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式插秧机或者乘用式直播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6700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乘用式插秧机或者乘用式直播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乘用式插秧机或者乘用式直播机,其具有支承臂,以及位于支承臂的下侧的浮体。
【背景技术】
[0002]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I记载有以往的水田作业机的浮体构造。在专利文献I记载的技术中,具有连接轴(在专利文献I中为“支轴(13)”),该连接轴将支承臂(在专利文献I中为“支承臂(12) ”)和浮体(在专利文献I中为“接地浮体(11) ”)连接成摆动自如。在专利文献I中虽未图示,但在该连接轴上设有可对浮体向后下方施力的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具有:支承在连接轴上的卷绕部;从卷绕部向前方延伸并相对于支承臂可装拆的前方部;以及从卷绕部向后方延伸并与浮体的上表面抵接的后方部。
[0003]在浮体构造中,通过具有那样的扭转弹簧,对比浮体的前部侧轻的后部侧向下方施力,从而可改善浮体的前后平衡。
[0004]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24212号公报(图3)
[0005]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6]但是,在以往的技术中,当将扭转弹簧的前方部从支承臂上拆下时,扭转弹簧的前方部由于扭转弹簧的施力,会变成以几乎无间隙的状态被抵接按压到浮体的上表面上的状态。因此,在要进行将扭转弹簧的前方部再安装在支承臂上的作业时等,将扭转弹簧的前方部提起的作业就要花费功夫,难以对浮体进行维护保养。

【发明内容】

[0007]鉴于上述问题,希望提供一种可容易对浮体进行维护保养的乘用式插秧机或者乘用式直播机。
[0008]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本发明的乘用式插秧机或者乘用式直播机,具有:支承臂;位于所述支承臂的下侧的浮体;将所述支承臂和所述浮体连接成摆动自如的连接轴;以及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绕装在所述连接轴上,并能够对所述浮体向后下方施力,所述扭转弹簧具有:支承在所述连接轴上的卷绕部;前方部,该前方部从所述卷绕部向前方延伸,并相对于所述支承臂可装拆;以及后方部,该后方部从所述卷绕部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扭转弹簧能够在下述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变更:所述前方部安装在所述支承臂上,并且所述后方部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抵接而对所述浮体向后下方施力的安装状态;以及所述前方部从所述支承臂上拆下而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抵接,并且所述后方部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抵接的拆下状态,在所述扭转弹簧的所述拆下状态下,在所述前方部与所述浮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提起所述前方部的空间。
[0010]根据本发明,在扭转弹簧的拆下状态下,在扭转弹簧的前方部与浮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提起前方部的空间。因此,在扭转弹簧的前方部与浮体之间的空间内,可容易地插入手指和工具等,从而可简单地进行将扭转弹簧的前方部予以提起的操作。因此,例如让容易进行将扭转弹簧的前方部再安装在支承臂上的作业等。因此,根据本发明,可容易地对浮体进行维护保养。
[0011]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在所述前方部上具有向上方突出的折曲部,在所述扭转弹簧的所述拆下状态下,通过所述折曲部形成所述空间。
[0012]采用本构成,可通过使扭转弹簧向上方突出地折曲的容易的加工,来较好地确保用于提起扭转弹簧的前方部的空间,从而可提高浮体的维护保养性。
[0013]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在所述支承臂上具有横向的横孔,在所述前方部的前端具有钩子部,该钩子部在所述扭转弹簧的所述安装状态下钩挂在所述横孔上,所述折曲部构成所述钩子部的基端。
[0014]采用本构成,通过将扭转弹簧的前方部的前端的钩子部钩挂在设于支承臂的横向的横孔上,从而扭转弹簧成为安装状态。在扭转弹簧的前方部的前端钩子部上存在弯曲的基端,而形成用于提起扭转弹簧的前方部的空间的折曲部兼作该钩子部的基端。于是,不会过分增加弯曲次数,可比较廉价地制作容易操作的扭转弹簧。
[0015]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所述钩子部具有:第一延伸部,该第一延伸部向远离所述横孔的方向从所述基端在横向上延伸;从所述第一延伸部折返的折返部;以及第二延伸部,该第二延伸部向接近所述横孔的方向从所述折返部在横向上延伸,在所述扭转弹簧的所述拆下状态下,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抵接。
[0016]采用本构成,在扭转弹簧的拆下状态中,扭转弹簧中向接近支承臂的横孔的方向在横向上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与浮体的上表面抵接。于是,在扭转弹簧的拆下状态下,扭转弹簧难以与浮体的上表面进行点接触,浮体的上表面难以产生损伤等。
[0017]在本发明中,较好的是,在所述扭转弹簧的所述拆下状态下,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至所述折曲部的距离比从所述浮体的上表面至所述卷绕部的轴心的距离大。
[0018]采用本构成,可将用于提起扭转弹簧的前方部的空间确保得大,在扭转弹簧的前方部与浮体之间的空间内,可充裕地插入手指和工具等。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乘用式插秧机的俯视图。
[0020]图2是乘用式插秧机的侧视图。
[0021]图3是浮体构造周边的俯视图。
[0022]图4是浮体构造周边的侧视时的纵剖视图。
[0023]图5是表示拆下状态的扭转弹簧的侧视图。
[0024]图6是整地部件周边的侧视时的纵剖视图。
[0025]图7是垂下防止机构周边的主视时的局部剖视图。
[0026]符号说明
[0027]27 浮体
[0028]27a 上表面
[0029]32 支承臂
[0030]32a 横孔
[0031]34连接轴
[0032]35扭转弹簧
[0033]40卷绕部
[0034]41前方部
[0035]41a折曲部
[0036]41b钩子部
[0037]41ba第一延伸部
[0038]4 Ibb折返部
[0039]41bc第二延伸部
[0040]42后方部
[0041]tl、t2距离
[0042]S空间
[0043]W乘用式插秧机(乘用式插秧机或者乘用式直播机)
[0044]X2第二横轴心(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根据说明书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6]如图1、图2所示,作为“乘用式插秧机或者乘用式直播机”一例子的乘用式插秧机W,构成为例如八行栽种式。乘用式插秧机W具有通过左右一对的前轮11及后轮12构成为自行式的行走机身13。在行走机身13的前部具有发动机14。在行走机身13的中央部具有操纵部16,操纵部16配置有作业者所搭乘的驾驶席15等。在行走机身13的后部,通过连杆机构18而连接有升降自如的八行栽种规格的苗栽种装置17。
[0047]如图1、图3、图4、图6、图7所示,苗栽种装置17具有连接支承于连杆机构18的栽种框架19。如图3所示,在栽种框架19上具有朝向机身左右横向的由方形钢管材料构成的主框架19a。如图2所示,苗栽种装置17,具有被支承在栽种框架19上的载苗台20、八个苗栽种机构21和五个浮体构造等。
[0048]如图1、图2所示,在载苗台20上载放有八行的簇状苗。载苗台20的下端侧被导向至滑动板22,并以一定行程向左右往复横向进给地驱动自如。在滑动板22的横向外侧,具有支承在主框架19a的机身横向外端部上的保护部件23。载苗台20具有传送带式的纵向进给装置24,每当载苗台20到达往复横向进给运动的行程末端时,纵向进给装置24就将载苗台20上的苗以规定量送向下方。
[0049]苗栽种机构21构成为,将载放在载苗台20上的簇状苗栽种到土地中。具有从主框架19a向机身后方延伸的四个栽种驱动箱25。在各栽种驱动箱25的左右两侧具有一对苗栽种机构21,各苗栽种机构21相对于栽种驱动箱25而旋转驱动自如。
[0050][浮体构造]
[0051]如图2所示,作为五个浮体构造,具有:三个浮体构造A和二个浮体构造B,浮体构造A具有二行整地用的T型浮体27,浮体构造B具有一行整地用的U型浮体28。在浮体构造A之间分别配置有浮体构造B。这里,作为一例子,现详细地对图3所示那样的具有T型浮体27的浮体构造A进行说明。
[0052]如图3、图4、图6所示,浮体构造A具有:调节杆30 ;浮体支轴31 ;支承臂32 ;浮体27 ;托架33 ;连接轴34 ;以及扭转弹簧35。
[0053]调节杆30是对苗栽种深度进行调节的部件。如图4所示,调节杆30插通在固定于主框架19a的杆导向件36的导向槽36a内。
[0054]如图3所示,浮体支轴31是沿机身横向延伸的管状部件。如图3、图4、图6所示,浮体支轴31,调节杆30通过绕浮体支轴31的第一横向轴心XI,并沿杆导向件36的导向槽36a进行摆动操作而被转动调节。由图4可理解,通过转动调节浮体支轴31,支承臂32就向上下被摆动操作,图2所示的三个浮体27及二个浮体28就相对于栽种框架19而被升降调节。
[0055]如图3所示,支承臂32具有左右一对。如图3、图4所示,各支承臂32的一端部固定在浮体支轴31上。在左右中一方的支承臂32上贯通设有多个横向的横孔32a。
[0056]如图4、图5所示,浮体27位于支承臂32的下侧。浮体27俯视时呈T型的形状。
[0057]由图3、图4可理解,托架33呈向上方开放的U字型的形状。托架33固定在浮体27的上表面27a上。各支承臂32的另一端部通过横向的连接轴34而绕连接轴34的轴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托架33的左右端部。
[0058]如图3所示,连接轴34被作成横向,将支承臂32和浮体27连接成摆动自如。
[0059]如图3?图5所示,扭转弹簧35绕装在连接轴34上。扭转弹簧35可对浮体27向后下方施力。在扭转弹簧35上,具有:绕装支承在连接轴34上的卷绕部40,从卷绕部40的下端部向前方延伸的前方部41,以及从卷绕部40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的后方部42。
[0060]如图4、图5所示,前方部41相对于支承臂32可装拆。在前方部41上具有向上方突出的折曲部41a。折曲部41a是相对前方部41的后半部位,而使前方部41的直线状地延伸的前半部位向浮体27的上表面27a侧向下方折曲。S卩,前方部41被折曲成侧视时的L字状。后方部42从卷绕部40向后方延伸并与浮体27的上表面27a抵接。此时,后方部42的后端部向横向弯曲,而难以与浮体27的上表面27a进行点接触。
[0061]如图3、图4所示,在前方部41的前半部位即前方部41的前端,具有钩子部41b,该钩子部41b在扭转弹簧35的安装状态下钩挂在横孔32a上。折曲部41a成为钩子部41b的弯曲的基端。钩子部41b具有:第一延伸部41ba,折返部41bb,以及第二延伸部41bc。第一延伸部41ba是从基端向远离横孔32a的方向横向延伸的部位。折返部41bb是从第一延伸部4Iba折返的部位。
[0062]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