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抛秧盘精量穴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31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抛秧盘精量穴播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播种机具。
在水稻抛秧盘上育苗,现有的方法是采用手工混土播种方式,就是将种子与土混合后,装到育苗盘的钵孔里,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育苗盘上的各个钵孔内播种量有多有少,孔与孔间播的稀密不均,钵孔内的种粒上、下分布不均,从而影响秧苗的素质,浪费种子,还有手工操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水稻抛秧盘育苗的精播机,它能够使种籽较准确均匀的播在钵孔内,提高质量和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稻抛秧盘精量穴播机,具有底板和上板,两板面重合接触,两板的端面之间有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底板上有若干个排种孔,该孔的相互排列方式和孔距与抛秧盘的钵孔相同,上板有苦干个填种孔,该孔的相互间距与排种孔的间距相同,上板一端有贮种箱,底板一端有转动凸轮。
本技术的底板与上板重合接触,两板上的孔位相错,使用时,先将上板的填种孔填满种子,多余的种子收回到贮种箱,然后放在钵盘上,底板的排种孔与钵盘的穴孔对齐,转动凸轮,凸轮可推动上板位移,上板位移后,可使上板的填种孔与底板的排种孔对齐,变为通孔,故填种孔内的种子,通过排种孔播到钵盘的穴孔里,实现穴播。放开凸轮,压缩弹簧推动上板回位。
因为上板的填种孔与底板的排种孔,其孔的分布、孔的容量、孔间的距离,均按相配套的水稻抛秧盘育苗技术要求设计,所以播种可实现对孔、穴播、定量、定位、克服了混土粗播产生的种粒上、下分布不均,稀密不匀的现象,与已有技术相比,可提高秧苗素质和作业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稻抛秧盘精量穴播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
图1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
图1的B-B视图。
图中底板(3)均匀分布有苦干排种孔(8),该孔间的排列方式和孔距离均与水稻抛秧盘的钵孔相同,压条(5)由螺栓(9)固定在底板的长边上,底板(3)中部还有限位螺栓(10),底板短边有转动凸轮(6),贴着底板(3)有上板(4),上板(4)的填种孔(7)与底板的排种孔(8)错位排列,孔距相同,容量按抛秧盘的技术要求设计,底板上的压条(5)和限位螺栓(10)用来限制上板(4)向上的位置,上板(4)的一端有贮种箱(1),上板(4)和底板(3)的两个侧面之间有压缩弹簧(2)。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抛秧盘精量穴播机,具有底板和上板,两板面重合接触,两板的端面之间有压缩弹簧,其特征在于底板上有若干个排种孔,该孔相互间的排列方式和孔距与抛秧盘穴孔相同。上板有若干个填种孔,该孔相互间距与排种孔的间距相同,上板一端有贮种箱,底板一端有转动凸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抛秧盘育苗精播机,其技术特点是该播种机的播量、孔距均与抛秧盘的钵孔相配套,播种机的上板有贮种箱,下板有转动凸轮,两板的侧面之间,有压缩弹簧,从而使播种实现半自动定量、定位、穴播,达到提高秧苗素质和工效,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技术适用于水稻抛秧钵盘育苗,也可以做旱床育苗用。
文档编号A01C7/18GK2171980SQ932194
公开日1994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16日
发明者赵忠义, 赵政彤, 赵政涛 申请人:赵忠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