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链式育秧钵的栽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26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盘状链式育秧钵的栽插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插水稻秧苗的专用装置,水稻秧苗是在盘状链式育秧钵内完成育秧的。
人工插秧,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因而人们总是渴望用新技术来改善这种原始的劳作方式。
为此,种子放置到盘状链式育秧钵内进行育秧,待其成熟时将这种盘状链式育秧钵栽插到田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专用于可收卷成盘状,展开时为链式的育秧钵的栽插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状链式育秧钵的栽插装置,框架上安装有水平方向的转轴,转轴两端有行走轮,转轴上方的框架上有向后斜向布置的支板,其板面上有直立于板面的柱台,框架上有一U形拖犁,其两侧臂铰接在框架上,其横杆上有间距均匀、向下布置的犁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插栽秧苗的方式,它无需人工付出强劳力,饱受弯腰受屈之苦,装置在行走时顺利地将育秧钵连同其内的秧苗栽置于田中,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栽插可靠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U形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的A视图;图6是育秧钵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A-A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2所示,框架(10)上安装有水平方向的转轴(20),转轴(20)的两端有行走轮(21),框架(10)上有向后斜向布置的支板(11),支板(11)位于转轴(20)的斜上方,其板面上有直立于板面的柱台(111),框架(10)上有一U拖犁(30),其两侧臂铰接在框架(10)外侧所设的短轴(12)上,其横杆上有犁刀(31),犁刀(31)间距均匀地向下布置。
拖犁(30)的外侧有一U形框架(40),其两侧臂铰接在框架(10)上所设的短轴(12)上,其横杆上有叉杆(41),叉杆(41)的端部叉口(411)向下,U形框架(40)的一侧设有一悬伸杆(42),悬伸杆(42)位于一侧臂外部下方,转轴(20)的一轴端设有一凸轮(50),凸轮(60)与悬伸杆(42)的杆身贴紧配合,支板(11)向U形拖犁(30)、U形框架(40)一侧倾斜,并且在支板(11)上设置引导槽(112),引导槽(112),、犁刀(31)、叉杆(41)在同一铅垂面内。
所谓的盘状链式育秧钵如图6、7所示,由纸片在模具中挤压成截面为U形的纸钵(60),纸钵(60)由两条纸胶带(70)夹粘或链式结构后卷绕在一圆盘(80)上,因而称之为链式盘状育秧钵。秧苗则是在纸钵(60)内培育生长的。
在栽插时,将卷绕有纸钵(60 )的圆盘(80)放置在支板(11)上的柱台(111)上,拖动栽插装置向前移动,犁刀(31)在田里刮出一道深浅适度的勾槽,纸胶带(70)连同纸钵(60)在引导槽(112)的引导下落入泥土中由上述犁刀(31)刮出的勾槽内,在行走轮(21)行走过程中,其上所设的凸轮(50)与悬伸杆(42)相接触并推动整个U形框架(40)绕其转轴(12)向上转动,叉杆(41)与泥土分离的同时也与纸胶带(70)分离,行走轮(21)继续前进,U形框架(40)回落,并将纸胶带(20)压入泥土中,这样便完成了一个栽插过程,从而保证秧苗栽插的可靠性,并且在栽插过程中损苗现象明显改善。
权利要求1.一种盘状链式育秧钵的栽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框架(10)上安装有水平方向的转轴(20),转轴(20)两端有行走轮(21),转轴(20)上方的框架(10)上有向后斜向布置的支板(11),其板面上有直立于板面的柱台(111),框架(10)上有U形拖犁(30),其两侧臂铰接在框架(10)上,其横杆上有间距均匀、向下布置的犁刀(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拖犁(30)的外侧设有-U形框架(40),其两侧臂铰接在框架(10)上,其横杆上有叉杆(41),叉杆(41)的端部叉口(411)向下,框架(40)的一侧有一悬伸杆(42),转轴(20)的一轴端上设有一凸轮(50),凸轮(50)与悬伸杆(42)的杆身配合,支架板(11)向U形拖犁(30)、U形框架(40)一侧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栽插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架板(11)上有引导槽(112),引导槽(112)、犁刀(31)、叉杆(41)在同一铅垂面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栽插水稻的专用设备,秧苗是在由纸片制成的杯形纸钵并经纸胶带粘连在一起的营养育秧钵内培育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框架、其上安装有转轴和行走轮,框架上有放置盘状链式育秧钵的支架板,其上有柱台用于固定缠绕育秧钵的圆盘,框架上有U形拖犁,其两侧臂铰接在框架上,其横杆上有犁刀,犁刀在泥土中可乱出一道供秧苗落入的沟槽,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载插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C11/02GK2329154SQ9821580
公开日1999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0日
发明者李道山 申请人:李道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