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740阅读:26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品,进一步是指具有补肾健脾功效的中药制品(含乙醇制剂,乙醇提取液,煎剂,颗粒)。
中医“脾”“肾”的功能涉及到人的生殖,生长,发育,衰老,肌肉,骨骼造血,呼吸,头发的生长,耳的听力,眼的视力,齿的坚固,排泄机能,神经内分泌调节,水液代谢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健脾补肾是保持人体健康最重要,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发掘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研制出对强健“脾”“肾”有显著效果的中药制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是很有必要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的重量份药物组成是全当归 10-50份;陈皮5-20份;淫羊藿 10-50份;首乌10-50份;
黑豆10-50份; 人参 10-20份;肉苁蓉 10-50份; 菟丝子 10-50份;黄芪10-50份; 黄精 10-50份;菌灵芝 10-50份; 金钗石斛5-20份;枸杞50-100份; 大枣 10-50份;熟地10-50份; 龙眼肉 10-50份;鸡血藤 5-20份; 仙茅5-20份;葡萄干 10-50份; 冬虫夏草10-20份。
可采用常规冷浸法或热浸法将上述组分之药物制成药酒;还可采用常规蒸溜法将所述药酒制成合剂;也可将上述组分之药物用常规方法及设备制成煎剂包装品;还可采用常规方法及设备将上述组分之药物制成颗粒剂制品。
所述颗粒剂的一种常规制法是上药取含挥发油药物进行蒸馏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液另器收集;药渣与其余几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水液合并,合并液采用低温蒸发浓缩至稠膏状,加入等量95%乙醇,充分混合均匀,静置冷藏12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再继续浓缩至规定相对密度喷雾干燥成颗粒,整粒,分装,送检,即得。制剂为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用开水冲服。
所述合剂的一种制法是以上药含挥发油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药液另器液收集,药渣与余下药碎断,按照渗漉法用65%的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渗漉后,减压回收乙醇,加入水搅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滤液浓缩程度每日服用量控制在20-40ML(浓缩程度原则上为汤剂,1日量改制成合剂,是在1日内用完)测PH值,加入防腐剂适量,提取液与挥发油搅匀,分装,压盖,流动蒸气煮沸灭菌45分钟,贴签,送检即得。本制剂为褐色液体,气芳香,味甜、微苦,口服。
所述煎(汤)剂的一种制法是以上药物除人参、冬虫夏草单煎外,其余药置容器内,加入适量水,煎煮60分钟,滤取首液,再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滤取药液,将两次煎出液合并,置煎药机耐温塑复合膜分装,煮沸灭菌30分钟,送检即得。本制剂为褐色液体,气芳香,味甜、微苦,口服。
所述药酒(酒剂)的一种制法是以上药物,酌予碎断,置非金属容器内,按药∶酒之容量比为1∶8--12加入10--65度纯白酒密闭浸泡,每日搅拌1次,浸渍3-6月取出浸液压榨药渣榨出液澄清后与浸液合并,加入食用植物调味剂,搅拌溶解,密闭,静置15日以上,滤过,分装,送检即得。本品为褐色液体,气芳香,味甜、微苦。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做出说明。
中医经典《内经》对人的生长壮老作了精辟的论断《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肥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
本段经文把的生长壮老划分为三期1、发育期,即女子七岁至二七(14岁),男子八岁至二八(16岁),主要在于肾气盛。具体表现为“齿更发长”,“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精气溢泻”。2、壮盛期。即女子三七(21岁)至四七(28岁),男子三八(24岁)至四八(32岁),主要在于肾气充满。具体表现为“真牙生而长极”,“筋骨劲强”,“身体盛壮”。3、衰老期,即女子五七(35岁)至七七(49岁),男子五八(40至八八(46岁),主要在于肾衰。(女子阳明脉先衰。)具体表现则为“面焦”,“发堕”,“发白”,“齿槁”,“精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由诸所见,《内经》认为人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主要取决于肾气的作用。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其衰老具有同步的联系。肾气由微至盛,则人体生长、发育;肾气由盛至衰,则人体由壮盛而衰老。说明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它既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所以李中梓说“先天之本在肾……故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而人资之以为始者也”(《医宗必读》)。
此外,《灵枢.天年》又以第每十岁为一步,逐步地叙述了人体成长、壮盛、衰老直至死亡等各个阶段中脏腑、经脉、气血及神形的变化情况。它说“人生十岁,五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藏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发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藏经脉空虚。百岁,五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文中的十岁好走,二十岁好趋,三十岁好步,四十岁好坐,六十岁好卧,是描述人的活动特点。走、趋、步三字,《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本段原文指出,人的成长、壮盛、衰老,都与五脏血气相关。十岁则五脏开始健全,血气运行通畅;二十岁则血气开始旺盛;三十岁则五脏发育健全,血脉旺盛充满;四十岁则脏六腑、十二经脉都到了旺盛的极点;这是人的成长、旺盛期。人从五十岁以后开始衰老,五十岁则肝气衰,六十岁则心气衰,七十岁则脾气衰,八十岁由肺气衰,九十岁则肾气衰,百岁则五脏脏气虚衰,神气皆去,生命活动就会停止。
关于人的生长、壮盛与衰老,《上古天真论》则突也了肾气的作用;《天年》又突出了五脏气血的作用。二者一论先天,一论后天。这说明,人的成长不仅依靠先天因素,而且依靠后天因素。
中医经典《内经.素问》曰“人年四十,阴气自半”《灵枢经》有“人年五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的论述,这是说中老年的“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均为阴阳俱虚,精耗,气损,神衰所致。诸于上述虚损之因,人到四十岁之后将不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隐潜性变化,身体表现在性腺,消化腺,甲状腺,肾上腺功能不足内分泌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的“脾”“肾”虚损的症候群。如精力不比30岁以前那样旺盛,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是病非病的症状,如倦怠,耳鸣,腰膝酸软,胸闷,胸前区不适,贫血,上楼时气短,多梦,健忘,睡眠质量,或失眠易怒,夜尿频繁,脱发,白发,形容时冷,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男性阳萎早泄,女性性冷淡,闭经,经期紊乱,面部出现斑点等。因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虚则影响饮食精微的吸收与输布,肾虚可导致生、长、壮、老时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变化。全身脏腑的功能,五脏气血的濡养,全赖于“脾”“肾”起主导作用,补肾健牌是延缓衰老的关键。
本发明所用之药物,据《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中华临床中药学》等医药典籍,均有记载。现简述如下。
人参化学成份研究报道与著述甚多,至今为止主要有30余种人参皂甙,十几种挥发油,十余种氨基酸,二十余种微量元素,以及有机酸、酯类,甾醇,生物碱、维生素,酶类,黄酮类,糖等多种成分,其中人参皂甙,人参多糖为主要有效成分。人参药理作用广泛,包括1、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2、对记忆的获得、巩固和再现,都有不同程度的易化作用;3、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刺激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应激状态。增强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抵抗力(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还是精神因素的伤害)人参均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4、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具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5、对心脏功能的影响,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抗心肌缺血,缺氧,具有强心,抗休克作用;6、对骨髓的造血功能有保护和刺激作用;7、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8、能促进细胞分裂活跃组织DNA合成及神经纤维生长;9、对不正常的血糖具有调节作用,能降低高血糖,升高低血糖。
10、能降低高脂血症。
11、能升高血清补体免疫球蛋白含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和特异性抗体形成。促进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诱生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II。
12、具有抗肿瘤作用,并能减轻抗癌药的毒性作用。
13、具有延长寿命,抗突变,抗肝损伤,抗炎,抗利尿,抑菌,缓解吗啡成瘾等作用。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谓“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谓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药性论》言其“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痿弱,吐逆不食……补五脏六腑,保中安神”;《本草纲目》言其“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虐,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本草经疏》谓人参治“真阳衰少,肾气亏绝,阳道不举,完谷不化,下利清水,中风失音,产后气喘”等。明清以来本草学著作逐渐总结出本品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生津止渴,益气生血,益肾助阳,强身延年,扶正以祛邪的功效;广泛应用于脱证,脾虚证,肺虚证,不寐健忘证,津亏证,消渴证,血虚证,阳萎证,虚损证,邪实正虚等。临床上新用于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病窦综合征,肿瘤术后,慢性肝炎,高凝血症,克山病、风湿病,老化症,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等。
冬虫夏草该品的应用,始载于《本草备要》,谓“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已劳嗽”。《药性考》强调“秘精盖气,专补命门”之功。“《云南中草药》总结其补肺,壮肾阳。”性能甘、平。主归肾、肺经。其功效为补肾壮阳,益肺平喘,止血化痰。应用于肾阳不足,阳萎遗精,腰痛,虚损,易感昌者,健忘,肺肾不足,虚喘,痨咳。
现代研究其化学成分含蛋白质、氨基酸达17种,其中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并含糖,醇,核甙类,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C1,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有机酸。冬虫夏草具有祛痰、平喘、镇静、抗惊厥、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肾衰患者的肾功能状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减慢心率,降血压,抗实验性心率失常及抗心肌缺血,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的作用。尚有一定的似雄激素样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对性功能紊乱有调节恢复作用。亦有抗衰抗癌的药理作用。
临床新用,配伍其他中药或单独使用,用于治疗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冠心病、乙型肝炎、肝硬化;据文献报导,应用冬虫夏草胶囊,每丸含菌丝0.25g,1日3次,每次2丸,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共33例(包括肝硬化8例),对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8.56%,对HBsAg转阴有一定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血浆白蛋白、抑制γ-球蛋白、对免疫球蛋白似有双向调节作用,还可以治疗血小板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病、恶性肿瘤、脱发、过敏性鼻炎、耳呜、小儿脑积水等疾病。
当归根含挥发油,其药理为对子宫、物质代谢及内分泌、循环系统有调节作用,并有抗菌消炎作用;它的功用主治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徵癖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痿痹;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陈皮《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通神”。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陈皮挥发油含量为1.5~2.0%橘皮含橙皮甙、川陈皮素以及肌醇、维生素等。治脘腹胀满,食少吐泻,治咳嗽,解酒毒,疗胸痺。
黑豆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烟酸等;并含有异黄酮类、皂甙;大豆中含微量的大豆黄酮及染料木素,两者皆有雌激素样作用。它的功用主台是活血,利水,祛风,解毒。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解药毒。
仙茅含石蒜碱、丝兰皂甙元、杨梅酮甙、石鞣质,脂防及树脂、淀粉等。功用主治温肾阳,壮筋骨。治阳痿精冷,小便失禁,崩漏,心腹冷痛,腰脚冷痹,痈疽,瘰疬。
红枣果实含蛋白质、糖类、有机酸、粘液质,维生素A、B2、C微量钙、磷、铁。它有保护肝脏、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的功效。其功用主治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脏躁。
肉苁蓉含有甜菜碱、β-谷甾醇、胡萝卜甙、咖啡酸糖、甘露醇、微量元素、尚含有微量生物碱及结晶性中性物质,迷肉苁蓉含有生物碱;功用主治补肾,益精,润燥,滑肠。主男子阳痿,女子不孕,带下,血崩,腰膝冷痛,血枯便秘。临床新用于老年性多尿症、骨髓纤维化、复发性口疮等。
菟丝子含有胆甾醇、三萜酸类、维生素A类物质、树脂及糖甙;其功用主治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金钗石斛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碱、石斛星碱,尚含粘液质、淀粉;石斛碱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对血压和呼吸也有抑制作用,对孤儿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延缓作用。功用主治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病后虚热,阴伤目暗。
牛膝含昆虫变态激素,如促蜕皮甾酮、牛膝甾酮;根含三萜皂甙,并含有多量钾盐。种子中也含有三萜皂甙,它对子宫和肠管、心血管系有调节作用;并有止痛作用;其功用主治生用散瘀血,消痈肿。治淋病,尿血,经闭,紫癜,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补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
枸杞枸杞子中含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菸酸,抗坏血酸,它有抗脂肪肝的作用,并有拟胆碱样作用;其功用主治滋肾,润肺,补肝,明目。治肝肾阴亏,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目昏多泪,虚劳咳嗽,消渴,遗精。
淫洋藿茎、叶含淫洋藿甙,叶尚含挥发油、蜡醇、卅、烷、植物甾醇、鞣质、油脂,该药有增强性机能作用和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并有镇咳,祛痰与平喘作用;其功用主治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治阳痿不举,小便淋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仁熟地其功用主治滋阴,补血。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黄精含粘液质、淀粉及糖分,有抗菌、抗真菌及降压作用,能防肝硬化,降低血糖;其功用主治补中益气,润心肺,强筋骨。治虚损寒热,肺痨咳血,病后体虚食少,筋骨软弱,风湿疼痛,风癞癣疾。
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数种氨基酸、苦味素、胆碱、甜菜碱、叶酸和熊竹素;它有利尿作用,对实验性肾炎的治疗作用,并有强壮作用和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作用;其功用主治生用可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久不敛;炙用可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带,及一切气衰血虚之证。
灵芝紫芝含有麦角甾醇、有机酸、氨基葡萄糖、多糖果类、树脂、甘露醇等,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均有调节作用,还有对肝脏的保护及其他作用;其功用主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
首乌根和根茎含蒽醌类,有降血脂、调节血糖、抗菌及调节免疫系统等作用;其功用主治补肝,益肾,养血,祛风。治肝肾阴亏,发须早白,血虚头晕,腰膝软弱,筋骨酸痛,遗精,崩带,久疟,久痢,慢性肝炎,痈肿,瘰疬,肠风,痔疾。
龙眼肉含葡萄糖、蔗糖、酸类,氮白质、脂肪;归经入心、肺经;功用主治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赢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本经》“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明;”《别录》“除虫,去毒;”《开宝本草》“归脾而能益智”;《日用本草》“益智宁心;”《滇南本草》“养血安神,长智敛汗,开胃益脾;”《深配本草》“益脾胃,保心血,润五脏,治怔忡;”《泉州本草》“壮阳益气,补脾胃,治妇人产后脾气虚水肿,脾虚泄泻。”《药品化义》“大补气血佐熟地,当归滋补肝血”《纲目》“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盖荔枝性热,而龙眼性和平也,”严用和《济生方》“治思虑劳伤心脾有归脾汤,取甘味归脾益人智之义。”用法用量益用2-5个承膏,浸酒或入丸治思虑过度,大补气血,温补脾胃助精神,治脾虚泄泻,治妇人产后浮肿。
鸡血藤含香花岩豆藤含鸡血藤醇;性味苦甘涩;对甲醛性“关节炎”有效,镇静,催眠,降血压;功用主治活血、补血,舒筋活络;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风血痺症;《现代实用中药》谓为强壮性之引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痺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
葡萄干《神农本草经》谓本品有“益气倍力,强志,令人肥健、耐饥、忍风寒”。葡萄味甘涩,性平入肝、脾、肾经,其成份含果糖、葡萄糖、木糖、酒石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A、B1、B2、C、P、烟酸)、钙、磷、铁、钾、钠、氯具有滋补强化、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充实正气及补气养血的作用,用于贫血头晕、心悸、乏力等病症的补养和治疗,还可通淋利尿,治浮肿、淋症;其功能有滋阴清热、降血压,用于阴虚阳亢之高血压,配枸杞可补益人体、强身增志、滋养头目,用于阴血不足、体质及神经衰弱的补益。
酒为米、麦黍、高梁等和曲酿成的一饮料,均含乙醇成人般一小时可氧化乙醇9-15毫升,此氧化速度较恒定,不受血中浓度高低之影响,大量饮酒,超过此速度,即蓄积而造成中毒。功能主治《别录》主行药物杀百邪等毒气。孟洗“通血脉,养脾气扶肝”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本草拾遗》“通血脉,厚肠胃,润皮肤,散湿气;《纲目》“老酒和血养气,暖胃辟寒”;《医林篡要》“散水,和血,行气,助肾兴阳,发汗”;《养生要集》“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宣慎,年失节度。”《纲目》“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卸寒”。
本发明应用于临床的典型病例介绍典型病例一脾肾虚所致的颤抖症(情志因素)张**,女性,46岁,于1993年11月28日来诊。其代诉1990年时曾受一次大惊恐,因而长期忧虑恐惧,以致大便溏泄,每日2-4次。手颤动不休,手举更甚,双腿痿软,行路不甚时则跌倒,双目远视模糊,头晕目花,中医按风治。西医结合镇静剂,察其病历有10余本。三年末见疗效,故来就诊。切其脉两尺虚,左关现弦细,舌红无苔,脉症合诊,是属阴虚,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恐伤肾”,肾“在志为恐”;《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恐则精却”;《灵枢》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劂”;又《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虚则目流流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仲景引内经论说脾胃,称“帝曰,肝病而四肢不用何也?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时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总观《内经》诸说论,正说明患者病之缘由,肾因恐惊耗伤阴精而累及肝,脾虚便溏,而四时不得禀水谷之气,而至气损脉道不利,久病肝肾虚损神衰诸俱,而至颤抖等种种病态,其本在肝肾,治宜健脾益气,滋养肝肾。“治病必求其本。”方用本发明煎剂调治三月。以其提取液服两月,善后,诸症状消失。
典型病二脾虚夹湿阳虚气虚损所致的慢性肾炎(免疫因素)李**,男,55岁,农民,1988年12月来诊,自述5年前浮肿,尿频,腰痛住某省级医院,经治好转出院,出院时浮肿已消退,出院后几年来常感腰部胀痛,久站则加重,小便先时短时长清,后转为经常长清,多次到医院化验小便均在(++)-(+++)几年来服多种中西药物,小便末见好转,蛋白质从末消失,体质日渐衰弱,腰酸怕冷,体困肢沉,诊见面色白光白,营养欠佳,舌质淡白,舌苔白滑,脉沉细弦,血压116/80mmg尿蛋白(+++)红细胞少许症系脾肾阳虚,湿困脾阳,久病致治宜温补肾阳,健脾化湿,养血活血化瘀。以本发明煎剂服一月后,腰酸痛大减,小便如常,精神逐日好转,食欲大增。蛋白尿消失,该患者原有饮酒习惯,嘱其用本发明浸酒,每日两次,每次限量20-40毫升,服三月后症状消失,查尿常规正常,红光满面,体力倍增,可参加体力劳动,随访三年末复发。此例慢性肾炎病人用本发明方,黄芪,人参补气,当归龙眼补血,淫羊藿,肉苁蓉温肾阳,枸杞滋补肾阴,血藤活血化瘀,陈皮理气,亦补亦通,使之阴平阳秘,病久,而反速愈。
典型病例三脾肾虚所致的慢性肝炎(病毒因素)杨**,男性,47岁,干部,于1990年10月16日来诊在某省级医院诊为乙肝,患乙肝已三年不能坚持工作数月,症是怠倦胃纳差,肋痛,面色无华,唇淡,苔白薄,脉弦细,肝大2.5厘米,谷丙转氨酶500单位,给予服本发明煎剂,+茵陈茶服一月后肋痛减,胃纳增,精神见好。改用本发明合剂治疗两月,食欲大增,肋痛消失,面红润,精力较前有充沛之感,谷丙酶降至100单位以下,再服本发明合剂两月,化验肝全套检查均正常,随访三年末见复发。此例系毒邪为患,久而伤及肝脾,《证因脉治》云“肝虚劳伤之症,筋挛烦闷,眼目赤涩,毛焦色失,腹痛,指甲痛,口苦口酸,筋骨酸痛,寒热咳逆,此肝劳之病也。”本病虽病在肝,然与肝肾二脏有关,故治疗多从肝肾着手,增补先后天则虚劳损、皆得其治。且慢性肝炎病情迁延反复,病状变化多端,但由于目久不愈,除湿热末清,按急性肝炎论治外,其余证候多属正虚邪实,临证时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同治。
典型病例四五脏虚损所致的老衰(综合因素)王**,男性,83岁,农民,于1990年12月来诊。据病历记载患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颈椎骨质增生,肩周炎,前列腺增生,老年性贫血等数种慢性病,证见咳嗽逆气短,黑容肢冷,神志健忘,腰膝酸痛,食欲减退,(每日仅进食不到两。)头发枯白稀少,耳鸣,流泪,牙齿脱落,小便淋漓。近年来多次住院,三次发病危通知,急性期病症控制后,此近10年来每逢冬月饮本发明药液(含乙醇制剂)三月,每日二次每次30-50毫升。1990年12月至今已是精神好,食欲增,每餐能进食二两。可行走3-5华里,面色红润,头发有黑色毛发长出,并有二个新牙萌出,可主动栽菜施肥,喜田间劳作。此病例为老衰之故,《灵枢.天年》又以十岁为一步,八十岁则肺气衷,肺气虚则导致脾气虚,进而致肾阳虚,肾阴肾阳两虚。脾主运化输布水谷精气,肾主纳气主藏精,若肾精亏损不能动肺纳气,虚气上逆就会出现咳嗽,气短,呼吸喘促等症,所以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脾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接纳,消化、输布、濡养五脏六腑乃至全身毛发,经培补“脾”“肾”则可调理全身之阴阳,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得以延年。
典型病例五肾精肝血不足所致阳萎阳事不坚(内分泌因素)吴**,男性,经理,45岁,1987年11月来诊,结婚已18年,尚无子女,妻子身体健康,经医院妇科检查,无疾患,因商务繁忙,劳神费力又常常过量饮酒,自觉体力不支,倦怠无力,头昏,腰痛等症,稍肥胖,血脂偏高,血压150/90mmug曾求诊于省市医院查精液,量约2mml精子少,活动力差。患者同房交感常不能举,或妇人正在兴奋而男子先萎阳事不坚,精量少,患者求治于医院,曾注射丙酸睾丸酮数十支,并服考地松20余粒,在治疗期间生殖器能勃起1-2分钟,药停则阳萎如故,病人求嗣心切,精神上痛苦不堪。更兼颈、腋下、腹股沟处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大小。每稍过度负荷劳作,便即肿起,曾病理切片为慢性淋巴结炎。患者多处求医,已失去信心。此案人以为命门之火衰,但末考虚其阳气之大虚,气旺则阳旺,气衰则阳衰。此气乃五脏之真气,非只命门之火,命门原有先天之火气,然非五脏后天之火,气不能生。世人牫贼五脏。因而命门之火不能旺,随五脏之真气而消磨,又怎能助命门之火?因此屡屡入房时先痿,治宜补五脏之阳气,然五脏不必全补,但补其脾肾之气,心、肝、肺气则自旺。五脏气旺,命门之火亦自旺。故以本发明药液服3月,每日两次,每次早晚50毫升,并给予心理治疗,使其坚定信心,同时口服地黄丸二月。三月后查血压140/80mmHg,血脂正常。检查精液,量4毫升,色乳白,中等稠度,精虫形态正常,成治率90%治活动良好,计数161000000/毫升,令其停药,自诉淋巴结肿大已消失,体力好,胃纳佳,神清气爽,阳事举而易坚。且能久战。嘱其房事节度,次年10月爱人已孕,顺产一男婴。随访三年,一切正常。
本发明制剂补肾健脾延缓衰老的临床观察本发明是古代抗衰老经方,宫廷御方,民间验方,与现代医学原理相结合之精粹,系先师所传秘方,研制者经二十年来不断改进,并验证于中老年脾肾虚弱所致的慢性病、老哀,取得较好的疗效,为了进一步验证中医脾肾与中老年慢性病、衰老相关理论的正确性,本发明自1999-2001年应用该方(由湖南中医学院试制)对具有明显脾肾虚,衰老症候的中老年期及老年期受试者606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标准因为脾肾虚弱,衰老并夹有多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兹将下列易于反映出近期治疗效果的症状,作为主要选标指征凡年龄≥45岁而<60岁的老年前期病人和年龄≥60岁的老年期病人,具有疲倦,怕冷,头晕,乏力,耳鸣,流泪,腰痛,膝酸,惊恐,不寐,性欲减退,阳萎,尿后余沥,等症状中的六项以上,或上述症状五项兼有健忘,脱发,白发,齿摇,眼花,面色枯焦,等参考症状两项以上者,作为观察对象。
二、症候分型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面枯,眼花,发白,脱发,流泪,多涕,健忘,齿摇,纳呆,便溏,四肢无力,为脾虚,肾精虚,衰老之必有症状,在此基础上出现下述主症,结合兼症及舌脉,为分为五种类型1、肾气虚腰膝酸软或痛,疲倦,尿后余沥。
2、肾阳虚畏寒肢冷,夜尿频多,中,重度性欲减退,阳萎,举而不坚。
3、肾阴虚头晕,口干,心烦,手心潮热,耳鸣或聋,少寐,多梦。
4、肾阴阳两虚具备肾阴虚,肾阳虚两类征候。
5、脾肾两虚包括脾肾阳虚,肾虚夹脾胃湿热,肾虚夹痰浊,瘀血,心肾不交等均按中医辨证定性,定位,归入此类。
三、脾肾虚衰老见证积分法及疗效评定法临床症状显著(或经常出现)记3分,症状时轻时重(或间断出现)记2分,症状较轻(或偶尔出现)记1分,无症状记0分,计算各项脾肾虚,衰老症状记分之总和,作为每例观察对象之脾肾虚,衰老见证积分值。若其治疗前后脾肾虚,衰老见证积分值≥10分者列为显效;在5-9分之间者,列为有效;在0-4分之间者,列为无效,在0分以下(不包括0)者,列为恶化。
四、观察方法1、所有观察对象,均随机分为临床治疗与对照两组。治疗组服本发明制剂,每次30毫升每日二次。对照组服维生素E每次50毫克,每日两次。服药时均用温开水100毫升送下。
2、观察时间为八周。在此期间,除病急需补,不使用其它药物,治疗期间,每隔2-4周记录有关症状,舌象,脉象,脉率,血压,腹围,体重,中医辨证的变化,治疗前后均做心电图,有50%的病人还检查过肝肾功能。
3、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
服药对象606例中最小年龄45岁,最大年龄85岁,总平均年龄为63岁,男性多于女性,老年前期112例,其中亚健康者为42例,患病者70例,老年期494例,其中健康老年人(符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规定)112例,患病者382例,所患疾病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动脉硬化,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骨质增生,慢性肾炎,慢性肝炎,前列腺增生,骨质疏松,阳萎,早泄,举而不坚,不孕症(男性不育)肥大性脊柱炎及其它风湿病等。
服药对象中治疗314例,对照组292例,职业有干部、工人、城乡农民,平均年龄和生活环境都较近似,临床所选主要观察症状,基其治疗前积分平均值除腰痛一症治组较对照组为重外,其余所列11项无明显差异(P均>0.05),说明两组之间有可比性一、脾肾虚,衰老见证积分值治疗变化1、本发明制品治疗组与维生素E对照组脾肾虚,衰老见证积分值的影响,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治疗组显效+有效占87.9%对照组+有效占61.65%说明本发明制品和维生素E对老年前期和老年期的脾肾虚,衰老见证均有一定疗效,采用Ridit分析法对治疗对照组按等级顺序法进行统计学处理,R的显著性测验P<0.05,表明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即本发明制品在降低脾肾虚,衰老见证积分值方面,总疗效明显优于维生素E.同时服本发明制品组中的老年前期观察对象,疗程结束后,疗效明显优于老年期观察对象(P<0.05)表明本发明液方补肾健脾延缓衰老,从老年前期开始服用较好。
2、服用本发明药品的治疗,对照两组,疗程结束后12个主要观察症状积分值自身对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表明本发明液方和维生素E都具有改善各项脾肾虚衰老症状的显著效果,但两者组间比较,本发明液方治疗组对疲倦头晕,耳鸣(或耳聋)流泪,腰膝酸软,夜尿,尿后余沥,阳事不举等7个临床症状的效果均较维生素E为佳,经统计学处理(P<0.05~0.001)差异有显著意义。二、中医辨证与疗效的关系服本发明液方314例观察对象药后以脾肾气虚型作为标准组采用Ridit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脾肾阴虚,脾肾阴阳两虚和脾肾虚夹杂证三型疗效比脾肾气虚型稍好,脾肾阳虚型的疗效较脾肾气虚型稍差,但R的显著性测验(P均>0.05),故本发明液方疗效在各型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三、对临床观察的认识补肾健脾以能治疗诸多慢性疾病,延缓衰老的理论基础,源于《黄帝内经》和《华佗中藏经》关于“保扶阳气为根本”,“阴精所奉其人寿”,“五脏坚固……故能长久”,等到学术观点。也符合中医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在色为黑,主脑髓,主生育的理论。补肾健脾方剂(百岁液方)组合平和,补中有通,擅补肾益元,滋阴壮阳,补益气血。现代医学研究大量文献证实,上述中药饮品,作用确很广泛,并有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抗脂肝,调节胆固醇,使退行性病变得以修复,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作用。适于中老年人服用。通过对百岁液制品的理论探讨临床观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医“脾”“肾”与慢性病、衰老相关理论的正确性。也提示了该中药饮品在治疗某些慢性病、抗衰老、改善和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方面较有前途。
由以上可知,本发明为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含乙醇制剂,乙醇提取液,煎剂,颗粒剂),确有补肾健脾、延缓衰老之功效,且药源广泛、口感香甜,寓医药于饮品中,疗效稳定持久,实属简便可取。本发明制品只含原植物多糖类,未另加糖。
权利要求
1.一种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其特征是,它的重量份药物组成是全当归 10-50份;陈皮5-20份;淫羊藿 10-50份;首乌10-50份;黑豆10-50份;人参10-20份;冬虫夏草10-20份;肉苁蓉 10-50份;菟丝子 10-50份; 黄芪10-50份;黄精 10-50份; 菌灵芝 10-50份;金钗石斛5-20份; 枸杞50-100份;大枣 10-50份; 熟地10-50份;龙眼肉10-50份; 鸡血藤 5-20份;仙茅 5-20份; 葡萄干 1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其特征是,可采用常规方法将上述组分之药物制成滋补药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其特征是,还可采用常规蒸溜法将所述药酒制成合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延缓衰老的补肾健脾中药饮品,其特征是,可采用常规方法将所述组分之药物制成颗粒剂或煎剂包装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肾健脾、延缓衰老的纯中药饮品,其重量份组成是全当归、淫羊藿、首乌、黑豆、肉苁蓉、黄芪、黄精、菟丝子、菌灵芝、大枣、熟地、龙眼肉、葡萄干各10—50份、人参、冬虫夏草各10—20份、陈皮5—20份、金钗石斛、鸡血藤、仙茅各5—20份、枸杞50—100份;可将所述药物按常规方法制成滋补药酒,还可将药酒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合剂口服液、煎剂包装品、颗粒制品等四种剂型。本发明产品确有补肾健脾、延缓衰老之功效,且药物成本低、口感好,寓医药于饮品中,疗效稳定持久,实属简便可取。
文档编号C12G3/00GK1436560SQ0211396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2月7日 优先权日2002年2月7日
发明者阮沸翔 申请人:阮沸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