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_2

文档序号:9222198阅读:来源:国知局
均勾摊晒一天,播前用30°C、1%石灰水浸种8小时,以杀菌灭虫;以72孔标准塑料育麦苗盘,填充由70%腐殖土、20 %草碳、10 %蛭石组成的,含水65 %的栽培基质,每苗穴播入6-8颗种子后,再覆盖0.5cm的栽培基质,轻压抹平,于室温20°C、空气湿度60%的光照培养箱或室内培养架上培养出苗。
[0034](B)麦管蚜繁殖:麦管蚜以采自当地自然栽培麦地里的种蚜或来自科研单位引种,麦苗生长至一叶一心、苗高5cm以上时,将麦苗盘放入宽40cm、长50cm、高35cm的网纱帐内,接入种蚜,于室温20°C、空气湿度60%的光照培养箱或室内培养架上继续培养;待第一代蚜虫群体建立后,则采用连麦苗投放的方式进一步扩繁,一盘扩繁6-8盘。
[0035](C)蚜茧蜂接种:用于接种的第一代蚜茧蜂采自田间菜蚜、豆蚜、瓜蚜上的僵蚜,向每盘已育成蚜虫的麦苗放10-15颗僵蚜,继续培育至僵蚜发生率10%以上即可用于田间释放。
[0036](D)田间释放:
[0037]对于植株高度在50cm以下的叶菜、豆类、茄果蔬菜,将育成的含僵蚜发生率10%以上的蚜虫的麦苗盘直接放置于作物行间,要求采用每隔一畦放置I行,盘间距为1m ;
[0038]对于植株高度超过50cm的瓜类、豆类、前果蔬菜,采用支架将麦苗盘固定于作物行间低于植株顶部30cm处,要求采用每隔一畦放置I行,盘间距为10m。
[0039](E)载体植物维护与替换:麦苗盘放置于田间后5天内需定时补充水分,以保证麦苗正常成活,并促进蚜茧蜂适应田间环境;5-7天期间停止供水,抑制麦苗和载体蚜虫的生长,促使蚜茧蜂向目标作物上的蚜虫转移;7天后如目标作物上的蚜虫群体量仍呈上升趋势,以新的带蚜茧蜂麦苗替换,直至目标作物上的蚜虫得到控制。
[0040]如图1所示,麦苗盘由厚度为0.05-0.08cm的黑色塑料制成,包括底板I和4个侧壁2,底板I为长方形,麦苗盘的规格为长30cm,宽18cm,高6cm,4个侧壁2为瓦楞型结构,瓦楞型结构的直条纹方向垂直于底板I ;侧壁2的顶部具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边沿4,边沿4的开口向下,一端与侧壁2连接成一体结构,另一端处于麦苗盘的外部。在底板I的四周以及底板I长和宽的中间线的位置设置有宽度为1.5cm,深0.5cm的排水沟5,即排水沟5在底板I上呈“田”字形分布,在底板I的四角以及中心的位置设置有直径为0.5cm的排水孔3。
[0041]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麦苗繁殖:将大麦种子杀菌灭虫后用栽培基质繁殖麦苗; (B)麦管蚜繁殖:采集麦管蚜,将种蚜接入到麦苗中培养扩繁; (C)蚜茧蜂接种:采集蚜茧蜂,投放至已育成蚜虫的麦苗中培养; (D)田间释放:将带有蚜茧蜂的麦苗置于作物行间; (E)载体植物维护与替换:定时补充水分和适时进行麦苗的替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选用健康、不带病虫的大麦种子,于播种前一周内均匀摊晒一天,播前用30°C、I %石灰水浸种8小时,以杀菌灭虫;在麦苗盘内,填充由70%腐殖土、20%草碳、10%輕石组成的,含水65%的栽培基质,至4cm深度;播种密度为2cmX2cm后,种子上覆盖0.5cm的栽培基质,轻压抹平;于室温20°C、空气湿度60%的光照培养箱或室内培养架上培养出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麦管蚜以采自当地自然栽培麦地里的种蚜或来自科研单位引种,麦苗生长至一叶一心、苗高5cm以上时,将麦苗盘放入长80cm、宽35cm、高35cm的网纱帐内,接入种蚜,于室温20°C、空气湿度60%的光照培养箱或室内培养架上继续培养;待第一代蚜虫群体建立后,则采用连麦苗投放的方式进一步扩繁,一盘扩繁6-8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具体包括如下步骤:用于接种的第一代蚜茧蜂采自田间菜蚜、豆蚜、瓜蚜上的僵蚜,向每盘已育成蚜虫的麦苗放10-15颗僵蚜,继续培育至僵蚜发生率10%以上即可用于田间释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育成并已繁育僵蚜的麦苗盘直接放置于目标作物行间; 对于植株高度在50cm以下的叶菜、豆类、茄果蔬菜,将育成的含僵蚜发生率10%以上的蚜虫的麦苗盘直接放置于作物行间,要求采用每隔一畦放置I行,麦苗盘间距为8-10m ; 对于植株高度超过50cm的瓜类、豆类、茄果蔬菜,采用支架将麦苗盘固定于作物行间低于植株顶部30cm处,要求采用每隔一畦放置I行,麦苗盘间距为4-6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具体包括如下步骤:麦苗盘放置于田间后5天内需定时补充水分,以保证麦苗正常成活,并促进蚜茧蜂适应田间环境;5-7天期间停止供水,抑制麦苗和载体蚜虫的生长,促使蚜茧蜂向目标作物上的蚜虫转移;7天后如目标作物上的蚜虫群体量仍呈上升趋势,以新的带蚜茧蜂麦苗替换,直至目标作物上的蚜虫得到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5或6所述的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麦苗盘由厚度为0.05-0.08cm的黑色塑料制成,包括底板(I)和4个侧壁(2),所述底板(I)为长方形,所述麦苗盘的规格为长30cm,宽18cm,高6cm,所述4个侧壁(2)为瓦楞型结构,所述瓦楞型结构的直条纹方向垂直于所述底板(I);所述侧壁(2)的顶部具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边沿(4),所述边沿(4)的开口向下,一端与所述侧壁(2)连接成一体结构,另一端处于所述麦苗盘的外部;在所述底板(I)的四周以及所述底板(I)长和宽的中间线的位置设置有宽度为1.5cm,深0.5cm的排水沟(5),在所述底板⑴的四角以及中心的位置设置有直径为0.5cm的排水孔(3)。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麦苗繁殖:将大麦种子杀菌灭虫后用栽培基质繁殖麦苗;(B)麦管蚜繁殖:采集麦管蚜,将种蚜接入到麦苗中培养扩繁;(C)蚜茧蜂接种:采集蚜茧蜂,投放至已育成蚜虫的麦苗中培养;(D)田间释放:将带有蚜茧蜂的麦苗置于作物行间;(E)载体植物维护与替换:定时补充水分和适时进行麦苗的替换。本发明所述以麦苗与麦管蚜为储蓄载体的蚜虫生物防治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效果显著。
【IPC分类】A01G1/00, A01G13/00, A01K67/033
【公开号】CN104938262
【申请号】CN201510378203
【发明人】陈若霞, 孙梅梅, 谌江华, 柴伟纲, 姚红燕
【申请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