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998336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学与化学防治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
目.0
【背景技术】
[0002]茶小绿叶蝉是全国茶区茶园中最重要害虫,以该害虫为对象的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抗药性监测以明确药效及掌握抗药性状况是有效防控该虫的基础。茶小绿叶蝉若虫体弱小,只能以毛笔轻触;成虫敏捷活泼、善于爬跳与横行,难以约束,给采集和后续处理带来极大困难。在田间采集时,由于若虫爬逃,使用普通容器难以采集到足够的供试虫,除非连同芽梢一起采集;为了限制其活动并防逃,以便分检或处理,在室内采用冷冻麻醉或二氧化碳麻醉的处理方法,但该方法需要反复试验确定麻醉时间和强度,难以掌握,且麻醉状态时间有限。为此,也有采用吸虫器,但吸口要准确对准活动的虫体实属不易,且要掌握好吸虫力道,效率低下,尤其是手动吸虫器需要一手把控吸虫器、一手握吸虫器头,无法同时检查叶片下虫口情况。由此可见,采用现有的方法,即使实验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技巧和耐心,试验效率仍然低下,且由于需要复杂器械,难以在基层植保部门或生产单位推广,使得多年来业界未能把握茶小绿叶蝉的抗药性状况,导致农药的滥用和食品安全问题。
[0003]公开号为CN10344463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茶小绿叶蝉的监测饲养管,通过一种自制的监测饲养管在活体茶树的茶芽上对茶小绿叶蝉进行饲养和观察,虽然提高了叶蝉成活率,也减轻了饲养的工作量,但只适用于少量的饲养观察,不适用于需要大量供试虫的毒力测定或抗药性监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集采集、饲养与试验操作于一体的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所述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的内径与筒身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的外径与筒座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套设在筒身与筒座外,所述筒盖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所述内筒底端开口,所述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筒座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有连接环,用于连接筒身和筒座;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形成药液的流入流出通道;筒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内筒,筒盖上设置内筒,弱化了茶小绿叶蝉对出口的目标感,阻滞其出逃,在小部分到达内筒下沿时,内筒壁进一步阻碍了其从内筒壁的一侧翻爬到另一侧,茶小绿叶蝉虽善于爬跳,但爬跳形式以前跳和下跳为主,且只能短距离爬跳,使其难以跳过内筒的出口一侧爬出;内筒内放置有载物杯,杜绝了长期饲养中羽化出的成虫飞逃的可能性;筒座上密布有第二通孔,便于用药剂处理装置内的茶小绿叶蝉。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000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000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主视图。
[001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6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的立体图。
[0013]标号说明:
[0014]1、筒盖;11、第一通孔;2、筒身;3、连接环;4、筒座;41、第二通孔;5、内筒;6、载物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监测装置为由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的中空的筒体,各个部件便于拆卸,可方便地进行采集、饲养和试验操作;筒盖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可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之一为: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包括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所述筒盖、筒身、连接环和筒座依次连接形成一中空的筒体,所述筒盖的内径与筒身的外径相同,所述筒身的外径与筒座的外径相同,所述连接环套设在筒身与筒座外,所述筒盖中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一内筒,所述内筒底端开口,所述内筒内放置有一载物杯,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筒座包括筒壁和筒底,所述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
[0018]筒身可设置有多个(根据需要增加),设置有连接环,用于连接筒身和筒座,也可用于连接多个筒身,以增加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高度,便于内置小型盆栽小茶苗;筒壁和筒底密布有第二通孔,形成药液的流入流出通道;筒盖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向筒体内延伸有内筒,筒盖上设置内筒,弱化了茶小绿叶蝉对出口的目标感,阻滞其出逃,在小部分到达内筒下沿时,内筒壁进一步阻碍了其从内筒壁的一侧翻爬到另一侧,茶小绿叶蝉虽善于爬跳,但爬跳形式以前跳和下跳为主,且只能短距离爬跳,使其难以跳过内筒的出口一侧爬出;内筒内放置有载物杯,可杜绝长期饲养中羽化出的成虫飞逃的可能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茶小绿叶蝉抗药性监测装置满足了防逃要求。
[0019]进一步的,筒身的高度为28?32_,筒盖的高度和连接环的高度均为13?17_,筒座的高度为38?42mm,筒盖的内径、筒身的外径、筒座的外径和连接环的内径均为112?116mm ;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23?0.27mm,每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为0.08?0.12mm。
[0020]优选的,筒身的高度为30mm,筒盖的高度和连接环的高度均为15mm,筒座的高度为40mm,筒盖的内径、筒身的外径、筒座的外径和连接环的内径均为114mm,第二通孔的直径为0.25mm,每两个第二通孔之间的距离为0.1mm。
[0021]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合适的筒体尺寸,可满足对茶小绿叶蝉日常采集、饲养和试验操作的需要。
[0022]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为圆台形,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杯口直径均为53?57mm,内筒的杯底直径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
[0023]优选的,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杯口直径均为55mm,内筒的杯底直径为45mm,内筒的高度为25mm。
[0024]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杯口直径均为53?57mm,内筒的杯底直径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可有效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
[0025]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为直筒形,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外径均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
[0026]优选的,第一通孔的直径和载物杯的外径均为45mm,载物杯的高度为25mm。
[0027]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通孔的直径和内筒的外径均为43?47mm,内筒的高度为23?27mm,可有效防止茶小绿叶蝉逃出。
[0028]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杯的杯口边缘向外翻折形成翻折部,所述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3?2.7mm。优选的,所述翻折部的高度为2.5mm。
[002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翻折部抵靠在第一通孔边缘来实现载物杯与筒盖的相对固定,可有效防止茶小绿叶蝴逃出。
[0030]进一步的,所述载物杯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距离为3?7mm。优选的,载物杯的外壁与内筒的内壁距离为5mm。
[0031]进一步的,所述筒体的材质为PET,筒体的厚度为0.1?0.2mm。优选的,筒体的厚度为 0.15mm。
[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