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连高效营养钵制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58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连高效营养钵制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农用营养钵的设备,特别是一种双连式营养钵制钵机。
旱田作物营养钵,通常采用人力制钵器制作,由于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常常因赶制不出营养钵而贻误季节已逐渐被机械制钵所取代。目前的制钵机主要形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单臂单头冲压式,料斗带搅拌进料装置,其主要特点是结构紧凑,简单可靠,不足之外是生产效率低(每小时生产3200-3500个)。另一种是在前一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双臂双头冲压式,设计时靠斜料斗自流进料,其主要特点是生产效率高(每小时6500-7200个),由于冲压双臂两边受力均匀,可改善构件的受力状况。其主要缺点是进料困难,特别是在营养土含水率较高的情况下更为突出,工作时需要人力辅助搅拌进料,伤人事故时有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有搅拌系统,营养钵双连的制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连高效营养钵制钵机,包括原动机3、蜗杆减速器2、组合曲轴4、左立轴6、右立轴18,组合曲轴4通过连杆7与冲压杆11连接,冲压杆11上端是冲压臂14,冲压臂14上设有两对双连冲压头13,每对冲压头旁设有出料顶杆12;蜗杆减速器2通过组合曲轴4左端的一对锥型齿轮5与左立轴6连接,左立轴6带动左搅拌器9;蜗杆减速器2通过组合曲轴4右端的锥型齿轮19与右立轴18相连,右立轴18带动右搅拌器20和槽轮机构17。
本实用新型的冲压臂14上端设有调整簧15和调整螺帽16。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连高效营养钵制钵机,由于采用双臂双连结构,“双连”即成型后的钵体两个连体,待分钵或移栽时一分为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两料斗均有搅拌进料装置,工作时无需人工辅助搅拌进料,减少了操作的辅助人员,提高了机具操作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对土壤湿度的适应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机的工作原理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料斗10进料,安装在机座1上的原动机3产生的动力通过皮带传到蜗杆减速器2,经减速后分三路。一路驱动组合曲轴连杆机构,带动冲压头13上下运动,完成冲钵任务;二路通过组合曲轴4左端的一对锥型齿轮5带动左立轴6驱动左搅拌器9转动;三路通过组合曲轴4右端的一对锥型齿轮19带动右立轴18驱右20动搅拌器、槽轮机构17,使钵体总成8作间歇转动,并与冲压头13上下运动相配合,完成制钵和钵体出料过程。通过调整螺帽16可改变调整簧15力量,从而改变钵体冲压高度和紧度。
权利要求1.一种双连高效营养钵制钵机,包括原动机(3)、蜗杆减速器(2)、组合曲轴(4)、左立轴(6)、右立轴(18),其特征在于组合曲轴(4)通过连杆(7)与冲压杆(11)连接,冲压杆(11)上端是冲压臂(14),冲压臂(14)上设有两对双连冲压头(13),每对冲压头旁设有出料顶杆(12);蜗杆减速器(2)通过组合曲轴(6)左端的一对锥型齿轮(5)与左立轴(6)连接,左立轴(6)带动左搅拌器(9);蜗杆减速器(2)通过组合曲轴右端的锥型齿轮(19)与右立轴(18)相连,右立轴(18)带动右搅拌器(20)和槽轮机构(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连高效营养钵制钵机,其特征在于冲压臂(14)上端设有调整簧(15)和调整螺帽(1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连式营养钵制钵机,在其冲压杆上端的冲压臂上设有两对双连式冲压头,冲压头每工作一次可制出两个双连式营养钵,可提高工作效率一倍,在两个料斗上分别装有搅拌进料装置,提高了制钵机对土壤湿度的适应性,减小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制钵的质量。
文档编号A01G9/10GK2254268SQ96217850
公开日1997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1996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1996年7月17日
发明者樊孝谦 申请人:枝江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