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壤保护旱地农作物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4399发布日期:2022-10-12 08:0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壤保护旱地农作物施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施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土壤保护旱地农作物施肥器。


背景技术:

2.化肥污染是农作物施用大量化肥而引起水体、土壤和大气污染的现象。农作物施用的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
3.化肥的利用率,氮为30%~60%,磷为2%~25%,钾为30%~60%。未被植物及时利用的氮化合物,若以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的nh4-n的形式存在,就会随下渗的土壤水转移至根系密集层以下而造成污染。

可导致河川、湖泊和内海的富营养化,使藻类等水生植物生长过多。

还会使土壤受到污染,使得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导致土壤酸化,土壤溶液中和土壤微团上有机、无机复合体的铵离子量增加,并代换ca2+、mg2+等,使土壤胶体分散,土壤结构破坏,土地板结,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成本和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有毒成分增加,使用过量化肥的地区的井水或河水中氮化合物的含量会增加,甚至超过饮用水标准,施用化肥过多的土壤会使蔬菜和牧草等作物中硝酸盐含量增加,而亚硝酸盐摄入过多又是多种疾病的诱因。

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如部分磷肥中含有的镉1~100ppm和铅5~10ppm,这些杂质也可造成环境污染。

使得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增加。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4.目前,防止化肥污染,主要有如下几个措施:

不要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水分和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

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和微肥的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以及各种微量元素的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

制定防止化肥污染的法律法规和无公害农产品施肥技术规范,使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肥料的使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效控制化肥对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但是,以上方式均存在一定缺点,比如成本高,施肥时间和用量控制困难等。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预防化肥对土壤污染的能够将土壤与肥料隔离的施肥器。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土壤保护旱地农作物施肥器,包括内设有容纳放置肥料的容肥腔的施肥器主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施肥器主体一端的上盖、连通外部与所述容肥腔的供农作物根系通过的释肥部,所述施肥器主体另一端设有用于封闭所述容肥腔的封闭部。
7.将肥料放置在容肥腔内,然后将施肥器置入农作物旁的土壤中,通过施肥器主体、
上盖和封闭部,使得肥料与土壤分隔开,同时,通过农作物部分根系生长穿过释肥部,直接与肥料接触,从而使农作物吸收肥料中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而未吸收或者不被农作物吸收的剩余物质则留在容肥腔内,待农作物收获或者一定时间后,可以启出施肥器,将剩余物质回收处理,施肥器可以重复利用施肥。该方式施肥过程中,肥料不与土壤接触,不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会导致土壤板结,而且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持续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无需测土配肥,也不用计算施肥时间和数量,可以极大的减少施肥成本,节约肥料。
8.优选地,上盖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合连接或者堵塞等方式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施肥器主体一端,方便对施肥器添肥或者回收农作物吸收后的物质。
9.优选地,封闭部为端盖封口,端盖通过螺纹连接、卡合连接、堵塞、焊接或者胶粘等方式设置在所述施肥器主体另一端,方便根据现有物质基础加工制作,方便快捷,成本低廉。
10.可选地,所述施肥器主体可采用“7”字形直角空心弯管,所述封闭部采用端盖封闭,所述释肥部开在施肥器主体远离所述上盖的一端,开口方向与所述上盖一致,方便施肥器置入土壤时,使释肥部始终向上,并可方便在农作物生长的中途无需挖起施肥器即可添肥,或者在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无需挖起施肥器即可方便地施用不同营养物质含量的肥料。
11.可选地,施肥器主体可以是为圆形或者方形结构。
12.可选地,施肥器主体采用上端开口的容器,容器底端未贯通形成所述封闭部,所述施肥器主体内的空腔形成了容纳放置肥料的所述容肥腔,所述释肥部开在所述上盖的外侧壁,该施肥器结构简单,填埋方便,加工成本低,此结构的上盖优选采用锥台形,方便农作物根系从施肥部进入容肥腔。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4.通过将肥料放置在容肥腔内,然后将施肥器置入农作物旁的土壤中,施肥器主体、上盖和封闭部可以将肥料与土壤分隔开,同时,通过农作物根系的生长,有部分会穿过释肥部直接与肥料接触,从而使农作物吸收到肥料中的各种所需营养元素,而未被农作物吸收或者不被农作物吸收的剩余物质则留在容肥腔内,待农作物收获或者一定时间后,可以启出施肥器,将剩余物质回收处理。肥料不与土壤接触,不破坏土壤的酸碱性,不会导致土壤板结,而且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持续对农作物进行施肥,无需测土配肥,也不用计算施肥时间和数量,节约肥料,施肥器可以重复利用施肥,可以极大的减少施肥成本,通过可拆卸上盖,可以方便对施肥器添肥或者回收农作物吸收后的物质。
15.在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无需挖起施肥器即可施用不同营养物质或含量的肥料,也可方便在农作物生长的中途进行添肥,该施肥器结构简单,可以方便地里利用现有物质基础加工制作,方便快捷,成本低廉,填埋方便,加工成本低,方便农作物根系从施肥部进入容肥腔。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
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局部剖视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另一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局部剖视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施肥器使用状态示意图。
22.附图中的标记为:1-施肥器主体,2-封闭部,3-上盖,11-释肥部,12-弯曲部,13-肥料入口,4-容肥腔,5-土壤,6-植物,61-植物根系,7-肥料。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样式。
24.实施例1
25.如图1-3所示,一种土壤保护旱地农作物施肥器,施肥器主体1为一根“7”字形直角空心弯管,直角空心弯管一端的封闭部2采用下盖封闭,下盖可以通过螺纹、卡接、堵塞、焊接、胶粘等方式安装在直角空心弯管的一端,施肥器主体1靠近封闭部2的内部空腔即形成了容纳放置肥料的容肥腔4,在施肥器主体1上开有连通容肥腔4的供农作物根系通过的释肥部11,释肥部11开口数量及大小根据施肥器长度及农作物根系粗细程度调整,直角空心弯管的另一端设有可拆卸上盖3,施肥器主体1靠近上盖3的内腔形成肥料入口13,打开上盖3 后,可以通过肥料入口13将肥料添加至容肥腔4内,释肥部11开口位于肥料入口13一侧,上盖3可以通过螺纹、卡接、堵塞、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直角空心弯管的另一端。
26.施肥器主体1的外形没有特殊限制,可以是圆形,如图1-2所示,也可以是方形,如图3所示。
27.使用时,如图5所示,首先打开上盖3,将适量肥料7放入容肥腔4内,再将施肥器埋入植物6附近的土壤5内,使得释肥部11向上,方便植物根系61 进入,埋入时,可露出上盖3,方便查看施肥器内肥料7剩余量,也可在适当时机直接向施肥器内添加所需肥料7。
28.植物6生长时,有部分植物根系61会通过释肥部11进入到容肥腔4中,并与容肥腔4内的肥料7接触,从而直接吸收肥料7中的营养物质,而肥料7 中植物不吸收的物质将留存在容肥腔4内,不与土壤5接触。
29.整个对植物6施肥的过程中,肥料7与土壤5始终未直接接触,可以防止土壤5因直接施肥而酸碱化或者板结,而且肥料7中植物6不吸收的物质会留存在容肥腔4中,能够有效避免因施肥导致的土壤5养分失调。
30.由于释肥部11开口位于肥料入口13一侧,所以可以通过上盖3与地面间的位置关系确定释肥部11的开口方向,确保施肥器埋入土壤5后,释肥部11 开口向上,便于植物6根系进入,并防止肥料残余物质落入到土壤5中。
31.施肥器上的释肥部11开口较小,土壤5覆盖上去时,只有少部分极细土壤 5会进入容肥腔4,能够有效实现隔离,使得土壤5不与肥料直接接触。
32.当然,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比如,“7”字形直角空心弯管也可以是直角弯头接两根直管制作而成。
33.实施例2
34.如图4所示,一种土壤保护旱地农作物施肥器,施肥器主体1为一上端开口的容器,容器底端为封闭部2,施肥器主体1内的空腔即形成了容纳放置肥料的容肥腔4,施肥器主体1上端设有锥台形的可拆卸的上盖3,上盖3侧面开有可供农作物根系通过的释肥部11,释肥部11与容肥腔4连通,上盖3可以通过螺纹、卡接、堵塞、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施肥器主体1上端,打开上盖3,即可向容肥腔4内添加肥料7。
35.其使用过程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1一致,只本实施方式中施肥器的外形不同,埋入时保持上盖3向上即可。
36.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基本原理及相关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具体实施方式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3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各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