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捕虫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94645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捕虫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农用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农用捕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捕虫器具存在以下不足:采用熏烟驱虫,熏烟气味影响植物口感和危害植物生长;再者利用气味驱虫和灯光,并不能有效消除害虫,再者现有捕虫器不能及时清除害虫,导致捕虫器内塞满虫体,影响除虫效果,定时人工清除捕虫器内的虫体增大了劳动强度,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环保节能、除虫效率高,且能自动排出虫体,保持除虫效率的捕虫装置。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感应捕虫装置,包括风机箱、收虫筒、通电铁丝网和吸虫光圈,所述风机箱的抽风端与所述收虫筒的一端连通,所述通电铁丝网置于所述收虫筒内的中部,所述吸虫光圈置于所述收虫筒远离所述风机箱的一端,所述吸虫光圈上套装有灯罩,所述灯罩的一端与所述收虫筒固定连接,所述灯罩远离所述收虫筒的一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所述红外感应器通过线路连接有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的控制端与所述风机箱通过线路连接;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风机箱、通电铁丝网、红外感应器和第一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收虫筒靠近所述通电铁丝网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可排出虫体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可自动打开开口的自动开关,所述自动开关与所述电源通过线路连接。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红外感应器能感应虫子飞进灯罩,产生感应信号,第一控制器根据感应信号控制风机箱进行启动,风机箱可以对收虫筒内进行抽风,利用抽风风力吸附虫子通过灯罩进入收虫筒内,能有效降低吸附虫子所耗电量,虫子触及通电铁丝网被电击,能有效除虫,除虫效率高,环保不污染环境;虫体留在收虫筒内,可以通过自动开关进行自动清除虫体,保持除虫效率。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进一步,所述收虫筒内的顶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
[0008]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热器能对收虫筒内进行加热,使得收虫筒内的虫体进行干燥,避免虫体对收虫筒腐蚀,同时可以避免虫体的液体流出凝结在收虫筒内,影响虫体排出。
[0009]进一步,所述自动开关包括永磁性磁铁、电生磁装置、铁板、第二控制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收虫筒下端的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铁板可滑动的置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铁板可密封所述开口,所述永磁性磁铁置于所述开口远离所述滑槽的一侧,所述电生磁装置置于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电生磁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的输出电端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输进电端与所述蓄电池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的信号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线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置于所述收虫筒内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
[0010]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生磁装置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永磁性磁铁对铁板进行磁吸,对开口进行闭合,当收虫筒内的虫体超过一定重量,压力传感器感应压力,通过第二控制器控制向电生磁装置通电,通电后,电生磁装置产生磁场对铁板进行磁吸,电生磁装置产生的磁场强过永磁性磁铁,铁板移动紧贴电生磁装置,打开开口,对虫体进行排出,能自动排出虫体,保持除虫效率。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一种感应捕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发明一种感应捕虫装置的模块框图。
[001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4]1、风机箱,2、收虫筒,3、通电铁丝网,4、吸虫光圈,5、灯罩,6、红外感应器,7、第一控制器,8、电源;
[0015]9、自动开关,91、永磁性磁铁,92、电生磁装置,93、铁板,94、压力传感器,95、滑槽,96、第二控制器;
[0016]10、开口,11、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 8] 如图1和图2所不,一种感应捕虫装置,包括风机窜目1、收虫同2、通电铁丝网3和吸虫光圈4,所述风机箱I的抽风端与所述收虫筒2的一端连通,所述通电铁丝网3置于所述收虫筒2内的中部,所述吸虫光圈4置于所述收虫筒2远离所述风机箱I的一端,所述吸虫光圈4上套装有灯罩5,所述灯罩5的一端与所述收虫筒2固定连接,所述灯罩5远离所述收虫筒2的一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6,所述红外感应器6通过线路连接有第一控制器7,所述第一控制器7的控制端与所述风机箱I通过线路连接;还包括电源8,所述电源8分别与所述风机箱1、通电铁丝网3、红外感应器6和第一控制器7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收虫筒2靠近所述通电铁丝网3—侧的底部设置有可排出虫体的开口 10,所述开口 10处设置有可自动打开开口 10的自动开关9,所述自动开关9与所述电源8通过线路连接;
[0019]红外感应器6能感应虫子飞进灯罩5,产生感应信号,第一控制器7根据感应信号控制风机箱I进行启动,风机箱I可以对收虫筒2内进行抽风,利用抽风风力吸附虫子通过灯罩5进入收虫筒2内,能有效降低吸附虫子所耗电量,虫子触及通电铁丝网3被电击,能有效除虫,除虫效率高,环保不污染环境;虫体留在收虫筒2内,可以通过自动开关9进行自动清除虫体,保持除虫效率。
[0020]优选的,所述收虫筒2内的顶部设置有加热器11,所述加热器11与所述第一控制器7通过线路连接。
[0021 ]优选的,所述自动开关9包括永磁性磁铁91、电生磁装置92、铁板93、第二控制器96和压力传感器94,所述收虫筒2下端的开口 10的一侧设置有滑槽95,所述铁板93可滑动的置于所述滑槽95内,且所述铁板93可密封所述开口 10,所述永磁性磁铁91置于所述开口 10远离所述滑槽95的一侧,所述电生磁装置92置于所述滑槽95远离所述开口 10的一侧,所述电生磁装置92与所述第二控制器96的输出电端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96输进电端与所述蓄电池8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96的信号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94通过线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94置于所述收虫筒2内靠近所述开口 10的一端。
[0022]电生磁装置92在不通电的情况下,永磁性磁铁91对铁板93进行磁吸,对开口8进行闭合,当收虫筒2内的虫体超过一定重量,压力传感器94感应压力,通过第二控制器96控制向电生磁装置92通电,通电后,电生磁装置92产生磁场对铁板93进行磁吸,电生磁装置92产生的磁场强过永磁性磁铁91,铁板93移动紧贴电生磁装置92,打开开口 8,对虫体进行排出,能自动排出虫体,保持除虫效率。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感应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箱(1)、收虫筒(2)、通电铁丝网(3)和吸虫光圈(4),所述风机箱(I)的抽风端与所述收虫筒(2)的一端连通,所述通电铁丝网(3)置于所述收虫筒(2)内的中部,所述吸虫光圈(4)置于所述收虫筒(2)远离所述风机箱(I)的一端,所述吸虫光圈(4)上套装有灯罩(5),所述灯罩(5)的一端与所述收虫筒(2)固定连接,所述灯罩(5)远离所述收虫筒(2)的一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6),所述红外感应器(6)通过线路连接有第一控制器(7),所述第一控制器(7)的控制端与所述风机箱(I)通过线路连接;还包括电源(8),所述电源(8)分别与所述风机箱(1)、通电铁丝网(3)、红外感应器(6)和第一控制器(7)通过线路连接,所述收虫筒(2)靠近所述通电铁丝网(3)—侧的底部设置有可排出虫体的开口(10),所述开口(10)处设置有可自动打开开口(10)的自动开关(9),所述自动开关(9)与所述电源(8)通过线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感应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虫筒(2)内的顶部设置有加热器(11),所述加热器(11)与所述第一控制器(7)通过线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感应捕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开关(9)包括永磁性磁铁(91)、电生磁装置(92)、铁板(93)、第二控制器(96)和压力传感器(94),所述收虫筒(2)下端的开口(10)的一侧设置有滑槽(95),所述铁板(93)可滑动的置于所述滑槽(95)内,且所述铁板(93)可密封所述开口( 1 ),所述永磁性磁铁(91)置于所述开口(I O)远离所述滑槽(95)的一侧,所述电生磁装置(92)置于所述滑槽(95)远离所述开口(10)的一侧,所述电生磁装置(92)与所述第二控制器(96)的输出电端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96)输进电端与所述蓄电池(8)通过线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96)的信号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94)通过线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94)置于所述收虫筒(2)内靠近所述开口(10)的一端。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捕虫装置,包括风机箱、收虫筒、通电铁丝网和吸虫光圈,风机箱的抽风端与收虫筒的一端连通,通电铁丝网置于收虫筒内的中部,吸虫光圈置于收虫筒远离风机箱的一端,吸虫光圈上套装有灯罩,灯罩的一端与收虫筒固定连接,灯罩远离收虫筒的一端设置有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通过线路连接有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的控制端与风机箱通过线路连接;还包括电源,电源分别与风机箱、通电铁丝网、红外感应器和第一控制器通过线路连接,收虫筒靠近通电铁丝网一侧的底部设置有可排出虫体的开口,开口处设置有自动开关,自动开关与电源通过线路连接。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环保节能、除虫效率高,且能自动排出虫体,保持除虫效率。
【IPC分类】A01M1/22, A01M1/08
【公开号】CN105660571
【申请号】CN201610076107
【发明人】王晓春
【申请人】王晓春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2月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