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63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能同时满足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常规粳稻抛秧,不同播种粒数要求的通用型精量播种器。
秧盘精量播种是水稻抛秧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在这方面已有许多人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水稻中的常规粳稻和杂交稻,包括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两大类型由于其生长习性的差异,要求秧盘播种的密度,即每钵所播粒数,有所不同。经大量研究表明每个秧盘钵播入粳稻3粒、4粒或杂交稻2粒比较合适,在这方面,吉林省松原市银河三星水稻精播器有限公司生产的3粒粳稻精量播种器,即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96250878.0的“抛秧式水稻育秧精播器”;朱自均、何永庆申请的,申请号为97210667.7的“水稻抛秧注塑通过式精量播种器”,都能达到上述精播的标准。但是,上述每一种播种器只能适合于一种水稻的某一种规格播种,如吉林省松原市银河三星水稻精播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只宜播种3粒粳稻;朱自均、何永庆申请的专利技术也只能播2粒籼稻或3粒粳稻,其功能显得比较单一,尤其不适应籼粳混种地区广大农民对籼粳稻播种密度的不同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成本低,可满足更多农民不同需要的,既适应播种3粒或4粒粳稻,又适应播种2粒杂交稻的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包括量种板和漏种盘。漏种盘上设有滑孔,量种板与漏种盘相互滑动配合。漏种盘上开有漏种孔,漏种孔与秧盘钵一一对应。量种板上对应漏种孔处开有多组双孔,其特征是量种板上双孔为平行分布,每孔最多容纳二粒种籽,至少在一个孔内装二粒种籽。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用下面方法来实现所述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双孔尺寸不等,其中大孔尺寸为10×6.3毫米,小孔尺寸为10×4毫米。或者是所述双孔采用尺寸相同,两孔尺寸均为10×6.3毫米。
量种板与漏种盘相互滑动配合的结构是螺栓穿过漏种盘上滑孔固定在量种板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漏种盘和量种板组成的双层滑动播种器上,按照横向秧盘钵的分布,在漏种盘上对应制作若干个漏种孔,然后在每一个漏种孔对应的量种板位置上制作一组平行分布的双孔。对于播3粒粳稻或2粒籼稻,将双孔设计为一个能盛2粒谷的大孔和一个能盛1粒谷的小孔;若需播4粒粳稻或2粒籼稻,可将双孔设计为均能盛2粒谷的2个大孔。这种设计可在同一播种器上同时满足粳稻和籼稻所需的不同精播要求,从而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还提高了杂交稻的播种速度。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种盘俯视图;图2为量种板与漏种盘组装的3粒型播种器俯视图;图3是量种板与漏种盘组装的2粒或4粒型播种器俯视图。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以说明,本实施例给出了按434型秧盘横向的1/2面积制作的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其技术关键是在量种板13、14上将粳稻所需播种粒数分解为两个孔加以定量,若播粳稻,两孔一齐播入秧钵达到粳稻所需粒数的要求;若播杂交籼稻,包括杂交粳稻,先播其中一孔所盛的2粒谷,移动位置,再播另一孔的2粒谷或1粒谷,也即筛种、量种一次,连续播种两次。
图1的漏种盘4结构,包括由4个漏种盘4盘边所组成的一个盘,其盘底厚2.5毫米,内空长×宽为430×307毫米;漏种盘4盘边高15毫米,厚3毫米。漏种盘4的一端底部按秧钵距,分布若干个漏种孔1,其孔的长×宽为15×10毫米;漏种盘4另一端底板无孔,其上盖70毫米宽的盖板成为种盒5。盘的中央按梅花形分布6个滑孔2,其孔的长×宽为16×4毫米,每个滑孔2占一个漏种孔1位置,相应的也占据量种板13或14上一组双孔7的位置。盘的角部漏种孔1处底面垂直竖立3根空管成为定位足3,管的外径13毫米,高13毫米,其上可套外径16毫米的管,管长30毫米。
图2是量种板14与漏种盘4组装的3粒型播种器俯视图,量种板14置于漏种盘4的一端,两边用粘于漏种盘4边的压条6压紧,使量种板14既与底盘紧密贴合,又能自由滑动。量种板14的长×宽为345×306毫米。在漏种盘4各滑孔2对应的量种板14位置上钻4毫米的锁紧螺孔9,其上装锁紧螺栓。在漏种盘4各漏种孔1所对应的量种板14位置上制作双孔7,其中一个大孔11为10×6.3毫米,一个小孔10为10×4毫米。此外,在量种板14上还设有2个滑动着力点12。端部制作一个垂直的边8以阻挡谷粒,边高10毫米,厚2毫米。
图3是量种板13与漏种盘4组装的4粒型播种器俯视图。量种板13按秧盘钵距分布若干组量种双孔7,每个孔的规格均为10×6.3毫米,中间隔墙宽2毫米,其它结构尺寸同图2。
该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在需要播粳稻时,在量种和定位后,只须将量种板13或14在漏种盘4滑孔2中,经过全程距离,每组双孔7中所盛的3粒或4粒粳稻便可一并播入一个秧盘钵中。当需要播2粒杂交籼稻或杂交粳稻时,可先将量种板13、14在漏种盘4滑孔2中滑动一半的距离,双孔7中的一个孔便与漏种孔1重合,播出其中2粒谷。然后将播种器移动到下一处秧盘位置,继续滑动滑孔2的另一半距离,双孔7中的另一孔与漏种孔1重合,此时,(1)若使用两大孔11量种板13,则在所对应的秧盘钵中又可播入2粒谷。(2)若使用的是一个大孔11一个小孔10的播种器量种板14则首次播入了2粒,第二次播种时只余单粒,将此粒播下,并在下一轮播种时重复播一次单粒,使每个秧钵成为双粒。
权利要求1.一种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包括量种板(13)、(14)和漏种盘(4),漏种盘(4)上设有滑孔(2),量种板(13)、(14)与漏种盘(4)相互滑动配合,漏种盘(4)上开有漏种孔(1),漏种孔(1)与秧盘钵一一对应,量种板(13)、(14)上对应漏种孔(1)处开有多组双孔(7),其特征是量种板(13)、(14)上双孔(7)为平行分布,每孔最多容纳二粒种籽,至少在一个孔内装二粒种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双孔(7)尺寸不等,其中大孔(11)尺寸为10×6.3毫米,小孔(10)尺寸为10×4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其特征是所述双孔(7)尺寸相同,两孔尺寸均为10×6.3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其特征是量种板(13)、(14)与漏种盘(4)相互滑动配合的结构是螺栓穿过漏种盘(4)上滑孔(2)固定在量种板(13)、(14)上。
专利摘要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在漏种盘上设有滑孔,螺栓穿过滑孔连接量种板,它与漏种盘紧贴并相互滑动。在漏种盘上制有漏种孔,量种板上对应漏种孔处开有多组平行分布的双孔:对播2粒粳稻或2粒籼稻,将双孔设计为一个盛2粒谷的大孔和一个盛1粒谷的小孔;对播4粒粳稻或2粒籼稻,设计盛2粒谷的2个相同大孔。该水稻抛秧籼粳通用型精量播种器可在同一播种器上同时满足精播粳稻和籼稻的不同要求,降低了使用成本,提高了播种速度。
文档编号A01C7/00GK2338953SQ982143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4日
发明者朱自均 申请人:上海信谊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