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设施农业渔业,具体为一种设施渔业-小龙虾-稻田复合循环综合种养方法。
背景技术:
1、设施渔业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是整合现代工业装备、信息化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于一体的集约化、高密度、高产出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是未来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该模式主要是通过从生态净化区持续向养殖池内注入新水,养殖池过滤后尾水再排放到生态净化区予以水质处理,从而以此循环进行流水养殖,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满足我国提倡的节能减排、环保绿色发展要求。这种养殖模式的顺利开展依赖生态净化区水质处理能力,因此需对于配备较大的净化区面积,而该区域水生植物选择、整体布局、净化模式则显得尤为关键。
2、在现有公开发表的文献材料中,涉及稻虾综合种养和设施渔业尾水处理研究为主,而将其整合打造的文献研究甚少。如与本发明最接近的“cn201710760297.5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生态净化区稻虾综合种养方法”也仅仅涉及到池塘内部的池塘工业化养殖系统,主要体现在池塘内循环的生态养殖理念之上,并未作池岸、模块化及体系化延伸。
3、通过分析现有公开文献资料,传统的设施渔业和稻虾养殖存在模式较为单一、区域利用率低、综合效益不强等弊端,为此本发明提供出一种设施渔业-小龙虾-稻田复合循环综合种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施渔业-小龙虾-稻田复合循环综合种养方法,针对现有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和设施渔业养殖及其尾水处理模式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循环种养方法,可在完成尾水处理的基础上,增加稻虾综合产出,提高从业者经济效益,方法采用“设施渔业养殖-小龙虾养殖-稻田尾水处理”的综合种养模式,建在水域或陆地上的设施渔业开展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基础之上,利用稻田中的水稻对设施渔业尾水作净化处理,稻田四周开环形沟同步开展设小龙虾养殖,达到一田多用提高综合效益,养殖尾水零排放实现生态绿色健康养殖目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设施渔业-小龙虾-稻田复合循环综合种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4、s1、选择建设场地:选择地势平坦可改造面积60-80亩的水稻田,水稻田周边具有可建造面积2-3亩设施渔业系统养殖地的要求,且设施渔业系统养殖地需高于水稻田;
5、s2、设施渔业养殖区建造:可以选择一下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6、其一:在挑选的设施渔业系统养殖地建造直径6米或8米,高1.5-2.5米圆形或方形养殖池作为设施渔业养殖区域;
7、其二:挑选的设施渔业系统养殖地开挖深度为3-4米的养殖池塘构建池塘设施渔业养殖系统,建设流水槽长22m、宽5m、高2.5m的流水槽或是直径4-6m的生态圈养池;
8、s3、稻虾种养区建造:在挑选的水稻田四周开挖环形沟,开沟面积小于稻田总面积的10%,开挖深度1.5-2m,沟底宽0.5-1m,斜坡小于45°,开挖后夯实平整,在环沟靠岸侧边建设二级平台并种植水草植物,平台低于稻田水平面20-30cm,平台宽度大于20cm,沉淀池长8m,宽3m,深度2-3米,整体高度高于水稻田30-50cm,在单侧设置溢流口;
9、s4、场区清池消毒:在养殖开始前,设施渔业养殖系统养殖池内注水20-30cm,使用100mg/l撒入漂白粉搅拌均匀后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壁,再使用75-100kg/亩的生石灰均匀泼洒稻田环沟,清杂消毒,消杀措施完毕后,场区注入新水,静置7-10天;
10、s5、环沟植物种植:在稻虾种养区建设消毒完成后,移植大薸、水葫芦等植物作为环沟净水浮床植物,环沟沿岸坡面种植伊乐藻及叶黑藻水草,种植完成后,注水淹过水草顶部;
11、s6、种虾放养:环沟植物种植完成后,首年5-8月挑选优质种虾投放使其在环沟内繁衍生长,并做好日常养殖管理工作;
12、s7、鱼种放养:在次年3月下旬至4中上旬,设施渔业养殖池内水温回升至18-20℃时投放鱼苗,常规鱼类规格≥5g/尾,并在入池后立即泼洒维生素c,静养12-24h后开始少量投喂逐步驯食;
13、s8、水稻插秧:次年4-5月栽插秧苗,并在种植后维持水面,使环沟与田间水体实现流通;
14、s9、日常管理:分为以下两个区域
15、针对设施渔业养殖区:在养殖期间每日早中晚投喂3次,投喂后45-60min底排污1次,每隔15-20天用碘液消毒1次,在入苗后7-10天,使用养殖池侧排进行循环养殖,在稻田环形沟末端配备循环抽水泵,同时配备管道过砂滤罐和紫外杀菌器,循环泵日运行时间10-24h;
16、稻虾种养区:在次年3月份对小龙虾进行分级地笼进行捕捞,捕捞期间正常开展投喂饲养,每日夜间投喂1-2次,同步进行病害防治,直至5-8月,然后根据存塘量挑选雄性小龙虾售卖,并适量添加雄性种虾,水稻种植成熟后收割谷穗上端部分,直至10月中下旬再生稻收割。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1中的建设场地选择需要选择区域满足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无洪涝、无污染及交通便利的条件,且设施渔业养殖区水体与稻虾种养区面积比例为10m3/亩,可以根据需求同比例放大和缩小。
1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2中的养殖区域前端需配备砂滤罐和紫外杀菌装置,养殖池内需配备罗茨风机和制氧机曝气增氧,排水口接入稻虾养殖区环沟沉淀池,所述s2中设施渔业养殖区排水端可配备微滤机,并作固液分离可代替沉淀池,同时可配备生物滤池,按养殖水体的1/10建设生物滤池,使用mbbr填料,填充率40%,挂膜成熟后在养殖中后期,尾水需先经生物滤池初步处理,再溢流排入稻虾种养区。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3中稻虾种养区沉淀池每一年清淤一次,使之恢复原有深度。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4中设施渔业养殖区消毒完成后注入新水,在养殖开始前2-3天需使用有机酸进行解毒。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5中的环沟净水浮床植物种植完成后,需使用pvc管道制作长6m、宽1m的生物浮床,并保证间隔为15-20m,所述s5中的伊乐藻及叶黑藻水草在种植时,需要保证水草之间的间距0.5m,覆盖面达到50%-70%。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6的种虾养殖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水位,并在傍晚和清晨饵料定期投喂1-2次,所述稻虾种养区建设完成期如果在9-11月,则投放仔虾代替种虾。
2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7中的鱼苗规格需≥5g/尾,且选择行动活泼、体表无伤鱼种,并在入池前使用5%的食盐水浸泡10min作消毒处理,所述s7中的鱼苗需选择易于驯化、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为宜,优选为加州鲈和黄颡鱼中的一种。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8的水稻在种植时,需要保证水面高于稻田地面7-10cm,水稻株间间距为5-70cm×50-70cm,每穴2株。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s9中的水稻种植操作在执行时,在水稻分蘖期前,控制水位在20-25cm,在水稻分蘖期后,以不超过心叶为上线基准,根据株高控制水位。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发明将传统设施渔业尾水处理区使用稻虾综合种养区代替,提升了该区域的综合性价值,在获得设施鱼获的同时,可增添水稻和小龙虾收入,有效增加副产值,提升综合效益;
28、2、养殖模式是集现代化设施渔业、小龙虾养殖和水稻种植为一个场区综合性开展生成,复合多种养殖模式,较其单一养殖模式在运营、管理、抗风险性强;
29、3、养殖方法可实现全年生产,在冬季开展小龙虾稻田环沟自培,3月份即可开始早虾售卖,直至5月设施渔业养殖高峰期开始,小龙虾仅以保种为主,水体代谢废物产生较少,可保障水稻对设施渔业高峰期尾水的处理需求;
30、4、利用水稻净化设施渔业及小龙虾的养殖尾水,实现尾水的零排放,避免对外部环境的污染,且可为水稻生长提供营养,减少了药物、肥料使用,为市场提供生态鱼、虾、米,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31、5、通过本发明能够为设施渔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养殖方法支撑,能够发挥设施化养殖优势,且能够达稻虾综合种养的效果,实现互补共赢,创利创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