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084967阅读:来源:国知局
是杆状的钢筋或龙骨,可插入鱼塘底面,这样,引诱装置3可以固定在它的上面。
[0029]在本实施例中,顶面q也有一伸出入口 33的突出部分a,像一屋沿,这样,万一有从侧面g爬到顶面q上的河蟹,由于该突出部分a,这些河蟹也不容易进入入口 33。
[0030]弓丨诱装置3的入口33如一洞穴,可引诱野杂鱼从中穿过,进入甲鱼养殖区2,而入口 33的两侧为光滑塑料板e,底部(底面d)为斜向上约45度的光滑塑料板d,这样,由于10g以上的河蟹不能持续游泳,而且在有坡度的光滑板的底面d和光滑塑料板e它们不能攀爬,而入口 33位于倾斜的光滑塑料板(底面d)的上方,这样河蟹不可能进入引诱装置3。由引诱装置3的出口部分c为一喇叭结构的“倒须”,河蟹养殖区1的野杂鱼从入口 33进入引诱装置3,依次穿过其出口部分c的大口,实际上就是上述缺口 306,再通过小的出口 316而进入甲鱼养殖区2,然而,一旦野杂鱼经“倒须”进入甲鱼养殖区2后,就难以通过“倒须”的小口再返回至河蟹养殖区1,这些野杂鱼便成为甲鱼的鲜活饵料。
[0031]通过上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知道,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是将设有河水可以互通的河蟹养殖区1和养殖甲鱼的甲鱼养殖区2,在它们的交界处设有若干个引诱装置3,该引诱装置3由入口部分r和出口部分c组成,入口部分的底部的由河蟹不能从鱼塘底部爬入的光滑材料构成,在入口部分r的上方设有野杂鱼可以进入的入口 33,出口部分是一椎体结构,有一大的缺口 306和一小的出口 316,其中大口缺口 306朝向入口部分r,出口316朝向甲鱼养殖区2,形成以“倒须”结构,使得野杂鱼经入口 33进入引诱装置3,从缺口306进入出口部分c( S卩“倒须”),并从出口 316进入甲鱼养殖区2后,就难以再通过该“倒须”的小的出口 316返回至河蟹养殖区1。
[0032]本实用新型人通过认证研究和分析河蟹与野杂鱼的不同特性,设置了一将河蟹养殖区1的野杂鱼引诱进甲鱼养殖区2的野杂鱼的引诱装置3,该引诱装置3能够阻止进入甲鱼养殖区2内的野杂鱼再返回进入河蟹养殖区1内,这样,甲鱼就有了营养丰富的野杂鱼,如果甲鱼养殖区2的面积相对小,甲鱼更容易捕食野杂鱼。避免了由于甲鱼的捕食野杂鱼的能力极强,在成蟹养殖池塘内套养甲鱼,造成甲鱼在捕食野杂鱼的同时也会捕食正在蜕壳或刚蜕壳的软壳河蟹,导致河蟹回捕率不高,产量下降的情况,实现了既能使甲鱼有效控制蟹塘内的野杂鱼,而又不损伤河蟹的养殖模式额显著技术效果。实际养殖效果评估也证明了这一点: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整个养殖过程中,河蟹养殖区的野杂鱼陆续穿过引诱装置进入甲鱼养殖区,供甲鱼捕食,待11月下旬干塘捕捉河蟹和甲鱼,经统计,河蟹产量高达200斤/亩,比普通养殖模式提高15%,饵料系数为1.8,比普通养殖模式降低20%,而且收获的甲鱼由于完全捕食活杂鱼,属于低密度仿生态养殖,甲鱼品质好,售价比普通池塘甲鱼高出50%,经计算,整体养殖效益提高了 40%。
[003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野杂鱼引诱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图2的引诱装置3的区别是,底面d不全是倾斜面,它一部分倾斜。
[003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野杂鱼引诱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图2的引诱装置3的区别是,底面是平底,则原来的底面d变成垂直的前侧面。为了进一步防止河蟹从该前侧面爬入入口 33,在入口 33的下方设置一向前伸出的沿板300,挡住河蟹爬入入口 33。
[0035]根据上面描述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作下列变化,同样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36]入口部分r可以不是长方体,而是其它形状,只要有入口 33,侧面采用光滑板或档沿防止河蟹爬入入口 33。
[0037]出口部分可以是其它形状,只要是椎体的“倒须”结构能防止野杂鱼进入甲鱼养殖区2后,就难以再返回至河蟹养殖区1就可以。
[0038]野杂鱼的引诱装置3的个数可以根据现场的需求选取。
[0039]出口 316处还可以设置一个常用的倒须,进一步防止野杂鱼回流。
[0040]拦网5可为常用的水可互通但野杂鱼、甲鱼、河蟹不能在河蟹养殖区1和甲鱼养殖区2之间进出的竹排。
[00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一种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包括养殖河蟹的河蟹养殖区和养殖甲鱼的甲鱼养殖区,在所述河蟹养殖区和所述甲鱼养殖区之间设置一水能互通的拦网,在所述拦网上安装有若干个将河蟹养殖区内的野杂鱼引诱进甲鱼养殖区的引诱装置,所述引诱装置内部形成连通所述河蟹养殖区和所述甲鱼养殖区的通道结构,在所述河蟹养殖区的部分的上方设有一便于野杂鱼进入所述引诱装置内的入口,其侧面由河蟹不能爬行的光滑面构成;所述引诱装置位于所述甲鱼养殖区的部分设置成以便进入甲鱼养殖区的野杂鱼很难返回至所述河蟹养殖区的倒须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诱装置的入口部分的底面是一斜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引诱装置的入口部分的左前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设置在所述斜面的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河蟹养殖区的部分的入口下方设有一防止从下面爬上的河蟹进入所述入口的沿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河蟹养殖区的部分的入口上方设有一防止从下面爬到所述河蟹养殖区的部分的顶面而进入所述入口的突出部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鱼养殖区和河蟹养殖区的面积的比例范围为1:10_3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须结构是喇叭形。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须结构的小口的部分上安装有防止野杂鱼再次进入河蟹养殖区的尖刺倒须。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网为材质坚硬、牢固的塑料网,塑料网上网孔的直径为0.1-0.3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河蟹成蟹养殖池塘同池异位混养甲鱼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养殖河蟹的河蟹养殖区和养殖甲鱼的甲鱼养殖区,河蟹养殖区和甲鱼养殖区的水能互通,河蟹养殖区和甲鱼养殖区之间通过拦网隔开,拦网上安装有若干个将河蟹养殖区内的野杂鱼引诱进甲鱼养殖区的野杂鱼引诱装置。本实用新型将河蟹养殖区和甲鱼养殖区之间通过拦网隔开,拦网上安装有若干个将河蟹养殖区内的野杂鱼引诱进甲鱼养殖区的野杂鱼引诱装置,利用甲鱼有效控制与蟹争夺饲料的野杂鱼,而又不伤及河蟹,降低饲料成本,提高河蟹的成活率,并且所饲养甲鱼活力及品质与野生甲鱼相近,价格高,本实用新型的饲养模式显著提高了蟹塘整体养殖效益。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204994434
【申请号】CN201520549422
【发明人】何杰, 吴旭干, 赵恒亮, 柳梅梅, 成永旭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