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箱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15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箱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水产养殖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网箱的养殖装置。
众所周知,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起开始在世界各地日益普及的水产网箱养殖生产型式,由于它具有可充分地利用内陆湖河库汉及海洋的广阔水域和廉价、被动地获得网箱内外水体交换,单产高,集约管理、操作较方便,无需投入大量的基建及水处理、增氧设备费用,经营灵活,效益较高等特点,业已成为水产养殖业中最重要的生产型式之一。它在30多年来的发展进程中,就网箱规格、选材、目大,箱体外形,架体及固定方式等有了不少的改革、变动。但其箱体的组成结构相对稳定。即均采用单一网片材料缝制成仅水面上开口或全部封闭(其水面上设有一可开合的投饵、观察口)的整体结构;换言之,公知的网箱体在水面下无设置多用途接口及其与之相配置的附属构件等结构。这种传统的整体单一结构的网箱,以它的结构简单,制作、安装方便,易保证网箱坚固,防逃性能好的特点,一直为人们所广为延用。
但是,随着近年来网箱养殖技术,尤其是作为其二个主要发展方向的特种水产品的养殖及网箱配套培育仔、稚鱼和鱼种技术的迅速纵深进展,所使用网箱的网目规格趋向变小,这就致使处于养殖水体中的密网片上的丝状藻类等附着物迅速繁生,不时地堵死网目,严重影响内外水体仅依靠水流、风、鱼游动的被动交换的有效进行。对此,国内外科技工作者曾研制出各种防污剂,后因在养殖鱼体中检出了被富集的TBTO、TBT、有机锡等,并污染了自然野生的鱼等,其使用受到限制(《水产の研究》85年NO5第16-35页),最近日本通产省、厚生省在联合召开的有关生活环境和安全的会议上,决定全面禁止有关渔用防污剂的制造、进口、使用(90年《朝日新闻》/一、十二、二十)。而采用生物取污因存在刮食量有限,与主养鱼争食、争水体等原因,尚未广泛地推广。因此,目前主要是采用较频繁地替换网箱,并清洗掉污物、滋生物;或直接将网箱提出水面,用高压水冲洗等。这不但劳动强度大,且较频繁地提箱、换箱,严重惊扰养殖鱼类的生活,影响其摄食生长。此外,国外也有些水产工作者在网箱内设置增氧装置增氧等(《国外淡水养鱼译文集1980~1985,第4页)。但在网箱上无特设的利于导流、导鱼,且可随时灵活替换所置构件的接口体等结构。因而,其所增设的装置均只有提高箱内水体溶氧或水质的单一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在水产养殖箱体上简便、灵活地换接所需构件,以使其随时可变换具有经济、有效地交换箱内外水体,对鱼体少惊扰地进行分选养殖鱼规格、替换养殖箱体或清洗网箱作业等多种功能的网箱养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主要可通过下述方案实现在置于水中,并系固于浮动圈或固定桩上的养殖箱体(以下或简称网箱)上,连接设有导流接口体。所述的导流接口体系由内缘导流、光顺的导流罩体和与养殖箱体相连的固定体所构成。其中所述的导流罩体外形可为直柱状、圆锥状及类似形状,外周(尤其是端口部)可设有环状或螺纹状的凹槽、凸体,或嵌设橡胶密封体,或设有诸如消防水管快速接口等简易接口部;其内缘光顺还包括导流罩体内腔为台柱阶梯等形状,待内衬刚性接口的输送管插入其间,将其固定组装成整体后,则内缘呈光顺状。而固定体可直接与导流罩体制成一体,并直接或通过与养殖箱体相连的管道与箱体相连接。此外,固定体亦可制成环圈等形状,固定在网箱上,而导流罩体外罩软输送管后穿套于其圈内。所述的养殖箱体可采用各种规格的聚乙烯、尼龙、金属网片;也可采用防水布合成纤维编织物及类似复合材料。当采用网目在24目以上的密网布或强度较低的网布、聚乙烯薄膜等材料时,可在其箱体的外周套上较大网目的负荷网,并将体积稍小的负荷网系固在相应较大浮力的承力架体上。除了在整体网箱的侧墙等处设置导流接口体(即利用原网箱体作为拦鱼栅)外,也可在箱体接口处开设相应的开口,其周围设有金属、塑料或箱体同类材料采用铆钉、螺钉之类的机械紧固或粘结、缝纫等方法制成加强框,以防网衣或编织布的散眼或破裂。
这样,养殖箱体通过其上设置的导流接口体可根据需要方便地在网箱的内、外随时换接泵水机械,均流袋,集鱼囊,诱导器及其相连的输送管道等。其中,所述的泵水机械可为单独设计的专用渔用换水泵,也可为市售的水泵等;输送管道则以密网布、帆布、合成纤维套管及类似有一定强度的软性材料,按配水、输鱼等要求所需的形状缝制,粘结或在套管内涂胶等制作为宜。在管道的一端,可依据所需的流量流态,采用开设不同截面过流水孔的板材或不同网眼的软网布制成矩形或管状、囊状的均流袋。网箱中的流态还可采用改变均流袋所处位置和出水方向,以及诸如将出水口附近的箱体采用透水率较小的材料,而透水率较大的网衣或排水口注意将其布置在与之相交错的位置,以防进入养殖箱体内的水体短路流出箱外的不良流态发生。此外,还可在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设有集鱼囊,所述的集鱼囊可以是囊状的网袋,也可以是另一只替换的网箱等。或者在输送管道的一端连接设有诱集器,另一端与泵水系统相连接;所述的诱集器可以是设有开口的囊状、畚箕状、抬网状及类似形状的渔具;为了使换箱、分选鱼等作业能连续、平稳地进行,可进而在输送管道中设置一个分离口,其上游置有一个拦鱼栅。具有趋富氧水、避光等自然习性的鱼类顶流自行经诱集器进入输送管道后,即被拦鱼栅较自然地导入分离口,并几乎不可逆地进入待替换的网箱或集鱼囊中。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产养殖装置具有较自然地进行箱体的换箱、定期的规格分档及调节适宜流速,诱捕离散的鱼等功能。同时,既使在密网目的网箱被藻类附着堵阻,或者特殊场合采用光滑不透水的箱体时,仍能保证较好水质的箱外大水体与箱内进行水体主动循环,从而简便、有效地解决了作为网箱养鱼主要发展方向的仔、稚鱼和鱼种的网箱配套培育及河鳗、对虾、青虾等一些特种名贵水产品箱体养殖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水体难以持续、平稳、方便地交换的难题,为扩大其应用范围开辟了新途径。而上述装置、附件及方法的有机结合,又使得养殖生境的诸因子可争对养殖生物不同时期的具体生理要求,跟踪调处于较佳的状况中,从而可提高养殖密度,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大大降低了较频繁换箱、分档、洗箱等的劳动强度以及对鱼体的惊扰影响,减少了鱼体受伤感染及因水质不清洁、不稳定而得病的几率等。可广泛地适用于网箱水产养殖,尤其是仔、稚鱼的网箱培育及特种水产品的网箱养殖等场合。


图1——一种带换水机构的网箱养殖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一种带换水机构的网箱养殖装置的主视图。
图3——几种带集鱼囊的网箱养殖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一种可控制进、排水的网箱养殖装置示意图。
图5——一种水槽式网箱养殖装置示意图。
图6——一种导流接口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几种拦鱼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一种导流接口处带加强框的养殖箱体局部示意图。
图9——一种可方便接、卸的紧固圈扣的示意图。
图10——另一种导流接口体 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一种底部进水的网箱孵化装置示意图。
图12——一种网箱养殖装置的群箱换水示意图。
图13——一种装设导鱼机构进行换箱、分选作业的示意图。
图14——
图1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另一种装设导鱼机构进行换箱、分选作业的示意图。
实施例1一种用于内、外双层网箱的带换水机构的养殖装置,参见附
图1~2及附图6~9所示。置于大水体1中的泵水器2,其一端设有拦污栅22,另一端的外缘嵌有橡胶密封体的接口部7,其外套有采用复合化纤防水布材料制成的输送管道8,两者用预先松了扎扣18的圈扣9套上,并将其扎钩19钩上扎扣18后,按下压臂20即紧扣,反之松扣。输送管8的另一端通过同样的构件与导流接口体66相连。所述的箱体11采用目大24目至1.0厘米的尼龙网(布),其在导流接口体66处的加强框13系用二片环状金属薄板夹上箱体11后铆接而成,其内可设有圆锥状或平面状金属栅体15a~e。加强框13的两面或内、外周设有密封环14,两个由直筒状导流罩体6b和与其垂直制成一体的固定体68组成的导流接口体66相背靠在箱体11a~b的两侧,并将4只螺栓分别穿过加强框13、发兰盘状固定体68上开设的孔眼,用蝶形螺母拧紧之。同样,通过位于内外两箱体间的输水管8与固定在网箱11b上的导流接口体66相连接。在内、外箱体之间饲养有刮食性的鱼类,例如罗非鱼、鲤鱼等。在内养殖箱体内侧的导流接口体上,则根据养殖作业的需要任意方便地更换净过水面积为0.017~2.10m2的均流袋38等构件,将出水流速粗调于0.05米/秒~1.50米/秒,换水量为40~200米3/时,换水时箱内水压略高于箱外水压,因而所进箱的水均由箱体上的网眼及排水口排出。例如在网箱养河鳗时,可在摄食前用流速约为0.60米/秒的出水速度连续给予0.5小时左右的水流刺激,然后暂时停止换水或在输水软管上套有一个可调节口径的松紧调节环套10,调节水流至0.10米/秒左右,缓流于饵料台附近,待摄饵一结束,即以0.40米/秒左右的水流连续换水2.5小时,再恢复基本换水状况。上述出水流速的调节,也可在均流袋的过水网片上装设二排以上的揿扣、钮扣,通过变化网片搭接的多少(即过水面积)而简便调节之。在均流袋38的上方设有浮体39,底面设有沉子40,使它在水中直立不翻身。均流袋的正面采用较柔软的疏目网片制成,并与多层养殖架体48相邻置。架体48是由多层可使鱼穿行的刚性支撑框41和复盖其上的4块用软布制成的停息台42组成。各层之间由系绳或刚性立架来保持架体的立体分层。支撑架41的四角的上方设有浮体39,并通过系绳保持其在箱体11内的位置稳定。当然,若将均流袋横卧,并由其支撑架及适宜配置的浮、沉子,使其改为呈水平垫状,即把上述均流袋与养殖架体合二为一了。
另外,在箱体11的底部近中央处,置有一个沉性的取污器43。它系由金属提斗圈44和斗体45组成。所述斗体45由上部分为圆柱状的尼龙密网,下部分为球冠状的金属密网斗构成。它通过系固在提斗圈44上的系绳33取放。在放置前可先用输水管中的水流冲掉箱底中央的污物,沉放取污器43后,将出水口延边斜置,养殖箱内水体呈环形缓流,使水体中的悬浊物沉淀于取污器中。如此定时提取污物,可更利于保证箱内水体的清洁。若在环流前能逆向旋转换水机构,使箱外清水反向流入,清洁效果将更好。
实施例2一种用于较自然方便地替换网箱或清洗网箱的网箱养殖装置,参见附图3a~c所示在养殖箱体11侧墙或底面边角附近处,设置一个导流接口体66。平时用密网制成的与导流接口体相配的封口体47罩在接口体66上(图3c),并用紧固扣等将其封住口。作业时,只需轻轻起上网箱的一角,取下封口体47,换接上集鱼囊53;或者通过输水管8及类似的导流接口体与新换网箱11′相连接。在前种场合,清洗网箱只需用机械平稳地将网箱提至水面上,用高压水枪冲净整个箱体。而养殖鱼暂停留于用渔网制成的集鱼囊53内,待洗净后的网箱复入水后,再由系绳33轻提囊53,使其内的鱼重返网箱内,再用封口体47封好即可;在后一种场合,随着旧箱11平稳收起,其内的鱼逐经输送管8入新网箱11′内,待旧箱11及管8全部起上水面后,将管8从导流接口体66上取下,并用封口体47封住即可。
此类装置除了换洗网箱外,还可方便地用不透水的箱体进行药浴,治疗鱼病等。
实施例3如附图4所示养殖装置的箱体11采用几乎不透水的裂膜编织布或网箱内设有一只较之宽松的尼龙薄膜箱体等密眼材料构成,其一侧开口设有导流接口体66,由与其相连接的换水泵2′将箱外大水体受控泵入箱内,并由囊状均流袋38缓流扩散,而由养殖鱼排出的代谢废物等则经排水口17排出箱外。在排水口17的外侧(或内侧)的四周设有揿扣或粘合带,其上设有挡水布34。当换水机构停机并将其封闭时,养殖箱体基本上无水体交换,即为一种具有保肥性的浮式水上养鱼池。它可根据需要适时投入有机肥或化肥,培养水体,饲育鱼苗等,其内可按置增氧机;当水质老化、有害物质积累等时,可随时启用换水机构及揭开挡水布34,方便实现水质的快速交换调节等。起网时,则先解除箱体四周的沉子封闭挡水布,再将均流袋38置换成刚性的滤水器并用换水泵2′反向抽水,使箱内的水体排入箱外,箱体则自然收缩浮起,便于换箱、起鱼。
另外,在箱内可设简易的水质传感机构,它由一个静浮于水面附近的数层停息台61,及平时浮离水面的传感器37组成;停息台61系由支撑架和其上张网及平衡设置的浮体39构成。平时鱼不到强光近水面的停息台上;当水体溶氧降至一定值时,鱼(例如河鳗)浮头攀息在停息台上,使其相应地下沉、平衡。当水质恶化致一定值时,传感器37即浸入水中。待浸水触点较长时间连续导电(或位移吸合干簧管)后,便触发公知的报警系统或通过继电器、接触器等自动启动换水机构工作。换水时间由时间继电器调定。亦可在停息台61上设置一显示物(例如小旗)36,以便于生产管理人员日常远距离的寻视。
实施例4一种水槽式网箱养殖装置如附图5所示。在长槽形浮式箱体11的一端均布有六只换水泵2′,其内侧设置公知的稳流器84,水槽的两侧及底面用几乎不透水的涂胶防水布制成,并绘有数条垂直水流向条纹;另一端面则由金属框架固定增强的金属网构成的排水口17,将过流水体均流排出箱外。这样,将活鱼运输前的鱼苗、鱼种以及商品鱼置于箱体11内,并根据鱼类对象的品种、规格、及水流锻炼的目的,由开启换水泵的台数粗调水流平均流速,亦可辅以采用改变稳流器、排水口的过流面积或改变换水泵水力工作点等细调流速的方法,使养殖生物在其保目标性等习性的驱动下,本能地顶流经受适宜强度(时间和流速)的刺激,以达到调节鱼体运动量和鱼体含脂量,提高鱼体品质或增强鱼体的新陈代谢强度,加速鱼体内所结累的药物残毒或废物的排除(即消除药渍)等目的。
实施例5附图7所示的是置于网箱养殖装置进、排水口或输送管8中的拦鱼栅的几种示例。其中,图7a所示的拦鱼栅体15a系在环状金属边框46的中孔处,采用光滑金属棒按拦鱼规格的间距平行排列焊接而成;图7b则是采用圆锥状的栅体15b替代平面栅体15a,开口端设置同上的边框46;图7c系由硬度和间隙近似于拦鱼网片的丝状物56及其大网眼夹件52框成饼状物而构成;图7d反映的一种拦鱼栅体15d是由多层网眼大于网箱目大的金属网片35叠在一起并用金属边框46夹固定,这样在拦阻养殖鱼(如鳗、虾等)的前提下,可减少其被污物的堵塞;图7e所示的是一种U型插入式拦鱼栅体15e,它系将金属拦鱼网片35固定在U型金属或塑料板上,其外尺寸略小于输送管道8等所设的相应插槽间处的内尺寸,其上所设的盖板72的形状与其插配的输送管的外形相吻合,以防养殖鱼万一从插缝中的钻逃。
实施6设置在网箱养殖装置上的导流接口体的近似结构的另一个实例如附
图10所示。它系在软输送管8的端部内衬一段硬管,并用钢丝9′将两者连成一体(或管8整体系用刚性管),然后在导流接口体66的梯形圆柱状导流罩6a内置一密封环14,待开有定位孔的管8一端对位按入后,上下二定位销81插入定位。需要时,管8端口上的定位孔可开斜长孔,相对旋转两者位置,可使其配合的更紧固。而所述的导流接口体66则由螺栓和垫片,固定在不开口的网箱11上。
实施例7一种从箱体底部进水的网箱养殖装置如附
图11所示。它系采用50目尼龙丝绢制成上段为圆台状,下段为圆锥状的箱体11,箱体依靠环状的中空塑料浮力圆管31支撑,圆管31上设有由钢筋制成的倒圆台状架体32,外周复盖有相同的网片,而箱体开口或上、下段的搭接处,由环形的钢筋圈支撑。采用钢材制成的由圆台状的固定体和导流罩体组成的导流接口体66,固定在网箱圆锥段的下端收口部,其重力利于张挺箱体。由泵水器2输入的新鲜水经管8和接口体66流入箱内,进行上下水体交换循环,使箱内置放的鱼卵获得其孵化的适宜环境,而孵化卵的代谢物随水流排水密网箱外。由于该装置过水面积较大,所以,即使在大量脱膜时,也可免去通常孵化缸的繁重的刷箱之劳。
实施例8如附
图12所示的网箱养殖装置,系在渔用换水泵2′的出水口连接聚乙烯薄膜软管,并在各分叉口处,通过聚乙烯硬管制成的四通接口,将水管分接在附近的数只网箱上的导流接口体66上,并由背靠在网箱内的导流接口体与管状或喇叭扩散状的均流袋38相连接,将新鲜高氧水输至箱内。各箱输入的水流量可通过设置在四通接口与导流接口体间的输送软管8上的系绳或松紧卡83改变过水面积来得以调节,箱内可置有由废网片制成的垂帘状或巢丝状的攀附物82,以利于有地域性行为的虾、蟹等养殖生物的栖息、生长。
实施例9一种利用鱼类固有的趋流、趋富氧水等习性,对鱼体少惊扰地方便进行养殖箱体的替换或养殖鱼分选作业的装置及其方法(参见
图1和
图13)可这样在均流袋38上设有一个开口而成诱集器;或者直接在输水管8的端部设有具开口的诱集器49。所述诱集器采用不透光的布料制成,或者在网制囊的外周复有一块四周采用若干个揿扣70连接便于遮卸的遮光布71。在欲进行换箱作业前,有意先停止换水,减少该养殖箱体内的氧含量(或再将水温偏离最适水温约2℃),待养殖鱼缓和地逐感觉到有点不适时,突然启用换水泵2′将含氧丰富(或水温适宜)的新鲜水体,经已准备妥的上述诱捕器流入箱内时,养殖鱼即顶流进入光线亦较暗的囊内,待基本入囊聚集后,即提上或扣合其开口,然后解下内、外旧箱体的两角系绳,系上新替换箱体的两角,并将旧外箱被解下的游离侧与新设置箱尚待系固的游离侧搭接、卷合在一起,接着用大铁夹夹住,略下按使之入水;再松开圈扣9,解下诱捕器的另一端,依仗着水的浮力,将其缓慢平移入新设的内网箱内,再开口将鱼放入之。此后,先系固好新的内、外箱体的另两角,后起上旧网箱,并注意检查网箱,将尚未入诱捕囊的残留养殖鱼用捞海捕获后,重新放入新网箱内。待解下整个旧网箱后,只需将新换上的箱体稍加整形,即完成了整个自然地换箱作业。
若仅需捕取一定规格的成鱼或进行定期的养殖鱼分挡,只需在诱集器49的开口处预设U型插槽,待囊内聚集了养殖鱼后,即在U型插槽内插入由一定等间距平行排列的光滑条状物构成的分选栅51,并停止供水,和/或去除囊上设置的遮光布71,增强囊内的光线,规格较小的鱼即通过栅栏重回养殖箱体内;反之,若需先从养殖箱体内分选出较小规格的鱼,则先插上分选栅,供给高氧、适温的新鲜水,较小规格的鱼即顶流穿过拦栅,进入诱捕囊内,而较大规格的鱼被阻挡在外,从而较自然地完成了养殖鱼类过程中所需的定期分挡作业。当然,也可在诱捕器体上设置若干个与囊身固定的分选栅,以进一步提高分选鱼的速度。
实施例10自然进行养殖鱼换箱的有关构件及其方法除了类似实施例9中所已叙述的外,还可采用如下的装置和方法(参见附
图13至14所示)在欲换的箱体11旁,先换好一只新箱体11′,通过设置在泵水器2出水口上的导流接口体66,装置一个由输水管道8和诱捕器49组成的导鱼机构60,在输水管道8的中部,内设一段刚性的分离器54,其中开设一个分离口62,且在分离口62的上游位置前倾斜置一个拦鱼栅15,拦鱼栅的下部有一斜置的导水挡板63,使管道内在分离口附近形成上部流较激、下部流较缓的流态,以减少水体从分离口62处泄漏及利于鱼顶流从分离口游出。在分离口62上设有一个与其配合的矩形、圆柱状及类似形状的刚性分离接口69,其上配置有直筒状、囊状及类似形状的遮光套体64以及圆锥状的导向体57,以防已进入套体64的鱼之逆返回。在遮光套体的底面或侧面设有固定的U型槽插换式的分选栅51。在欲换箱体11处,暂先拆离其泵水器2,并与跨越新箱体11′的侧墙网之输水管道8的另一端相连接,箱体11的内侧则接上诱集器49。待准备工作就绪后,拨除新、旧箱体上的输水管道处所设的U型拦鱼栅15e(参见
图1)并启动泵水器2使富氧适温的优质水体经输送管道8,平稳地流入箱体11内的诱集器49中。已经停止换水许久的养殖鱼,即急速顶着新鲜的水流进入导鱼机构60内。当养殖鱼顶流深入时,即被斜置的拦鱼栅15,导入下方的分离口62,并经分离口上的遮光套体64,较小规格鱼自然、连续地进入新设置的箱体11′内;较大规格的鱼则暂留于遮光套体64内。待旧箱体11内的养殖鱼基本进入诱集器49时,则平稳地起上或封闭其开口,并逐渐缓慢地收起囊,将尚留于其中的鱼类,平稳地赶入输送管道8内,鱼类则经分离口62,分别进入遮光套体64或箱体11′内。然后,在箱内导流接口体等处,插上U型拦鱼栅15e,并拆除上述导鱼机构60,整理新箱体11′,起上旧箱体11进行检查,取出少量残存的养殖鱼入新箱内,再在此箱位上,换上新的箱体,即可对附近的另一欲换网箱重复上述操作,进行轮流换箱作业。
实施例11系是近似于上例的另一种配置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参见附
图14至15所示)。它系用设置在船上的普通水泵2将水注入专用的导鱼机构60的输送管道8中,经设在管内公知的均流器(图中未示出)使新鲜高氧水体平稳地延着横跨新、旧网箱侧墙网的输送管道8,以及与其制成一体的诱集器49流入欲换网箱内;而设置在输送管道8内的挡鱼栅15、导水挡板63旁的分离口62及其遮光套体64,则将其置入新箱体11′内。为了防止输送管道因方便地沿近水面跨越新、旧箱体而形成该处的侧墙网低于水面所造成养殖鱼的万一逃逸,在输送管道8的外周套有三片 大体与其垂直,且可拦至水面上的防逃板65,内衬刚性管,并用外露端大于其插柱(即呈T形)的按扣67穿过新、旧箱体的墙网,嵌入防逃板65上的相应孔内固定之,其有关其它操作步骤及构件与上述实施例类同,从略。当然,若在上例10或本例11中的遮光套体64的开口及内部设置一个以上不同规格的分选栅51;或同时在诱捕器49上设置栅栏间距比其较大的另一个分选栅51,则可同时完成3种、乃至3种以上规格的较自然分选鱼作业及换箱作业。
本实用新型并不为所示实施例所限,而是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作出许多变更。
权利要求1.一种置于水中的箱体,浮动圈或固定桩组成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网箱养殖装置的箱体上设有导流接口体66;所述的导流接口体系由内缘光滑的导流罩体6b及与养殖箱体11相连的固定体68所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是在箱体11设置导流接口体66处设有开口12,其周围设有由金属、塑料、箱体同类材料采用机械紧固、粘结、缝纫之类方法制成的加强框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箱外侧的导流接口体66上连接设有换水泵2′;内侧的导流接口体66上通过输送管道8,连接设有矩形、管状、囊状的均流袋3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一侧的导流接口体66上连接设有换水泵2′,另一侧通过输送管道8与囊状、畚箕状、抬网状及类似形状的诱集器49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是在箱体11外侧的导流接口体66上连接输送管8;输送管8的另一端连接有可封闭的集鱼囊53,或通过类似的导流接口体66与另一养殖箱体11′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养殖箱体11采用复合涂胶防水布、裂膜编织布及类似密眼材料制成,其上开设有排水口17,在排水口处设有拦鱼栅体。
7.如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任一项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养殖箱体11的底面上置有一个沉性的集污器43,所述集污器系由刚性的提斗圈44和球冠状、圆锥状及类似形状的斗体45构成。
8.一种由置于水中的箱体、浮动圈或固定桩组成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网箱养殖装置上配有由泵水器2、输送管道8和诱集器49组成的诱导机构60,在所述的输送管道8内设有拦鱼栅15。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配有的诱导机构60之输送管道8内的拦鱼栅15前倾斜置,且在拦鱼栅的下部设有导水板63,下游处设有分离口62。
10.如权利要求8至9所述的网箱养殖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诱导机构60上套有与输送管8大体垂直,且可拦至水面上的防逃板65;在防逃板上设置固定孔73,其上插入与其相配的,且外露端大于其插柱的按扣6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水产养殖装置,它系在网箱的箱体上设置一个导流接口或防逃板,使其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在网箱内、外换接输送管、泵、均流袋、集鱼囊、诱集器等,从而有效地解决网眼被堵造成水体交换问题及方便、较自然地进行替换网箱、分选养殖鱼规格等问题。它尤其适用于网箱养殖鳗、虾等特种水产品及网箱配套培育仔、稚鱼和鱼种等场合。
文档编号A01K61/00GK2088331SQ912034
公开日1991年11月13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7日
发明者尉伟敏 申请人:尉伟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