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柄短的白灵菇及其栽培方法_2

文档序号:8270794阅读:来源:国知局
CACACACAC-3'(SEQIDNo. 1)
[0043] P24 :5' -CACGAGAGAGAGAGAGA-3'(SEQIDNo. 2)
[0044] ISSR扩增体系为:dNTP(2. 5mM)I. 5yL,引物(10ymol)IyL,ExTaq?DNA聚合 酶 0? 5U,10XExTaqPCR缓冲液 2yL,DNA模板 4yL,用CldH2O补齐至 20yL;ISSR反应条 件:94°C4min;94°C50s,55°C50s,72°C2min,共 35 个循环;72°C补齐 7min。将扩增产物在 I. 0 %琼脂糖凝胶上进行电泳检测,检测ISSR扩增结果。
[0045] 结果以P4为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见图2)和以P24为引物扩增的ISSR图谱 (见图3)中均可以看出中农白灵3号与华杂13、中农翅鲍、KH2、中农1号均存在明显差异性 条带,说明中农白灵3号为一种新的白灵葫(Pleurotuseryngiivar.tuoliensis)菌株。
[0046] (三)利用IGS2-RFLP图谱对中农白灵3号进行分类鉴定
[0047] 试验菌株:中农白灵3号和中农1号
[0048] 试验方法:(I)、DNA提取:按常规方法提取中农白灵3号DNA。
[0049] (2)、引物!InvSRlR和 5SRNAR。
[0050] InvSRlR:5' -ACTGGCAGAATCAACCAGGTA-3'(SEQIDNo. 3)
[0051] 5SRNAR:5, -ACCGCATCCCGTCTGAT-3,(SEQIDNo. 4)
[0052] (3)、限制性内切酶:HapII、RsaI。
[0053] IGS2-PCR扩增体系:dNTP(2. 5mMeach)4yL,InvSRlR、5SRNAR各 2. 5yL,ExTaq ?DNA聚合酶I. 25U,IXPCR缓冲液,模板25ng,用CldH2O补齐至50yL。IGS2-RFLP反应条 件:94°Clmin,60°Clmin,72°C3min,共35个循环;72°C,7min。酶切体系:限制性内切酶 (IOU/yL)lyL,PCR产物 6yL,IOXbufTerIyL,用水补齐至IOyL。置于 37°C下酶切 4 小时。1.2%琼脂糖凝胶电泳,在紫外凝胶成像系统下检测酶切反应结果。数据处理采用 QuantityOne分析软件。
[0054] 结果中农白灵3号的IGS2经HapII酶切(见图4)生成大小为609bp、1821bp、 2561bp的3个片段;经RsaI酶切(见图5)生成大小为510bp、1051bp、1118bp、2262bp、 2679bp的5个片段。经过对比发现中农白灵3号的带型与其他白灵菇菌株均不同,说明中 农白灵3号是一种新的白灵菇菌株。
[0055] 实施例2本发明白灵菇中农白灵3号的栽培试验
[0056] (1)母种的繁殖:按1:100的重量比比例将0. 3?0. 5cm大小的中农白灵3号菌 种(已于2014年12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 保藏编号为CGMCCN〇10193)接种于母种培养基上,在25°C、空气相对湿度为60%、避光条 件下培养12天,长满试管(试管规格20mmX200mm)斜面,得到中农白灵3号母种;其中母 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为:将去皮马铃薯切块(直径约lcm) 200g,置于约600ml水中,沸水煮 30min,4层纱布过滤,取汁液;向所得汁液中加入少于400ml冷水,再加葡萄糖20g、磷酸二 氢钾2g、硫酸镁0. 5g、琼脂粉15g,定容至1000ml,搅拌至琼脂粉无结团,小火加热并同时搅 拌,至以上成分完全溶解,分装试管(规格20mmX200mm),121°C灭菌30min;摆斜面,得到母 种培养基。
[0057] (2)原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5%的比例将步骤⑴所得中农白灵3号母种接 种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5°C、空气相对湿度60%、避光条件下培养30天,得中农白灵3号 原种;所述的栽培培养料按照如下方法制备:按照重量百分比比例将棉籽壳81%,麦麸 12. 5%,玉米粉3. 5%,石灰3%混合,搅拌均匀;再按照料水比I:1. 86的重量比例加入水, 搅拌均匀,装菌袋,菌袋规格为17cmX33cm、厚4丝的聚丙烯袋,装袋高度10cm,皮筋扎口, 采用高压灭菌,在125°C保持150min。菌袋灭菌完毕后,取出摊凉。
[0058] (3)栽培种培养: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的比例将步骤⑵所得中农白灵3号原种 接种于栽培培养料(其组成成分及其比例同步骤(2))上,在25°C、空气相对湿度60%、避 光条件下培养28天,得中农白灵3号栽培种。
[0059] (4)、栽培培养料的制备:参照步骤(2)准备栽培培养料,装袋,菌袋规格为 17cmX35cm、厚4丝的聚丙稀袋,料高16cm左右,中间插入长13cm的食用菌塑料空心棒,用 直径3. 5cm套环和配套棉塞盖封口;采用常压菌灭菌,在KKTC保持14小时。
[0060] (5)、冷却接种:将冷却室打扫干净后消毒,将步骤(4)所得菌袋放入冷却室至温 度降低至常温。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菌袋中的食用菌空心塑料棒,按照重量百分比5%的比 例,将中农白灵3号栽培种接种到菌袋中央的孔洞中,用套环和配套棉塞盖封口;在25°C, 空气相对湿度60%,暗光,通风良好,培养30天长满菌袋。
[0061] (6)、搔菌:将袋口打开,用消毒刮铲除去料面3平方厘米大小的菌皮,松扎上口, 然后将菌袋松扎上,继续培养5天,直至菌丝恢复。
[0062] (7)、低温刺激:将菌袋放入冷库1°C条件下低温刺激7天。
[0063] (8)、出菇管理和采收:将经过步骤(7)处理的菌袋,转入出菇房,控制温度在 12°C,空气相对湿度85%,光照500?800勒克斯,通风良好,环境CO2S1000X10 _6条件下 培养28天;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但仍有微微卷边,孢子未释放时采收子实体;采收时 从子实体根部割下,用保鲜纸包裹后装箱。
[0064] 结果中农白灵3号菌柄短,只有1.9cm,菌肉平均厚4.Icm;农业式栽培单菇重 260. 5±40.lg,栽培周期100-110天。本发明中农白灵3号的子实体(见图1)商品价值较 高,它的菌盖为扇贝形,颜色灰白色,质地非常硬,农业式、工厂化栽培均适合。
【主权项】
1. 一种白灵葫(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菌株中农白灵 3 号,已于 2014 年12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193。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灵菇菌株中农白灵3号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骤: (1) 、按1:80?100的重量比比例将直径大小0. 3?0. 5cm的中农白灵3号菌种接种 于母种培养基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10?12天, 得中农白灵3号母种; (2) 、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⑴中所得的中农白灵3号母种接种于 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28?35天,得 中农白灵3号原种; (3) 、按照重量百分比为3?5%的比例将步骤⑵中所得的中农白灵3号原种接种于 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28?35天,得 中农白灵3号栽培种; (4) 、按照重量百分比为5?8%的比例将步骤(3)中所得的中农白灵3号栽培种接种 于栽培培养料上,在22?28°C、空气相对湿度为40?60%、避光条件下培养30?40天, 菌丝长满培养料; (5) 、将袋口打开,用消毒刮铲除去料面上的菌皮,松扎上口,然后将菌袋松扎上,继续 培养3?5天,直至菌丝恢复; (6) 、将菌袋置于1?3°C低温下刺激7?14天;或大棚温度在0?15°C时,保持昼夜 温差10?15°C,刺激10?15天; (7) 、出现原基后,在温度为5?18°C (农业式栽培)或12?14°C (工业式栽培),空 气相对湿度为75?85 %,光照500?800勒克斯,通风良好,环境CO2S 1000 X KT6条件下 培养20?30天;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但仍有微微卷边,孢子未释放时采收子实体。
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1)中所述的菌种指菌丝。
4.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1)中所述的母种培养基的 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比例为:去皮马铃薯块180?300g,葡萄糖15?20g,磷酸二氢钾 0.5?38,硫酸镁0.5?38,琼脂15?258,水10001111,?!1值自然。
5.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2)、(3)或(4)中所述的栽培 培养料的原料组成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为:棉籽壳75?81%,麦麸8?15%,玉米粉2? 8%,石灰1?3% ;再以料水比为I :1. 8?2. 3的比例加入水。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培养料的组成成分及其重 量百分比为:棉籽壳81%,麦麸12. 5%,玉米粉3. 5%,石灰3%,料水比I :1. 86,即含水量 为 65%。
7.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1)、(2)、(3)或(4)中所述的 温度为24?26 °C。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为25°C。
9.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1)、(2)、(3)或(4)中所述的 空气相对湿度为60%。
10.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4)中所述的接种方法为先拔 出菌袋中央事先插入的空心塑料棒,将栽培种接入拔出空心塑料棒后留下的孔洞中。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属于食用菌领域的一种菌柄短的白灵菇菌株,本发明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tuoliensis)菌株中农白灵3号,已于2014年12月12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193。本发明还公开了中农白灵3号的栽培方法,包括母种繁殖、原种繁殖、栽培种繁殖、以及发菌、低温刺激和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步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白灵菇菌株,丰富了白灵菇的种类,其次,该菌株的子实体菌柄短,可以不削柄,直接包装;本发明中农白灵3号子实体商品价值高,它的菌盖为扇贝形,颜色灰白色,质地硬;本发明中农白灵3号单菇重量高。CGMCC No.1019320141212
【IPC分类】A01G1-04, A01H15-00
【公开号】CN104585058
【申请号】CN201510006889
【发明人】陈强, 赵梦然, 黄晨阳, 张金霞, 邬向丽, 邹亚杰, 曲积彬, 高巍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