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75836阅读:30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属于制茶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针形名优红茶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茶汤汤色红亮,滋味鲜醇,刺激性弱,宜饮人群广泛,特别适宜肠胃功能需调理者饮用。近年来,随着国内红茶消费热的兴起,形质具佳的塑形红茶,尤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针形名优红茶为高档红茶中的珍品,加工技术要求高;现有加工方法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塑形和干燥五道工序,从茶叶生化品质形成机理及外形塑造角度分析,现有加工方法精细程度不够,加上塑形工序为全手工作业,制茶工效低,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极易受制茶人员的加工理念和技术的影响,稳定性较差,因此,现有加工方法,不仅难以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而且也严重制约着针形名优红茶加工技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针形名优红茶加工工艺之不足,尤其是解决塑形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适制红茶1芽2叶初展以上嫩度的鲜叶原料,按照复式萎凋、揉捻、发酵、初烘除湿、缓苏、塑形、提毫、筛分整理和提香工艺加工针形名优红茶。

所述的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如下:

(1)原料选择:选用适制红茶1芽2叶初展以上嫩度的鲜叶原料;

(2)复式萎凋:将新采的鲜叶,均匀薄摊于萎凋帘上铺垫的尼龙网内,在萎凋槽中进行复式萎凋,先自然萎凋3h,然后吹自然风0.5h,吹30℃热风1h, 吹27℃热风1h,吹25℃热风1-2h,当叶质柔软,叶面皱缩,叶色暗绿,茎杆折而不断,手握成团,青草气消退,清香显露时结束萎凋,将萎凋叶的水分含量控制在58%左右;

(3)揉捻:将萎凋叶加入揉捻机里,空揉20min,贴叶揉捻5min,轻压揉捻5min,稍重压揉捻10min,松压贴叶揉捻5min,下机解散团块;再次上机空揉10 min,轻压揉捻10min,稍重压揉捻10min,松压贴叶揉捻5min下机;揉捻时间80min,使细胞破损率≥85%;

(4)发酵:使用专用发酵室,将揉捻叶均匀、蓬松地摊放于发酵盒内,摊叶厚度10-12cm,覆盖洁净的湿布,置于发酵架上,发酵室湿度≥95%,发酵室起始温度30℃,茶叶发酵30min后缓慢降温至25℃,当茎杆和叶脉完全变红,叶面转为铜红色,青气消失,果香显露时终止发酵,发酵3-4h;

(5)初烘除湿:将发酵叶采用茶叶烘干机初烘除湿,热风温度控制在110-120℃,摊叶厚度1-2cm ,烘焙5-6min,除去茶坯中低沸点香气成分及部分水分,当茶条收缩,色泽由铜红转为暗红,手握茶条较爽手,茶条表面茶汁变干时结束初烘,要求茶坯含水量在48%左右;

(6)缓苏:将初烘除湿后的茶坯,按1.5-2.5cm的厚度,摊放于篾盘中,冷却缓苏120min以上,充分平衡茶叶茎梗、芽头和叶子中的水分;

(7)塑形:将缓苏后的茶坯转入工作状态的振动理条机中,茶坯投放量为每槽容量的2/3处,理条机初始温度220℃,先快速理条20min,然后缓慢降低理条机温度至130℃,振动频率随之逐渐调为慢速,当茶坯与槽壁碰撞发出沙沙声,茶条匀直稍软时下机,将茶坯水分含量控制在30%左右;

(8)提毫:将理条摊凉后的茶坯,在锅温70-80℃的龙井锅中提毫,每锅投放茶坯300-400g,按一个方向理顺茶条,边理条边抓起用手掌加力平行往复搓揉,让茶条慢慢变为圆直,使粘附于茶条上的茸毛逐渐舒展开,搓揉用力随提毫进程的推进逐渐减轻,当茶条变硬变脆,茸毛开始脱落时结束提毫,控制茶坯水分含量在15%左右;

(9)筛分整理:用9#手筛,筛除碎、片、末茶,拣去大茶及杂色茶条,使茶叶规格统一,外形匀称整齐;

(10)提香:采用柜式提香机,将筛分整理后的茶叶,按2-2.5cm的厚度摊放于提香盘中,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5℃,提香40min左右,当茶叶手捏成粉,水分含量4-5%时结束提香。

所述的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萎凋帘上铺设有尼龙网,所述的尼龙网的孔径为0.5cm╳0.5cm。

所述的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烘除湿,采用的茶叶烘干机为碧螺春烘焙机或手拉百叶烘干机。

所述的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针形名优红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采用在萎凋槽中自然萎凋和变温萎凋组合处理,萎凋作业受气候因素影响小,变温萎凋可充分发挥鲜叶自身水解酶类的作用,促进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物质的水解,提高茶叶氨基酸、可溶糖等可溶性物质的含量,使茶叶滋味更加甜醇鲜爽;

2、采用变温发酵方式,可显著提高发酵叶中茶黄素的含量,减少茶褐素的形成,使红茶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比例更趋合理,提高茶汤和叶底的红亮度及滋味的鲜醇度;

3、采取高温除湿和缓苏处理,克服了茶坯过度发酵现象的产生;用理条机塑形,极大地提高了塑形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烘干茶坯表面茶汁,避免了塑形中茶汁与金属接触引起的褐化反应,有利于干茶乌黑润亮色泽的形成;

4、保留手工搓条和提毫,使成品茶较好地传承了高档纯手工茶的基本特征,干茶条形圆直匀齐,形似松针,色泽乌黑润亮,金毫显露;

5、对针形红茶的加工工序作精细化划分,根据各加工阶段茶坯的叶相感官变化程度,调控茶叶加工进程,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针形名优红茶的加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而具体实施中可根据鲜叶不同的物理学特性,对某些工序中的制茶工艺参数作适当的调整。本实例采用适制红茶的祁门槠叶种1芽1叶鲜叶原料,加工过程如图1所示,具体制茶步骤如下:

步骤一、复式萎凋:将新采的鲜叶,按1.5cm厚度,均匀薄摊于铺垫在萎凋帘上的尼龙网(孔径0.5cm╳0.5cm)中,置于1.5m╳10m萎凋槽内,先自然萎凋3h,然后吹自然风0.5h,吹30℃热风1h,吹27℃热风1h,吹25℃热风1h,当叶质柔软,叶面皱缩,叶色暗绿,茎杆折而不断,手握成团,青草气消退,清香显露时结束萎凋,测得萎凋叶的水分含量为58.6%;

步骤二、揉捻:使用6CR-55型揉捻机,蓬松地加满叶后空揉20min,贴叶揉捻5min,轻压揉捻5min,稍重压揉捻10min,松压贴叶揉捻5min,下机解散团块;再次上机空揉10min,轻压揉捻10min,稍重压揉捻10min,松压贴叶揉捻5min下机;当芽叶紧卷成条,茶汁外溢粘手,叶面约1/3由暗绿转红时结束揉捻,测得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为89%;

步骤三、发酵:使用30m2发酵室,将揉捻叶均匀、泡松地摊放于1m╳1m╳0.15m发酵盒内,厚度11cm,覆盖洁净的湿布,置于发酵架上,发酵室湿度≥95%,发酵室起始温度30℃,茶叶发酵30min后缓慢降温至25℃,当茎杆和叶脉完全变红,叶面转为铜红色,青气消失,果香显露时终止发酵,发酵用时3.5h;

步骤四、初烘除湿:采用6CHM-901型电热碧螺春烘干机,控制热风温度120℃,摊叶厚度1.5cm左右,烘焙6min;当茶条收缩,色泽由铜红转为暗红,手握茶条较爽手,茶条表面茶汁变干时结束初烘,检测茶坯的水分含量为47.3%;

步骤五、缓苏:将初烘除湿后的茶坯,按2cm左右的厚度,摊放于篾盘中,冷却缓苏120min,平衡茶叶茎梗、芽头和叶子中的水分;

步骤六、塑形:将缓苏后的茶坯转入工作状态的6CLZ60-11型振动理条机中,茶坯投放量为每槽容量的2/3处,理条机初始温度220℃,振动频率快速,理条20min后缓慢降低理条机温度至130℃,振动频率随之逐渐调为慢速,当茶坯与槽壁碰撞发出沙沙声,茶条匀直稍软时下机,测得茶坯的水分含量为31.2%;

步骤七、提毫:将理条摊凉后的茶坯,在锅温75℃的电热式龙井锅中提毫,每锅投放茶坯350g,按一个方向理顺茶条,边理条边抓起用手掌加力平行往复搓揉,让茶条慢慢变为圆直,使粘附于茶条上的茸毛逐渐舒展开,搓揉用力随提毫进程的推进逐渐减轻,当茶条变脆变硬,茸毛开始脱落时结束提毫,检测茶坯的水分含量为14.7%;

步骤八、筛分整理:用9#手筛,筛除碎、片和末茶,拣去杂色茶和异形茶;

步骤九、提香:采用6CTH-3型柜式茶叶提香机,将筛分整理后的茶叶,按2.5cm的厚度摊放于提香盘中,提香机温度设定为85℃,提香40min下机,测得茶叶水分含量为4.8%;

本实例加工所得的针形名优红茶,条索圆直匀齐,形似松针,色泽乌黑润亮,金毫显露,汤色红亮,滋味鲜醇,香气甜香高长,叶底红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