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33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属于豆制品加工原料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豆制品的生产中,原料大豆的处理还比较落后,除了筛选以外没有其他设备,有些豆制品厂甚至对原料豆不做任何处理,就直接投料加工。原料豆中的尘土、石块、金属碎片等夹杂物较多。即使经过筛选以后,由于受筛网网眼的限制,一些与原料大小相似的夹杂物仍然无法筛出,而且粘附在原料豆表面的尘土、发霉变质的大豆、豆皮等也无法消除,因而直接影响豆制品的质量。中国专利CN85201102U公开了一种大豆清洗装置,它是将豆水混合体由输送泵沿切线方向从分离器的上部注入分离器后,豆水混合体在内外锥筒之间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形成外涡旋,石块和金属碎片离心力较大,在水的作用下,沿圆柱筒和外锥筒的内壁很快落到底部,由排渣管排出。而大豆由于离心力较小,在作向下的旋转运动的过程中,逐渐靠近分离器的轴心,在还未到达分离器底部之前,就在内涡旋的作用下作向上的旋转运动,并随水一起通过内锥筒由分离器排料口排出。但是这种大豆清洗装置虽然清除了沙子、石块、金属碎片等杂质,仍然存在下列不足,水中的漂浮物仍然和大豆在一起,难以分开,所以洗净率仍然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清除沙子、石块等杂质,而且能清除漂浮物,洗净率高的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包括进料管、排渣管,还包括内筒、外筒、中心筒、排污管和接料板,内、外筒之间具有间隙,中心筒的下部与内筒的底板固定连接,且中心筒与内筒的底板之间具有间隙,排污管一端与中心筒的下端连通,另一端穿出外筒,排渣管与内外筒底板间的间隙连通,进料管沿着内筒的切线方向穿过内外筒之间的间隙与内筒连通,且进料管的管口与内筒的内壁持平,接料板安装在内筒的前顶处,且内筒的前顶部低于其后顶部,而中心筒的顶部高度低于或等于内筒的前顶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进料管沿着内筒的切线方向穿过内外筒之间的间隙与内筒连通,且进料管的管口与内筒的内壁持平,因此从进料管进入的水、豆混合物,在水力的冲力下,沿内筒内壁做自下而上的旋转,泥块、灰尘分散,豆子的比重介于石子和漂浮物之间,比豆子重的物体在内筒的底部沉淀,并从内筒底板与中心筒之间的间隙落下,进入内外筒底板之间的间隙,从与该间隙相通的排渣管排出,而漂浮物旋转后聚集于中心筒的顶部,由于中心筒的顶部高度低于或等于内筒的前顶部,因而漂浮物(如陈腐的豆皮等杂质)就可以随水流从中心筒内落下,再从中心筒底部的排污管排出,由于内筒的前顶部低于其后顶部,因而大豆从内筒前顶部排出,进入接料板,由接料板接住后进入下一道工序。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解决了清除沙子、石块等杂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解决了排漂浮物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洗净率,而且还节省了人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透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6所示,一种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包括进料管6、排渣管4,还包括内筒2、外筒3、中心筒7、排污管5和接料板1,内、外筒2、3之间具有间隙,中心筒7的下部与内筒2的底板2-1固定连接,且中心筒7与内筒2的底板2-1之间具有间隙8,排污管5一端与中心筒7的下端连通,另一端穿出外筒3,排渣管4与内外筒底板间的间隙连通,进料管6沿着内筒2的切线方向穿过内外筒2、3之间的间隙与内筒2连通,且进料管6的管口与内筒2的内壁持平,接料板1安装在内筒2的前顶处,且内筒2的前顶部低于其后顶部,而中心筒7的顶部则小于或等于内筒2的前顶部。中心筒7的顶部高度略低于内筒2的前顶部为最佳。
如图5、6所示,接料板1由一平板和两侧板组成,平板的后端为与内筒外圆相配合的圆弧形,两侧板的后端与内筒2的后顶相接。采用这种结构可以保证从内筒前顶部排出的大豆全部进入接料板1,不会撒落到内筒2顶部的两侧。平板和两侧板都可以用铁皮制作,制造成本低。
如图1、2、3所示,外筒3的底板3-1均呈锥形。排渣管4连接在外筒底板3-1的锥底。采用这种结构,便于沙、石等比重大的物体汇聚到外筒3的底板上,并从排渣管4排出。
如图2所示,内筒2壁上具有多个小孔9,且小孔9的直径小于物料的直径。小孔9可以如图2所示密布在内筒2的壁上。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水豆混合物自下而上的旋转过程中小于孔径的沙粒、石子会从小孔9进入内筒2和外筒3之间的夹层,避免沙粒和石子随水流和物料一起从内筒2顶部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从进料管6进入的水、豆混合物,在水力的冲力下,沿内筒2内壁做自下而上的旋转,泥块、灰尘分散,豆子的比重介于石子和漂浮物之间,比豆子重的物体在内筒2的底部沉淀,并从内筒底板2-1与中心筒7之间的间隙8落下,进入内、外筒底板之间的间隙,聚集于外筒3底板3-1的锥底,从与锥底连接的排渣管4排出,而漂浮物旋转后聚集于中心筒7的顶部,由于中心筒7的顶部略低于内筒2的前顶部,因而漂浮物(如陈腐的豆皮等杂质)就可以随水流从中心筒7内落下,再从中心筒7底部的排污管5排出,由于内筒2的前顶部低于其后顶部,因而大豆从内筒2前顶部排出,进入接料板1,由接料板1接住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权利要求1.一种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包括进料管(6)、排渣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2)、外筒(3)、中心筒(7)、排污管(5)和接料板(1),内、外筒(2、3)之间具有间隙,中心筒(7)的下部与内筒(2)的底板(2-1)固定连接,且中心筒(7)与内筒(2)的底板(2-1)之间具有间隙(8),排污管(5)一端与中心筒(7)的下端连通,另一端穿出外筒(3),排渣管(4)与内外筒底板间的间隙连通,进料管(6)沿着内筒(2)的切线方向穿过内外筒(2、3)之间的间隙与内筒(2)连通,且进料管(6)的管口与内筒(2)的内壁持平,接料板(1)安装在内筒(2)的前顶处,且内筒(2)的前顶部低于其后顶部,而中心筒(7)的顶部高度低于或等于内筒(2)的前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其特征在于接料板(1)由一平板和两侧板组成,平板的后端为与内筒外圆相配合的圆弧形,两侧板的后端与内筒(2)的后顶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筒(3)的底板(3-1)均呈锥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渣管(4)连接在外筒底板(3-1)的锥底。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筒(2)壁上具有多个小孔(9),且小孔(9)的直径小于物料的直径。
专利摘要一种水流旋转式洗豆装置,包括进料管(6)、排渣管(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筒(2)、外筒(3)、中心筒(7)、排污管(5)和接料板(1),内、外筒(2、3)之间具有间隙,中心筒(7)的下部与内筒(2)的底板(2-1)固定连接,且中心筒(7)与内筒(2)的底板(2-1)之间具有间隙(8),排污管(5)一端与中心筒(7)的下端连通,另一端穿出外筒(3),排渣管(4)与内外筒底板间的间隙连通,进料管(6)沿着内筒(2)的切线方向穿过内外筒(2、3)之间的间隙与内筒(2)连通,且进料管(6)的管口与内筒(2)的内壁持平,接料板(1)安装在内筒(2)的前顶处。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清除沙子、石块等杂质,而且能清除漂浮物,洗净率高。
文档编号A23L1/20GK2887082SQ2006200729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8日
发明者李风雷, 庄青 申请人:李风雷, 庄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