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蓝状热素类化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状热素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属微生物生物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病虫害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植物病害,据Msser & Freekman(1987)报道,植物病虫害每年造成世界农业生产的损失约1500亿美元。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植物线虫的重要措施之一,但长期使用巨毒化学杀虫剂给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带来的危害日渐显露。 因此,研究开发高效低毒的生物杀虫剂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对采自云南腾冲热海土壤的嗜热真菌Talaromyces sp. YM1-4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五个骨架新颖的十三元蓝状热素类化合物(Talamidolides)。 经国内外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发明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新的蓝状热素类化合物(Talamidolides)及其应用。本发明对采自云南腾冲热海土壤的嗜热真菌Talaromyces sp. YM1-4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五个骨架新颖的十三元蓝状热素类化合物(Talamidolides)。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生产菌株为嗜热链球菌Talaromyces sp. YM1-4,该菌株已于2009年 11月05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3421。YM1-4菌株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性质为在PDA培养基上50°C下培养,菌落生长快,毛霉状铺展,初白色,渐灰绿至灰棕色;菌丝纤细,分枝,具隔膜,直径约2. 5 μ m ;分生孢子梗茎光滑,常近乎垂直地单侧生于气生菌丝上,很短,单轮状或双轮分枝;分枝顶端生 2 4个瓶梗,无规则松散排列,7 11 X 2 3 μ m,向上逐渐变细,颈部较短,坛状;分生孢子浅黄至黄绿色,近球形、卵圆形至椭圆形,壁光滑,3. 5 4. 5X2. 2 3. 5 μ m,串生。该菌种的培养常规条件是好氧培养。用于培养菌种的糖质原料碳源是葡萄糖、淀粉或马铃薯材料。氮源是有机氮源,即为无机铵盐、无机硝酸盐或蛋白胨、酵母膏。该菌种的生长温度范围;35°C 55°C。pH 范围为 6. 0 8. 0。本发明将YM1-4菌株采用PDA培养基,用常规发酵方法培养,将发酵液低压浓缩后,用甲醇提取。将甲醇提取物经反复硅胶柱,氯仿/甲醇洗脱,得到本发明的一类具有十三元蓝状热素类化合物(Talamidolides)。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确定该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如下所示(以下分别简称为化合物1-5)其结构式为
权利要求
1.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由生产菌株经常规发酵、提取分离获得;其特征在于a.生产菌株为嗜热链球菌Talaromycessp. YM1-4,该菌株已于2009年11月05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 3421 ;b.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由5种化合物组成,其结构式为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中拥有如下结构片段
3.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拥有如下结构片段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作为制备杀虫药制剂和前体物质的应用。
5.权利要求2所述的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作为制备杀虫药制剂和前体物质的应用。
6.权利要求3所述的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作为制备杀虫药制剂和前体物质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蓝状热素类化合物及其应用,属微生物生物农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生产菌株为嗜热链球菌Talaromyces sp.YM1-4,该菌株已于2009年11月05日保存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3421。本发明由YM1-4经常规发酵、提取分离获得5种具有新骨架的蓝状热素类化合物。本发明的大环内酯生物碱化合物在液体浸泡法的抗线虫活性测试中显示出杀线虫活性,由于此类化合物为同一骨架,得到化合物1-5均能有效毒杀线虫。本发明能作为制备杀虫药制剂和前体物质的应用。本发明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毒杀线虫效果极佳的优点。本发明的蓝状热素类内酯生物碱化合物(Talamidolides)为新结构化合物,为研究开发生物杀虫制剂和仿生生物农药奠定基础。
文档编号C12R1/46GK102532026SQ20111036389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6日
发明者张克勤, 牛雪梅, 褚衍生, 郭继鹏 申请人: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