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

文档序号:430380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 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藏和深部油气藏中。微生物 油气勘探技术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1)确定勘探区取样点并采集样品;(2)对取回 的样品进行指示菌测试分析;(3)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油气藏分布。指示菌数量的测定是油 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核心内容,该数据是反映测试区块是否存在油气藏的核心分析指标。 因此,建立一套准确、简便的指示菌测试方法就成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中最为关键的内 容。目前油气微生物勘探中指示菌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利用气态烃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技 术中培养基的唯一碳源进行指示菌的培养,从而得到不同取样点的指示菌数量异常。该方 法是基于最大或然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的方法,通过油气微生物指示菌生长 引起的培养基浊度变化来判断和分析指示菌的数量,导致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14 天的培养期,使得整个过程的培养时间过长;气态烃的持续通入,也会导致周围环境的危险 性;除此之外,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长时间的培养会导致非目标菌利用气态烃生 长,使得实验数据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测试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培养 周期长、实验过程安全性低、所得数据准确性差的相关问题,建立一种工艺简单,安全性高, 易于操作掌握的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由以下步骤组成烃氧化菌培养基利用正丁醇作为其唯一碳源和能量来源;其培养流程为将区块 处理后土样在无菌操作间内利用平板涂布法,将其涂布于烃氧化菌培养基中,而后放入静 态培养箱内进行烃氧化菌的培养;该培养过程中,培养参数设定为30°C,5天为一个培养周 期,所需土样要快速风干,而后称取IOg 土样溶解于90g蒸馏水中,再放入30°C摇床进行激 活后使用。上述的烃氧化菌培养基的配方由以下组分制成KH2PO4 0. 26g/L ;Na2HPO4 0. 74g/L ;MgSO4 · 7H20 1. Og/L ;KNO3 1. Og/L ;NH4Cl 0. 5g/L ;CaCl2 · 2H20 0. 02g/L ;NaCl 2g/L ;正丁醇 10g/L ;琼脂 20g/L。本发明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由以下较详细的步 骤组成(1)、利用下述培养基配方配制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指示菌测试所用的培养基;(2)、将现场取回的样品风干后,称取样品溶解于蒸馏水中,再逐级稀释到一定程 度后,震荡均勻;
(3)、在无菌室内根据涂布法,将逐级稀释后的样品涂布于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平板 上,放入30°C恒温箱内培养;(4)、放置培养5d后计数并记录数据;(5)、分析方法①取样点的确定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和对地质构造了解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取样 区间;当以普查或初次勘探区检测为目的时,采样区间设计为500m至1000m,勘探区域应为 6000m2以上;以详察或者油气藏表征为目的时,采样区间设计为250m以下;②取样深度的确定在对样品进行取样时,在平原区于1. 5m以下取样;在低洼、沼 泽比较发育的地区于0. 8m-l. 2m深处取样;在沙漠区需避免在活动沙内取样;在戈壁砾石 区选取松散、位于地表根系以下的沉积物,以上区域取样时均应选取岩性一种土样进行测 试;③样品保存取回样品后应将样品在4°C下密封保藏,在14天之内进行指示菌分 析;④数据分析首先确定一定的油气微生物指示菌数量作为背景区,并以此作为基 准进行数据对比;当目标区指示菌数量与背景区的数量相差IO3以上,就将该目标区定为指 示菌异常区;若指示菌数量相差在IO1 IO3之内,就将该目标区定为不确定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将正丁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用于指示菌测试中,本发 明将培养周期缩短至5d ;2、利用平板计数法,使得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化,并提高了安 全性;3、以正丁醇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能够准确地得到所需目的菌落的数量;4、培养时 间的减少,提高了菌落计数数据的可靠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述的微生物勘探技术指示菌测试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1、利用下述培养基配方配制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指示菌测试所用的培养基。KH2PO4 0. 26g/L ;Na2HPO4 0. 74g/L ;MgSO4 ‘ 7H20 1. Og/L ;KNO3 1. Og/L ; NH4ClO. 5g/L ;CaCl2 · 2H20 0. 02g/L ;NaCl 2g/L ;正丁醇 10g/L ;琼脂 20g/L。2、将现场取回的样品风干后,称取5g样品溶解于45mL蒸馏水中,再逐级稀释到一 定程度后,震荡均勻。3、在无菌室内根据涂布法,将逐级稀释后的样品涂布于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平板 上,放入30°C恒温箱内培养。4、放置培养5d后计数并记录数据。5、分析方法①取样点的确定。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和对地质构造了解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取样 区间。当以普查或初次勘探区检测为目的时,一般采样区间设计为500m至1000m,勘探区域 应为6000m2以上。以详察或者油气藏表征为目的时,一般采样区间设计为250m以下。②取样深度的确定。在对样品进行取样时,针对于平原区一般于1. 5m以下取样; 在低洼、沼泽比较发育的地区一般于0. 8m-1.2m深处取样;在沙漠区要避免在活动沙内取 样;在戈壁砾石区选取松散、位于地表根系以下的沉积物。以上区域取样时均应选取岩性一 种土样进行测试。
③样品保存。取回样品后应将样品在4°C下密封保藏,在14天之内进行指示菌分 析。④数据分析。首先确定背景区的油气微生物指示菌数量,并以此作为基准进行数 据对比。当目标区指示菌数量与背景区数量相差IO3以上,就将该目标区定为指示菌异常 区。若指示菌数量相差在IO1 IO3之内,就将该目标区定为不确定区。所述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中培养基的唯一碳源为液态有机化合物——正丁醇。该 培养基可以有效、快捷的得到所需要的专性微生物。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将正丁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用于指示菌测试中,本发明将培养周期缩短至 5d ;2、利用平板计数法,使得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化,并提高了安全性;3、以正丁醇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能够准确地得到所需目的菌落的数量;4、培养时间的减少,提高了菌落计数数据的可靠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步骤组成烃氧化菌培养基利用正丁醇作为其唯一碳源和能量来源;其培养流程为将区块处理 后土样在无菌操作间内利用平板涂布法,将其涂布于烃氧化菌培养基中,而后放入静态培 养箱内进行烃氧化菌的培养;该培养过程中,培养参数设定为30°c,5天为一个培养周期, 所需土样要快速风干,而后称取IOg土样溶解于90g蒸馏水中,再放入30°C摇床进行激活后 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其特 征是所述的烃氧化菌培养基的配方由以下组分制成KH2PO4 0. 26g/L ;Na2HPO4 0. 74g/L ;MgSO4 · 7H20 1. Og/L ;KNO3 1. Og/L ;NH4Cl 0. 5g/L ; CaCl2 · 2H20 0. 02g/L ;NaCl 2g/L ;正丁醇 10g/L ;琼脂 20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其特 征是由以下较详细的步骤组成(1)、利用下述培养基配方配制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指示菌测试所用的培养基;(2)、将现场取回的样品风干后,称取样品溶解于蒸馏水中,再逐级稀释到一定程度后, 震荡均勻;(3)、在无菌室内根据涂布法,将逐级稀释后的样品涂布于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平板上, 放入30°C恒温箱内培养;(4)、放置培养5天后计数并记录数据;(5)、分析方法①取样点的确定根据不同的勘探目的和对地质构造了解程度来确定不同的取样区 间;当以普查或初次勘探区检测为目的时,采样区间设计为500m至1000m,勘探区域应为 6000m2以上;以详察或者油气藏表征为目的时,采样区间设计为250m以下;②取样深度的确定在对样品进行取样时,在平原区于1.5m以下取样;在低洼、沼泽比 较发育的地区于0. 8m-l. 2m深处取样;在沙漠区需避免在活动沙内取样;在戈壁砾石区选 取松散、位于地表根系以下的沉积物,以上区域取样时均应选取岩性一种土样进行测试;③样品保存取回样品后应将样品在4°C下密封保藏,在14天之内进行指示菌分析;④数据分析首先确定一定的油气微生物指示菌数量作为背景区,并以此作为基准进 行数据对比;当目标区指示菌数量与背景区的数量相差IO3以上,就将该目标区定为指示菌 异常区;若指示菌数量相差在IO1 IO3之内,就将该目标区定为不确定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正丁醇氧化菌作为油气微生物勘探指示菌的方法。其技术方案是由以下步骤组成烃氧化菌培养基利用正丁醇作为其唯一碳源和能量来源;其培养流程为将区块处理后土样在无菌操作间内利用平板涂布法,将其涂布于烃氧化菌培养基中,而后放入静态培养箱内进行烃氧化菌的培养;该培养过程中,培养参数设定为30℃,5天为一个培养周期,所需土样要快速风干,而后溶解于蒸馏水中,再放入摇床进行激活后使用;有益效果是将培养周期缩短至5天;使得整个实验操作过程简单化,并提高了安全性;以正丁醇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能够准确地得到所需目的菌落的数量;培养时间的减少,提高了菌落计数数据的可靠性。
文档编号C12Q1/02GK102002519SQ20101025328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7日
发明者宋欣, 宋永亭, 李彩风, 汪卫东, 王静, 蒋焱, 郭辽原, 高光军 申请人: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