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直播早稻低温胁迫下出苗率的种子处理方法_2

文档序号:9794575阅读:来源:国知局
湿直播,另一部分为旱直播,供 试品种为黄华占,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4m2,,以未引发的种子作为对照,试 验设置四个重复。
[0040] g、整地:旱直播采用干耕干整、旋耕耙耢的方式整地;湿直播采用泡田、水翻耕、耙 田、匀田的方式整地。
[0041] h、播种日期和方式:为了保证播后出苗,直播早稻播种日期确定为4月8或10或12 或15日,亩用种量为2或3或4kg,播种方式为旱直播或者湿直播,湿直播需耘田,播种前排去 多余水分,使田间无明水后再播种,旱直播则不需耘田,把土壤整细耙平后播种。播种方式 采用人工穴直播,每穴播一粒种子,每5cm播一粒种子,行距为20cm,每小区播9行。
[0042] i、土壤温度动态记录:采用HOBO Data Logger (Onset Computer Corporation 生 产)记录土壤昼夜温度的动态变化,将Η0Β0 Data Logger温度探头埋入约5cm深的土壤中, 共埋入6个探头(探头方向与地面垂直),旱直播田块和湿直播田块各埋入3个。从播种后1天 开始记录土壤温度。播种后1-10天的白天温度平均值为18.8°C,夜间温度平均值为12.7°C。
[0043] j、出苗速度的观测:从播种后1天开始记录出苗动态,直至出苗数达到恒定。
[0044] k、秧苗素质测定:在播种后12天,每个小区选取12株幼苗测定秧苗素质,随后将芽 和根分开,立刻称得鲜重。
[0045] 试验结果分析:
[0046] Η0Β0记载的田间温度显示,在播种后1-10天,土壤的日均温度为16.0°C左右,夜间 平均温度在12.8°C-13.4°C之间,田间温度较低,能对水稻种子的萌发造成一定的胁迫。图 1A、图1B为湿直播和旱直播条件下不同处理水稻种子的出苗动态,可以看出,引发处理对水 稻种子在低温条件下的出苗率和出苗速度有明显的提升作用,与对照相比,在第18天时,弓丨 发水稻种子在湿直播和旱直播模式下的出苗率分别提高了 33.19%和23.73%,水杨酸引发 和硒引发的效果相当。表1为不同处理的秧苗生长状况,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旱直播模式还 是湿直播模式下,两种引发处理均显著促进了水稻幼苗在低温田间环境下的生长。两种引 发处理平均使湿直播模式水稻种子的根长、芽长、单根重、单芽重提升了27.7%,18.4%, 31.7%和26.2%,使旱直播模式的各项秧苗素质指标分别提升了 15.7%,13.3%,20.9%和 22.5%。
[0047]表1:大田低温胁迫下不同引发处理幼苗的秧苗素质指标
[0048]
[0049] 实施例2:
[0050] -种提高低温胁迫下直播早稻出苗率的种子处理技术(生长箱试验),其步骤是:
[0051 ] 1.试验设计:试验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进行,试验分为旱直 播和湿直播两部分,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引发处理为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供试品种为常规 稻黄华占和杂交稻扬两优6号。根据大田环境下播种后1或3或5或7或10天的土壤温度,生长 箱试验的温度设置为湿直播处理:白天18.8 °C,夜晚12.7 °C ;旱直播处理:白天19.7 °C,夜晚 13.4°(:。光照11或12或1311(^,光照强度为1200011?,相对湿度设置为60%。设置8个重复,其 中4个重复用于发芽动态和秧苗素质的观测,4个重复用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0052] 2、稻种的引发处理:在播种前一周用硒酸钠引发液和水杨酸引发液按上述方法分 别引发黄华占和扬两优6号水稻种子,引发完毕后,将种子装入自封袋中于_4°C冰箱中储存 至播种前。
[0053] 3、播种:在长30cm,宽21 cm的塑料盒中进行,每个塑料盒中装入风干土5kg,湿直播 处理先将土壤浸泡24h,再排去多余水分,抹平后播种,旱直播的土壤含水量控制在19 %或 20或21%,将土壤整细整平后播种。用于观测发芽的4个重复,将24粒健康、饱满的种子均匀 条播成两行,每行12粒种子。用于生理生化测定的4个重复,将10g种子均匀撒播于塑料盒 中,湿直播播种后轻压种子,旱直播播种后在表面覆盖一层薄土。置于生长箱中培养。
[0054] 4、相关指标的统计和测定:播种后第一天开始观察出苗情况,至出苗情况保持稳 定。于播种后第12天取12株幼苗测定秧苗素质,另于第3、6、9天每个处理取样lg测定α-淀粉 酶活、可溶糖含量及呼吸速率。
[0055]其它实施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0056]试验结果分析:
[0057]图2Α、图2Β、图2C、图2D是生长箱低温环境下各处理种子的出苗动态。无论是旱直 播模式还是湿直播模式,两种引发处理均显著的提升了两个品种水稻种子的发芽速度和发 芽率。在低温环境下,对照种子的发芽率在湿直播和旱直播模式下分别只有55.2%-59.4% 和55.0%-58.8%。而引发处理使湿直播和旱直播水稻种子的最终发芽率分别提升了 23% 和35%,除此之外,引发处理还显著提升了水稻种子的萌发速度,如湿直播模式中,黄华占 种子在播种后第5天时对照的发芽率仅为7.3%,而引发处理的平均发芽率则达到了 34.7%。两种引发处理在不同模式、不同品种间的效果相当,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提升效果。 [0058]生长箱试验中各处理幼苗的秧苗素质如表2所示,引发处理显著促进了水稻幼苗 在低温环境下的生长,两种引发处理使得湿直播水稻种子的根长、芽长、单根重、单芽重平 均提升了71.5%,101.2%,35.2%,104.3%,使旱直播种子的各项秧苗素质分别提升了 34.6%,84.3%,38.1%,48.3%,且硒引发和水杨酸引发在不同模式和品种间均表现出一 致的效果。
[0059] 通过测定水稻种子的α-淀粉酶活和可溶糖含量(图3Α、图3Β、图3C、图3D)可以看 出,相比对照而言,引发处理显著提升了低温环境下水稻种子的淀粉代谢活力,湿直播模式 中,两种引发处理平均使水稻种子的淀粉酶活力和可溶糖含量分别提升了76.3%和 45.8%,而旱直播模式中水稻种子的淀粉酶活力和可溶糖含量分别提升了 31.72%和 40.8%,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呼吸动态(图4Α、图4Β)显示,引发处理对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呼 吸作用有明显的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在播种后第3天引发处理使水稻种子的呼吸速率 提升了 31.8 %,而在第9天,呼吸速率提升了 48.4 %。
[0060] 表2:生长箱低温环境下两种引发处理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主权项】
1. 一种提高直播早稻低温胁迫下出苗率的种子处理方法,其步骤是: a、 引发液的配制:引发液的用量根据种子的用量,按稻种质量与引发液体积比为1: 5 w/v来确定,两种引发液分别为硒酸钠溶液和水杨酸溶液,硒酸钠溶液的配制为,根据引发 液的用量,按13.33mg的硒酸钠溶于1L蒸馏水的比例配制,为0.5μΜ的硒酸钠引发液;水杨酸 溶液的配制为,根据需要引发液的体积,按lOOmg水杨酸溶于1L蒸馏水的比例配制,为 100mg/L的水杨酸引发液; b、 品种选择:在华中双季稻区,为了晚稻的正常抽穗成熟,选择生育期在85-95天、日产 量大于1 〇〇kg ha-1 d-Ι的早稻品种,湘早籼6号,早珍珠,鄂早18; c、 浸泡种子:根据种子的用量,选择铁桶、塑料桶、塑料盆或塑料盒,将种子浸没于引发 液中,稻种质量与引发剂体积比为1:5 w/v,于24-26Γ,黑暗条件下进行引发,浸种时间为 22-26个小时,于第10-14个小时更换一次引发液; d、 种子回干:将浸泡的种子置于尼龙网袋中,用自来水冲洗1-3分钟,沥干,然后置于 25-35°C的鼓风干燥箱中,烘干48-64小时,直至种子含水量低于10%,回干后将稻种置于0-4 °C冰箱中保存; e、 整地:旱直播采用干耕干整、旋耕耙耢的方式整地;湿直播采用泡田、水翻耕、耙田、 匀田的方式整地; f、 播种:为了保证播后出苗,直播早稻播种日期为4月8-15日,亩用种量为2-4 kg,播种 方式为旱直播或湿直播,采用机械直播或者人工撒播、条播、穴播。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直播早稻低温胁迫下出苗率的种子处理方法,其步骤:A、引发液的配制:引发液的用量根据种子的用量,按稻种质量与引发液体积比确定;B、品种选择:在华中双季稻区;C、浸泡种子:将种子浸没于引发液中,黑暗条件下进行引发;D、种子回干:将浸泡的种子置于尼龙网袋中,用自来水冲洗,沥干,然后置于干燥箱中,烘干,回干后将稻种置于冰箱中保存;E、整地:旱直播采用干耕干整、旋耕耙耢的方式整地;F、播种:播种方式为旱直播,采用机械直播。操作简便,适用于旱直播、湿直播,显著提高了直播早稻种子在低温条件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和秧苗素质,增强了水稻幼苗的抗逆性,解决了直播早稻一播全苗难的问题。
【IPC分类】A01C1/00
【公开号】CN105557118
【申请号】CN201610013766
【发明人】聂立孝, 王慰亲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6年1月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