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成型炒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8593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叶成型炒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茶叶成型炒干机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茶叶加工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流水线作业的茶 叶成型炒干机。背景技术
中国绿茶讲究"色、香、味、形",以"形"划分茶类。茶叶造形,特别是 名优茶叶的造形难度大、变化多,至今大多还停留在手工造形阶段,费时费力 不卫生而且效率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叶需求量的日 益增加,茶叶加工流水线更是深受重视。从茶叶加工流水线发展现状看,杀青 机、炒干机等己有长足发展,但是,造形用的茶叶成型机却发展缓慢,已成为 茶叶加工流水线发展的障碍。为此,茶业界的技术人员正在作不懈努力,积极 研究开发既有造形功能,又能满足流水线作业的茶叶成型机械。本申请人基于 茶叶加工机械现状,从现有适合流水线作业的滚筒式炒干机入手,进行了开发 茶叶成型机械的摸索工作。现有滚筒式炒干机的结构包括机架、滚筒、接茶斗、排湿罩、热源装置和 传动装置等,滚筒搁置在机架上的摩擦轮、托轮上,接茶斗、排湿罩分别间隙 式设置在滚筒的两端口上,排湿罩下部为出茶口。作业时,电机输出轴经减速 器、传动带与摩擦轮相联接,带动滚筒在摩擦轮、托轮上旋转,供料和出料分 别由输送带完成,待炒干的茶叶在滚筒内腔中完成炒干过程,湿气经排湿罩排 出。在炒干过程中,与茶叶运动轨迹直接相关的是滚筒内腔壁的结构。现有滚 筒内腔的圆形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螺旋状的导叶板,导叶板既控制茶叶的走向, 也造成茶叶翻抛,提高炒干效果,但是现有滚筒内的导叶板没有造形的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该机通过对现有适合流水线生 产的炒干机结构的改进,能使被烘茶叶在烘干过程中逐渐被造形而生产出球形 茶叶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这种茶叶成型炒干机,包括机架、滚筒、 接茶斗、排湿罩、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搁置在机架的摩擦轮、托轮 上,所述接茶斗、排湿罩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的左、右端口上;所述滚筒的 内腔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导叶板,其特征是每条导叶板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 段、成型段和出叶段,进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尾边过渡至成型段,成型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波 浪形板,波浪形板的尾边过渡至出叶段,出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 筒壁上的螺旋板。具体实施时,作为改进所述机架经一回转销轴设置在一机座上,机座与机 架之间设有机架水平角的调角机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适合流水线作业的炒干 机滚筒内的导叶板结构进行改进,将起主要作用的导叶板中间部分改成波浪形 板,使波浪形板的每个单元形状形成瓢形。当茶叶进入滚筒的进叶端口后,先 顺着进叶段螺旋板迅速溜下推进,然后过渡至成型段的波浪形板上,随着滚筒 的不断旋转茶叶逐"波"下翻,运动轨迹类似于冲浪而成型,直至过渡到出叶 段螺旋板从滚筒的出叶端口滑出,因此,本机的导叶板不但起到了导叶作用, 也起到了造形作用,从而实现了被烘茶叶在炒干过程中逐渐被造形而生产出球 形茶叶的目的。通过回转销轴将机架设置在机座上后,机架变成了一块翘翘板, 经调角机构调整一个支点的高度,可改变滚筒的轴向水平角度,进而控制茶叶 在滚筒内的走时,达到控制茶叶成型、炒干时间的目的。为加深理解,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滚筒内腔筒壁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分别表示接茶斗l,减速电机2,电热管3,外壳体4,滚筒41, 机座5,回转轴51,调角机构6,托轮轨7,摩擦轮轨71,排湿罩8,机架9, 进叶段IO,成型段ll,滚筒内壁12,出叶段13。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机座5下平面稳固在地面上,其上平面形成一个左右向的长形搁 置槽,机座5的前、后两侧壁的上方中部位置上开有两个轴孔,用于安置回转 轴51。在机座5的右侧上设有调角机构6,调角机构6可采用手动或电动的丝 杆螺母机构,也可采用四连杆机构。调角机构6用于调节机架9该端的高度, 转动调角机构6上的手柄即可调整机架9的水平倾斜角度,即滚筒41的轴向倾 斜度,滚筒41的轴向倾斜度可影响茶叶在滚筒内的行走时间,达到控制茶叶成型、炒干时间的目的。由回转轴51支撑的机架9的最外围为外壳体4,起到保温作用。外壳体4内部上方设置滚筒41,滚筒41下方设置电热管3等部件。减速电机2安装在机架9的左端。滚筒41的两端口分别设接茶斗1和排湿罩8,接茶斗1和排湿罩8与滚筒41的两端口呈间隙动静式配接,以不影响滚筒滚动为原则。排湿罩8向上具有出风口,用于向外排放湿气,向下设出茶口。在流水线作业时,输送装置向接茶斗1供料,排湿罩8的出茶口下方设输送带,以实现与前后制茶工 序的机械配接。滚筒41外围的左右端环壁上分别设置摩擦轮轨71和托轮轨7, 经摩擦轮轨71和托轮轨7滚筒41搁置在相应的摩擦轮和托轮上。摩擦轮和托 轮分别呈倒八字成对安装,将滚筒41托住,摩擦轮为主动轮,在传动机构带动 下,使滚筒41在四个轮子上回转。参见图2,该图为滚筒41内腔筒壁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木实用新型的 关键之处在于对滚筒41内腔筒壁上的导叶板结构的改进上。每条导叶板从滚筒 41的进叶端口开始至滚筒的另一端口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10、成型段11和 出叶段13,进叶段10为一块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内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 尾边过渡至成型段11,成型段11为一块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内壁上的波浪形 板,波浪形板尾边过渡至出叶段13,出叶段13为一块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内 壁上的螺旋板。从图2可见,进叶段10和出叶段13对于整条导叶板来说,所 占长度都很小,相对茶叶为说是滑板,分别用于进茶和出茶。大部分导叶板是 波浪形板,波浪形板实际上是一块纵向截面呈多个瓢形体的螺旋导叶板,每个 瓢形体的螺旋导叶板形成一个螺旋面,其螺旋面和滚筒的轴线有一定的角度。 滚筒41内壁上设置多少条导叶板可根据滚筒的直径而定,每条导叶板的间隔距 离以茶叶在下落时,以能落到的每个瓢形体的入口端为好,以获得冲浪最大行 程。作业时,减速电机2的输出轴经传动装置带动摩擦轮转动,滚筒41在摩擦 轮、托轮上旋转。与此同时,滚筒41下方的热源装置电热管3供热。当茶叶从 接茶斗1送至滚筒41进叶端口后,先顺着进叶段10螺旋板滑下,然后旋翻至 后一条(以滚筒旋转方向为序)导叶板的瓢形体入口端,进行冲浪(茶叶的运 动轨迹类似于冲浪运动的轨迹),紧接着又旋翻至后一条瓢形体入口端,随着滚 筒41的不断旋转,茶叶逐"波"冲浪、旋翻而成形,并不断向右移动直至过渡 到出叶段13螺旋板从滚筒41的另一端口滑出。由于被烘茶叶的逐"波"冲浪、 旋翻始终都伴随着滚筒的滚动,因此造形的结果使被烘茶叶变成球形,而获得 球形茶叶。
权利要求1、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包括机架(9)、滚筒(41)、接茶斗(1)、排湿罩(8)、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41)搁置在机架(9)的摩擦轮、托轮上,所述接茶斗(1)、排湿罩(8)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41)的左、右端口上;所述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导叶板,其特征是每条导叶板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成型段(11)和出叶段(13),进叶段(10)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尾边过渡至成型段(11),成型段(11)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的波浪形板,波浪形板的尾边过渡至出叶段(13),出叶段(13)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41)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其特征是所述机架(9) 经一回转销轴(51)设置在一机座(5)上,机座(5)与机架(9)之间设有机 架(9)水平角的调角机构(6)。
专利摘要一种茶叶成型炒干机,结构包括机架、滚筒、接茶斗、排湿罩、热源装置和传动装置,所述滚筒搁置在机架的摩擦轮、托轮上,所述接茶斗、排湿罩分别间隙式设置在滚筒的左、右端口上;所述滚筒的内腔筒壁上轴向设有多条导叶板,其特征是每条导叶板分为形状不同的进叶段、成型段和出叶段,进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螺旋板的尾边过渡至成型段,成型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波浪形板,波浪形板的尾边过渡至出叶段,出叶段为一螺旋状设置在滚筒的内腔筒壁上的螺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机通过对现有适合流水线生产的炒干机结构的改进,能使被烘茶叶在炒干过程中逐渐被造形而生产出球形茶叶。
文档编号A23F3/06GK201171338SQ200820084679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日
发明者程玉明 申请人:程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