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99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食用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叶黄素/或叶黄素酯的调和油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据WTO报道,全球有1亿8千万人群患有各种类型的眼睛疾病,其中由此导致失明人群有4500万人。老年性眼疾是造成西方国家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致盲的首要原因,其中全世界患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人数达2500-3000万人。在中国,白内障人群占所有眼疾发病人群的20%,成为首要杀手。科学证据表明,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是晶状体和视网膜中唯一存在的两种类胡萝卜素,对眼保健意义重大。叶黄素属于类胡萝卜素家族,以2种形式天然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即酯化的叶黄素(叶黄素酯)和游离的叶黄素。由于人体内不能合成叶黄素,完全依赖于膳食中的叶黄素和叶黄素酯补充。营养学家建议每天食用5份水果或蔬菜,多数人都没有摄入到此推荐量。虽然W02006/117^6专利报道了在橄榄油中添加叶黄素,但只适用于凉拌,不利
于烹调或煎炸,且未涉及脂肪酸营养平衡。研究表明,叶黄素/叶黄素酯的稳定性差,日光(自然光)照射半小时,二者的保存率仅为0. 35%。这也是本领域中一直无法提供含有叶黄素/叶黄素酯的食用调和油的缘故。目前各国关于脂肪的推荐摄入量除对脂肪的总摄入量有所建议外,对脂肪酸的组成比例也很重视。脂肪酸的比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比例,另一方面是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2000年10月出版的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Chinese DRIS》对我国居民脂肪适宜摄入量的推荐值如表1。表1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Al)(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以食用调和油的总重量计,其中叶黄素或叶黄素酯的含量为 0. 005-2wt%。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调和油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比为0. 15-0.4 1 1,ω-6不饱和脂肪酸和ω-3 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比为4-6 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含有选自下述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油脂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油、花生油、芝麻油、茶籽油、橄榄油、红花油、亚麻油、稻米油、和棉籽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用调和油中还含有抗氧化剂和/或乳化剂;以食用调和油的总重量计,含有抗氧化剂0-0. 15wt%,含有乳化剂 0. 3-5w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调和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剂选自下述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维生物 E(VE)、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所述的乳化剂选自下述的一种或一种以上蔗糖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琥珀酸甘油酯、山梨糖醇脂肪酸酯、和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食用调和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氮气和/或惰性气体下将含有叶黄素或叶黄素酯的食用调和油升温至 100-200°C,再降温至40-50°C得到如权利要求1_5任一所述的食用调和油;以食用调和油的总重量计,其中叶黄素或叶黄素酯的含量为0. 005-2wt%。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避免在铁或铜的容器中进行,或避免接触铁或铜元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混合后的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比为0. 15-0.4 1 1,ω-6不饱和脂肪酸和ω-3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比为4-6 1.
9.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食用调和油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视力保健。
10.一种使食用调和油中所含的叶黄素/或叶黄素酯稳定的方法,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在惰性气体下将含有叶黄素或叶黄素酯的食用调和油升温至100-20(TC,再降温至 40-50°C后,装入具有抗紫外作用的包装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调和油,以食用调和油的总重量计,其中叶黄素或叶黄素酯的含量为0.005-2wt%。本发明还公开了这种食用调和油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文档编号A23D9/06GK102283295SQ20101020252
公开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7日
发明者周盛敏, 姜元荣, 张余权 申请人: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