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

文档序号:10518700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由稻田选择、稻田改造、苗种放养组成。克服传统常规栽培稻不养鱼,造成单位水田面积产值较低的缺点,提供多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有前途的养殖方法,值得推广。稻田养泥鳅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稻田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并通过人为措施,建立稻鳅共生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水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稻田养泥鳅比常规栽培稻不养鱼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增加了市场鱼的供给。因此,稻田养泥鳅技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可取得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专利说明】
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经济鱼养殖技术类,涉及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常规栽培稻不养鱼,造成单位水田面积产值较低。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传统常规栽培稻不养鱼,造成单位水田面积产值较低的缺点,提供多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稻田养鳅是一种无公害生态养殖方式,成本低、收效快、经济效益高,是有前途的养殖方法,值得推广。稻田养泥鳅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稻田放养一定数量的泥鳅,并通过人为措施,建立稻鳅共生的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从而达到提高水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经济收入的目的。稻田养泥鳅比常规栽培稻不养鱼方式增加收入,同时增加了市场鱼的供给。因此,稻田养泥鳅技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可取得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0004]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发明采取的工艺流程是:稻田选择一稻田改造一苗种放养。
[0006]1、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往年无洪水侵入、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脂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
[0007]2、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的高度和宽度应根据需要而定,一般埂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水面30-50厘米。
[0008]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
[0009]3、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消毒,I周后,注入30_40厘米深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公斤,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0010]放养泥鳅种苗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解火。
[0011]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此时水温已达到20°C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0012]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
【主权项】
1.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由稻田选择、稻田改造、苗种放养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稻田选择:选择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排灌方便、日照充足、温暖通风、往年无洪水侵入、和交通方便的稻田进行养鳅最为适宜。土质要求腐殖质丰富为好。在黏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色黄、月旨肪多、骨骼软、味道鲜。相反,在沙质土水体中生长的泥鳅,体乌黑、脂肪少、骨骼硬、肉质差。因此,养鳅稻田的土质以黏质土为佳。若在土质中混加腐殖土,则更有利于泥鳅的天然饵料繁殖,促进泥鳅生长。田块不宜过大,一般667-2000平方米即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稻田改造:放养前,要加高、加固田埂。田埂一般高50厘米,宽30厘米。田埂至少要高出水面30厘米,且斜面要陡,堤埂要夯实,以防裂缝渗水倒塌。堤埂内侧最好用木板或水泥板挡住,木板或水泥板要埋入地下20-30厘米。进、出水口也要用聚乙烯网片拦好,高出埂面20-30厘米,起防逃作用。 稻田要开挖围沟和田间沟。围沟一般宽2-3米,深50厘米,田间沟宽1-1.5米,深30厘米,沟的面积占整个稻田面积的10%左右。另外,田角留出2米以上的机耕道,便于拖拉机进田耕耘。田埂内壁衬一层聚乙烯网片或尼龙薄膜,底部埋入土中20-30厘米,上端可覆盖在埂面上。田埂要求整齐平直、坚实,高出水面30-50厘米。 开挖鱼沟、鱼窝是稻田养鱼的一项重要措施,鱼沟与鱼窝相连,可开挖成“十”字沟、“田”字沟。当水稻浅灌、追肥、治虫时,泥鳅有栖息场所。盛夏时,泥鳅可入沟窝避暑:秋冬季便于捕鱼操作。一般鱼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每个鱼窝4-6平方米,深30-50厘米。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方形。鱼窝最好选择在便于投喂管理的位置,如田块的横埂边或进出水口处。鱼沟和鱼窝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稻田无公害养殖泥鳅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苗种放养:放养前2-3周,每亩用100公斤生石灰消毒,I周后,注入30-40厘米深新水。同时,每亩施入经腐熟发酵的有机肥200-300公斤,并在肥料上覆盖少量稻草和泥土,培养水质,为泥鳅种下塘后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 放养泥鳅种苗规格要求全长在3厘米以上,最好是5厘米以上,这样可当年养成商品鳅。 放养时间可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一般在5月上旬至6月中旬放养为宜,水温已达到200C以上,泥鳅放养后可正常摄食。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户的管理水平、稻田条件及苗种规格确定。一般3-5厘米的鳅种,每亩放养3-5万尾。鳅种放养前,要用3-4%食盐水或20-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泡10-15分钟。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5875472SQ201510036734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3日
【发明人】龚镔
【申请人】龚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