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塘角鱼与菱角的共养方法_2

文档序号:9714378阅读:来源:国知局
S 80份、鱼粉20份、贝壳粉20份、甜菜碱8份、葡萄糖粉30份,赖氨酸3份、蛋粉10份、复合维生素5份、微量元素3份、葡萄糖酸锌10份。
[0032]③水质调节:菱角种植期间,水位保持在1-1.2米,鱼沟中每隔一周泼撒生石灰浆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每平方米鱼沟用6g,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18厘米;
[0033](5)病虫害防治:采泼洒中草药液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中草药液的制作方法为称取五倍子1.2kg,马齿苋lkg,牛膝草lkg,大蒜头lkg,分别磨碎后用15kg的水煮沸,再熬煮30分钟得中草药液,冷却后带渣投入到鱼沟内;中草药液的加入频率为每20天一次。
[0034]实施例2
[0035]一种塘角鱼与菱角共养的方法,包括开挖田地、菱角栽种、鱼种投放、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控制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0036](1)开挖田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力强、无污染的菱角田块,面积3亩作为一个田块,田块内的四周皇起高1.5米的田埂并夯实;田块中离田梗1.8m的区域为鱼沟,田块的中间区域作为菱角田块;在田埂上还开设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上设置拦鱼栅;
[0037](2)菱角栽种:在育苗前1个月,先排干菱角田块和鱼沟内的水,晾晒15天,在菱角栽植前20天,在菱角田块上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kg,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5:4:2的氮磷钾复合肥20kg,并耙平,再灌水10cm,然后采用直播的方式将长出l-2cm胚芽的菱角种播种在菱角田块,每亩用种量30公斤,在菱角的苗长到10cm时,将水位升高至1.2m;
[0038](3)鱼种投放:在菱角田块水位升至1.2m后准备鱼种投放,鱼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鱼沟用生石灰30g或漂白粉5g克,兑水搅拌后均匀洒在鱼沟中;放养的塘角鱼苗规格应当在4厘米以上,放养前用2.5%食盐水和浓度1毫克/升漂白粉混合液浸浴消毒10分钟,按鱼沟的面积,每平方米放养15尾塘角鱼鱼苗;
[0039](4)肥水管理:
[0040]①施肥:每隔30天在菱角种植区域中追施氮磷钾复合肥5-10kg/亩;
[0041]②投饲:从投放鱼种后的第三天起至一个半月内,投放以蝇蛆和蚯蚓为主要原料的活体饲料进行塘角鱼的饲喂,每天上午10-11点投喂一次,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10%;此后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15-16时,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8%;其中,活体饲料是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混合制成的:蝇蛆70%、水蚯蚓10%、动物内脏7%、熟米饭6%、面粉7%。其制备方法为将蝇蛆与水蚯蚓倒入容器中混合,再加入经绞肉机绞碎的动物内脏,然后均匀撒入面粉后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热的熟米饭拌匀即得。颗粒饲料是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混合后造粒制成的:大豆粉500份、膨化玉米300份、胡萝卜粉120份、米糠300份、DDGS120份、鱼粉30份、贝壳粉30份、甜菜碱15份、葡萄糖粉50份,赖氨酸5份、蛋粉20份、复合维生素10份、微量元素5份、葡萄糖酸锌20份。
[0042]③水质调节:菱角种植期间,水位保持在1-1.2米,鱼沟中每隔一周泼撒生石灰浆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每平方米鱼沟用10g,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8-20厘米;
[0043](5)病虫害防治:采泼洒中草药液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中草药液的制作方法为称取五倍子1.5kg,马齿苋1.2kg,牛膝草1.2kg,大蒜头1.2kg,分别磨碎后用20kg的水煮沸,再熬煮40分钟得中草药液,冷却后带渣投入到鱼沟内;中草药液的加入频率为每20天一次。
[0044]上述技术方案为本申请人经过探索实验后总结所得,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菱角单独种植的情况下,每亩的产量为250-270公斤,菱角与塘角鱼共养的情况下,菱角的亩产量约为240-265公斤,在亩产量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本发明还减少了农药成本、人力成本以及获得了塘角鱼的收益,因此相比于单独种植的方式,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农业种植养殖方式。
[0045]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塘角鱼与菱角共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开挖田地、菱角栽种、鱼种投放、月巴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控制环节,具体步骤如下: (1)开挖田地: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保水力强、无污染的菱角田块,面积2-3亩作为一个田块,田块内的四周皇起高1.2-1.5米的田埂并夯实;田块中离田梗1.2-1.8m的区域为鱼沟,田块的中间区域作为菱角田块;在田埂上还开设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上设置拦鱼栅; (2)菱角栽种:在育苗前1个月,先排干菱角田块和鱼沟内的水,晾晒10-15天,在菱角栽植前15-20天,在菱角田块上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氮磷钾复合肥15_20kg,并耙平,再灌水5-10cm,然后采用直播的方式将长出Hem胚芽的菱角种播种在菱角田块,每亩用种量20-30公斤,在菱角的苗长到7-10cm时,将水位升高至1_1.2m; (3)鱼种投放:在菱角田块水位升至1-1.2m后准备鱼种投放,鱼种放养前10天,每平方米鱼沟用生石灰20-30g或漂白粉2-5g克,兑水搅拌后均匀洒在鱼沟中;放养的塘角鱼苗规格应当在4厘米以上,放养前用2.5%食盐水和浓度1毫克/升漂白粉混合液浸浴消毒5-10分钟,按鱼沟的面积,每平方米放养10-15尾塘角鱼鱼苗; (4)肥水管理: ①施肥:每隔20-30天在菱角种植区域中追施经发酵的畜粪或禽粪100-200kg/亩,或者施用氮磷钾复合肥5-10kg/亩; ②投饲:从投放鱼种后的第三天起至一个半月内,投放以蝇蛆和蚯蚓为主要原料的活体饲料进行塘角鱼的饲喂,每天上午10-11点投喂一次,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8%-10%;此后转入到投喂颗粒饲料阶段,每天投喂2次,分别为上午8-9时,下午15-16时,每天的投饵量占鱼体总重的5%_8% ; ③水质调节:菱角种植期间,水位保持在1-1.2米,鱼沟中每隔一周泼撒生石灰浆进行消毒,生石灰用量为每平方米鱼沟用6-10g,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 (5)病虫害防治:采泼洒中草药液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中草药液的制作方法为称取五倍子1.2-1.5kg,马齿苋1-1.2kg,牛膝草1-1.2kg,大蒜头1-1.2kg,分别磨碎后用15-20kg的水煮沸,再熬煮30-40分钟得中草药液,冷却后带渣投入到鱼沟内;中草药液的加入频率为每20天一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塘角鱼与菱角的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磷钾复合肥中氮磷钾三者的比例为4-5: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塘角鱼与菱角的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饲料是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百分比混合制成的:蝇蛆50 %-70%,水蚯蚓10 % -15 %、动物内脏7 % -15%、熟米饭6%-10%、面粉7%-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塘角鱼与菱角的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饲料的制备方法为将蝇蛆与水蚯蚓倒入容器中混合,再加入经绞肉机绞碎的动物内脏,然后均匀撒入面粉后搅拌均匀,最后加入热的熟米饭拌匀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塘角鱼与菱角的共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饲料是由以下原料按照重量份混合后造粒制成的:大豆粉400-500份、膨化玉米200-300份、胡萝卜粉80-120份、米糠200-300份、DDGS 80_120份、鱼粉20-30份、贝壳粉20-30份、甜菜碱8_15份、葡萄糖粉30-50份,赖氨酸3-5份、蛋粉10-20份、复合维生素5-10份、微量元素3-5份、葡 bΟ ΓΥ? r\ry r\ τ Λ^Λ ΧΗ 0/1/ fjjl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塘角鱼与菱角共养的方法,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开挖田地、菱角栽种、鱼种投放、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的控制环节,其中,通过科学的肥水管理方式,保证了菱角生长需要的养分,以塘角鱼捕食的特点控制菱角的虫害,以中草药液控制菱角的病害;通过开发适合塘角鱼生长的活体饲料、颗粒饲料,通过中草药液预防病害;并利用了塘角鱼与菱角相互影响的特点,相对于单独种植菱角的方式,在保证菱角产量的同时增加塘角鱼的产量,大大提高了种植田块的经济效益。
【IPC分类】A01G1/00, A01K61/00
【公开号】CN105474960
【申请号】CN201510908988
【发明人】陈思宇
【申请人】广西佳联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