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播种机

文档序号:37360812发布日期:2024-03-22 10:1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子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种子播种机。


背景技术:

1、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5532094b中公开的一种联合式耕地播种机,其通过将种子储存筒设置于耕地机构上方,通过在种子储存筒底部设有多个出料口,并在每个出料口下方设置耕地单元,在播种机行走过程中,可以借助耕地单元实现对土地的翻耕操作,并通过播种机构将储存筒内的种子播种到翻耕的沟槽中,虽然可以实现耕地播种同步进行的目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播种机构设置在耕地单元的上方,导致种子在向下施放的过程中,极其容易遭受耕地单元的挤压以及碰撞,从而对施放的种子造成损坏,影响播种后农作物的出芽率,并且种子采用直接洒落的方式进行播种,导致大量种子裸露在土壤表层,在后期种子生根发芽后,位于土壤表层的种子扎根过浅,不利于农作物进行稳定的生长,最终对播种后农作物种子生长以及产量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目的在于在实现耕地播种联合作业时,实现对种子的深层播种操作,在提高种植效率的同时,同步保障播种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播种不规范影响农作物产量,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种子播种机,包括机架、前连接臂、耕地盘一、后连接臂、后横轴一、播种轮、插杆、送料管和放料组件,多个前连接臂等距安装在机架的前端,多个前连接臂统一向右下方倾斜设置,耕地盘一倾斜安装在前连接臂的下端,多个后连接臂等距安装在机架的中间位置,后连接臂对应设置在前连接臂的正后方,多个后连接臂统一向后下方倾斜设置,后横轴一横向转动安装在后连接臂的下端,多个播种轮统一固定连通在多个后横轴一同一方向的端头上,多个插杆环绕固定在同一播种轮的外侧,并与播种轮内部固定连通,送料管转动连通在后横轴一上远离播种轮的端头处;

2、放料组件安装在每个插杆内,其中,放料组件包括开设在插杆外端壁上的播种口,且播种口设置在插杆上远离播种轮的一侧,插杆上远离播种轮的一侧转动安装有覆盖在播种口上的盖板,插杆与播种轮的连通处转动安装有阀板,盖板的转动轴和阀板的转动轴之间传动连接有链轮传动组件,且链轮逐渐的外侧套设有防护壳,盖板的转动轴上活动套接有扭力弹簧,且扭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插杆和盖板固定连接,盖板与阀板之间存在45°夹角,插杆靠近后横轴一一侧的内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其内部尺寸相适配的金属弹片,插杆靠近后横轴一一侧的端壁上贯穿插设有抵触在金属弹片中间位置的螺栓,且螺栓与插杆螺纹连接。

3、通过将多个向右下方倾斜设置的前连接臂并排固定在机架的前端,并在前连接臂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倾斜设置的耕地盘一,可以在该装置移动时实现对田地的耕地操作,同时,通过将多个可旋转的播种轮对应安装在耕地盘一的后方,并在每个播种轮的外侧环绕连通有多个插杆,配合插杆内的放料组件,使得该装置移动过程中可以同步实现播种操作,将耕地和播种同步进行,在耕地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播种操作,播种轮操作的设置在耕地盘一的后方,使得播种过程中不会受到耕地盘一耕地影响。

4、进一步,每个前连接臂和机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前固定架,且前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前固定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前转轴,前连接臂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前转轴的上端,前转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前蜗轮一,且前蜗轮一的前方啮合连接有横向转动在机架上的前蜗杆一。

5、进一步,多个前连接臂的下端均转动安装有横向设置的前横轴一,且前横轴一与前连接臂相垂直,多个耕地盘一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前横轴一的同一端头上,前连接臂的上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前轴架,且前轴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与前横轴一相平行的前横轴二,前横轴一与前横轴二之间传动连接有链轮传动组件,前横轴二上固定安装有前蜗轮二,且前蜗轮二的前方啮合连接有竖直转动在前轴架内部的前蜗杆二。

6、进一步,前蜗杆二的下端活动贯穿至前转轴的下方,并与前转轴同轴设置,多个前蜗杆二的下端之间同样传动连接有链轮传动组件,并外接伺服电机。

7、进一步,播种轮远离后横轴一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包裹在多个插杆外侧的耕地盘二,每个后连接臂和机架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后固定架,且后固定架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后固定架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竖直设置的后转轴,后连接臂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后转轴的上端,后转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后蜗轮二,且后蜗轮二的前方啮合连接有横向转动在机架上的后蜗杆二。

8、进一步,多个前蜗杆一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并相互固定连接,多个后蜗杆二同样设置在同一直线上,并相互固定连接。

9、进一步,后转轴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与其同轴设置的转接管,且转接管的底部与送料管的上端转动连通,机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播种箱,且播种箱的背面端壁上固定连通有转动连接在转接管上端的下料管。

10、进一步,后连接臂的上端顶部固定安装有后轴架,且后轴架的内部转动安装有与后横轴一相平行的后横轴二,后横轴一与后横轴二之间传动连接有链轮传动组件,后横轴二上固定安装有后蜗轮一,且后蜗轮一的前方啮合连接有固定套接在转接管外侧的后蜗杆一,多个转接管的下端之间传动连接有链轮传动组件,并外接伺服电机。

11、进一步,耕地盘一和耕地盘二的外形均设置为中间位置向外突出的圆盘形结构,耕地盘一的尺寸与耕地盘二的尺寸相适配,多个耕地盘一和耕地盘二设置在同一方向上。

12、进一步,机架的尾部固定安装有横向设置在多个耕地盘二后方的梳理板,且梳理板的前端设置为向下倾斜结构,且倾斜角度设置为45°。

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4、(1)本技术通过将多个耕地盘一设置在前连接臂的下端,在该装置移动时实现对田地的耕地操作,并通过将多个可旋转的播种轮对应安装在耕地盘一的后方,配合其外侧环绕连通的多个插杆,实现播种操作,使得在耕地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播种操作,且由于播种轮设置在耕地盘一的后方,使得播种过程中不会受到耕地盘一耕地影响,有效保障播种耕地同步进行时的稳定性。

15、(2)通过设置有插杆对待播种种子进行预先的定量存储,有利于提升该装置定量播种的精准性,同时,通过将中间位置可突出调节的金属弹片安装在插杆的内部,配合螺栓的旋转支撑,有利于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节该装置单次的定量播种量,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使用时的灵活便捷性。

16、(3)通过将前连接臂的前端固定安装在前转轴上,并将前转轴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固定的前固定架上,配合前蜗轮一和前蜗杆一的啮合,可以实现对前连接臂的偏转调节,借助前蜗轮一和前蜗杆一的啮合自锁性,可以保障前连接臂调节后位置稳固,通过对前连接臂的调整改变耕地盘一的结构状态,使其在工作时失去对田地的耕地作用,有利于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该装置的使用状态,在将耕地盘一调整为竖直状态后,通过主动驱使耕地盘一旋转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耕地盘一存在对播种操作的影响,有利于提升该装置独立进行播种作业的稳定性。

17、(4)通过将耕地盘二固定安装在播种轮远离后横轴一的一侧,并将后连接臂同样设置为可旋转调节状态,使得该装置在仅进行耕地作业时,可以通过调整使得后连接臂携带耕地盘二偏斜,前后设置的耕地盘一和耕地盘二同时作用在田地间进行耕地操作,有利于提升该装置仅进行耕地作业时的效果。

18、(5)通过将转接管转动安装在后转轴的内部,并与其同轴设置,配合将下料管转动连接在转接管的顶部,将送料管转动连接在转接管的底部,可以避免后连接臂的摆动调整对种子的输送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该装置进行播种作业时的稳定性,通过主动驱动播种轮旋转,可以避免播种轮以及其外侧多个环绕设置的插杆的旋转速率受到影响,有利于保障该装置播种作业时的均衡稳定性。

19、(6)通过将耕地盘一和耕地盘二设置为中间位置向外突出的圆盘形结构,有利于在耕地铲土时对土壤进行引导,降低耕地盘一和耕地盘二受到的土壤的直接作用力度,有利于延长耕地盘一和耕地盘二的使用寿,通过将前端向下倾斜的梳理板设置在机架的尾部,可以在耕地和播种过程中对铲起的土壤进行梳理,有利于保障耕地完成后田地土壤的整齐性,并有利于在播种后将土壤覆盖在种子上,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播种作业时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