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纠正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499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抛秧纠正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钳夹具装置目前,农村使用水稻抛秧技术时,无论是机械抛秧还是人工抛秧,都存在着过密或过稀等不良的现象,也无法留出施肥及杀虫的人行道,因此还需要人散手去纠正,由于手的工作范围小,用现有的钳夹具来增加工作范围时,由于钳杆的长度有限,使用时钳杆越长,操作就越不灵活,并且还需要弯腰工作,这样工作范围小,效率不高,劳动强度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抛秧纠正钳装置,它能有效地增加工作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操作灵活,不用弯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钳夹具的钳杆上连接一根操作杆和一根操作线,在两钳杆之间固定一个弹簧。操作杆的长度可根据所需的工作范围而定,操作线的长度与操作杆的长度相当,利用操作杆的长度扩大操作范围,利用操作线控制工作情况,弹簧起到张开钳杆的作用。当纠正秧苗时,手持操作杆,一手指勾住操作线,当手指向上拉勾时两钳杆合并,同时弹簧被压缩,钳口即可钳住秧苗,然后提起操作杆,把秧苗转移到所需放的位置上,当手指放松操作线时,弹簧张开,两钳杆也同时分开制造时,用塑料模塑成形或用金属冲压成形。两钳杆连接接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两钳杆弯曲交叉,在钳杆中间接触,另一种是两钳杆不交叉,在钳杆的一端接触。操作杆可连接在钳杆上的接触处或钳杆的一边,操作线连接在钳杆的前面或后面及其它适当的位置上,弹簧设在两钳杆之间。为减少操作线的操作阻力也可在钳杆或操作杆上设置滑轮。
本实用新型因为在钳杆上增加连接了一根操作杆,所以扩大了工作范围,并且不需弯腰工作;同时利用操作线和弹簧控制钳杆的开合,所以操作灵敏。
本实作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抛秧纠正钳装置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
图1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装置包括钳杆(1)两根、操作杆(2)、操作线(3)、弹簧(4)、钳杆接触处(5)。钳杆(1)用于钳夹秧苗,操作杆(2)的长度能扩大操作范围,操作线(3)起到合并钳杆(1)的作用,弹簧(4)用于张开钳杆(1),钳杆接触处(5)是控制钳杆(1)活动方向的地方。操作时手持操作杆(2),用手指固定操作线(3)的一端,当手指勾拖操作线(3)时,钳杆(1)合并,同时弹簧(4)由于受操作线(3)的拉力作用而被压缩,当放松操作线(3)时,弹簧(4)利用自身的弹力把钳杆(1)张开。
权利要求1.一种抛秧纠正钳装置,该装置有钳杆(1),其特征在于钳杆(1)上连接有操作杆(2)和操作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操作杆(2)可连接在钳杆(1)上的接触处或钳杆(1)的一边上。
专利摘要一种抛秧纠正钳,该钳有一根操作杆和操作线,利用操作杆的长度扩大操作范围,利用操作线控制工作情况。其主要用于纠正水稻抛秧后存在着秧苗过密或过稀及无杀虫和施肥的人行通道等不良现象。它解决了以往纠正秧苗时弯腰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范围小、效率不高等问题。
文档编号A01C11/02GK2380007SQ99201940
公开日2000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日
发明者覃上峻 申请人:覃上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