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_2

文档序号:8399949阅读:来源:国知局
11度。催产时先阴干20分钟,然后放到14°C的水中,雄性亲贝在处理后50分钟、雌性65分钟后均大量排放,表明促熟效果很好。雌贝产卵移走亲贝后向池中加入适量精液并搅动,直至在显微镜下观察卵膜周围可见5-6个精子。稍后测定的受精率接近100%。孵化的水温在14-15度,大约在受精后25.5小时首次观察到膜内旋转,47小时开始出现D形幼虫。D形幼虫最初的平均规格为88.9±3.7ym(N=30)o受精后约50小时,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絹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
[0024](3)幼虫培育:
在幼虫培育期间每日倒池换水一次,培育水温范围为14°C -15.6°C。第3天到第16天每日投喂1-3次金藻混合饵料(ISO和PAV),投喂量0.5-3L/m3,第17-29日投喂3.5~5 L/m3。混合单胞藻饵料的平均密度为4X 16细胞/mL。
[0025](4)幼虫生长:
图1为幼虫生长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本项目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本项目幼虫的平均壳高生长率为5.93 μ m/day,壳长生长率为
5.81 μ m/day,幼虫在受精后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而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壳高平均生长率为4.09 ym/day,大约在受精后23天出现眼点,24天投附着基。
[0026](5)附着变态:
将聚乙烯网片附着基投放到眼点幼虫培育池中。网片被裁成30X100cm大小(网径lcm)。在一端绑一块小坠石以保证附着基可垂直漂浮在水中,网线的直径为0.5_。幼虫投池以后换水时均采用滤鼓虹吸法以保证附着基不会移动。大部分幼虫在6天内附着,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长海县海洋岛海域保苗。
[0027](6)自然海区保苗:
将附着基上的坠石去掉,先放入60目的网袋中,每10袋一串挂到海区筏架上。以后大约每20天分苗一次,依次分苗到30目和18目的网袋中,养殖水深约为3米。
[0028]下海后稚贝的生长结果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稚贝在初夏下海初期的壳长生长速度为38.3 μπι/天,以后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为壳长92.0ym/天,在夏季高温期稚贝的平均生长速度略降,为46.7 μπι/天。在秋初然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再次提高,9月初到11月中旬的壳长平均生长速度达到167.9μπι/天。在整个冬季生长速度均很低,平均为 23.0 μ m/天。2013 500 万 2014 450 万
(7)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曲线如图3所示。在养成第一年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17.4 μπι/天,第二年则降为98.8 μπι/天,养成两年后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养成的第三年生长缓慢,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仅为35.1 μπι/天。
[0029]图4比较了深海扇贝与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体重生长率。由图中可以看出,深海扇贝在第一年的生长速度远小于I节孔扇贝和好夷扇贝,第二年的体重生长率与I节孔扇贝及虾夷扇贝相当,而第三年的生长率明显低于虾夷扇贝,且其在第四年的生长速度显著降低。
[0030]养成期的存活曲线如图4所示。到育苗的当年年底,成活率仅为29.1%,此时的平均壳高约为2.6厘米。此后扇贝的存活率较为稳定,养成第二年的平均存活率为60.2%。深海扇贝养成的高死亡期为第一年的夏季高温期,需要进一步降低保苗水深来提高成活率。
[0031]本发明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可以不采用筏式养殖而采用底播方式,底播前扇贝规格2-3厘米,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向海底投放苗种,播放密度5500-6000枚/亩。底播方法选择小潮、缓流、风浪较小的时间内进行操作。
[0032]本发明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也可以采用筏式养殖和底播方式结合,前期采取筏式养殖一年,扇贝规格达到4-5厘米时再底播。
【主权项】
1.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株海扇贝的引种: 深海扇贝种贝引进放入隔离场暂养30天,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暂时挂养于海区; 第二步:深海扇贝的人工育苗和养殖: (1)亲贝促熟: 将雌雄亲贝分开,分别放在不同的池中进行促熟,培育过程中使用未经加热的过滤海水,亲贝开始促熟培育时自然水温约为3.5-4.5°C,在催产孵化以前,促熟培育水温逐步自然升高至9-ll°C,亲贝经45-50天的促熟达到成熟, 亲贝促熟期间喂食单胞藻饵料,单胞藻饵料选自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牟氏角毛藻;叉鞭金藻,巴福藻;亚心形扁藻; (2)产卵和孵化: 亲贝经促熟达到成熟后,进行产卵,催产时先阴干20-25分钟,然后放到12-14?的水中,雄性亲贝在处理后45-50分钟、雌性60-65分钟后均大量排放,表明促熟效果很好;雌贝产卵移走亲贝后向池中加入适量精液并搅动,直至在显微镜下观察卵膜周围可见5-6个精子;稍后测定的受精率接近100% ;水温在14-15度进行孵化,在受精后24-26小时首次观察到膜内旋转,45-47小时开始出现D形幼虫,D形幼虫最初的平均规格为88.9±3.7ym(N=30),受精后约48-50小时,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絹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 (3)幼虫培育: 在幼虫培育期间每日倒池换水一次,培育水温范围为14-15.60C;培育第3天到第16天每日投喂1-3次金藻混合饵料,投喂量0.5-3L/m3,第17-29日投喂3.5-5 L/m3,混合单胞藻饵料的平均密度为4 X 16细胞/mL ; (4)幼虫生长: 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幼虫的平均壳高生长率为5.7-6 μ m/天,壳长生长率为5.6-5.9 μ m/天,幼虫在受精后16-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 (5)附着变态: 将聚乙烯网片附着基投放到眼点幼虫培育池中,网片被裁成30X 10cm大小(网径Icm),在一端绑一块小坠石以保证附着基可垂直漂浮在水中,网线的直径为0.5mm ;幼虫投池以后换水时均采用滤鼓虹吸法以保证附着基不会移动,幼虫在6-10天内附着,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海域保苗; (6)自然海区保苗: 将附着基上的坠石去掉,先放入25-60目的网袋中,每8-15袋一串挂到海区筏架上,在5月中旬水温15°C情况下,60-70天分苗到30目和18目的网袋中,养殖水深约为3_5米; 稚贝在初夏下海初期的壳长生长速度为35-39 μπι/天,以后生长速度大幅度提高,为壳长90-92 μ m/天,在夏季高温期稚贝的平均生长速度略降,为45_48 μ m/天,在秋初然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再次提高,9月初到11月中旬的壳长平均生长速度达到160-168 μ m/天,在整个冬季生长速度均很低,平均为20-25 μ m/天; (7)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 深海扇贝在养成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以上为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亲贝促熟,单胞藻饵料以250ml烧瓶保存藻种,然后扩种到20L的大瓶中,最后扩种到5000L的开放水泥池中;在促熟培育的最初6天每日投喂2次,其后每日投喂4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幼虫培育,金藻混合饵料是叉鞭金藻和巴福藻混合饵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深海扇贝在养成阶段的生长和存活,深海扇贝在养成第一年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分别为117.4 μπι/天,第二年则降为98.8 ym/天,养成两年后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养成的第三年生长缓慢,壳高的平均生长速度仅为35.1 ym/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采用底播方式,苗种暂养规格达到2.5-3厘米,10月中旬到12月中旬,向海底投放苗种,播放密度5500-6000枚/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步中自然海区保苗,前期采取筏式养殖一年,扇贝规格达到4-5厘米时再底播。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深海扇贝的养殖方法。大西洋深海扇贝的繁育与增养殖方法,包括深海扇贝的引种以及深海扇贝的人工育苗和养殖,亲贝经45-50天的促熟达到成熟,进行产卵,当大部分幼虫都发育到D形幼虫后,用筛绢网箱将幼虫选优到新池中培育;培育的幼虫生长率远高于同期在加拿大魁北克育苗场培育的幼虫,幼虫在受精后16-17天大部分出现眼点,第18天投附着基,投附着基10天后,将附着基取出,挂到海域保苗自然海区保苗;深海扇贝在养成平均规格达到8厘米以上为的商品规格,且达到性成熟。本发明首次成功的将大西洋深海扇贝引进中国海域,扩大扇贝养殖种类,推动现代海洋牧场建设。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4719200
【申请号】CN201510117292
【发明人】魏振禄, 王春德, 李春茂
【申请人】大连长海振禄水产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