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大棚的多仓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4938发布日期:2023-03-17 20:52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大棚的多仓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大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气大棚的多仓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农业大棚构筑物多为单层膜结构,施工需要钢管水泥柱子等湿作业工程材料,占地面积大,不好装卸;且单层膜结构的保温性和耐候性不佳;在某些时候,构筑物中需要有人驻守,其室内环境无法达到人的舒适条件。
3.随着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市面上应运而生了一些充气结构的塑料大棚,该大棚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4.充气膜结构大棚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及人们的临时生活场景中。
5.人和植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较高质量的空气环境,而目前市场上的充气膜结构大棚无法通过自身结构来调节大棚内空气环境。
6.因此急需一种充气大棚的多仓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充气大棚的多仓体结构,解决现有大棚无法通过自身结构来调节大棚内空气环境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9.一种充气大棚的多仓体结构,包括气仓和遮蔽仓,气仓和遮蔽仓连接,所述气仓包括外膜、内膜、隔膜和底仓,外膜和内膜连接,隔膜设置在外膜和内膜之间,外膜与隔膜形成的空间为外气仓,内膜和隔膜形成的空间为内气仓,多个外气仓之间相互连通,气体能够在多个外气仓之间流动,内气仓之间相互连通,气体能够在多个内气仓之间流动,底仓设置在气仓的一端;所述遮蔽仓的一端与气仓连接,所述遮蔽仓能够遮蔽或打开气仓之间的空隙,阻止或开启大棚通风。
10.进一步地,隔膜为弹性膜,隔膜可以扩张和缩小。
11.进一步地,外膜上设有外进气口和外排气口。
12.进一步地,内膜上设有内进气口和内排气口。
13.进一步地,外膜和内膜的面积相等,隔膜能够完全伸展并贴紧外膜或内膜。
14.进一步地,多仓体结构还包括基石,基石分别与气仓和遮蔽仓连接。
15.进一步地,遮蔽仓为气囊,气囊能够充放气,所述气囊在膨胀后呈圆柱状,圆柱的直径小于气仓到基石之间的距离。
16.进一步地,底仓能够注水或充气膨胀,也能够放水或放气缩小。
17.进一步地,基石包括凹槽和凸缘,凹槽和凸缘均设置在基石上,凸缘与凹槽的一端连接,
18.进一步地,凹槽包括中空部,凸缘能够部分的遮挡中空部,底仓缩小时,能够通过凸缘进入凹槽的中空部,底仓膨胀时能够被凸缘卡住,无法脱离凹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20.(1)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保持进气和排气的流速相同时,气仓能够保持总气压和拱起的姿态不变,且能够将外气仓或内气仓的气体进行更换;
21.(2)遮蔽仓能够封堵气仓和基石之间的空隙,达到关闭大棚的目的;
22.(3)充气后遮蔽仓的气囊能够膨胀为柱状,柱状气囊的直径小于气仓到基石之间的距离,遮蔽仓与基石之间形成大棚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空气交换的通道,达到给大棚开窗的效果;
23.(4)凹槽、凸缘和底仓能够在不借助任何其他固定设施的情况下将气仓与基石连接或解除连接,大棚可以便捷地在场地、野外或农田布设并固定。
24.本实用新型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5.附图仅用于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26.图1为充气大棚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充气大棚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气仓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内气仓和外气仓容积变换示意图;
30.图5为遮蔽仓放气状态的侧视图;
31.图6为遮蔽仓充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基石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1-气仓;2-遮蔽仓;3-基石;4-外膜;5-内膜;6-隔膜;7-外气仓;8-内气仓;9-外进气口;10-外排气口;11-内进气口;12-内排气口;13-连接件;14-加强杆;15-底仓;16-凹槽;17-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充气大棚的多仓体结构,包括气仓1、遮蔽仓2和基石3,遮蔽仓2和基石3分别与气仓1连接,充气大棚包含多个气仓1。
36.优选地,气仓1为可充放气的气仓,多个气仓1连接形成拱形结构,拱形结构与地面之间为大棚的内部,相对的一侧为大棚的外部。
37.优选地,如图2所示,气仓1包括外膜4、内膜5和隔膜6。外膜4和内膜5连接,隔膜6设置在外膜4和内膜5之间。外膜4与隔膜6形成的空间为外气仓7,内膜5与隔膜6形成的空间为内气仓8。多个外气仓7之间相互连通,气体可以在多个外气仓7之间流动;内气仓8之间相互
连通,气体可以在多个内气仓8之间流动。
38.多个内膜5与地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大棚的内部空间。
39.优选地,隔膜6为弹性膜,隔膜6可以扩张和缩小。
40.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外膜4上设有外进气口9和外排气口10,内膜5上设有内进气口11和内排气口12。开启外进气口9和内排气口12,通过外进气口9向外气仓7充气,外气仓7的气压大于内气仓8的气压,隔膜6向内气仓8方向拱起,内气仓8内的空气通过内排气口12排出;开启内进气口11和外排气口10,通过内进气口11向内气仓8充气,内气仓8的气压大于外气仓7的气压,隔膜6向外气仓7方向拱起,外气仓7内的空气通过外排气口10排出。
41.将外进气口9、外排气口10、内进气口11和内排气口12全部关闭,外气仓7和内气仓8的气压能够保持稳定,隔膜6的紧张程度和状态可以保持不变。
42.优选地,外膜4和内膜5的面积相等,隔膜6能够完全伸展并贴紧外膜4或内膜5,能够完全排空外气仓7或内气仓8的气体。
43.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保持进气和排气的流速相同情况下,气仓1保持总气压和拱起的姿态不变,能够将外气仓7或内气仓8的气体进行更换。
44.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遮蔽仓2为气囊,遮蔽仓2能够充放气。
45.优选地,遮蔽仓2的一端与气仓1连接。在未充气时,遮蔽仓2的另一端与基石3连接,此时遮蔽仓2能够封堵气仓1和基石3之间的空隙,达到关闭大棚的目的;充气后遮蔽仓2的气囊能够膨胀为柱状,柱状气囊的直径小于气仓1到基石3之间的距离,遮蔽仓2与基石3之间形成大棚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空气交换的通道,达到给大棚开窗的效果。
46.优选地,遮蔽仓2上设有连接件13,连接件13分别连接遮蔽仓2和基石3。连接件13拉紧遮蔽仓2,使遮蔽仓2保持固定不动。
47.优选地,连接件13为弹性连接件,以便始终保持基石3对遮蔽仓2的牵拉。在遮蔽仓2放气关闭时,连接件13能够自动将遮蔽仓2向基石3方向牵拉,确保遮蔽仓2与基石3紧密连接,以便遮蔽仓2达到严密的关窗效果。
48.优选地,遮蔽仓2上还设有加强杆14。加强杆14分别与遮蔽仓2和连接件13连接。
49.优选地,加强杆14为硬质杆,通过加强杆14可以将连接件13与遮蔽仓2的单点连接变为线连接,用以将连接件13对遮蔽仓2单点部位的拉力分散为对遮蔽仓2一端的区域拉力,以便保护遮蔽仓2;并且遮蔽仓2关闭时整个加强杆14与基石3连接,以便遮蔽仓2达到严密的关窗效果。
50.优选地,如图7所示,气仓1还包括底仓15,底仓15设置在气仓1的一端,底仓15为水仓,能够注水增重,为气仓1提供重力,保证大棚结构稳定和抗风性。
51.优选地,底仓15能够注水或充气膨胀,也能够放水或放气缩小。
52.优选地,基石3包括凹槽16和凸缘17。
53.优选地,凹槽16和凸缘17均设置在基石3上,凸缘17与凹槽16的一端连接,凹槽16包括中空部,凸缘17能够部分的遮挡中空部。底仓15缩小时,能够通过凸缘17进入凹槽16的中空部,底仓15膨胀时能够被凸缘17卡住,无法脱离凹槽16,进而将气仓1与基石3进行连接。
5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凹槽16、凸缘17和底仓15能够在不借助任何其他固定设施的情况下将气仓1与基石3连接或解除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大棚可以便捷地在场
地、野外或农田布设并固定。
55.优选地,凹槽16的中空部可以铺设管道与电线,凹槽16能够对上述管道与电线提供保护。
56.优选地,基石3为混凝土基石,具有很大的重量,为大棚提供向下的重力,保证大棚结构稳定和抗风性。
57.优选地,基石3与气仓1接触的一端为上端,与上端相对的一端为下端,下端的面积大于上端的面积,基石3可以埋入土中,进一步提升大棚的稳定性和抗风性。
58.优选地,基石3还包括有凹坑(图中未示出),连接件13设置在凹坑内,遮蔽仓2关闭时连接件13能够全部收缩进凹坑内,以便遮蔽仓2关闭时整个加强杆14与基石3连接,确保遮蔽仓2达到严密的关窗效果。
59.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保持进气和排气的流速相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气仓1在保持总气压和拱起的姿态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将外气仓7或内气仓8的气体进行更换;凹槽16、凸缘17和底仓15能够在不借助任何其他固定设施的情况下将气仓1与基石3连接或解除连接,大棚可以便捷地在场地、野外或农田布设并固定;遮蔽仓2能够封堵气仓1和基石3之间的空隙,达到关闭大棚的目的;充气后遮蔽仓2的气囊能够膨胀为柱状,柱状气囊的直径小于气仓1到基石3之间的距离,遮蔽仓2与基石3之间形成大棚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空气交换的通道,达到给大棚开窗的效果;连接件13能够自动将遮蔽仓2向基石3方向牵拉,确保遮蔽仓2与基石3紧密连接,以便遮蔽仓2达到严密的关窗效果。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