及第二活动刀齿242和第二固定刀齿241做往复运动,从而进行切割。
47.具体地,脱粒装置4的一端的底部开设有稻穗出口41,脱粒装置4的另一端的底部并排开设有谷粒出口42和稻杆出口43,在稻穗出口41和谷粒出口42之间安装有可转动的脱粒笼44,该脱粒笼44的转动轴线由脱粒装置4的一端指向其另一端,第一输送装置5连接在稻穗入口27和稻穗出口41之间,第二输送装置6连接在谷粒出口42与中转谷仓3之间,第一
输送装置5和第二输送装置6的内部均安装有链板。
48.具体地,风选装置7包括开设在其外壳上的进风口71、第一出风口72和第二出风口73,在风选装置7的内部设置有可转动的蜗扇,进风口71与第二输送装置6的内部连通,第一出风口72连接在脱粒装置4上并且其出风方向朝向稻杆出口43,第二出风口73开设在风选装置7的外壳的侧部并朝向风选装置7的外部。
49.接下来,对该实施例中一种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实用新型:
50.在使用时,先由上方的第二割禾刀组24对稻穗的部分进行切割,然后再通过第一割禾刀组23在贴近根部的位置进行切割,留有较矮的稻桩,中间被切除的稻秆部分被拨稻秆组件从割禾装置2的两侧拨出,切割后的稻穗处的稻秆被拨禾轮26稻穗拨入到螺旋滚筒25中,当螺旋滚筒25转动时,第一螺旋叶片251和第二螺旋叶片252同时向稻穗入口27处驱动稻穗,使其进入到稻穗入口27中,再由第一输送装置5将其输送至脱粒装置4内,在脱粒装置中,脱粒笼44将稻穗打成稻谷,打出的谷粒进入到谷粒出口42内,并由第二输送装置6输送至中转谷仓3内,最后由提升装置8将谷粒提升至独立的谷物存储仓内;当谷粒通过第二输送装置6时,其杂物或者不饱满的稻壳被风选装置7吸出风选,风选装置7中的第一出风口72朝向稻秆出口,以能够将脱粒完的稻秆从稻秆出口43处吹出。
51.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与分体式水稻收割机配套的割台通过设置有割禾装置、脱粒装置、中转谷仓和提升装置,能够实现对水稻的割禾、脱粒、存储和输送等作业,第二割禾刀组割取上部稻穗,稻穗被输入脱粒装置脱粒,减少了进入脱粒装置中的稻杆量,从而提升脱粒效率;第一割禾刀组割取稻杆,并预留合适的稻桩高度,利于稻蔸生长,从而提高再生稻的产量。
52.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制,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替换、变型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