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筒肉肠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722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竹筒肉肠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味食品及其制备工艺,特别是一种竹筒肉肠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竹子全身入药,特别是竹衣治喉哑劳嗽,竹沥清热化痰,镇惊利窍。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壮热烦咳等,在我国民族地区有制作竹筒饭的习惯,以大米为原料,竹筒既是容器,在加工饭的过程中竹子的鲜香及有效成份也融入饭中使其成为独特的风味食品,还兼有保健作用。但由于多为原始的家庭作坊式加工,原料单一,产品不能储存,不易流通,产品不规范,达不到工厂化、规模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将传统的竹筒食品规范化、工厂化、规模化生产,特别是为生产一种新的竹筒食品而提出一种竹筒肉肠及其制备工艺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鲜竹筒内装有作为主料的动物肉及辅料,形成圆棒状肉肠,竹筒天然内膜包裹着肉肠,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肉类50-80%,鲜竹淬取液5-15%,其余为辅料,竹外壁上设有易开结构。
竹筒肉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竹筒内壁用食用油浸润,加入淬取鲜竹液,制备工艺为鲜竹处理、淬取鲜竹液、主料处理、装填、竹筒封口、糊化、冷却、检验、竹筒装袋、抽真空、灭菌、检验、入库。
本发明是在传统竹筒饭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是将传统方法与现代工艺科学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工艺和新产品。本发明是在鲜竹筒内装有肉及辅料,加工后形成圆棒状肉肠,由完整的竹筒天然内膜又称竹衣包裹着肉肠。鲜竹中有效成份及自然的清香在肉肠熟化中充分溶入肉肠中,在肉肠中还添加了鲜竹液,增加了竹筒肉肠中的鲜竹有效成份和自然的清香味。鲜竹可以选香竹或其它可食用竹。在竹外壁上设有易开结构,食用时更加方便、安全。肉肠的主料动物肉为猪、牛、羊肉、及家禽肉、鱼肉,辅料为脂肪、淀粉、作料、盐、糖,也可以加入各种果仁等。作料为传统的香辛料如辣椒、花椒、八角、草果等。根据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作料,可配制出五香、麻辣、广味,采用民族专用作料,可制出具有民族风味的肉肠。
在竹筒肉肠的制备工艺中,从原料到制备工艺都严格按照现代化工业生产要求组织生产,对生产中各工序都有具体的、严格的要求,使产品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在竹筒内壁采用食用油浸润,以增加竹筒内壁的润滑度,便于装填肉馅,作用之二是促使竹筒内壁的天然内膜完整的与竹筒分离,自然包裹在肉肠外表面,作用三是当烘烤竹筒外表面时,浸润在竹筒内壁的食用植物油将起到煎炸肉肠的作用,使肉肠外表面更加香脆。竹筒按不同直径分类,产品采用真空包装,便于较长时间的储存和运输,行销各地。
本发明是一种将传统的食品加工方法与现代科学工艺有机结合,并创新和发展,发明出一种新的方便肉食产品及其制备工艺,产品风味独特,还兼有食疗及保健作用。产品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便于生产、储存和运输。


图1为本发明主视2为本发明左视中(1)为易开槽,(2)为竹筒。
具体实施例方式
1、备料鲜竹处理原料为鲜竹,选取颜色翠绿、外表光滑无疤痕新竹,直径15-80毫米,截取长度,按不同直径分捡,同一组外径允许±2毫米,去毛刺,在竹筒(2)外壁轴向开有惯穿整个竹筒长度的3条下凹0.5-2毫米的易开槽(1),用水清洗去除污物,清水浸泡1-3小时除异味,晾干水份,内壁用可食用的动、植物食用油浸润待用;淬取鲜竹液取竹叶、竹稍及竹尖20-50%,加入浓度为20%的酒精80-50%,,浸泡2-5小时,取上清液备用;辅料脂肪、变性淀粉、β-糊精、食盐、改良剂为焦磷酸盐、香辛料,包括花椒、八角、肉桂、胡椒、辣椒等;主料处理及装填主料为猪、牛、羊肉、及禽肉、鱼肉,清洗、粉碎;配料肉类2000克 脂肪500克改性淀粉100克β-糊精40克 食盐60克 焦磷酸盐0.3-1克香辛料15-25克鲜竹液200克,
加辅料混合均匀,装入竹筒内,用植物叶如笆蕉叶、竹叶等,肠衣或食品级塑料簿膜将竹筒封口;糊化对装填、封口后的竹筒肠加温75℃-100℃,时间20-50分钟;冷却至40℃以下、检验竹筒及封口破损。竹筒装入包装袋、抽真空;灭菌灭菌初始温度30-50℃升温时间7-9分钟,达100-130℃,保温15-40分钟后开始降温,降温时间10-20分钟,终温40℃。检验包装袋破损、入库。
权利要求
1.一种竹筒肉肠,其特征在于,鲜竹筒内装有作为主料的动物肉及辅料,形成圆棒状肉肠,竹筒天然内膜包裹着肉肠,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肉类50-80%,鲜竹淬取液5-15%,其余为辅料,竹外壁上设有易开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筒肉肠,其特征在于,作为主料的动物肉为猪、牛、羊肉、及禽肉、鱼肉,辅料为脂肪、淀粉、作料、盐、果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竹筒肉肠,其特征在于,易开结构为在竹筒(2)外壁轴向开有惯穿整个竹筒长度的至少2条下凹的易开槽(1)。
4.一种竹筒肉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竹筒内壁用食用油浸润,加入淬取鲜竹液,制备工艺为鲜竹处理、淬取鲜竹液、主料处理、装填、竹筒封口、糊化、冷却、检验、竹筒装袋、抽真空、灭菌、检验、入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竹筒肉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工艺为a、鲜竹处理原料为鲜竹,选取颜色翠绿、外表光滑无疤痕新竹,直径15-80毫米,截取长度,按不同规格分类,去毛刺,用清水清洗除污物,浸泡1-3小时除异味,晾干水份,内壁用食用油浸润待用;b、淬取鲜竹液取竹叶、竹稍及竹尖20-50%,加入80-50%食用酒精,浓度为20%,浸泡2-5小时,取上清液备用;c、主料处理及装填肉类清洗、粉碎、加辅料及鲜竹液混合均匀,装入竹筒内,封口;d、糊化对装填、封口后的竹筒肠加温75℃-100℃,时间20-50分钟;e、冷却至40℃以下、检验竹筒及封口,竹筒装袋、抽真空;f、灭菌,加温30-130℃,时间30-60分钟;g、检验包装袋、入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竹筒肉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灭菌初始温度30-50℃升温时间7-9分钟,达100-130℃,保温15-40分钟后开始降温,降温时间10-20分钟,终温40℃。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鲜竹筒内装有作为主料的动物肉及辅料,形成圆棒状肉肠,竹筒天然内膜包裹着肉肠,其配方的重量百分比为,肉类50-80%,鲜竹淬取液5-15%,其余为辅料,竹外壁上设有易开结构。竹筒肉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竹筒内壁用食用油浸润,加入淬取鲜竹液,制备工艺为鲜竹处理、淬取鲜竹液、主料处理、装填、竹筒封口、糊化、冷却、检验、竹筒装袋、抽真空、灭菌、检验、入库。本发明是一种将传统的食品加工方法与现代科学工艺有机结合,并创新和发展,发明出一种新的方便肉食产品及其制备工艺,产品风味独特,还兼有食疗及保健作用。产品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便于生产、储存和运输。
文档编号A23L1/317GK1706283SQ200510010820
公开日2005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3日
发明者刘嘉凝 申请人:刘嘉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