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微生物解磷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842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微生物解磷培养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检测微生物解磷能力的微生物
解磷培养瓶。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解磷研究和生产生物磷肥质量控制中,常需要检测微生物的解磷能力。常规的检测用培养瓶都是普通的细口瓶。由于这种培养瓶解磷微生物解出来的水溶性磷, 与未解前的含磷物质汇合在一起,造成检测误差在60%以上,影响检测的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要解决采用常规解磷培养瓶混合液体,造成的解磷活性检测误差过大不准确的问题。满足解磷微生物的研究和解磷肥料质量控制的需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微生物解磷培养瓶,可以将解出来的水溶性磷与未解的含磷物质分开,消除混合液体干扰造成的检测误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解磷培养瓶,包括解磷培养室,水溶性磷液体室,连接管,圆筒口,其中所述解磷培养室上部设置圆筒口,用于注入培养液;水溶性磷液体室设置圆筒口,用于取检测液体,所述解磷培养室与水溶性磷液体室之间由所述连接管连接;进一步地,位于上部的所述解磷培养室为直径为10-15cm、高度为15cm的玻璃容器;进一步地,位于下部的所述水溶性磷液体室用直径为10-15cm、高度为IOcm玻璃制成;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连接管为带有格兰阀门的玻璃柱形圆筒;进一步地,其中所述连接管中填充人造棉或其他过滤物质。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在解磷微生物的检测中,将解出来的水溶性磷与未解的含磷物质分开,消除混合液体干扰造成的检测误差。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微生物解磷培养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由附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生物解磷培养瓶包括解磷培养室I,水溶性磷液体室2,连接管3,圆筒口 4和5。位于上部的解磷培养室I为直径为10-15cm高度为15cm的玻璃容器;位于下部的水溶性磷液体室2用同样直径而高度为IOcm玻璃制成,培养室I与水溶性磷液体室2之间由连接管3连接,其中该连接管3为带有格兰阀门的,并填充人造棉或其他过滤物质制成的玻璃柱形圆筒。解磷培养室I上部设置圆筒口 4,用于注入解磷培养液。水溶性磷液体室2设置圆筒口 5,用于取检测液体。解磷培养室内的培养液6包括解磷微生物与含磷物质。解磷检测瓶的操作如下第一步关闭格兰阀门,将配制好的培养液6,通过圆筒口 4注入到解磷培养室I内。第二步按照常规解磷方法培养一定时间后,打开格兰阀门,将三分之一的液态培养液滴入水溶性磷液体室2内。第三步从圆筒口 5取液态,按照解磷检测的常规方法检测。由上述结构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在解磷微生物的检测中,将解 出来的水溶性磷与未解的含磷物质分开,消除混合液体干扰造成的检测误差。
权利要求1.一种微生物解磷培养瓶,包括解磷培养室(I),水溶性磷液体室(2),连接管(3),圆筒口(4,5)以及培养液¢),其中所述解磷培养室(I)上部设置圆筒口(4),用于注入培养液(6);水溶性磷液体室(2)设置圆筒口(5),用于取检测液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解磷培养室(I)与水溶性磷液体室(2)之间由所述连接管(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位于上部的所述解磷培养室(I)为直径为10-15cm、高度为15cm的玻璃容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位于下部的所述水溶性磷液体室(2)用直径为10_15cm、高度为IOcm玻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接管(3)为带有格兰阀门的玻璃柱形圆筒。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培养瓶,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连接管(3)中填充人造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生物解磷培养瓶,包括解磷培养室,水溶性磷液体室,连接管,圆筒口,其中所述解磷培养室上部设置圆筒口,用于注入培养液;水溶性磷液体室设置圆筒口,用于取检测液体,所述解磷培养室与水溶性磷液体室之间由所述连接管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在解磷微生物的检测中,将解出来的水溶性磷与未解的含磷物质分开,消除混合液体干扰造成的检测误差。
文档编号C12M1/24GK202595143SQ2012202312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2日
发明者张令玉 申请人:北京三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