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9494522阅读:19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虫害防治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及其应 用。
【背景技术】
[0002] 棉花(GossypiumhirstumL.)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棉花也是害虫发生种类较多、遭受害虫为害较重的作物之一,我 国已知棉花害虫有30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30多种,常年造成棉花减产15%~20%。20 世纪90年代,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暴 发为害,每年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棉铃虫的大爆发给转基因抗虫棉的大规模应用带来 机遇,1997年我国开始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到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390万hm2,占我 国棉花面积的71. 5%。随着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种植,使棉铃虫的为害得到很好的控制,取 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转基因棉的种植,使得传统用药方式发生改变,棉田害虫种群 结构也随之发生演变,一些刺吸式害虫如棉姐(AphisgossypiiG.)、棉叶螨(Tetranychus cinnatarinusB.)、棉盲蝽等其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发生及危害日益加重,同时棉铃虫对Bt 的抗性问题也日益突出。
[0003]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EmamectinBenzoate)是以土壤微生物 阿维链霉菌发酵产物阿维菌素队为母体化合物,进行衍生、优化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抗生 素类杀虫、杀螨剂。同阿维菌素相比,其活性提高了 100~200倍,毒性降低2~3数量级, 具有广谱、无残留、高选择的特性,是生物源类无公害农药,广泛应用于蔬菜、棉花等经济作 物防治害虫。其作用机理通过抑制害虫运动神经内的氨基丁酸传递使害虫几小时内迅速麻 痹、拒食、缓慢或不动,且在24~48h内死亡。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触杀作用,在常规剂量 范围内对有益昆虫及天敌、人、畜安全,可与大部分农药混用。
[0004] P比虫琳(Imidacloprid)是烟喊类超尚效杀虫剂,具有广谱、尚效、低毒、低残留等 优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活性,主要用于防治田间的刺吸式害虫,如粉虱、蚜虫、 飞虱等。其杀虫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抑制昆虫神经系统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从而阻断 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进而死亡。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 发出吡虫啉,从1996年以来吡虫啉产量一直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应用广泛。由于长期而频 繁的单一使用,害虫对其抗药性上升明显,尤其是近年来害虫对吡虫啉抗性的报道逐渐增 多。研究发现,在2004年德州地区棉蚜已对吡虫啉产生了 77倍的抗性,聊城地区棉蚜种群 抗性为80倍,菏泽地区和滨州地区的棉蚜种群抗性则已分别高达96和97倍,河北省各地 区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均达到了中至高抗水平。Q型烟粉虱对吡虫啉也产生了很高的抗 性,部分地区甚至已经提出暂停吡虫啉防治烟粉虱的警告,给吡虫啉防治此类害虫的田间 使用寿命敲响了警钟。
[0005] 为了克服棉田害虫对吡虫啉较高的抗药性,尤其是棉蚜的抗药性,同时为了延长 价格低廉的吡虫啉的使用寿命,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田间杀虫药剂的使用量。本发明通过室 内毒力测定,筛选出甲维盐和吡虫啉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甲维盐与吡虫啉复 配的杀虫组合物在棉田上用于防治多种害虫,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农药单剂使用的不足,扩大杀虫谱,减小抗药性,提高综 合防治效益,提供一种低毒、低残留的高效化学防治杀虫剂。
[0007] 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复配增效的杀虫剂,所述杀虫剂的有效成分 为甲维盐和吡虫啉,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5%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 比为0. 5 :4. 5~1. 5 :3. 5;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甲维盐和吡虫啉 的质量比为〇. 5 :8. 5~1. 5 :7. 5。
[0008] 优选地,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5%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 为1. 5 :3. 5 ;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 %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 0· 5 :8· 5 ~1. 5 :7· 5〇
[0009] 更优选地,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 比为 0· 5 :8· 5 ~1. 5 :7· 5。
[0010] 最优选地,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 比为 0· 5 :8· 5、1· 0 :8· 0 或 1. 5 :7· 5。
[0011]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是乳油、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或微乳剂 等。
[0012]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杀虫剂在防治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作物害虫中的应用。所 述害虫包括但不限于棉蚜、棉铃虫和盲蝽蟓。
[0013] 本发明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分析甲维盐和吡虫啉单独使用和复配后对棉田害虫的 效果,并对不同药剂的效果进行对比,确立了两种农药的最优配比,供生产使用,以达到扩 大杀虫谱、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延缓害虫抗药性的目的。
[0014]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0015]( -)本发明的杀虫剂具有显著增效作用。两种有效成分甲维盐和吡虫啉按照质 量比0.5 :4. 5~1.5 :3. 5(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5%时)及0.5 :8. 5~ 1. 5 :7. 5(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时)进行配比时,在防治棉田棉姐、棉 铃虫和盲蝽蟓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或相加作用,特别是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 量的9%时,以0. 5 :8. 5、1. 0 :8. 0、1. 5 :7. 5比例复配时增效作用更为显著,共毒系数均大 于 120〇
[0016] (二)两种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互补。甲维盐和吡虫啉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很强的 互补性,不存在拮抗作用,其增效明显,扩大了杀虫谱,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延长了杀虫 剂的使用寿命。
[0017] (三)用药量减少。甲维盐和吡虫啉复配后的防治效果比单剂有了明显提高,降低 了农药的使用剂量,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用药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 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商品。
[0019]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供试虫源及药剂:
[0020] 供试棉铃虫,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室养虫室饲养的试 虫,为室内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了 9代以上,将初孵幼虫用新鲜棉叶饲养至2龄幼虫,挑选 大小均匀的幼虫进行试验。
[0021] 供试棉蚜,采自棉田自然发生种群,从田间采回带有足够数量蚜虫的新鲜棉苗 (或棉叶),剔除僵姐和若姐,使每株(或每叶)棉苗上剩余50头左右的成虫牙。
[0022] 供试绿盲蝽(ApolyguslucorumMeyer-DUr.),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 所植物保护研究室养虫室饲养的试虫,虫源米自棉花田及周围草丛群落,室内饲养一代后, 挑选大小均匀一致的3龄若虫进行实验。
[0023] 供试杀虫剂为65.8%甲维盐原药A,由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95. 2%吡虫啉原药B,由江苏克胜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0024] 室内毒力测定试验使用的寄主叶片是由常规棉苗(不含Bt基因或其它抗虫基因) 上获取,品种为中棉所49。
[0025] 以下实施例中涉及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方法:
[0026] 试验数据分析采用DPS统计分析软件,根据各浓度处理不同时间点试验试虫的死 亡比例,计算出A、B药剂及二者不同配比条件下的回归方程斜率、LC5。及其95%置信限等。 空白对照的死亡率不能超过10%,否则视为失败,重复该试验。甲维盐和吡虫啉不同配比共 毒系数(〇 -t〇xicitycoefficient,CTC)的计算方法根据孙云沛法进行,分别计算出各配比 的单剂毒力指数(TI)、混剂的实际及理论毒力指数(ATI、TTI),最后由ATI/TTI求得各配比 的共毒系数(CTC),根据共毒系数CTC来判定二者是否存在增效作用。当CTC〈80时为拮抗 作用,80~120为相加作用,>120时为增效作用。
[0027] 实施例1复配增效杀虫剂对棉铃虫室内毒力测定
[0028] 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准确称取一定量的A、B以及A和B不同配比的原药,将A和 B按照有效成分的质量比分别设置为: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5%时,甲维 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0. 5 :4. 5~1. 5 :3. 5 ;当有效成分的质量百分含量占总含量的9% 时,甲维盐和吡虫啉的质量比为0. 5 :8. 5~1. 5 :7. 5。用丙酮或其它合适的有机溶剂溶解, 并加入终浓度为100mg/L的Triton-X100配制成母液。采用浸叶接虫法测定试验。
[0029] 棉铃虫的毒力测定在24孔板中进行。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采集未接触任何药剂 的常规棉蕾期顶部展开的第三片棉叶,用打孔器打成圆片(直径与24孔组织培养板孔径相 同),将待测农药母液用自来水按照等比梯度配制成5~7个系列浓度,把叶圆片浸入药液 l〇s后放置在吸水纸上晾干;将晾干的带药叶片置于标记好的24孔组织培养板内(培养板 内预先加入lml0.5%琼脂水溶液,防止叶片脱水干燥),每个叶圆片正面向上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