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8516480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
【专利说明】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随着人们对食物和人体健康关系的深入研宄,大豆的各项保健功能逐渐被认识和 关注,从而使大豆身价倍增,成为面向21世纪的全球性健康食品。西北大豆属于我国大豆 非主产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较小,远远低于该区域对大豆的需求量。因此,充分地发挥西 北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利用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把原有的丰富种植经验和现代科学 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多种形式的高效多熟制种植方式来增加西北大豆种植面积,解决 西北地区食用大豆自给,对缓解我国大豆供需矛盾将起到重要作用。
[0004] 马铃薯是西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是西北最具发展 潜力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 一。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增大,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 术。单作、连作易加重马铃薯病害,生产上需要通过轮作来避免连作障碍,这就妨碍了马铃 薯种植面积的扩大且增加了基地建设成本。
[0005] 传统的间套作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作物在光热水肥时空差异,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和土地生产率,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一集约种植技术也受到挑战。若品种搭配、带 幅比例、播期密度不合理,农事操作就很不方便,比单作费工费力,而且不适宜农业机械的 应用。
[0006]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适于机械化操作的马 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
[0008]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马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1) 耕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平整、面积较大的耕地; 2) 整地:采用机械化复式耕整地方法,深耕30cm以上; 3) 品种选择:马铃薯选择株型直立、分枝较少、株高适中的品种;大豆选用耐旱、抗倒、 底荚较高的晚熟品种;早熟马铃薯推荐选用LK99、克新2号等,晚熟马铃薯推荐选用青薯10 号、新大坪等。大豆选用耐旱、抗倒的中晚熟大豆品种,推荐选用冀豆17、陇黄2号等; 4) 施肥方式: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施加,底肥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 公斤、氯化钾5公斤,在机械化深耕整地时撒匀施入;马铃薯播种时,每亩施尿素20公斤、过 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5公斤,在马铃薯现蕾期每亩追施尿素8公斤;在大豆生育后期每亩 追施尿素5公斤; 5) 田间株行距配置:如图1所示,马铃薯间套作大豆带幅宽2m,马铃薯、大豆采用1 :1 等幅种植,Im幅内种植2行马铃薯,起垄、覆膜,垄宽80-100cm,垄高15-25cm,lm幅内平种 2行大豆,马铃薯、大豆行距为40cm,马铃薯与大豆间距60cm ; 6) 播期搭配:早熟马铃薯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20日至4月5日,晚熟马铃薯播种时 间为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5日;大豆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日至4月25日; 7) 播种深度和密度:马铃薯播种深度为10_15cm,大豆播种深度为5-8cm ;马铃薯播种 密度为每亩种植3000-3500株,大豆播种密度为每亩种植8000-10000株; 8) 适时收获:马铃薯收获标准为当马铃薯茎叶2/3变黄、块茎成熟、周皮变硬时即可收 获;大豆收获标准为大豆进入完熟期,即叶片完全脱落,茎、荚、粒呈原品种色泽,豆粒全部 归圆,子粒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摇动豆荚有响声,即可收获。
[000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具有以下优 占 . 1、 确定了适宜于机械化操作的品种、带幅比例、播期密度等栽培因子,形成了较系统的 马铃薯间套作大豆机械化技术规程,具有省工、省时、节种、节肥、通风透光、水肥高效利用 等优点,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技术保障; 2、 调整马铃薯、大豆带幅,带幅比例为1: 1,该栽培方法马铃薯种植带与大豆种植带采 用年际间带内轮作改善土壤微生物结构,有效缓解马铃薯连作障碍; 3、 针对不同熟期马铃薯品种间套作大豆提出了具体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田间株行距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实施例1: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材料: 选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宄所育成的大豆[Glycine max (L.) Merrill]品 种冀豆17,与黑龙江省马铃薯研宄所选育的早熟马铃薯[Solanum tubersum L·]品种克新 4号进行间套作。
[0012]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09-2012年在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镇进行,地处35° 37' N、105° 13' E,海拔 1680m,年平均气温6. 7°C,年均降雨量263. 1mm,其中7~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 右,年蒸发量达1600mm,是平均降水量的5倍,多10°C的有效积温3244°C,气候四季分明,日 照充足,土壤为灰钙土和灌淤土。
[0013] 1.3田间试验设计及种植规格: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3个处理,早熟马铃薯间套作大豆、单作大豆、单 作马铃薯,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54m2, IOOcm起垄覆膜种2行马铃薯,起垄时,垄高20cm, 垄面呈弧形。3月20日种植马铃薯,密度31755穴/亩2,行距40cm,穴距30cm。4月15日 种植大豆,IOOcm种2行大豆,密度为10000株/亩,行距40cm。该种植规格适宜于机械化 操作。
[0014] 2、结果与分析: 2.1早熟马铃薯套作大豆产出效果分析: 研宄表明,在马铃薯套作大豆模式下,马铃薯的平均产量为39306. 75kg/hm2、大豆平均 产量为2159. 14 kg/ hm2,较马铃薯单作、大豆单作平均产量43087. 82 kg/ hm2、3370. 35kg/ hm2分别下降了 8. 78%、35. 94%,薯豆套作模式平均产值为56469. 15 yuan . hnT2,较马铃薯 单作平均产值52124. 55 yuan . hnT2提高了 8. 34%,该模式产出效果较明显。表1显示为马 铃薯套作大豆产出效果定量分析,由表1可知,马铃薯套作大豆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提 高土地利用率,具有良好的产出效果,其单位面积产量、产值较单作提高了 1. 39和1. 43倍。
[0015] 表 1
【主权项】
1. 一种马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耕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地势平整、面积较大的耕地; 2) 整地:采用机械化复式耕整地方法,深耕30cm以上; 3) 品种选择:马铃薯选择株型直立、分枝较少、株高适中的品种;大豆选用耐旱、抗倒、 底英$父尚的晚熟品种; 4) 施肥方式:将有机肥和无机肥结合施加,底肥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过磷酸钙50 公斤、氯化钾5公斤,在机械化深耕整地时撒匀施入;马铃薯播种时,每亩施尿素20公斤、过 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5公斤,在马铃薯现蕾期每亩追施尿素8公斤;在大豆生育后期每亩 追施尿素5公斤; 5) 田间株行距配置:马铃薯间套作大豆带幅宽2m,马铃薯、大豆采用1 :1等幅种植,Im 幅内种植2行马铃薯,起垄、覆膜,垄宽80-100cm,垄高15-25cm,Im幅内平种2行大豆,马铃 薯、大豆行距为40cm,马铃薯与大豆间距60cm; 6) 播期搭配:早熟马铃薯播种时间为每年的3月20日至4月5日,晚熟马铃薯播种时 间为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5日;大豆播种时间为每年的4月10日至4月25日; 7) 播种深度和密度:马铃薯播种深度为10_15cm,大豆播种深度为5-8cm;马铃薯播种 密度为每亩种植3000-3500株,大豆播种密度为每亩种植8000-10000株; 8) 适时收获:马铃薯收获标准为当马铃薯茎叶2/3变黄、块茎成熟、周皮变硬时即可收 获;大豆收获标准为大豆进入完熟期,即叶片完全脱落,茎、荚、粒呈原品种色泽,豆粒全部 归圆,子粒含水量下降到20%以下,摇动豆荚有响声,即可收获。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大豆套作种植方法。该栽培方法是指在马铃薯套作大豆栽培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机械化手段替代人畜劳作,达到农机农艺完美结合的栽培方式,它具有省工、省时、节种、节肥、通风透光、水肥高效利用等特点,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生产效率的主要技术技术保障,也是马铃薯、大豆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IPC分类】A01G1-00, A01C21-00
【公开号】CN104838830
【申请号】CN201410818367
【发明人】陈光荣, 张国宏, 杨文钰, 王立明, 杨如萍, 郭天文, 樊廷录, 谭雪莲, 杨国, 张任东, 安鸿九
【申请人】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
【公开日】2015年8月19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