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樟扦插繁殖方法_2

文档序号:9651357阅读:来源:国知局
保穗液5秒后取出,避光,阴干备用;
[0081](3)、插穗处理
[0082]将步骤(2)得到的插穗捆的生物学下端浸泡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浸泡时间为30min,浸泡深度为生物学下端3cm,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吲哚乙酸和a_萘乙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吲哚乙酸浓度为1.0g/L、a-萘乙酸浓度为1.0g/L ;
[0083](4)、扦插
[0084]扦插时间:每年3月至8月底;
[0085]扦插前24小时用清水浇淋苗床;
[0086]扦插时将插穗轻放入插孔中,用泥压紧,不得损伤插穗生物学下端组织,株行距6cm,行间距10cm扦插,
[0087]扦插后立即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用农膜密闭覆盖,农膜四周用泥土压实压紧,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吲哚乙酸和a-萘乙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吲哚乙酸浓度为1.0g/L、a-萘乙酸浓度为1.0g/L;
[0088](5)、插后管理
[0089]插扦后每天清水喷雾1小时;
[0090]20日后打开农膜一端通气透风,喷洒一次体积浓度为3 %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消毒,
[0091]插穗定根和新生根期间,每隔8天补充一次有机肥,保持沟中水分充足,大棚温度控制在29。。;
[0092]待插穗完全生根后,部分揭开薄膜和遮阳网;
[0093]待插穗的新生根老化后,全部揭开薄膜和阴网,
[0094](6)、移栽苗木
[0095]将苗树连根挖起,保持苗根完整,然后让根部沾上泥土,用薄膜将根部包裹保护,移栽至它处。
[0096]进一步地,步骤(2)中保穗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097](21)、用新鲜芦荟叶除皮获得透明叶肉,将其用机器绞碎为100目的芦荟汁;
[0098](22)、取新鲜甘蔗榨汁,以80目滤网过滤,获得甘蔗汁;
[0099](23)、用甲基托布津与水按质量比1:800的比例配制成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
[0100](24)、将步骤(21)得到的芦荟汁、步骤(22)得到的甘蔗汁与步骤(23)得到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混合即得到保穗液,芦荟汁、甘蔗汁与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的体积比为 1:0.3:0.05。
[0101]进一步地,步骤(4)中,扦插后立即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为300ml。
[0102]具体实施例3
[0103]—种芳樟扦插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104](1)、扦插苗床处理
[0105]在大棚内开沟起垄,制作苗床,沟深35cm ;垄宽125cm,苗床从下到上依次为底层40、中层30和上层20 (如图1所示),底层40由有机肥和沙土壤混合而成,底层40的厚度为10cm ;中层30由草炭土、有机肥和沙土壤混合而成,中层30的厚度为6cm ;上层选用透气疏松微酸性的沙土壤,上层20的厚度为3cm ;
[0106]在上述苗床上打孔,孔深为4.5cm,孔的直径为0.65cm,大棚温度控制为25°C,相对湿度为60%,大棚四周搭建1.9m高的遮阳棚,遮阳棚采用的遮阳网透光度为77%,
[0107]扦插前三天,用体积浓度为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对苗床进行喷淋消毒处理;
[0108](2)、制备插穗
[0109]早上或者傍晚,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2年生、直径为0.45cm的芳樟枝条,剪取枝条长度为12cm、保留2片半叶,生物学下端叶子去掉,修剪成平滑的斜切面,不得破坏插穗诱发组织,生物学上端横向截断,即得到插穗;
[0110]按照生物学上下端对齐将17枝插穗分别捆成插穗捆,插穗捆全枝浸泡保穗液3秒后取出,避光,阴干备用;
[0111](3)、插穗处理
[0112]将步骤(2)得到的插穗捆的生物学下端浸泡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浸泡时间为20min,浸泡深度为生物学下端2.5cm,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吲哚乙酸和a_萘乙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吲哚乙酸浓度为0.75g/L、a-萘乙酸浓度为0.95g/L ;
[0113](4)、扦插
[0114]扦插时间:每年3月至8月底;
[0115]扦插前24小时用清水浇淋苗床;
[0116]扦插时将插穗轻放入插孔中,用泥压紧,不得损伤插穗生物学下端组织,株行距6cm,行间距10cm扦插,
[0117]扦插后立即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用农膜密闭覆盖,农膜四周用泥土压实压紧,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吲哚乙酸和a-萘乙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吲哚乙酸浓度为0.75g/L、a-萘乙酸浓度为0.95g/L;
[0118](5)、插后管理
[0119]插扦后每天清水喷雾1小时;
[0120]20日后打开农膜一端通气透风,喷洒一次体积浓度为2 %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消毒,
[0121]插穗定根和新生根期间,每隔7天补充一次有机肥,保持沟中水分充足,大棚温度控制在25 °C ;
[0122]待插穗完全生根后,部分揭开薄膜和遮阳网;
[0123]待插穗的新生根老化后,全部揭开薄膜和阴网,
[0124](6)、移栽苗木
[0125]将苗树连根挖起,保持苗根完整,然后让根部沾上泥土,用薄膜将根部包裹保护,移栽至它处。
[0126]进一步地,步骤⑵中保穗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0127](21)、用新鲜芦荟叶除皮获得透明叶肉,将其用机器绞碎为100目的芦荟汁;
[0128](22)、取新鲜甘蔗榨汁,以60目滤网过滤,获得甘蔗汁;
[0129](23)、用甲基托布津与水按质量比1:800的比例配制成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
[0130](24)、将步骤(21)得到的芦荟汁、步骤(22)得到的甘蔗汁与步骤(23)得到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混合即得到保穗液,芦荟汁、甘蔗汁与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的体积比为 1:0.2:0.05。
[0131]进一步地,步骤(4)中,扦插后立即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为275ml。
[0132]上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芳樟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扦插苗床处理 在大棚内开沟起垄,制作苗床,沟深30?40cm ;垄宽100?150cm,苗床从下到上依次为底层、中层和上层,所述底层由有机肥和沙土壤混合而成,所述底层的厚度为8?12cm ;所述中层由草炭土、有机肥和沙土壤混合而成,所述中层的厚度为5?8cm ;所述上层选用透气疏松微酸性的沙土壤,所述上层的厚度为2?3.5cm ; 在上述苗床上打孔,孔深为4?5cm,孔的直径为0.6?0.7cm,大棚温度控制为18?29 V,相对湿度为55?65 %,大棚四周搭建1.8?2m高的遮阳棚,遮阳棚采用的遮阳网透光度为75%?80%, 扦插前三天,用体积浓度为1?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对苗床进行喷淋消毒处理; (2)、制备插穗 早上或者傍晚,选择无病虫害、生长健壮、1?3年生、直径为0.4?0.5cm的芳樟枝条,剪取枝条长度为10?15cm、保留2?3片半叶,生物学下端叶子去掉,修剪成平滑的斜切面,不得破坏插穗诱发组织,生物学上端横向截断,即得到插穗; 按照生物学上下端对齐将15?20枝插穗分别捆成插穗捆,插穗捆全枝浸泡保穗液2?5秒后取出,避光,阴干备用; (3)、插穗处理 将步骤(2)得到的插穗捆的生物学下端浸泡在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浸泡时间为10?30min,浸泡深度为生物学下端2?3cm,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吲哚乙酸和a_萘乙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吲哚乙酸浓度为0.5?1.0g/L、a-萘乙酸浓度为0.9?1.0g/L ; (4)、扦插 扦插时间:每年3月至8月底; 扦插前24小时用清水浇淋苗床; 扦插时将插穗轻放入插孔中,用泥压紧,不得损伤插穗生物学下端组织,株行距6cm,行间距10cm扦插, 扦插后立即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并用农膜密闭覆盖,农膜四周用泥土压实压紧,其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吲哚乙酸和a-萘乙酸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吲哚乙酸浓度为0.5?1.0g/L、a-萘乙酸浓度为0.9?1.0g/L ; (5)、插后管理 插扦后每天清水喷雾1小时; 20日后打开农膜一端通气透风,喷洒一次体积浓度为1?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消毒, 插穗定根和新生根期间,每隔6?8天补充一次有机肥,保持沟中水分充足,大棚温度控制在18?29。。; 待插穗完全生根后,部分揭开薄膜和遮阳网; 待插穗的新生根老化后,全部揭开薄膜和阴网, (6)、移栽苗木 将苗树连根挖起,保持苗根完整,然后让根部沾上泥土,用薄膜将根部包裹保护,移栽至它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芳樟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保穗液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 (21)、用新鲜芦荟叶除皮获得透明叶肉,将其用机器绞碎为80?100目的芦荟汁; (22)、取新鲜甘蔗榨汁,以40?80目滤网过滤,获得甘蔗汁; (23)、用甲基托布津与水按质量比1:800的比例配制成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 (24)、将步骤(21)得到的芦荟汁、步骤(22)得到的甘蔗汁与步骤(23)得到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混合即得到保穗液,芦荟汁、甘蔗汁与甲基托布津800倍溶液的体积比为1: (0.1 ?0.3):0.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芳樟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扦插后立即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浇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为250?300ml。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芳樟扦插繁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扦插苗床处理;(2)、制备插穗;(3)、插穗处理;(4)、扦插;(5)、插后管理;(6)、移栽苗木。本发明公开的一种芳樟扦插繁殖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特制的保穗液保护插穗表皮,防止病害从伤口感染;2、解决苗床的透气性差及养分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扦插繁殖成功率。
【IPC分类】A01G1/00, A01G17/00
【公开号】CN105409700
【申请号】CN201510944318
【发明人】陈明科
【申请人】陈明科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