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莓籽油产品及其提取方法

文档序号:465854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树莓籽油产品及其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籽油的产品及其提取办法,即红树莓籽油产品(以下 简称树莓籽油)及其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红树莓种籽作为树莓在果汁、果酱等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 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产品成本居高不下。经测定报道,
红树莓种籽其含油量约达到14.6% 18%,其中有0.73% 1.10%的植物甾醇, 亚油酸,a-亚油酸,油酸和硬脂酸是树莓籽油的主要成分。另外,由于树莓籽 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高,高于葵花籽油和葡萄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所以树莓 籽油具有很高的稳定性。目前,对于以树莓籽油作为食用或保健油脂的产品, 至今没有发现生产和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目前上述生产中红树莓种籽无法利用的不足,而提供的 一种对树莓籽进行深加工利用,变费为宝提高其附加值的方法。
本发明另一 目的是提供两种采用浸提出油的树莓籽油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树莓籽油的提取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采用 超声波辅助浸提,将所提溶液过滤,减压蒸馏后得到树莓籽油;第二种,将溶
剂浸提置于4t:冷环境下提取,将提取液过滤浓縮后得到树莓籽油。
本发明的优点是1.以树莓籽为原料制成直接食用的树莓籽油,变废为宝, 提高了树莓产业的附加值;2.采用溶剂浸提法,工序简单,设备简便易行,克 服了物理挤压法存在残油的不足,确保了树莓籽的出油率;3.生产效率高,通 过降低温度或采用超声波辅助萃取,提高出油率,出油快,技术可靠,经济易 行;4.使用范围广,大、中、小企业均可采用。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树莓籽油常温提取方法
将粉碎达到一定细度(约100目)后的树莓种子粉末,烘干至恒重。取种子 lkg,按料液比1:10比例加入溶剂,常温下浸提油脂,然后将收集到的液体经蒸 馏分离出溶剂,即得到树莓籽油。 实施例2
树莓籽汕冷提取方法
将实施例l中符合原料要求的树莓籽lkg用清水洗净并在30 4(TC条件下烘 干,去除表面杂质,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筛,得到树莓籽粉末。按料液比1:10比 例的溶剂浸提油脂,4。C冷提取8h,过滤蒸馏分离出溶剂,即得到树莓籽油,低 温保存。经气相色谱分析树莓籽油纯度可达到95左右%。 实施例3
树莓籽油超声波提取方法
将实施例1中粉碎的树莓籽粉末装入容器中,按料液1:10的比例加入提取 溶剂,放入超声波反应器中,调节不同的功率、温度、处理时间,萃取结束后 取出冷却至室温,将所提溶液过滤存于一容器中,减压蒸馏后得到树莓种籽油。
权利要求
1. 一种红树莓籽油的超声波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时原料和溶剂的配比,以及采用了超声波或低温萃取方式,配比重量比例为(1)红树莓籽 1(2)石油醚9-12(最佳10)并包括如下制备步骤a、将新采摘或速冻贮藏红树莓果解冻后,用打浆机打浆,果肉浆可生产果汁等,分离得到的种籽作为红树莓籽油的原料;b、将红树莓籽用粉碎机粉碎到80-120目(最佳100目),加入浸提容器内,与溶剂石油醚混合;;c、在35~40℃温度下进行超声波处理,保持20~30分钟;d、将提取液过滤分离;e、通过常压或真空蒸馏回收溶剂,得到红树莓籽油产品;f、进一步对红树莓籽油过滤净化;g、定量将红树莓籽油装入容器,包装后即为成品。
2. —种红树莓籽油的冷提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提取时原料和溶剂的配 比,以重量比例为(1) 红树莓籽 1(2) 石油醚 9-12 (最佳IO) 并包括如下制备步骤a、 将新采摘或速冻贮藏红树莓果解冻后,用打浆机打浆,果肉浆可生产果汁等, 分离得到的种籽作为红树莓籽油的原料;b、 将红树莓籽用粉碎机粉碎到80-120目(最佳100目),加入浸提容器内,与 溶剂石油醚混合;c 、在3 5。C温度下进行处理,保持8h;d、 将提取液过滤分离;e、 通过常压或真空蒸馏回收溶剂,得到红树莓籽油产品;f、 进一歩对红树莓籽油过滤净化;g、 定量将红树莓籽油装入容器,包装后即为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籽油的产品及其提取办法,即红树莓籽油产品及其提取方法。红树莓籽油是从红树莓果实种籽中提取的植物油脂产品,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很高的保健功能,解决了目前红树莓制作果汁、果酱等产品时分离出来种籽的利用问题,变废为宝,对于红树莓产业发展和副产物综合利用有着重要意义。红树莓籽油提取制备方法为将红树莓果实打浆分离出的种籽烘干后,用粉碎机粉碎,加入一定比例的溶剂浸泡萃取,通过降温或超声波辅助提取,提高生产效率和出油率,再经过滤、分离溶剂、包装即可得到红树莓籽油产品。
文档编号A23D7/02GK101411363SQ200810228959
公开日2009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
发明者冯松元, 张佰清 申请人:辽宁今日农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