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文档序号:34239874发布日期:2023-05-25 00:31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本发明属于农药,具体属于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侵染引起的叶部病害,是小麦生产中具有毁灭性的全球性植物病害之一。病原菌小麦条锈菌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柄锈菌属(puc cinia)条形柄锈菌(basidiomycetes)小麦专化型,是活体专性寄生菌。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初期病叶上会出现明显的褪绿花斑,而后短时间内形成隆起的黄色或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并一直扩展。起初夏孢子堆小,呈现黄色椭圆形凸起,覆盖于叶片表皮下并平行于叶脉排列呈虚线条状,后期叶片表皮破裂,露出大量黄色粉末。

2、小麦条锈病具有暴发性强,流行速度快,发生范围广的特点,严重威胁小麦的高产和稳产。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控措施中,抗性育种和化学防治占据主要地位。但在抗性育种中,小麦可以克隆到的功能基因偏少,研究可用的基因和标记有限,限制了遗传改良进程以及育种年限的增加,育种效率低。另外,化学防治虽然具有见效快的优点,但随着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单一有效成分的化学药剂,导致小麦条锈病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也在逐年降低,同时还存在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开发新型药剂很有必要。

3、大黄素甲醚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是从中草药廖科植物大黄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植物源农药,属蒽醌类高活性抗菌化合物,在医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为广泛,近年来,在农药方面的用途也逐渐增加。大黄素甲醚通过干扰病原真菌细胞壁几丁质的生物合成,使芽管及菌丝体局部膨大、破裂,细胞内含物泻出,导致死亡,此外还能抑制孢子的产生和病斑的扩大,具有较好的内吸性传导作用。

4、将不同杀菌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开发新型药剂的有效途径。目前,还尚未见有大黄素甲醚与厚朴酚、补骨脂素或桧木醇复配的相关报道。

5、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展,提高对小麦条锈菌的防治效果,进而可以为开发新型药剂提供支持。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大黄素甲醚与厚朴酚、补骨脂素或桧木醇复配而成。

4、作为优选,所述大黄素甲醚与厚朴酚的质量比为1-30:3-1。

5、作为优选,所述大黄素甲醚与补骨脂素的质量比为1-10:20-1。

6、作为优选,所述大黄素甲醚与桧木醇的质量比为1-15:15-1。

7、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农药制剂,包括所述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8、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小麦条锈病中的用途。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本发明组合物中大黄素甲醚与其他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复配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对小麦条锈病病菌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可以为开发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新型药剂提供支持。

11、(2)本发明组合物中大黄素甲醚与其他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复配时,可以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降低抗药性风险,进而可以延长药剂的使用寿命。

12、(3)本发明组合物中大黄素甲醚与其他有效成分均为生物有效成分,绿色环保,对环境和非靶标生物安全。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由大黄素甲醚与厚朴酚、补骨脂素或桧木醇复配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素甲醚与厚朴酚的质量比为1-30: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素甲醚与补骨脂素的质量比为1-10: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黄素甲醚与桧木醇的质量比为1-15:15-1。

5.一种生物农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在防治小麦条锈病中的用途。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一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生物农药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大黄素甲醚与厚朴酚、补骨脂素或桧木醇复配而成。本发明组合物中大黄素甲醚与其他有效成分进行组合复配时,在一定质量比范围内,对小麦条锈病病菌的共毒系数大于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可以为开发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新型药剂提供支持。

技术研发人员:刘润强,徐莉,王翠玲,田志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科技学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