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043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红茶的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属于茶叶加工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绿茶是一种完全不发酵茶,茶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高达180-400mg/g,根据赵霖等人《绿茶等各类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及其营养学意义》的研究结果,茶多酚类化合物总量以绿茶样品中最高,平均值达205.89mg/g,是红茶8.52mg/g的24倍,这对胃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老年人、有胃病的人不太适宜喝绿茶。而红茶则相反,适宜老年人和有胃病的人饮用,尤其在冬季适宜替代绿茶饮用,红茶在国内市场的消费逐渐兴起。但以传通的发酵工序制作的条形红茶外形比较松散,因茶鲜叶充分氧化反应,使红茶中茶多酚含量较低,并形成了条索状、色泽乌润,滋味浓厚、汤色红艳、香气高爽的品质特点,因国内饮茶习惯为喝清茶,不加入任何其他物质,所以,红茶的滋味浓强而不醇和饱满、色泽乌黑而不金黄明亮,制约了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不符合国内饮茶的习惯和消费者对茶叶审美观点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红茶在加工过程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在有效控制红茶发酵的同时,使茶叶的外形更加紧结,可以达到改善红茶浓强的滋味,使口味更趋向于醇和饱满,同时创造出颗粒圆润,表面光滑,色泽金黄的外形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加工工序为:米摘一摊青一摇青一晾青一揉抢一初次摊晾一初炒一摊晾回潮一再次摊晾—复炒一摊晾回潮一干燥一包装,还包括初包转色工序和复包定色工序,所述初包转色工序在揉捻工序和初次摊晾工序之间,所述复包定色工序在摊晾回潮工序和再次摊晾工序之间;所述初包转色工序具体为:使用边长50_100cm正方白布茶巾,将揉捻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1-5斤,用手将四个角头抖起、束紧,旋转成圆球状,用力揉紧茶巾,感觉不能再紧为止,扎口静置定型1-3小时,将茶团解散;所述复包定色工序具体为:使用边长50-100cm正方白布茶巾,将摊晾回潮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3-6斤,用手将四个角头抖起、束紧,旋转成圆球状,揉紧茶巾,感觉不能再紧为止,扎口静置定型1-3小时,将茶团解散;在复炒工序中加入含脱氧野尻霉素的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在桑叶提取物中的含量为10% _50%,脱氧野尻霉素加入量为茶叶投叶量的0.1_1%。在初包转色工序中:使用边长75cm正方白布茶巾,将揉捻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3斤;在复包定色工序中:使用边长75cm正方白布茶巾,将摊晾回潮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4斤。所述正方白布茶巾在每次使用后、下次使用前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连续使用20次后重新更换。在复炒工序中加入含脱氧野尻霉素的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在桑叶提取物中的含量为20%,脱氧野尻霉素加入量为茶叶投叶量的0.5 %。所述采摘工序为:平面采摘茶园有5个/m2-15个/m2茶芽,立体采摘茶园5%茶芽符合I芽2叶为主指标时,即可开采。采时以双指捏芽叶使其弯曲、自然断裂为准。杜绝掐、捋、抓等不正确采法;不采残、破、碎、虫、冻伤叶和无芽叶,鲜叶还应做到长短大小匀齐一致;鲜叶宜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细孔竹篓、食品级塑料篓盛放,不得用编织袋或密闭的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不得挤压,避免阳光直射。所述揉捻工序为:使用30型揉捻机,将摇青叶摊凉后,装入30型揉捻机的揉捻桶内,适当加压揉捻4-5分钟,在桶内将茶叶解块,再加压揉捻4-5分钟,下桶初次摊凉。所述初炒工序为:使用双锅曲毫机炒干机,温度设定为100°C _120°C,投叶量控制在1-5斤,时间控制在10min-15min,技术要求初步蟠曲、稍触手感,茶叶含水量30% -40% 所述复炒工序为:使用双锅曲毫机炒干机,温度控制在90°C -110°C,投叶量控制在4-8斤,炒制时间控制在5min-20min,炒至有刺手感,技术要求茶叶蟠曲成球、含水量在15% -20%。使用旋转烘培提香机,先进行第一道足火,温度在90-100°C,烘至八、九成干后摊晾,摊晾2-4小时,再进行第二道足火,火温控制在80-60°C,手捻成粉即可。

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所制作的一种产品,所述产品中的茶多酚的含量为70_110mg/g。所述产品中的茶多酚的含量为80.52mg/g。所述包装工序为:筛选一风选一真空塑封一装罐装盒。对毛茶进行筛选,选出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茶,然后再进行风选,以剔除和减少茶末茶片,提高成品茶的质量,真空塑封减少空气与茶叶的接触,防止茶叶陈化,增加茶叶保质期。加工机理:将揉捻后的茶鲜叶经初包转色后初炒,然后复包定色再复炒,最后干燥。这个过程中发酵和塑形交叉进行,使茶叶的外形更加紧结,逐步造型成球形,产生颗粒圆润,控制了红茶发酵程度,控制了茶鲜叶氧化反应,提高了茶多酚含量,在本发明产品中茶多酚的含量为80-100mg/g,使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比绿茶低、而比一般红茶要高,使茶叶颜色逐步转金黄,最后形成表面光滑,色泽金黄的外形;并形成特有高香,改善红茶浓强的滋味,使口味更趋向于醇和饱满,创造出更加符合国内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I)加工过程中,控制了茶鲜叶的氧化,尽可能多的保留了产品茶多酚的含量,使产品更具有抗氧化性,创造了红茶发酵过程中新的塑型模式,使其外形更加美观,并形成特有高香,改善红茶浓强的滋味,使口味更趋向于醇和饱满;兼具保健功能的一种天然、保健型的新饮品,能满足多样化市场的需要;(2)复炒工艺中添加了含脱氧野尻霉素的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 jirimycin,简称1-DNJ),脱氧野尻霉素是目前糖尿病治疗市场上唯一的只有国际公认的零伤害生物制剂,进入人体后,可抑制人体内蔗糖酶、麦芽糖酶、α-葡萄糖苷糖、α -淀粉酶对淀粉、糖的分解,从而阻断人体对糖的吸收,抑制血糖上升,创造性的加强了产品的保健功能,加强了产品降低血糖,达到防治糖尿病的效果,赋予天然饮品更强的保健功能,满足消费者多层次的需要;(3)增加农民的收入,原有产品价格在200-300元之间,亩产值在2000-3000元,新产品销售价格在2800-2000元之间,亩产值在20000-28000元之间,以10亩茶园为例,茶农年收入可提高17000-25000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加工工序为:采摘一摊青一摇青一晾青一揉捻一初包转色一初次摊晾一初炒一摊晾回潮一复包定色一再次摊晾一复炒一摊晾回潮一干燥一包装;所述采摘工序为:平面采摘茶园有5个/m2_15个/m2茶芽,立体采摘茶园5%茶芽符合I芽2叶为主指标时,即可开采。采时以双指捏芽叶使其弯曲、自然断裂为准。杜绝掐、捋、抓等不正确采法;不采残、破、碎、虫、冻伤叶和无芽叶,鲜叶还应做到长短大小匀齐一致;鲜叶宜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细孔竹篓、食品级塑料篓盛放,不得用编织袋或密闭的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不得挤压,避免阳光直射。所述揉捻工序为:使用30型揉捻机,将摇青叶摊凉后,装入30型揉捻机的揉捻桶内,适当加压揉捻4-5分钟,在桶内将茶叶解块,再加压揉捻4-5分钟,下桶初次摊凉。在初包转色工序中:使用边长75cm正方白布茶巾,将揉捻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3斤;用手将四个角头抖起、束紧,旋转成圆球状,用力揉紧茶巾,感觉不能再紧为止,扎口静置定型1-2小时,将茶团解散;所述正方白布茶巾在每次使用后、下次使用前必须经过清洗、消毒、干燥处理,连续使用20次后重新更换。所述初炒工序为:使用双锅曲毫机炒干机,温度设定为110°C,投叶量控制在3斤,时间控制在10min-15min,技术要求初步蟠曲、稍触手感,茶叶含水量30% -40%。在复包定色工序中:使用边长75cm正方白布茶巾,将摊晾回潮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4斤。用手将四个角头抖起、束紧,旋转成圆球状,揉紧茶巾,感觉不能再紧为止,扎口静置定型1-2小时,将茶团解散;所述复炒工序为:使用双锅曲毫机炒干机,温度控制在100°C,投叶量控制在5斤,炒制时间控制在5min-20min,炒至有刺手感,技术要求茶叶蟠曲成球、含水量在15% -20%。在复炒工序中加入含脱氧野尻霉素的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在桑叶提取物中的含量为20%,脱氧野尻霉素加入量为茶叶投叶量的0.5 %。使用旋转烘培提香机,先进行第一道足火,温度在90-100°C,烘至八、九成干后摊晾,摊晾2-4小时,再进行第二道足火,火温控制在80-60°C,手捻成粉即可。
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所制作的一种产品,所述产品中的茶多酚的含量为80.52mg/g。所述包装工序为:筛选一风选一真空塑封一装罐装盒。对毛茶进行筛选,选出符合要求的半成品茶,然后再进行风选,以剔除和减少茶末茶片,提高成品茶的质量。经过上述制作过程,本发明一种球形保健红茶产品主要成分含量为:最后形成表面光滑,色泽金黄的外形;并形成特有高香,改善红茶浓强的滋味,使口味更趋向于醇和饱满,创造出更加符合国内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包括加工工序为:采摘一摊青一摇青一晾青一揉捻—初次摊晾一初炒一摊晾回潮一再次摊晾一复炒一摊晾回潮一干燥一包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初包转色工序和复包定色工序,所述初包转色工序在揉捻工序和初次摊晾工序之间,所述复包定色工序在摊晾回潮工序和再次摊晾工序之间; 所述初包转色工序具体为:使用边长50-100cm正方白布茶巾,将揉捻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1-5斤,用手将四个角头抖起、束紧,旋转成圆球状,用力揉紧茶巾,感觉不能再紧为止,扎口静置定型1-3小时,将茶团解散; 所述复包定色工序具体为:使用边长50-100cm正方白布茶巾,将摊晾回潮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3-6斤,用手将四个角头抖起、束紧,旋转成圆球状,揉紧茶巾,感觉不能再紧为止,扎口静置定型1-3小时,将茶团解散; 在复炒工序中加入含脱氧野尻霉素的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在桑叶提取物中的含量为10% -50%,脱氧野尻霉素加入量为茶叶投叶量的0.1_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初包转色工序中:使用边长75cm正方白布茶巾,将揉捻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3斤;在复包定色工序中:使用边长75cm正方白布茶巾,将摊晾回潮后的茶鲜叶放入茶巾中,每次投入量4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复炒工序中加入含脱氧野尻霉素的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在桑叶提取物中的含量为20%,脱氧野尻霉素加入量为茶叶投叶量的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摘工序为:平面采摘茶园有5个/m2-15个/m2茶芽,立体采摘茶园5%茶芽符合I芽2叶为主指标时,即可开采。采时以双指捏芽叶使其弯曲、自然断裂为准。杜绝掐、捋、抓等不正确采法;不采残、破、碎、虫、冻伤叶和无芽叶,鲜叶还应做到长短大小匀齐一致;鲜叶宜用清洁卫生、透气良好的细孔竹篓、食品级塑料篓盛放,不得用编织袋或密闭的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不得挤压,避免阳光直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工序为:使用30型揉捻机,将摇青叶摊凉后,装入30型揉捻机的揉捻桶内,适当加压揉捻4-5分钟,在桶内将茶叶解块,再加压揉捻4-5分钟,下桶初次摊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炒工序为:使用双锅曲毫机炒干机,温度设定为100°c -120°c,投叶量控制在1-5斤,时间控制在10min-15min,技术要求初步蟠曲、稍触手感,茶叶含水量30% -4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炒工序为:使用双锅曲毫机炒干机,温度控制在90°C -110°C,投叶量控制在4-8斤,炒制时间控制在5min-20min,炒至有刺手感,技术要求茶叶蟠曲成球、含水量在15% -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工序为:使用旋转烘培提香机,先进行第一道足火,温度在90-100°C,烘至八、九成干后摊晾,摊晾2-4小时,再进行第二道足火,火温控制在80-60°C,手捻成粉即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所制作的一种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中的茶多酚的含量为70-110mg/g。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所制作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中的茶多酚的 含量为80.52mg/g。
全文摘要
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及其产品,属于茶叶加工制作技术领域,具体加工工序为采摘→摊青→摇青→晾青→揉捻→初次摊晾→初炒→摊晾回潮→再次摊晾→复炒→摊晾回潮→干燥→包装,还包括初包转色工序和复包定色工序,初包转色工序在揉捻工序和初次摊晾工序之间,复包定色工序在摊晾回潮工序和再次摊晾工序之间;在复炒工序中加入含脱氧野尻霉素的桑叶提取物,脱氧野尻霉素在桑叶提取物中的含量为10%-50%,脱氧野尻霉素加入量为茶叶投叶量的0.1-1%。一种球形保健红茶的加工方法所制作的一种产品,产品中的茶多酚的含量为70-110mg/g。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外形美观,口味更醇和饱满;加强了产品降低血糖、防治糖尿病的效果;效益大幅提高。
文档编号A23F3/08GK103190492SQ20131015104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7日
发明者韩震 申请人:余姚市四窗岩茶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