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11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豆浆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
技术背景[0002]现有技术如CN200948051Y专利所述,是一种采用离心分离方式进行渣汁分离的食物搅拌机,此机的粉碎机构由一个粉碎器和粉碎器外部的滤浆器构成。因结构不合理造成粉碎不彻底,需要将粉碎不彻底的渣和豆浆分离开来,在分离时一个设置在滤浆器排浆口底部的电磁铁通电,顶杆顶出,推动滤浆器排浆口中心的推杆抬起,推杆顶部安装密封圈,密封圈也随之抬起,排浆通道打开,开始排浆。当排浆完毕后电磁铁断电,滤浆器上的排浆推杆回位,密封圈下落封住滤浆器底部排浆口。此结构因要实现粉碎时粉碎器不旋转而排浆时粉碎器要旋转以产生渣浆分离的离心力的功能要求而设计的很复杂,同时,排浆口中心推杆结构不合理,工作时难以避免会有浆液顺推杆中心下流溢出到机器内部,脏污且有安全隐患,此外,该结构的排浆器由一个小的塑料件结构组成,管道狭小,难免会有浆液残留,消费者很难清洁到位。发明内容[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包括电磁铁控制结构、传动结构、密封垫、复位结构、引流管及底座,位于容器底部的出口通过底座与引流管相通,传动结构设于底座内,传动结构一端与密封垫连接,另一端伸出底座底部出口与电磁铁控制结构联动配合,密封垫用于密封容器底部出口,复位结构设于传动结构上且用于传动结构的复位,传动结构还与底座底部密封配合。[0005]本方案中,常态下,密封垫是密封住容器底部出口的,当电磁铁控制结构通电时, 电磁铁控制结构触碰传动结构,传动结构带动密封垫脱离容器底部出口,使容器中的液体由容器底部出口由底座及引流管流出,当电磁铁控制结构断电时,传动结构在复位结构的作用下复位,使密封垫回到常态下,从而密封住容器底部出口,阻止液体外流。另外,由于传动结构与底座底部密封配合,使得流过底座的液体能全部流至引流管,而不会从底座的底部渗漏出来。[0006]进一步地,该密封垫位于容器底部出口的上端,且密封垫尺寸比容器底部出口的尺寸大。[0007]进一步地,该传动结构包括拉杆及密封件,密封件设于底座底部,且与底座密封连接,密封件与电磁铁控制结构联动配合,拉杆的底端与密封件连接,顶端与密封垫连接。[0008]本方案中,密封件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当电磁铁控制结构通电时,电磁铁控制结构抵压密封件,密封件压缩,带动拉杆往上运动,从而将密封垫顶出脱离容器底部出口 ;当电磁铁控制结构断电时,电磁铁控制结构脱开密封件,密封件恢复原状,拉杆在复位结构作用下复位,从而带动密封垫密封容器底部出口。[0009]进一步地,密封件的外侧还设有一用于固定密封件的固定盖,固定盖的中部位置设有一通孔,电磁铁控制结构穿过该通孔与密封件联动配合。[0010]具体地,该复位结构包括第一、第二限位块及设于两限位块之间的弹簧,第一限位块固定于底座内且与底座底部有一预设距离,第二限位块设于拉杆底端上。本方案中,限定了复位结构的位置及具体结构,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复位结构的实现方式。[0011]为了达到更佳的密封效果及更佳的传动效果,该密封件包括凹位结构及嵌套结构,凹位结构用于抵紧底座底部出口处的侧壁,嵌套结构伸入底座内。[0012]另外,该引流管设于底座侧面出口上;该容器为粉碎容器。[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铁控制结构来控制容器的开闭,结构更为简单,可靠性更强, 另外,底座通过设置密封件,在实现密封底座的同时,还能起到传动结构复位的作用。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包括电磁铁控制结构1、传动结构、密封垫2、复位结构、引流管3及底座4,位于容器5底部的出口通过底座 4与引流管3相通,传动结构设于底座4内,传动结构一端与密封垫2连接,另一端伸出底座 4底部出口与电磁铁控制结构1联动配合,密封垫2用于密封容器5底部出口,复位结构设于传动结构上且用于传动结构的复位,传动结构还与底座4底部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中, 容器可为豆浆机的粉碎容器或水箱等。该引流管3设于底座4侧面出口上。本实施例中, 该容器5底部出口呈圆形状,底座4及引流管3呈圆筒结构;密封垫2为硅胶密封垫。[0019]该密封垫2位于容器5底部出口的上端,且密封垫2尺寸比容器5底部出口的尺寸大。工作时,只需带动密封垫2上升即可实现容器打开。除此之外,该密封垫2也可位于容器5底部出口的下端,工作时,只需带动密封垫2下降即可实现容器打开。[0020]该传动结构包括拉杆6及密封件7,密封件7设于底座4底部,且与底座4密封连接,密封件7与电磁铁控制结构1联动配合,拉杆6的底端与密封件7连接,顶端与密封垫 2连接。该密封件7具有弹性形变能力。[0021]密封件7的外侧还设有一用于固定密封件7的固定盖8,固定盖8的中部位置设有一通孔,电磁铁控制结构1穿过该通孔与密封件7联动配合。[0022]该复位结构包括第一、第二限位块9、10及设于两限位块9、10之间的弹簧11,第一限位块9固定于底座4内且与底座4底部有一预设距离,第二限位块10设于拉杆6底端上。除此之外,该第一限位块9还可直接为底座顶部的内壁。[0023]如图2所示,该密封件7包括凹位结构12及嵌套结构13,凹位结构12用于抵紧底座4底部出口处的侧壁,嵌套结构13伸入底座4内。本实施例中,嵌套结构13也呈圆筒结构,嵌套结构13外径可与底座4内径一致,以加强密封件7与底座4出口的密封性。
权利要求1.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铁控制结构、传动结构、密封垫、 复位结构、引流管及底座,位于容器底部的出口通过底座与引流管相通,传动结构设于底座内,传动结构一端与密封垫连接,另一端伸出底座底部出口与电磁铁控制结构联动配合,密封垫用于密封容器底部出口,复位结构设于传动结构上且用于传动结构的复位,传动结构还与底座底部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垫位于容器底部出口的上端,且密封垫尺寸比容器底部出口的尺寸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传动结构包括拉杆及密封件,密封件设于底座底部,且与底座密封连接,密封件与电磁铁控制结构联动配合, 拉杆的底端与密封件连接,顶端与密封垫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件的外侧还设有一用于固定密封件的固定盖,固定盖的中部位置设有一通孔,电磁铁控制结构穿过该通孔与密封件联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位结构包括第一、 第二限位块及设于两限位块之间的弹簧,第一限位块固定于底座内且与底座底部有一预设距离,第二限位块设于拉杆底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密封件包括凹位结构及嵌套结构,凹位结构用于抵紧底座底部出口处的侧壁,嵌套结构伸入底座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引流管设于底座侧面出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器为粉碎容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容器液体引流控制结构,其包括电磁铁控制结构、传动结构、密封垫、复位结构、引流管及底座,位于容器底部的出口通过底座与引流管相通,传动结构设于底座内,传动结构一端与密封垫连接,另一端伸出底座底部出口与电磁铁控制结构联动配合,密封垫用于密封容器底部出口,复位结构设于传动结构上且用于传动结构的复位,传动结构还与底座底部密封配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密封效果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A23C11/10GK202234841SQ20112032586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日
发明者田志峰 申请人: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