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辣根素微囊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494520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辣根素微囊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新型农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二氧化硅为载体的辣根素微囊缓释 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辣根素的主要成分异硫氰酸烯丙酯(AITC),为无色至淡黄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具 有挥发性。异硫氰酸烯丙酯的主要用途包括:食品调味剂、食品杀菌抑菌、防腐保鲜剂;保 健和抗癌药物;土壤杀菌除虫、仓库除虫防腐、建筑物熏蒸、植物检疫处理的熏蒸剂;化工 合成中间体等,在食品、化工、农药和医药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辣根素虽然具有广谱的杀 菌、杀虫活性,但是其具有强烈的挥发性与较高的吸入毒性,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对使用者的 目艮、鼻、呼吸道粘膜等造成伤害,且其易挥发造成有效成份的损失,因此存在药效发挥不稳 定,持效期短,受环境因子影响大等缺点。将辣根素制成缓释剂后,不仅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延长持效期,还可以减轻其对施药人员和非靶标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0003] 微囊缓释剂是一种利用天然或合成的无机、有机高分子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 形成核一壳结构的微小容器,将有效成份包覆其中的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它包括囊壁和囊 芯两部分,囊芯是农药有效成分及部分助剂,囊壁是成膜的材料。与常规农药剂型相比,微 囊缓释剂具有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或避免农药因外界环境造成的分解 流失、减轻毒性和药害,降低对环境污染等作用。
[0004] 目前辣根素微囊缓释剂的制备,大多是在制备单一的无机或有机材料后再对药物 进行物理性负载与包覆,工艺繁琐而且药物损耗大,突释现象严重,而本发明通过界面聚合 法制备含有无机与有机复合材料囊壁,有效地避免了这些问题。
[0005] 二氧化硅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机械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无毒且环境相 容性好的无机材料,其表面丰富的羟基基团使其可以和活性物质化学键合或者同其它材料 结合形成复合材料,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应用广泛,是一种理想的微囊缓释剂载体材料。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辣根素微囊缓释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7] 本发明所提供的辣根素微囊缓释剂,以辣根素为囊芯,甲苯二异氰酸酯-氨基硅 烷化二氧化硅界面聚合产物为囊壁材料,其中,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通过将二氧化硅与硅 烷偶联剂KH550进行反应制得。
[0008] 所述囊壁材料的制备机理如图1所示。
[0009] 所述辣根素微囊缓释剂,由下述质量份的原料制成:
[0010]
[0011] 所述二氧化硅为干燥的无定型多孔二氧化硅,粒径为0. 1-3. 0μm。
[0012] 所述甲苯二异氰酸酯为:甲苯-2, 4-二异氰酸酯、甲苯-2, 6-二异氰酸酯或者两者 以任意比形成的混合物。
[0013] 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述非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选自下述至少一种: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 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所述阴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选自下述至少一种: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0014] 所述增稠剂选自下述至少一种: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明胶、变性淀粉 及其衍生物。
[0015] 上述辣根素微囊缓释剂是按照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得到的:
[0016] 1)将二氧化硅与硅烷偶联剂KH550进行反应,得到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
[0017] 2)将辣根素与所述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混合搅拌,使辣根素被所述氨基硅烷化二 氧化硅充分吸附,得到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
[0018] 3)将甲苯二异氰酸酯与所述乳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将所述油相加入到 所述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的水悬浮液中,搅拌,再补加所述增稠剂的水溶液,混匀,得到 稳定的悬浮体系,得到辣根素微囊缓释剂。
[0019]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反应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所述有机溶剂为下述至少一 种:二甲苯、乙醇、甲苯和苯。
[0020] 所述反应的反应温度为50-90°C,如80°C,时间为l_5h,如2h。
[0021] 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混合搅拌在常温下进行,所述混合搅拌的时间为20-30 分钟。
[0022] 上述方法步骤3)中,所述搅拌在常温下进行,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_5h。
[0023]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辣根素微囊缓释剂在储粮虫霉防治中的应用。
[0024] 具体地,所述储粮虫霉为小麦麦娥幼虫和/或小麦黄曲霉。
[0025] 本发明具有下述优点:
[0026] 1)本发明提供的制备辣根素微囊缓释剂的方法反应历程短,且囊壁形成温度为常 温,有效避免了辣根素在生产过程中加热条件下的挥发与分解,而且还提高了产品贮藏期 的稳定性;
[0027] 2)由于有效成分被无机有机复合材料包覆而缓慢释放,其释放速度可以通过壁材 的量任意调节,延长了持效期,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本发明中囊壁材料的制备机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30]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 用的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1] 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无定型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硅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 司的产品。
[0032] 实施例1
[0033] 1、制备方法
[0034] 1)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的制备:将20. 0g粒径分布为0. 1-3. 0μm干燥的无定型 多孔结构的二氧化娃充分分散在150毫升干燥脱水的二甲苯中,再加入10. 0g硅烷偶联剂 KH550,在80°C条件下搅拌反应2h后,离心烘干得到26. 3g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固体。
[0035] 2)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的制备:将10. 0g辣根素与26. 3g氨基硅烷化二氧化 硅混合搅拌30分钟,使辣根素被所述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充分吸附,得到36. 3g粒径分布 0. 1-3. 0μπι的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
[0036] 3)辣根素微囊的制备:将4. 0g甲苯-2, 4-二异氰酸酯、6. 0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加入到上述制备得到的60. 0g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的水悬 浮液中,常温搅拌4h,再补加0. 5%的黄原胶水溶液30g搅拌均勾成稳定的悬浮剂100g,得 到辣根素微囊缓释剂。
[0037] 2、稳定性考察
[0038]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粒径分布为0. 1-4. 0μπι的负载率10%辣根素微囊缓释 剂,经冷贮(〇±l°C)7天、热贮(54±2°C) 14天、常温紫外光照射1天的条件下,分解率分 别为 0· 43%、3· 25%、2· 74%。
[0039] 3、药效试验
[0040] 以20g/m3施用,30天后,对小麦麦娥幼虫防除率保持在100%,对小麦黄曲霉的抑 制活性高于95%。
[0041] 实施例2
[0042] 1、制备方法
[0043] 1)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的制备:将15. 0g粒径分布为0. 1-3. 0μm干燥的无定型 多孔结构的二氧化娃充分分散在120毫升干燥脱水的二甲苯中,再加入10. 0g硅烷偶联剂 KH550,在80°C条件下搅拌反应2h后,离心烘干得到21.lg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固体。
[0044] 2)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的制备:将10. 0g辣根素与21.lg氨基硅烷化二氧化 硅混合搅拌30分钟,使辣根素被所述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充分吸附,得到31.lg粒径分布 0. 1-3. 0μπι的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
[0045] 3)辣根素微囊的制备:将5. 0g甲苯-2, 6-二异氰酸酯、9. 0g苯乙基苯酚甲醛树 脂聚氧乙烯醚、1.〇g十二烷基硫酸钠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加入到上述制备得到的 60.〇g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的水悬浮液中,常温搅拌4h,再补加3 %明胶水溶液25g搅拌 均匀成稳定的悬浮剂l〇〇g,得到辣根素微囊缓释剂。
[0046] 2、稳定性考察
[0047]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粒径分布为0. 1-4. 5μπι的负载率10%辣根素微囊缓释 剂,经冷贮(〇±l°C)7天、热贮(54±2°C) 14天、常温紫外光照射1天的条件下,分解率分 别为 0· 55%、2· 89%、2· 62%。
[0048] 3、药效试验
[0049] 以20g/m3施用,50天后,对小麦麦娥幼虫防除率保持在98%以上,对小麦黄曲霉 的抑制活性高于94%。
[0050] 实施例3
[0051] 1、制备方法
[0052] 1)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的制备:将5. 0g粒径分布为0. 1-3. 0μπι干燥的无定型 多孔结构的二氧化娃充分分散在50毫升干燥脱水的二甲苯中,再加入2. 0g硅烷偶联剂 KH550,在80°C条件下搅拌反应2h后,离心烘干得到6.lg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固体。
[0053] 2)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的制备:将2. 0g辣根素与6.lg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 混合搅拌20分钟,使辣根素被所述氨基硅烷化二氧化硅充分吸附,得到8.lg粒径分布 0. 1-3. 0μπι的辣根素二氧化硅浸渍体。
[0054] 3)辣根素微囊的制备:将1. 0g甲苯-2, 4-二异氰酸酯、2. 0g苯乙基苯酚聚氧乙 烯聚氧丙烯醚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油相,加入到上述制备得到的8.lg辣根素二氧化硅 浸渍体水悬浮液中,常温搅拌3h,再补加37g3%的明胶水溶液搅拌均匀成稳定的悬浮剂 l〇〇g,得到辣根素微囊缓释剂。
[0055] 2、稳定性考察
[0056] 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粒径分布为0.1-3. 8μ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