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及播种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9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覆盖及播种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说的是一种用来在地面上铺塑膜的机械,特别是一种有打开覆盖薄膜设备并当该机械在田里每一行末端掉头时可以将薄膜牢牢固定在地上的新型农具。
利用覆盖装置在种子田盖上一层光崩解塑膜或覆盖物已经越来越普遍了。此类机械在以下编号的法国专利中都有描述1,356,657 2,427,780、2,476,970、2,452,871、2,453,600及2,483,380在此作为一些例证。
此类机械以适宜方式固定在农车例如拖拉机后面的三点悬挂装置上。它们包括装着一卷薄膜的主要机架构件,而该卷薄膜连着一双压轮。两个前侧压轮将薄膜两边按入两侧平行的犁沟中,此两条犁沟是由装在两侧压轮前面的开沟器开出的。在压轮之后是封闭盘,它会在薄膜两边铺上泥土用以固定薄膜。配有戳穿装置的种子钻一般都是放置在卷筒之后的。
有一些这类机械装有切刀,当机械走到田地头时会自动将薄膜切断断。
整个装置在田地头时离地升起。薄膜可以在压轮之后被切断,但在这情况下,已经被展开的薄膜末端部分会在机械转身重新起步之前被弄皱。薄膜须要在内侧压轮下重新放置,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薄膜亦可以在两侧压轮之前被切断,在此情况下,我们须要在机械开始它的回程前用手将薄膜展开一段,其长度要足以令它能正确地放置在压轮之下。所有这些工序都是很困难的,因为种子钻轮会令我们很难接近薄膜卷;同时,这些工序会浪费工作时间及需要一至两个工人。因为通常会有二或四部这类机械被平行地拉在一部拖拉机的后面,这会导致接近薄膜卷更加困难。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便是要差不多完全排除在田地头所需的人手操作并容许拖拉机驾驶员在无须离开座位的条件下完成所有这些步骤。
本发明有一部在地面铺薄膜的覆盖机,它包括在田地头转身时用来切断及维护薄膜的装置,其特征为切断薄膜的装置包括一个横向刀,而该刀片位于压轮之后安装在可绕一水平横轴线。转动的臂的末端,该臂则固定在动力油缸的平行活塞上而该油缸则固定在该机械的框架上,上面提到的水平轴线距离地面的高度是可以调校的,使得在播种时,动力油缸可将横向刀片提到前面,并离开地面并可使得机器在一行的未端停机时,力油缸驱动横向刀片划一个圆弧,在此期间,刀刃将薄膜切断,然后将薄膜边对迭,并在迭,边上形成一堆泥土,在一行种子田的开始位置,动力油缸令刀片以相反方向划同一个圆弧,使薄膜起点上形成一堆泥土。
Y形的切刀是有利的。
更可取的是在压轮后面的机架上,装有一个连接在一个支臂末端的夹钳构件,该支臂由一动油缸驱动使其绕一水平轴线转动,夹钳的宽度基本压轮宽度相同,而臂的轴线则稍微落后于压轮的轴线,臂的长度基本与压轮半径相同,夹钳与臂垂直而且向着前方。
用来开掘侧向犁沟的开沟器按照需要包括一些犁盘,它们的方位令它们的轴线在犁盘前面相交;并包括一个横向水平滚轮,在其轴两端均承托着一个外面凹陷的圆盘,每一个凹盘都有一个圆盖陷入水平滚轮之内,滚轮及凹盘都可绕着轴线自由地旋转;在每一个凹盘之后还有一水平刀片,刀片下刀则放平在犁沟底并向外敞开。
为方便起见,薄膜分配器包括压轮、横向导辊,而薄膜卷筒的前面面放在横向导辊上,而后方则放在压轮上,展开的薄膜在横向导辊前经过再转入压轮底部。本发明的这些特征及其它特征在结合附图阅读下面一个实施例的说明后,将更加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覆盖机的示意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这个机械的俯视图;
图3a至3c显示图一的机械在种子田的起点及终点处播种时使用的切割器及夹膜器的概略图;
图4是在图一的机械里使用的薄膜分布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的薄膜分布器的侧视图;
图6显示图4及图5中的覆盖薄膜分布器是如何工作的;
图7,是在图1的机器中使用的侧沟犁出及定形装置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图7所示装置形成的犁沟的横截图。
显示在图1及图2的机械包括由两个机架构件1和2及两条横杆3和4所组成的一个水平机架。整个机架在横杆3和4的中点5和6处分别被悬在前承托柱7和后承托柱8下,而两条承托柱的顶部被联条9连接着。由构件7、8和9所构成的横梁由吊耳10和11连接着拖拉机的三点悬挂系统。图1和图2只显示其中两个吊耳,但是一台拖拉机至少要拉由类似12的交叉连接杆连系的一双而更经常的是拉两双这种装置,因而,除图1和图2中的吊耳10和11外,还有安装在其它连接机械上的吊耳。
在工作时,机架与横梁之间的连接装置能容许机架有相对于横梁的摇动,这些连接装置都是在图1及图2的点划线13上。固定吊耳10的孔14可以是长形的,这样便可以调校机架与拖拉机之间的俯抑角。在机架横杆4之后是一个装有两个播种轮16的框架15。框架15与承托在横杆4上的水平U形支座17铰接着。框架15尾部下面有轮18,它在播种时支持着框架15的尾部。
框架15还有两支柱19,它们顶部接连着两条拉件20的一端,而拉件20的另一端都连接在联条9上的滑块21上。当然,在19与20之间及20与21之间都是枢轴式连接。滑块21与动力油缸22的活塞杆头部连接着,动力油缸22的油缸则固定在联条9上。当动力油缸22工作时,它将滑块21向上推,从而引动拉件20将框架15绕U形支座17旋转拉起。拉件20配有螺丝扣23用以调校框架15与地面之间的位置。
播种轮轴24向外的末端以枢轴方式支承着两条在旁的臂25的一端,臂25的另一端又提着横向刀片26的两端。每支臂25都连着动力油缸27的活塞杆头部,它的油缸则枢轴式地连在横杆4上的凸片28上。刀片26的功用将参照图3a至3c在以下详细说明,它对整个机械的效率最为重要。
图3a显示机械正在播种。薄膜29被铺放在种子田30及犁沟31上,而薄膜边32被压轮33压入犁沟31的底部,然后再被图1中的犁47将泥土推盖上。播种轮16穿过薄膜,将种子投入种子田30(图8)里。动力油缸27此时在收缩状态,而臂25则伸在播种轮16之前,同时,刀片26被放在播种轮16前面薄膜29以上。
图3b显示该机械在一行种子田末端停机状态。播种轮16已被动力油缸22推升至距离种子田表面h的高度上,这个高度只比轴芯24及刀片26尾部间的距离低几公分。动力油缸27推动臂25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一百二十度。当臂25在活动时,刀片26最低点35与薄膜29在点36处相触并且切断薄膜,随之沉入种子田30的土壤中,已经铺放在种子田30及两侧犁沟31的薄膜29的前端连同一堆泥土被带返该机械之后,一旦叶片26的冲程达到终点时,那些泥土会在已经铺放的薄膜未端上形成一个小丘37。这样,因为薄膜的边被埋在犁沟31里和未端被埋在小土丘37之上,铺了薄膜便能安稳的平放在地上。调校拉件20的螺旋扣23便可以控制高度h及改变被挖的泥土量。
当该机械在田里末端转身时,利用拖拉机的三点悬挂系统将整部机械升离地面。
图3c显示在下一行种子田开始时的情形,这时,该机械被放回地上,但播种轮16仍然升起了的位置。仍然连着薄膜卷的薄膜末端38本来在一行种子田末端的切割工序前已展开,现在铺在地上力油缸27将臂25以顺时针方向拉回,而刀26将位于薄膜未端38之后的泥土挖起放在薄膜未端上一小土丘39,这小土丘39在新一行开始时拉着薄膜的起端。接着播种轮16放下到它的工作位置,该机械便可以重新开始工作。在图3b及图3c里,我们可以看见刀片26的活动是在该机械静止时进行的。刀片26有一Y形轮廓,它的主杆底部用来切割,而分支便好像横模板。
图4及图5表示将薄膜从卷筒40展开的系统。在卷筒40的两端,其一侧停放在压轮33上,而另一侧停放在一条导辊41上(非动力的)。压轮33的旋转轴及导辊的旋转轴均由侧臂42所支持着,侧臂42则枢轴式地安装在轴43上,轴43则由另一臂44所支持,臂44的一端也是枢轴式地安装在一根固定在机架之下的45上。臂44的另一端则连着附有封闭犁沟的犁铧47的杆46。杆46与臂44之间的垂直位置可以用一固定螺钉48来调校。
如图一所示,一垂直弹簧49被压在与机架构成整体的凸片50与臂44之间,从而将犁铧紧压在地上。臂42与臂44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用螺栓51来调校,螺栓51在臂42的一端垂直旋入臂42中而螺栓尾则突出在臂44之下。加上滚子52便构成整个薄膜分配系统,滚子52承托在臂42上并贴着导辊41。
该机械一旦朝着图1中箭头F所示的方向移动,压轮33便以逆时针方向在两侧犁沟31的地面从逆时针方向自由滚动。因为卷筒40是靠在压轮33上,所以卷筒40的周边速度与压轮33的周边速度相等,也等于机械向前移动的速度。因此,薄膜将不承受任何拉力。薄膜展开后,以导辊41前面与滚子52之间通过,再到压轮33的下面。
臂42一旦绕轴43的枢轴移动,螺栓51便能利用来调校导辊41与种子田30地面之间的高度。将导辊41横向调校水平后,导辊41便可利用来将种子田30弄平。
因为导辊41的周边速度仍是与机械移动速度相同,所以这个装置置不会在薄膜上加上强大的拉力。图6清楚显示薄膜如何被展开。
如图1所示,在每一压轮33的轴53之后,有一轴54在臂42之下附在机械上,轴54携有一尾部是叶片56的旋转夹头55;整个装置54,55,56可以相对压轮33像一个被称为「丹华鞋」轮钳(“Denver shoe”Wheel champ)般地活动。夹头55的一臂与动力油缸57的活塞杆头部连结着而该油缸则固定在机架上。至于叶片56的功用将参照附图3a至3c在以下说明。
在图3a里,动力油缸57缩回,并将夹头55及叶片56升起,叶片尾58在两侧犁沟31底部之上。
在图3b里,在一行种子田的末端,当叶片26进行工作时,动力油缸57以逆时针方向推动夹头55及叶片56返回,从而使叶尖58轻微沉入犁沟31底部,并将薄膜边32压在压轮33之下,结果,一方面夹紧薄膜,另一方面阻碍压轮33转动。这样,当机械在田地头转身时,展开了部分薄膜保持牢固,而且卷筒40亦因压轮33被制动而停止。当然,夹头55的长度比压轮33的半径略短。叶片56的长度是设想到能对压轮33达到良好的制动而设计得足够长。被夹在叶片56的尖端58与覆盖膜侧边32之间的泥土,在机械转头时能保护薄膜。
如图3c所示,在新一行的起点,一旦利用三点悬挂系统把该机械放在地上,机械就被向前拉直至仍被阻碍的压轮33来到即将被覆盖的种子田的起点。就在叶片26返回前面去将小土丘39堆在薄膜末端38之上,动力油缸57将叶片56升起,并带回如图3a所示的位置。接着,播种轮16可以被放下,整个机械便可以继续它的播种程序。
在图1和图7里,该机械前面有两个犁形盘59和60,它们的轴线61和62在盘前相交。这些有齿的盘59和60一方面容易越过如石等的障碍物,另一方面又更容易在地面滚动。再者,犁形盘59和60向着它们轴线交点的一面是凹陷的。它们将部分泥土堆放在种子田上挖成犁沟31。
在犁形盘59和60之后是一非强制性的水平圆筒63,它将用犁形盘堆起在种子田的泥土压平。水平圆筒63的宽度等于种子田的宽度。圆筒63是至少在其两端是中空的中空滚轮。圆筒63的轴芯64用合适的装置一方面连接着机械的机架,另一方面又连着圆筒。在旋转轴64的两端是可以自由滚动的盘65和66,它们向外的一面是凹入的,而向内的一面有一圆盖陷入圆筒63之内。转盘65和66用来压实犁沟31的内边,从而使薄膜能铺得更稳妥。因为转盘65及66有比水平圆筒63更大的圆周,所以它们旋转的速度与圆筒的是不同的,这便是它们需要松松地接在圆筒63末端的原因了。
在圆筒63之上是用来刮走粘在水平圆筒63表面泥土的刮削片67。由于圆筒63与转盘65及66的角速度不同,则可阻止泥土的聚集,尤其是在圆筒的端面处。
在机械架上但在转盘65及66之后的是水平叶片68和69,它们刮削犁沟31底部和将泥土推回犁沟的外边。在压轮33之后,向着犁沟31外边的犁叶47将那些突在犁沟边缘上边的泥土推回压在薄膜边32上,将它们埋藏起来。
权利要求
1.用来在地上铺上薄膜的覆盖机包括当机械田里一行末端转身时切割及维护薄膜的器具,其特征为该薄膜切割器包括一在压轮(33)之后装在臂(25)末端的横向刀片(26),臂(25)可以绕着横向水平轴线(24)转动并且安装在油缸固定在机械机架(1)的动力油缸(27)的平行活塞上,该水平轴线(24)与地面之间的高度是可以调校的,使得在播种时动力油缸(27)能将横向刀片(26)提到前面,并离开地面同时,当该机械在每一行种子田的末端停机时,动力油缸(27)可驱动横向刀片(26)划一个圆弧,在这个动作过程中,刀片(26)的刀刃(35)切割薄膜,将薄膜(29)末端对叠并在它上面堆以一小丘的泥土,然而,在一行种子的起点,动力油缸(27)使刀片(26)以相反的方向划相同一圆弧,使在薄膜(29)的起点(38)上形成一小泥丘(39)。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之覆盖机,其特征为刀片(26)是Y形的。
3.如权利要求
1或2所述之覆盖机,其特征为刀片(26)的旋转轴线(24)与播种轮16的轴线是相同的。
4.如权利要求
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之覆盖机,其特征为在该机械转身时维持薄膜(29)之器具包括在每个压轮(33)后并且固定在臂(55)端部的一个刀片(56),该臂(55)能绕着一水平轴线(54)旋转并连着机械的机架,还可由一动力油缸(57)驱动,叶片(56)的宽度基本与压轮(33)的宽度相同,臂(55)的轴线则位于压轮旋转轴线稍后的地方,臂(55)的长度则基本与压轮(33)的半径相同,叶片(56)与臂(55)垂直并向前伸展。
5.如权利要求
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之覆盖机,其特征为用来开掘侧边犁沟(31)的器具包括犁形盘(59,60),而它们的方位令它们的轴线(61,62)的相交点在它们的前面;一个其旋转轴(64)两端都支持着外面凹的转盘(65,66)的横向水平滚轮(63),每一凹盘都有一中心圆盖陷入水平滚轴(63)的圆筒之内,滚轮及凹盘均可以绕着转轴(64)自由地旋转;在每一凹盘(65,66)之后一水平叶片(68,69)它的下刃平放在犁沟(31)底部并且向外敞开。
6.如权利要求
1至5中任何一项所述之覆盖机,其特征为它有一个薄膜分配器,该薄膜分配器包括压轮(33)和一非动力的横向导辊(41);其特征还在于展开的薄膜在非动力横向导辊(41)前面及压轮(33)下面通过。
专利摘要
薄膜切割器包括一放置在压轮33后面并固定在臂25端的横向挖泥刀片26,臂可绕水平轴线24旋转。臂25连着动力油缸27的活塞杆。旋转轴线24距地面的高度可调。播种时动力油缸27将刀片26提到前面并离开地面。在每行种子田末端停下时,动力油缸推动刀片划一圆弧,刀刃35切断薄膜,并将薄膜尾部对叠及在上面堆上一小土丘。当机械停在一行种子田起点时,动力油缸拉动刀片以相反方向划同一圆弧,刀片在覆盖种子田的薄膜的起点上堆上小土丘。
文档编号A01C7/00GK85106662SQ85106662
公开日1987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1985年9月5日
发明者琼-伊芙·埃米莉 申请人:罗兰德企业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