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皮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5182阅读:2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皮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中药成份制成的特殊的皮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皮蛋种类单一,往往是以加强口味,增强鲜度出度作出一些改变,因而制作出的皮蛋所具有的口味也大同小异,功效也是差不多。皮蛋制作的原料也无非是采用皮蛋粉和上黄泥。而中药是我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实践积累下来的,对人体有着去病去痛,强生健体之功效的宝贵财富。将中药一些特殊的成份结合到皮蛋中却少有人去实践。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将几种特别的中药药材作为原料制作皮蛋,可起到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功效的中药皮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本发明是在鲜鸭蛋放入到由下述几种中药原料配比而成的浸渍,浓缩液中,中药原料重量配比为何首乌20-40 桑寄生5-15大云10-30夜交芚5-15黄芪10-30 大茴2-8鲜鸭蛋与上述中药原料重量之和的配比为20-30∶1本发明制作过程是取符合上述配比的何首乌,黄芪,大云,夜交芚,桑寄生,大茴,将上述药材烘干,研末成粉状过60目筛,放入中药提取器中,前后分三次提取浓缩液。第一次为1小时,第二次是1小时45分钟时,第三次为1小时30分钟时,再将上述三次提出的浓缩液过滤后,充分混合成浸渍药夜备用,而过滤出的药渣可掺入无铅皮蛋粉备用。
将鲜鸭蛋用清水洗净凉干后放入浸渍药液中,在摄氏25-30℃温度下,浸渍36个小时,将鸭蛋取出,再在浸渍药液中加入黄泥调成糊状,将浸渍后鸭蛋再放入黄泥药渣中,将鸭蛋取出,并均匀敷上先前备用的混有药渣的无铅皮蛋粉密封储存,在摄氏25-30℃温度下存放20-25天,取出即可食用。
制备本发明的中药原料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何首乌25-35桑寄生8-10大云15-25夜交芚8-12 黄芪15-25 大茴4-7本发明中药原料最佳重量配比是何首乌30 桑寄生10 大云20夜交芚10 黄芪25大茴5本发明中的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津血、强筋骨、乌须发、悦容颜。
黄芪补元生阳、顾表止汗、托毒排肱、利尿消肿、治糖尿病。
夜交芚养心安神。
大云补肾壮阳,益髓生津。
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去风湿、养血安胎。
现代医学认为何首乌中含构成红细胞,神经组织的元素,并能抗动脉硬化,黄芪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是治疗糖尿病主药之一。何首乌、大云、桑寄生是治疗老年性骨质增生的良药,桑寄生可降血压,上述中药一同作用可起到补肝肾,益气血,强筋壮骨,养血安神,和颜悦色,延年益寿之功,提高人体抵抗能力,预防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骨质增生的良药。
本发明为集营养,保健于一体产品。可抗衰老,提神健脑,强肾生血,强筋骨。对口感上讲,比传统皮蛋更鲜,无腥味,生津,吃后在半小时后有皮蛋的鲜味,清凉的感觉。
实施例1取何首乌30克、桑寄生10克、大云20克、夜交芚10克、黄芪25克、大茴5克,将上述药材烘干,研末成粉状过60目筛,放入中药提取器中,前后分三次提取浓缩液。第一次为1小时,第二次是1小时45分钟时,第三次是1小时30分钟时,再将上述三次提出的浓缩液过滤后,充分混合成浸渍药夜备用,而过滤出的药渣可掺入无铅皮蛋粉备用。
取2000克鲜鸭蛋用清水洗净凉干后放入浸渍药液中,在摄氏25-30C温度下,浸渍36个小时,将鸭蛋取出,再在浸渍药液中加入黄泥调成糊状,将浸渍后鸭蛋再放入黄泥药渣中,将鸭蛋取出,并均匀敷上先前备用的混有药渣的无铅皮蛋粉密封储存,在摄氏25-30C温度下存放20-25天,取出即可食用。
实施例2取何首乌35克、桑寄生15克、大云25克、夜交芚10克、黄芪12克、大茴3克,取3000克鲜鸭蛋,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作。
实施例3取何首乌25克、桑寄生8克、大云30克、夜交芚15克、黄芪15克、大茴7克,取2000克鲜鸭蛋,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作。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皮蛋其特征在于在鲜鸭蛋放入到由下述几种中药原料配比而成的浸渍,浓缩液中,中药原料重量配比为何首乌20-40 桑寄生5-15大云10-30夜交芚5-15 黄芪10-30 大茴2-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皮蛋,其特征在于制备中药原料配方优选重量配比范围是何首乌25-35桑寄生8-10大云15-25夜交芚8-12 黄芪15-25 大茴4-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皮蛋,其特征在于中药原料最佳重量配比是何首乌30 桑寄生10 大云20夜交芚10 黄芪25大茴5。
全文摘要
一种中药皮蛋,在鲜鸭蛋放入到由下述几种中药原料配比而成的浸渍,浓缩液中,中药原料重量配比为:何首乌20-40,桑寄生5-15,大云10-30,夜交芚5-15,黄芪10-30,大茴2-8。本发明为集营养,保健于一体产品。可抗衰老,提神健脑,强肾生血,强筋骨。对口感上讲,比传统皮蛋更鲜,无腥味,生津,吃后在半小时后有皮蛋的鲜味,清凉的感觉。
文档编号A23L1/32GK1338212SQ0011360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1日
发明者谢炳光 申请人:谢炳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