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土壤干旱的豆禾间作的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36337877发布日期:2023-12-13 14:19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土壤干旱的豆禾间作的种植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林栽培,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土壤干旱的豆禾间作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1、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因其具有产量高、营养价值好(粗蛋白含量达18%以上)、利用年限长(种植一次可利用4-5年)以及抗逆能力强等特点,是草食动物首选饲料作物。

2、间作是一种在同一块土地上成行或成带状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周期相同或相近的作物的种植方式,与传统单作相比,间作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通过各类作物的不同组合构成多种植物、多层次、多功能的人工复合群体,利用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空间差、时间差,充分利用了光、热、土、水,肥等资源。

3、当前,对豆/禾间作的产量优势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研究显示,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单位面积产量高、可多年连续收割、易管理等特点,但由于根系生长较快,且抗逆性较强,多年连作会因为根系过度利用水分与养分造成土壤退化。紫花苜蓿的根系分布密度与深度随连作年限的增长而增加,土壤水分消耗越多,致使土壤水分亏缺量远大于年均降水量,引起土层干化,长时期内较难恢复,及单作紫花苜蓿种植总产量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土壤干旱的豆禾间作的种植方法,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单作紫花苜蓿会导致土壤干旱及单作紫花苜蓿种植总产量小的缺陷。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进行。

3、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改善土壤干旱的豆禾间作的种植方法,将紫花苜蓿与一年生禾草间作;其中,所述一年生禾草为湖南稷子、甜高粱或苏丹草。

4、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的播量为15.0-20kg·hm-2。

5、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的播量为15.0kg·hm-2。

6、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湖南稷子的播量为90-95kg·hm-2。

7、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湖南稷子的播量为90kg·hm-2。

8、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甜高粱的播量为22.5-27.5kg·hm-2。

9、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甜高粱的播量为22.5kg·hm-2。

10、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苏丹草的播量为60-65kg·hm-2。

11、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苏丹草的播量为60kg·hm-2。

12、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和所述湖南稷子、甜高粱或苏丹草的播种深度为3-5cm。

13、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的播种深度为3cm;所述湖南稷子的播种深度为3cm;所述甜高粱的播种深度为3cm;所述苏丹草的播种深度为3cm。

14、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湖南稷子的行距为40-45cm。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湖南稷子的行距为40cm。

15、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甜高粱的行距为60-65cm。

16、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甜高粱的行距为60cm。

17、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苏丹草的行距为40-45cm。

18、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苏丹草的行距为40cm。

19、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试验样地每公顷施基肥和除草;所述基肥为每公顷施氮肥140-145kg,每公顷施磷肥70-75kg;在所述紫花苜蓿和所述湖南稷子的生育期内视杂草生长情况进行除草。

20、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氮肥用尿素,所述尿素的总n含量为46%,所述磷肥用过磷酸钙。

21、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甜高粱、苏丹草、湖南稷子和紫花苜蓿为条播。

2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所述的种植方法选用的禾本科牧草为一年生,属于浅根系牧草,紫花苜蓿为深根系牧草,二者间作可以利用地下生态位差异,吸收利用不同土层深度的水分,通过对间作与单作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耗水量比较发现,3种间作系统在提高总产量的同时,均可以改善单作紫花苜蓿造成的深层土壤干旱的问题,其中紫花苜蓿分别和湖南稷子间作可以有效缓解土壤浅层的水分竞争。本发明阐明了紫花苜蓿和一年生禾草间作系统补偿生长机制、筛选出适于半干旱区饲草生产的间作系统及筛选出改善土壤干旱的间作系统提供参考。



技术特征:

1.一种改善土壤干旱的豆禾间作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紫花苜蓿与一年生禾草间作;其中,所述一年生禾草为湖南稷子、甜高粱或苏丹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花苜蓿的播量为15.0-20kg·hm-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湖南稷子的播量为90-95kg·hm-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甜高粱的播量为22.5-27.5kg·hm-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苏丹草的播量为60-65kg·hm-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花苜蓿和所述湖南稷子、甜高粱或苏丹草的播种深度为3-5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湖南稷子的行距为40-45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甜高粱的行距为60-65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花苜蓿与所述苏丹草的行距为40-45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还包括田间管理;所述田间管理为种植地每公顷施基肥和除草;所述施基肥为每公顷施氮肥140-145kg,每公顷施磷肥70-75kg。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土壤干旱的豆禾间作的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将紫花苜蓿与一年生禾草间作;其中,所述一年生禾草为湖南稷子、甜高粱或苏丹草。本发明所述的种植方法可以改善由于紫花单作造成的土壤干旱的问题,同时还可提高牧草的总产量。本发明通过分析作物生产力与水分吸收利用的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为阐明紫花苜蓿和一年生禾草间作系统补偿生长机制、筛选出适于半干旱区饲草生产的间作系统及筛选出改善土壤干旱的间作系统提供参考。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新,陈文青,秦涛,樊妙春,张伟,刘洋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