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效率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601547阅读:来源:国知局
ubtilis)和/或 苏云金芽抱杆菌(thuringiensis)中的一种或多种)、慢生根瘤菌属物种(包括betae、 canariense、埃氏慢生根瘤菌(e化anii)、西表岛慢生根瘤菌(iriomotense)、大豆慢生根 瘤菌(japoni州m)、迂宁慢生根瘤菌(Iiaoningense)、pachyrhizi和/或圆明慢生根瘤 菌(yuanmingense)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克菌丹、萎诱灵、脱乙酷壳多糖、可尼下、铜、氯虫 酷胺、苯酸甲环挫、±菌灵、氣虫腊、咯菌腊、氣哇挫、解草胺、氣草朽、敏蛋白、抑霉挫、化虫 嘟、种菌挫、异黄酬类、脂-壳寡糖、代森儘锋、儘、代森儘、精甲霜灵、甲霜灵、叶菌挫、PCNB、 戊苯化菌胺、青霉菌、化嚷菌胺、氯菊醋、晚氧菌醋、丙硫菌挫、挫菌胺醋、氯虫酷胺、S-异丙 甲草胺、皂素、氣挫环菌胺、TCMTB、戊挫醇、嚷菌灵、嚷虫嗦、硫双灭多威(thiocarb)、福美 双、甲基立枯憐、S挫醇、木霉属、朽菌醋、灭菌挫和/或锋。PCNB种子涂层是指EPA注册号 00293500419,包含五氯硝基苯和氯挫灵。TCMTB是指2-(硫氯酸基甲硫基)苯并嚷挫。
[0080] 因此,本文还提供了使用小花发育变体供体作为雌株,提高种子处理均一性和效 率的方法。
[0081] 本文所述的方法还可被用于提高种质安全性、提高商业种子的运输效率、提高种 植效率、减少种子加工厂的生物垃圾、提高种子的颜色分选的效率、和/或提高发芽和出苗 率。
[0082] 关于提高种质安全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确定其它人是否使用了他们 的种质,因为当本文描述的方法已被实施时,杂交体的自交将产生具有异常的行的穗。
[0083] 由于利用本文描述的方法导致的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变化(实例3)导致了对种子 自身的损伤减小(与从更传统的种子生产实践获得的杂交种子相比,尤其是就圆形的较大 种子而言)。因此,种植效率和种子的运输的效率均能够被提高,因为更大比例的种子将是 完整的、整粒的种子。另外由于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变化,种子的颜色分选的效率能够被提 高,因为在较小的巧粒或种子中,着色是更易看见的。因此,由于着色的存在或不存在,种子 能够被更容易地分选,无论运种着色是由于颜色标记的表达或甚至是由于患病或发霉的种 子。在后一者,患病或发霉的种子能够在分选时被从种子批次中去除。最后,与从更传统的 种子生产实践获得的杂交种子相比,较大比例的完整的、整粒的种子将提高种子的发芽和/ 或出苗率。
[0084] 使用本文描述的方法,种子加工厂生物垃圾也能够被减少,因为随着附加的小花 的发育,存在的穗轴材料较少,因为植株中的资源和组织被从成熟的穗轴结构转移至附加 的小花的发育。
[00化]本文还提供了通过使雄性和雌性植株杂交(在其中所述雌性玉米植株在表7、8、 9、10或11中所列的任何数量性状基因座(QTL)位置包含与小花发育变体表型相关联的一 个或多个的'L等位基因,并且其中所述雄性玉米植株不具有与小花发育变体表型相关联的 Q化等位基因),提高杂交玉米生产的效率的方法。
[0086] 本文还提供了通过使与小花发育变体表型相关联的9化等位基因基因渗入在其 基因组中不包含所述的'L等位基因的玉米植株中,构建生产雌株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A) 提供至少一个玉米植株,B)在表7、8、9、10、或11中所列的任何QTL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标 记基因座上对至少一个玉米植株进行基因型分型,W及C)基于等位基因在跟与小花发育 变体表型相关联的的'L等位基因相关的至少一个标记基因座上的存在,选择至少一个玉米 植株用于进一步分析或育种。
[0087] 本说明书中的所有公布和公开的专利文件在相同程度上W引用方式并入本文,如 同每个单独的公布或专利申请被特定地和个别地指示W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0088]连例:
[0089] 本文描述的实例旨在是代表性的和作为发现的实例,并且不是对权利要求的范围 的限制。
[0090]连俩I1
[0091] 提高种子牛产中种子产量的小巧发育忡状的用旅
[0092] 从已知为乡村绅± (CG)的公开的甜玉米品系生产了小花发育变体供体(近交体 D)。乡村绅±具有独特的巧粒发育表型,即它的巧粒由于下方和上方小花两者的发育而不 规则地排列,导致每穗至多两倍的巧粒。雄穗发育在该品系中是正常的,并且巧粒是均一 的、中等至小的大小,并且具有扁平的形状。
[0093] Fi杂交种子是通过手工杂交两种优良近交玉米品系(近交体PHW6G和PH1CJB)与 小花发育变体供体(近交体D)产生的。上述杂交是双向进行的,如下文表1中图示的。所 得到的Fi杂交体遗传学是相同的,无论杂交方向如何(即,近交体PHW6G/近交体D和近交 体D/近交体PHW6G遗传学是等同的)。发育中的穗上的巧粒取向是由雌性(穗亲本)植株 的遗传学决定的。
[0094] 表1.双向种子半产的阁棄
[0095] 正向斜线(/)表示人工控制的杂交,其中斜线前的亲本被用作雌性(穗亲本),而 斜线后的亲本被用作雄性(花粉亲本)。
[0096]
[0097] 对于每一双向的种子批次,对两种杂交体均收集了每磅种子的数据(表2)。对于 杂交体1,相对于PHW6G使用近交体D作为雌性亲本,导致比杂交体3多2484个巧粒/磅, 总计55%的提高。对于杂交体2,相对于PHlCJB使用近交体D作为雌性亲本,导致比杂交 体4多1506个巧粒/磅,总计40%的提高。因此,当小花发育变体供体(近交体D)在杂交 组合中被用作雌性近交体亲本时,种子产量是显著提高的。 阳0巧]表2.对于两种(2)双向化产牛的杂香体,毎磅巧粒的撒据
[0099]
[0100] 种植并培养了来自表1中显示的每一双向杂交的Fi杂交体的种子,并针对巧粒大 小和行取向评估了所得到的穗(表3)。无论小花发育变体供体是否被用作雌性亲本,巧粒 大小是正常的,穗上的巧粒的行取向也是。
[0101] 表3.对于两种(2)双向化产牛的杂香体,F^杂香体穂观察结果。
引连俩I2 W04]小巧发育忡状在种子牛产h的效麻 阳1化]对来自S个群体(命名为群体A、群体B、和群体C)中每一个的大约1000个穗进行 了评分,如表4中所示。在每一群体中,将近交体D与一种优良近交体杂交。在直行中具有 正常巧粒取向的穗被给予"9"的分数。对于在其中穗上超过50%的巧粒表现出正常种子取 向的穗,给予了"7"的分数;然而,一些巧粒表现出不成行。对于在其中穗上超过50%的巧 粒是偏离和不成行的穗,给予了 "3"的分数,然而,一些穗表现出正常巧粒行取向。对于表 现出完全或接近完全缺少巧粒行取向的穗,给予了 "1"的分数。然后,对于=个群体中的每 一个,对每一分数类别测定了每磅的平均巧粒(表5)。在全部=个群体中,由于小花发育性 状,观察到的每磅平均巧粒的提高均是显著的。在每一群体内,将分数"1"与分数"9"进行 比较的每磅巧粒的百分比提高如下:对群体A是45%,对群体B是48%,对群体C是22%。 WOd表4.对于小巧发育表巧,针对韦乂穂评估的巧粒取向评分的描沐
WO引表5对于韦乂小巧发育忡状的种子大小比巧,化针对立个早期巧?代掛体在毎磅种 子测定中测量的,报据巧粒取向分撒对穂分紀。
阳"0]连俩I3 阳1川提高韦乂的小种子的频率的小巧发育忡状的用旅
[0112] 收获了来自BCeFz植株的穗,该植株源于近交体274(导致成对的行的巧粒的正常 小花发育)与近交体D(小花发育变体供体)的杂交,然后进行了评分,如表4中所示。对代 表性的"1"穗进行了脱粒,并使巧粒成堆。对代表性的"9"穗也进行了脱粒,并使巧粒成堆。 然后,使每一堆的1000克样品通过分级筛。分级筛被常规地用于种子工业中W向种子商提 供均一的量度。筛是经校准的,并且尺寸增量为一英寸的64分之一,从26/64至23/64,然 后是1/2 64th增量。最小的筛网尺寸是14/64th英寸。与正常的行(穗分数"9")相比,对 于来自小花发育变体(穗分数"1")的种子的1000克筛分布的结果显示于表6中。数据还 可视地示于图1中,其示出了小花发育变体供体的使用如何降低了种子大小并提高了均一 性。实例1中描述的小花发育性状提高了小的种子的频率。 阳…]表6.与巿常的行(穂分撒"9")巧比,对于夹自小巧发育巧体(穂分撒"1")的 种子的1000克締分布
[0115]连俩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