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94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的栽培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可使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形成富有有机元素的生长环境。蔬菜、水果或是一般农作物,总体来说约含有75-80%的水、12-16%的碳,2.5%的氮,其余所剩无几,所以在蔬果栽培上水及空气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空气的成分78%为氮、20%为氧、1%为二氧化碳,而且土壤中含氧高,可保持较佳活性状态,有益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繁衍,消除大部分阻碍生长因子,而微生物、细菌可吸收氮源及碳源而转换成植物生长的有机成分,因此如何能使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即土壤)有较佳的含水及空气状态在栽培上是很重要的因素。以往的灌溉法,因其是直接沥于土壤上再慢慢渗入土壤中,分时段灌溉作用,开始时水分慢慢渗入而饱和,接着逐渐减少,加之空气进入土壤中极为有限,因此会有以下缺点1.含水量过度饱和,使土壤的空隙减少故会缺氧;2.虽含水量最佳,然而因是死水,其活性低;3.过于干燥,产生盐积现象;所以不仅土壤最佳状态的水量(40-70%)控制不易,且也有缺氧、活性低及盐积现象的缺失。另外,农作物的生长除了空气中的无机成分,也需加适当养分生长效果更佳,目前以往大体上以有机肥料(即堆肥)或是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上,再渐进入土壤中为农作物所吸收,然而如此效果并非良好,而且,由于有机生肥在使用上臭味极重且杂菌滋生,而腐熟堆肥不仅成本高且在高度的种植时是不够所需的,化学肥料则会污染土壤,渐使土壤贫瘠更加依赖肥料,而有机肥料或是化学肥料及农药的使用也是种植的主要成本之一。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使达到在农作物生长时的根部附近土壤营造一个富有C、H、O、N元素结构的有机环境,使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养分。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使达到直接控制农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的最佳状态,以促成农作物的生长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大体上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水分与空气充分混合成含有微气泡的活水,再将上述的活水适量输入土壤下,借此因活水直接输入农作物生成的根部附近土壤,使土壤中含水量较为适度,含氧高供益菌的生长、并使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存留于土壤中的时间增长,为益菌所吸收转换营造成一个富有C、H、O、N元素结构的有机环境,使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养分。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示意图;图2是以往灌溉法的土壤含水、氧量状态;图3是本发明法的土壤含水、氧量状态;图4是以往灌溉施肥方法种植木瓜在七周后的生长状况;图5是本发明法种植木瓜在七周后的生长状况;图6是以往灌溉施肥法与本法在种植木瓜七周后的生长状况比较;图7是以往灌溉施肥方法种植木瓜在十周后的生长状况;图8是本发明法种植木瓜在十周后的生长状况;图9是以往灌溉施肥法与本法在种植木瓜十周后的生长状况比较。表1是本发明法与水耕法的比较。请参阅图1,是本法的实施示意图,其主要设置有机房1、混合槽池2、水源管3、滤桶4、空压机5、曝气管6、流量控制装置7、输送管8、渗透管9。机房1,是使混合槽池2、滤桶4、空压机5、曝气管6、流量控制装置7等可设置于内,机房1的上端设置透光板,使阳光可照射至混合槽池2内,水经日照后可吸收少量远红外线光,有益植物根系的发展。水是由水源管3经滤桶4过滤再至混合槽池2,空压机5将空气打至混合槽池2底面的各曝气管6,使空气与水充分混合,曝气管6是一种渗透管,均布于混合槽池2底面上,当流体压力增大时可自管面渗透而出。流量控制装置7可定时定量地控制混合槽池2中活水的输出,经由输送管8至渗透管9流入土壤中,此乃是一般液体流量的控制,可以泵配合计时器、电磁阀的控制方式,其用一般已知的技术手段可实现。渗透管9设置于地面15下方5-60公分,视作物种类而取适当的埋设深度,其当水压大时即会自管面渗透而出。本发明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采取以下步骤一.先将水由水源管3经滤桶4至混合槽池2,空压机5将空气打至混合槽池2底面的各曝气管6,使曝气至水中充分混合成含有微气泡的活水。另外,也可使用高速混合机将空气雾化于水槽中。二.加入适量的有机液11及益菌12至上述的混合槽池2中与活水混合,其中有机液是以黄豆研磨后加水经数种酵母、霉菌、细菌混合作用而成含有高蛋白、氨基酸等的有机胶质,经稀释过滤后混入水中可增加水的养分,促进益菌生长繁衍。三.再将上述的含有空气、有机液、益菌的活水通过由流量控制装置6控制定时定量地经由输送管7至渗透管8输入土壤下的30公分处,以种植木瓜。按照本发明,因活水直接输入农作物生成的根部附近土壤,使土壤中含水量较为适度,含氧高供益菌的生长、并使空气中的氮、二氧化碳等存留于土壤中的时间增长,为益菌所吸收转换营造成一个富有C、H、O、N元素结构的有机环境,使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养分,再通过微生物的生灭及自然有机胶质的形成,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一个完美的土壤生态环境,将有助于作物的快速生长,使用本法来栽培作物,不需大量耗用有机肥料或是化学肥料,只需于水中加入适量的有机液及添加少量的磷,钾等矿物即可。总而言之,本发明会有以下优点1.节省用水,并使土壤含水量常保持在较佳状态,因其是定时定量直接输入作物根部土壤,故较节省用水,且在控制水量较为容易,常可控制在40-70%的含水量,很适合作物生长。2.水中含氧高,提供土壤中益菌所需促进活动力,并促进作物根系的旺盛活力,消除大部分阻碍生长因子。3.空气溶入水中,故氮、二氧化碳进入土壤中的气体量增加,由于蒸散时间延长及移行距离较远,所以氮在土壤中充分发生化学作用(离子交换)、益菌(固氮菌)的生物作用、及与根圈根毛的直接作用而固定,使土壤形成富有C、H、O、N元素结构的有机环境,使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养分。4.有机液可使益菌繁衍快速,增大益菌群落,使土壤造成团粒,保护土壤不易流失,并经生物作用而释放大量碳、氮等元素,以利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同化作用。5.利用筛选过的优良无害的益菌群落达到净化消毒,稳定平衡土壤,并能预防病菌对作物根群的危害,可达到减少农药使用,或是无农药栽培境界,即所谓的环保农业。6.节省有机肥料或是化学肥料的使用,成本大幅减少。7.通过控制水的温度电导度、pH值、碳氮比、及阳光照射,可使土壤有更佳的使用效果。8.可节省施肥、浇水、喷农药的人工。9.连作障碍的突破,目前木瓜试验已连作第二次,番茄连作第三次效果非常好,目前仍继续试作中,借此可达到永续农业境界(在种植上一般农作物大都有连作障碍,种过一期后即需操作其它种类才行,如木瓜、番茄都不能连作两期)。以本发明法发明人已实地作过木瓜、甜椒、番茄等的试验,请参阅图4-9可很明显证明本法的优越性,图4是以以往的灌溉施肥法种植木瓜七周后的生长状况,图5是以往的灌溉施肥法与本法种植木瓜七周后的生长状况比较;图6是以往的灌溉施肥法与本法种植木瓜七周后的生长状况比较;图7是以以往的灌溉施肥法种植木瓜十周后的生长状况,图8是以本发明方法种植木瓜十周后的生长状况,图9是以往的灌溉施肥法与本法种植木瓜十周后的生长状况比较;由上述的附图照片中可明显看出,在同一时间中本法较以往方法生长快至少5倍以上。目前在作物栽培上被农业界认为甚成功的方法为水耕法,请参阅表1,即是本法与水耕法的比较,本方法在各方面的分析皆明显较水耕法更为优越而具有产业利用价值,本法可谓是农业上的一大突破,可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省农药使成本大幅降低,作物生长快速且结实茂盛,并可连作达到永续农业,及达到环保农业的境界。综上所述,对本发明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已有相当详尽了解,本发明确能通过所公开的构造,达到预期的功效和目的。表1现行水耕法与本法之比较<tablesid="table1"num="001"><tablealign="center">比较项目本法水耕法1、管理费用(农药、肥料、人工)低高2、设备"〃〃3、栽培作用种类的选择不限有限4、栽培面积〃〃5、栽培技术层面容易较难6、产品品质与风味特佳较差7、多年生作物栽培可难8、产期调节可充分运用局限于蔬果及草本植物9、空气中之氧、氮、二氧化碳的利用充分微量10、作物生长情况快速安定快速但不稳定11、成功率非常大不高12、投资报酬高低13、回收效益(经济)快慢14、保持水活性持久不易15、符合性(栽培方式)符合自然法则不自然</table></tables>权利要求1.一种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特征是,其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水分与空气充分混合成含有微气泡的活水;其次将上述的活水适量输入土壤下;借此,使农作物生长时的根部附近土壤含有较多空气量及较适度的含水量,达到营造一个富有C、H、O、N元素结构的有机环境,使能促进农作物生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特征是活水定时定量地输入土壤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特征是活水是混合的有机液,有机液是以自然的有机动植物经酵母、霉菌、细菌混合作用而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特征是活水加入有益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特征是活水输入土壤下5-60公分。全文摘要一种有机、有氧、固氮栽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先将水分与空气充分混合成含有微气泡的活水,其次将上述的活水适量输入土壤下,借此因活水直接输入农作物生长的根部附近土壤,使土壤中含水量较为适度,含氧高供益菌的生长、并使空气中的氮、二氧化碳存留于土壤中的时间增长,为益菌所吸收转换营造成一个富有C、H、O、N元素结构的有机环境,使能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养分,并使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形成最佳状态。文档编号A01G7/00GK1105182SQ9410068公开日1995年7月19日申请日期1994年1月15日优先权日1994年1月15日发明者杨浩申请人:杨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